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考古发现看明末御器厂内的瓷器生产活动
1
作者 Dashu 高宪平 秦大树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9,共11页
一般认为,景德镇御器厂在万历以后停烧,一直到清初才再度恢复,期间大约有三四十年的生产空白。本文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和景德镇窑址的考古资料,初步得出以下两点认识:第一,明代御窑在天启、崇祯两朝完全停烧,但御器的供应未完全中断,而是... 一般认为,景德镇御器厂在万历以后停烧,一直到清初才再度恢复,期间大约有三四十年的生产空白。本文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和景德镇窑址的考古资料,初步得出以下两点认识:第一,明代御窑在天启、崇祯两朝完全停烧,但御器的供应未完全中断,而是沿袭前代的官搭民烧制度,御器继续且完全由民窑窑户来烧造供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康熙十九年朝廷委派中央官员驻厂督陶、正式恢复御窑才停止;第二,在御窑停烧之后,原有场地和设备并未完全废弃,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为民间窑户所利用,除烧造一些供御瓷器外,其余时间可以大量生产民用瓷器。由此,以往御器厂与民间窑场的生产隔离被完全打破了,二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发模糊,这种情况一直到康熙时期才再次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 御器厂 瓷器生产 民窑 官搭民烧
原文传递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锡箔装饰研究
2
作者 周智波 刘昭昭 +2 位作者 沈灵 胡雪晴 杨杰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 2023年第4期61-74,共14页
为探明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锡箔装饰,采用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进行原位无损检测;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SEM-EDS)、热裂解质谱(Py-GC/MS)对克孜尔石窟壁画中锡箔装饰进行微损取样分析。结果表明,20个洞窟的... 为探明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锡箔装饰,采用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仪(P-XRF)进行原位无损检测;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SEM-EDS)、热裂解质谱(Py-GC/MS)对克孜尔石窟壁画中锡箔装饰进行微损取样分析。结果表明,20个洞窟的壁画中检出了Sn元素,证明锡箔装饰在克孜尔石窟相当普遍。微损取样分析结果发现,贴锡箔的胶结材料为干性油、蛋白质及多糖;锡箔之上存在涂层。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推测锡箔有模仿金箔、银箔和作为绘画底色层三种用途。通过对锡箔装饰的时代特征、材料及技法、产地及技法传播等内容的初步研究,认为锡箔这一装饰技法应起源于古代龟兹地区,并影响了巴米扬、印度北部的佛教壁画装饰艺术。通过本研究为特定时期丝路沿线物资贸易及文化交融研究提供科学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古代壁画 锡箔 材料技法
原文传递
吉林龙井市桃源遗址发掘简报
3
作者 徐廷 乔欣悦 +2 位作者 石晓轩 禹贤杰 石玉鑫(绘制)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9,共8页
桃源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老头沟乡桃源村以西约2千米布尔哈通河北岸一处向南突出的二级阶地上。该遗址最早发现于2019年。2020年8月,为配合国道302改扩建工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04.5... 桃源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老头沟乡桃源村以西约2千米布尔哈通河北岸一处向南突出的二级阶地上。该遗址最早发现于2019年。2020年8月,为配合国道302改扩建工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04.5平方米。通过地表调查和发掘,采集石制品80件,出土石制品451件、残陶片3件。石器类型包括细石叶石核、普通石核、普通石片、石叶、细石叶、端刮器、雕刻器和尖状器等,残陶片为夹砂红褐陶,除1件器耳外,其他器形不可辨。石制品原料以黑曜岩为主,尺寸普遍偏小,形态以宽薄型和窄薄型为主,主要表现出细石叶工业的特征,根据雕刻器、细石叶石核等石器组合判断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末段遗存。所见残陶片中的乳丁耳,为柳庭洞文化遗物,属青铜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井市 细石叶 旧石器时代晚期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