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尿路感染患者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阴道上皮细胞侵袭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章存瑞 李珺 方圆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7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分析女性尿路感染患者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对阴道上皮细胞侵袭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附属富阳第一医院就诊的女性尿路感染患者130例,另选取100例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阴道大肠... 目的分析女性尿路感染患者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对阴道上皮细胞侵袭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附属富阳第一医院就诊的女性尿路感染患者130例,另选取100例无感染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阴道大肠杆菌细菌负担。取患者阴道上皮细胞,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大肠杆菌对阴道上皮细胞侵袭情况,使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患者阴道大肠杆菌形态等,分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阴道上皮细胞侵袭及作用机制。结果以患者尿道大肠杆菌负担为参考,患者阴道细菌负担为(64.13±5.49)%;以患者阴道大肠杆菌总量为参考,其细菌黏附率为(61.27±4.95)、侵袭率为(30.13±2.65)%;感染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相对表达量(2.24±0.58)、(4.78±1.72)及(2.95±1.74)显著高于对照组(1.83±0.41)、(4.15±1.51)及(2.16±1.66)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75,P<0.05;t=2.952,P<0.05;t=3.504,P<0.05),免疫荧光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的黏附和细胞内,大肠杆菌周围的膜内陷。用与四甲基罗丹明缀合的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UPEC黏附导致显著的肌动蛋白捆绑,特别是在细菌附近的表面。此外,阴道上皮细胞(VEC)内的细菌被肌动蛋白包围。结论尿路感染患者致病性大肠杆菌会黏附并侵袭患者阴道上皮细胞,在尿路感染后其可从尿路横穿到阴道,它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外和细胞内环境而持续存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患者PI3K/Akt/mTOR蛋白通路表达及1型菌毛介导拉链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尿路感染 大肠杆菌 阴道 上皮细胞 侵袭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