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和消化内镜对炎症性肠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笑 唐翠松 +3 位作者 李伟 汤光宇 沈永菊 李宝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2170-217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消化内镜在诊断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IBD患者的MSCTE表现,主要分析病灶部位、肠壁增厚情况、肠壁强化、肠腔狭窄、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系膜血管改变、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等...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消化内镜在诊断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IBD患者的MSCTE表现,主要分析病灶部位、肠壁增厚情况、肠壁强化、肠腔狭窄、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系膜血管改变、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等,并与消化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IBD患者中,克罗恩病28例,溃疡性结肠炎12例。IBD患者MSCTE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大于4mm)35例(87.5%),肠壁强化38例(95.0%),肠腔狭窄26例(65.0%),结肠带消失5例(12.5%),多节段性病变33例(82.5%),多发炎性息肉3例(7.5%),肠周脂肪间隙模糊1 5例(37.5%),肠系膜血管增生12例(30.0%),肠周淋巴结增多18例(45.0%),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6例(15.0%)。MSCTE未显示肠壁溃疡和卵石征,对多发炎性息肉的显示率不高。40例IBD患者消化内镜检查显示肠壁溃疡33例(82.5%),多发炎性息肉10例(25.0%),卵石征1 3例(32.5%),肠腔狭窄28例(70.0%),多节段性病变30例(75.0%),消化内镜未显示肠壁增厚及肠外并发症。结论 MSCTE对显示IBD患者的肠壁增厚、肠壁异常强化及肠外并发症具有优势,但难以显示肠壁溃疡、卵石征,对多发炎性息肉的显示率不高,而消化内镜则易于显示IBD的肠壁溃疡、多发炎性息肉、卵石征。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有助于全面评价IBD的病变范围、并发症,对于IBD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消化内镜
下载PDF
MRI在脑动静脉畸形合并自发性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岳增良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8年第4期211-21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脑动静脉畸形(CAVM)合并自发性出血的可行性。方法13例临床怀疑CAVM合并自发性出血患者,其中,5例经手术证实,7例经DSA证实,1例患儿因具有典型MRI表现直接接受!刀放射治疗。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MRI检查,8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脑动静脉畸形(CAVM)合并自发性出血的可行性。方法13例临床怀疑CAVM合并自发性出血患者,其中,5例经手术证实,7例经DSA证实,1例患儿因具有典型MRI表现直接接受!刀放射治疗。所有病例均接受常规MRI检查,8例又经增强扫描。结果常规MRI显示血肿周围细小供血动脉及粗大引流静脉8例,仅发现粗大引流静脉3例,未发现明显畸形血管2例。增强扫描后,血肿已部分吸收,可见细小扭曲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血肿位于额叶4例,枕叶3例,顶叶3例,颞叶2例,基底节区1例。CAVM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硬膜下出血2例,血肿破入脑室1例,大部分病灶位于脑实质内近脑表面和静脉窦旁。结论MRI可清晰显示CAVM的供血动脉、瘤体、引流静脉,并在病灶的确切解剖关系与证实治疗后病灶消失的程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它能为选择最佳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自发性出血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