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根碱基于PI3K/AKT通路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密 翁春燕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9期803-807,共5页
目的研究血根碱在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不同剂量(2、4、8μmol/L)血根碱对结肠癌细胞系(HCT-8、SW-620)进行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肠癌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计数试剂CCK-8及细胞克隆试验观察血根碱对结肠癌... 目的研究血根碱在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不同剂量(2、4、8μmol/L)血根碱对结肠癌细胞系(HCT-8、SW-620)进行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肠癌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计数试剂CCK-8及细胞克隆试验观察血根碱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测定血根碱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N-钙黏蛋白(N-cad)、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建立HCT-8皮下瘤体模型,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10 mg/kg的血根碱液进行腹腔内灌注,以探讨其对结肠癌的抑制作用。结果CCK-8实验表明,血根碱对结肠癌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HCT-8和SW-620的IC_(50)分别是(3.40±0.03)μmol/L和(5.32±0.12)μmol/L],而对正常结肠黏膜细胞具有较小的杀伤作用[IC_(50)为(14.98±1.34)μmol/L]。不同浓度(0、2、4、8μmol/L)的血根碱以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细胞划痕试验表明,血根碱会显著抑制大肠癌细胞HCT-8迁移[(24.55±5.45)%、(15.50±3.38)%、(3.36±2.37)%比(59.43±5.05)%,P<0.05]。蛋白质印迹法表明,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浓度下的血根碱能显著降低大肠癌组织中N-cad、PI3K、p-AKT和mTOR的表达[N-cad:(0.80±0.12)、(0.51±0.08)、(0.29±0.03)比(1.00±0.08);PI3K:(0.88±0.04)、(0.81±0.03)、(0.67±0.06)比(1.00±0.05);p-AKT:(0.77±0.06)、(0.70±0.03)、(0.47±0.03)比(1.00±0.08);mTOR:(0.79±0.13)、(0.55±0.11)、(0.34±0.03)比(1.00±0.09);P<0.05],增加E-cad蛋白表达[(0.60±0.02)、(0.86±0.07)、(1.00±0.03)比(0.44±0.11),P<0.05]。体内试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血根碱液对皮下肿瘤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肿瘤体积:(367.48±30.17)mm^(3)比(862.28±133.90)mm^(3);肿瘤质量:(0.63±0.11)g比(1.01±0.21)g;P<0.05]。结论血根碱可能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抑瘤活性,并且能调节结肠癌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根碱 结肠肿瘤 增殖 迁移 PI3K/AKT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从瘀论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蔡利军 吕宾 孟立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5期1079-1081,共3页
胃癌前病变与胃癌关系密切,近年来随着胃癌前病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逐步深入,众多学者发现胃癌前病变多兼有明显的血瘀证,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常常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故就近年来对胃癌前病变从瘀论治概况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从瘀论治 综述
下载PDF
医学生实习阶段临床带教师资队伍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利军 吕宾 +1 位作者 孟立娜 陈培丰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年第9期1034-1036,共3页
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师资结构失调、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陈旧单一等方面因素,给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只有加强临床带教师资的建设,建立临床带教教师准入及考核制度,开展多样化临床... 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师资结构失调、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陈旧单一等方面因素,给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只有加强临床带教师资的建设,建立临床带教教师准入及考核制度,开展多样化临床带教模式改革;如,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为基础(Case-based-learning,CBL)的教学模式改革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达到教学互动,良性循环,才能真正提高临床实习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临床带教 师资队伍
原文传递
粪菌移植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碧碧 赵靓 孟立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1-614,共4页
近年来,临床上发生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的概率明显增加,而且难辨梭菌对抗菌药物开始出现多重耐药。一个新兴的治疗措施——粪菌移植(F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治疗CDI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 近年来,临床上发生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CDI)的概率明显增加,而且难辨梭菌对抗菌药物开始出现多重耐药。一个新兴的治疗措施——粪菌移植(F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治疗CDI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此外,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者尝试将FMT应用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发现。目前对于移植供体和方法选择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关移植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FMT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及操作流程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难辨梭菌 感染 肠炎 粪便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