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干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小鼠NLRP3表达及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位会娜 曾丹怡 +10 位作者 尹诚语 刘伯宇 李园园 聂慧敏 徐若瑶 张韵文 台燕 胡奇妙 邵晓梅 方剑乔 刘伯一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9-257,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模型小鼠机械痛超敏的干预作用,并研究电针对模型小鼠踝关节组织中炎性小体3(NLRP3)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AGA疼痛的相关机制。方法:将SPF级C57B...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模型小鼠机械痛超敏的干预作用,并研究电针对模型小鼠踝关节组织中炎性小体3(NLRP3)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缓解AGA疼痛的相关机制。方法:将SPF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SU)、模型+电针组(MSU+EA)、模型+电针+溶剂组(MSU+EA+Veh)、模型+电针+尼日利亚菌素组(MSU+EA+NG),每组5只。MSU+EA+NG组于电针前半小时右踝关节局部注射尼日利亚菌素。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患侧踝关节肿胀程度;von Frey法测定小鼠患侧足底50%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免疫印迹观察NLRP3信号通路(NLRP3、caspase-1、IL-1β)的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SU组小鼠患侧踝关节明显肿胀,机械痛阈显著降低,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增高,HE染色显示局部有广泛炎性细胞浸润;与MSU组相比,MSU+EA组小鼠患侧踝关节机械痛阈明显升高,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下降;与MSU+EA+Veh组相比,MSU+EA+NG组小鼠患侧踝关节机械痛阈明显降低,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上升。结论:电针干预可明显改善AGA模型小鼠痛觉超敏及踝关节肿胀,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踝关节组织中NLRP3通路有关。研究结果提示电针可用做一种缓解AGA的“绿色替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疼痛 炎症 电针 NLRP3
下载PDF
儿科临床研究协调员职业培训现状的调查与需求分析
2
作者 樊文香 李吉 +4 位作者 王瑞 李春梅 郑莞尔 徐驰 倪韶青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了解儿科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职业培训现状,探讨儿科CRC基地化培训建设,以促进儿科CRC的能力提升。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研法,于2023年7月25日至10月16日期间,通过问卷星向调查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 目的了解儿科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CRC)职业培训现状,探讨儿科CRC基地化培训建设,以促进儿科CRC的能力提升。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研法,于2023年7月25日至10月16日期间,通过问卷星向调查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以进行儿科CRC职业培训及基地化培训需求相关情况的调查分析。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计数资料以例数或者率表示。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28份。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当前CRC培训充分且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的仅为7.62%(25人),另有4.88%(16人)的人认为没有CRC培训,46.34%(152人)的人认为培训不足以支撑实际工作的要求。87.50%(287人)的人认为CRC需要持续的培训。46.95%(154人)的人选择了有经验的CRC是较为合适的带教人员之一,但是需要3年及以上CRC工作经验。46.95%(154人)选择了CRC合适的培训时长为3个月。培训方式的选择从高到低为:有经验的CRC带教实习(90.85%,298人)、实操技能手把手带教(88.41%,290人)、案例分析讨论(87.20%,286人)、流程模拟(83.23%,273人)、授课(76.52%,251人)。培训后考核方式的选择从高到低为:案例分析(76.52%,251人)、操作模拟(74.09%,243人)、流程模拟(73.17%,240人)、笔试(66.16%,217人)、面试(63.72%,209人)。结论目前,儿科CRC的培训还不足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急需制定一个符合工作需要的CRC培训体系并进行推广实践,从基础上促进中国儿科临床研究健康生态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临床研究协调员 培训 需求 基地化
原文传递
慢性痛诱发痛焦虑抑郁样情绪动物模型及其行为学评价概述 被引量:15
3
作者 邵芳冰 房军帆 +4 位作者 王思思 项璇儿 孙海榉 方剑乔 杜俊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3-768,共6页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其包含了感觉、认知、情绪等多种成分。近年来,学者们对痛诱发焦虑抑郁样情绪方面的实验研究逐渐升温。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痛情绪发生和治...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其包含了感觉、认知、情绪等多种成分。近年来,学者们对痛诱发焦虑抑郁样情绪方面的实验研究逐渐升温。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痛情绪发生和治疗机制的重要前提,本文将从动物模型、行为学检测、混杂因素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建立公认、稳定且重复性好的慢性疼痛诱发痛焦虑抑郁样情绪的动物模型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痛 焦虑 抑郁 动物模型 行为学评价 综述
下载PDF
电针干预慢性炎性痛及其焦虑情绪与海马不同区域GABA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林俊言 何金霞 +4 位作者 郑千姿 邱梦婷 房军帆 方剑乔 杜俊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945-956,共12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s)、焦虑行为,以及双侧海马角1(Cornu Ammonis 1,CA1)、海马角3(Cornu Ammonis 3,CA3)、齿状回(Dentate...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模型大鼠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s)、焦虑行为,以及双侧海马角1(Cornu Ammonis 1,CA1)、海马角3(Cornu Ammonis 3,CA3)、齿状回(Dentate Gyrus,DG)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生长抑制素(somatostatin,SOM)、谷氨酸脱羧酶65/67(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5/67,GAD65/67)及原癌基因蛋白(cellular protooncogene Fos,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假电针治疗组,每组8只,并对空白对照组以外的其他3组足底注射CFA,建立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于造模后26 d分别对电针治疗组和假电针治疗组进行电针和假电针干预,并观察各组大鼠的PWTs及高架O迷宫(elevated zero maze,EZM)中的焦虑行为。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A1、CA3和DG区NPY、PV、SOM、GAD65/67及c-Fos的阳性细胞表达。[结果]造模后1 d,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假电针治疗组的PWTs显著降低,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在电针治疗第3天,电针治疗组大鼠的PWTs相较模型对照组和假电针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在EZM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开放臂运动距离、开放臂停留时间和开放臂进入次数显著减低(P<0.01),电针干预后可改善上述指标,而假电针无作用(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双侧CA1、CA3、DG区NPY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P<0.01,P<0.05),c-Fos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1,P<0.05,P<0.01);电针干预后,电针治疗组大鼠双侧CA1、DG区、患侧CA3区NPY阳性细胞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减少(P<0.01),假电针无此作用(P>0.05)。双侧CA1、CA3和DG区,四组大鼠PV、SOM以及双侧CA1、CA3区GAD65/67阳性细胞表达或阳性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能改善CFA大鼠的疼痛及其相关焦虑行为,该作用可能与增加大鼠海马CA1、CA3和DG区NPY的阳性细胞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痛 电针 焦虑行为 海马 Γ-氨基丁酸 神经肽Y
下载PDF
奥替普拉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小鼠模型疼痛和炎症的效应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曾丹怡 尹诚语 +11 位作者 刘伯宇 聂慧敏 李晓洁 陈瑞香 王洁 李园园 徐若瑶 位会娜 台燕 邵晓梅 王萍 刘伯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5-592,共8页
目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小鼠模型,观察并研究奥替普拉(Oltipraz)能否改善模型小鼠出现的关节炎症和疼痛。方法把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溶剂组(MSU+Veh)、模型+奥替普拉高剂量组(MSU+100 mg/kg Oltip... 目的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小鼠模型,观察并研究奥替普拉(Oltipraz)能否改善模型小鼠出现的关节炎症和疼痛。方法把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溶剂组(MSU+Veh)、模型+奥替普拉高剂量组(MSU+100 mg/kg Oltipraz)、模型+奥替普拉低剂量组(MSU+30 mg/kg Oltipraz)以及模型+吲哚美辛组(MSU+10 mg/kg Indo)。除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以外,其余各组小鼠右踝关节注射尿酸钠(MSU),制备AGA小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前后,模型+奥替普拉组小鼠腹腔注射奥替普拉,模型+吲哚美辛组同一时间点腹腔注射吲哚美辛,其余组腹腔注射等量溶剂。采用游标卡尺对五组小鼠造模前后踝关节肿胀程度进行测量;用von Frey丝检测小鼠50%机械缩足反应阈值(50%PWT);病理学分析踝关节滑膜组织切片;Digi Gait成像系统检测小鼠步态,并分析造模前后步态行为学变化;氧化分子检测试剂盒检测小鼠踝关节氧化应激反应;q PCR技术检测踝关节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踝关节明显肿胀,50%PWT显著降低(P<0.01)。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小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相较于对照组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P<0.05)。步态分析显示模型组小鼠相较对照组小鼠步幅长度显著缩短,脚爪触地面积显著减小(P<0.01)。与模型+溶剂组相比,模型+100 mg/kg奥替普拉组小鼠患侧50%PWT显著上升(P<0.01);踝关节肿胀程度显著减轻;步态相关参数出现显著改善(P<0.05);踝关节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出现显著下降(P<0.05);炎性因子IL-1β、TNF-α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P<0.01),其效果和吲哚美辛类似,而30 mg/kg无明显效果。结论奥替普拉可缓解AGA模型小鼠踝关节肿胀和关节疼痛,这一治疗作用很可能与其降低AGA小鼠踝关节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增加抗氧化物质表达并减少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氧化应激 疼痛 奥替普拉 步态
下载PDF
痛转化大鼠模型焦虑样情绪行为探索及其前扣带皮层兴奋性变化研究
6
作者 邱梦婷 席丹宁 +6 位作者 韦乃瑄 王思思 易敏 郭子 房军帆 方剑乔 杜俊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目的动态观察痛转化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机械缩足阈(PWTs)、焦虑样情绪行为及双侧前扣带皮层(ACC)内即刻早期基因(c-Fos)、小清蛋白(PV)的表达变化,探索痛转化大鼠模型诱导焦虑样情绪的时间特征及ACC兴奋性变化。方法所有实验大鼠随机分... 目的动态观察痛转化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机械缩足阈(PWTs)、焦虑样情绪行为及双侧前扣带皮层(ACC)内即刻早期基因(c-Fos)、小清蛋白(PV)的表达变化,探索痛转化大鼠模型诱导焦虑样情绪的时间特征及ACC兴奋性变化。方法所有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敏化组和敏化组,敏化组于大鼠左后足足底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Car)100μL(第1次),待痛阈恢复至基础水平后,于左侧足背中央注射100 ng/25μL前列腺素E_(2)(PGE_(2))25μL(第2次),建立痛转化模型;假敏化组大鼠第1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2次注射等量相同浓度PGE_(2)。观察痛转化模型大鼠造模前(base)、Car注射后4、24、48、72 h和10 d,PGE_(2)注射后1、4、24、48、72 h、7 d和14 d的PWTs;分别观察PGE_(2)注射后24 h、7 d、14 d旷场实验(OF),PGE_(2)注射后24 h、8 d、15 d高架O迷宫实验(EZM)中大鼠焦虑样行为改变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Car注射后10 d,PGE_(2)注射后4 h、24 h、8 d和15 d大鼠双侧ACC内c-Fos、PV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敏化组比较,敏化组大鼠Car注射后4、24、48、72 h患侧PWTs均显著降低(P<0.01),Car注射后10 d患侧PWTs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PGE_(2)注射后4 h患侧PWTs显著降低并持续至14 d(P<0.01)。PGE_(2)注射后24 h,与假敏化组相比,敏化组大鼠在OF中的总运动距离、中央区运动距离、中央区停留时间、中央区进入次数明显减少(P<0.05);在EZM中的总运动距离、开放臂运动距离、开放臂停留时间、开放臂进入次数明显减少(P<0.05);PGE_(2)注射后7 d(或8 d)和14 d(或15 d),与假敏化组比较,敏化组大鼠在OF、EZM中的各项行为学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假敏化组相比,敏化组大鼠双侧ACC内c-Fos阳性细胞表达于Car注射后10 d显著减少(P<0.01),而PGE_(2)注射后24 h、8 d显著增多(P<0.01),PGE_(2)注射后4 h、15 d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假敏化组相比,敏化组大鼠双侧ACC内PV阳性细胞表达于Car注射后10 d和PGE_(2)注射后4 h、24 h、8 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GE_(2)注射后15 d同侧ACC内PV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P<0.01),对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转化大鼠痛觉敏化状态可持续14 d以上,伴有短暂的应激性焦虑样情绪,不易诱发持续的焦虑样情绪;其ACC兴奋性转化前处于补偿性抑制状态,转化后兴奋性增强,兴奋性增强前期表现c-Fos增多,后期表现PV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转化 焦虑 前扣带皮层 行为学 小清蛋白
下载PDF
儿科临床研究协调员基本概况与困境分析及解决方案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樊文香 王瑞 +2 位作者 李春梅 徐驰 倪韶青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7-1142,共6页
近年来,我国儿科临床研究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儿科临床研究迫切需要儿科特色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 CRC)的参与。但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儿科CRC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着比成人临床研究更艰难的困境。本文总结了我... 近年来,我国儿科临床研究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儿科临床研究迫切需要儿科特色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 CRC)的参与。但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儿科CRC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着比成人临床研究更艰难的困境。本文总结了我国儿科CRC的基本概况,并结合个人工作经历,分析儿科领域CRC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儿科CRC行业健康发展,从而保障临床试验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临床研究协调员 临床试验 困境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TRPV1和P2X3交互作用的大鼠外周痛感觉调控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杜俊英 房军帆 +2 位作者 项璇儿 徐子童 方剑乔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492,共8页
目的 观察大鼠外周TRPV1和P2X3的相互关系,以期部分阐明外周痛感觉调控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RPV1激动剂组、P2X3激动剂组、TRPV1激动剂+P2X3激动剂组、TPRV1激动剂+P2X3抑制剂组、P2X3激动剂+TRPV1抑制剂组。通过... 目的 观察大鼠外周TRPV1和P2X3的相互关系,以期部分阐明外周痛感觉调控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RPV1激动剂组、P2X3激动剂组、TRPV1激动剂+P2X3激动剂组、TPRV1激动剂+P2X3抑制剂组、P2X3激动剂+TRPV1抑制剂组。通过足底皮下注射TRPV1或P2X3激动剂和(或)抑制剂,分别观察20min内各组大鼠缩足次数、抬腿/舔足持续时间;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L4DRG水平TRPV1和P2X3阳性面积表达及共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法观察L4DRG水平TRPV1和P2X3的相互关系。结果 P2X3激动剂不能提升TRPV1激动剂诱发的痛行为学,P2X3抑制剂能减轻TRPV1激动剂诱发的痛行为学;TRPV1激动剂能增加P2X3激动剂诱发的痛行为学,TRPV1抑制剂不会减轻P2X3激动剂诱发的痛行为。P2X3激动剂能增加L4DRG水平TRPV1阳性面积表达,TRPV1激动剂能增加L4DRG水平P2X3阳性面积表达;TRPV1和P2X3在DRG水平有共表达且存在共沉淀现象。结论 外周神经元水平,TRPV1和P2X3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对方的表达。当其中一方受到抑制时,另一方的功能也会相应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受体 P2X嘌呤受体3 相关作用 外周 痛感觉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大鼠模型局部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晓洁 尹诚语 +8 位作者 郑小莉 聂慧敏 曾丹怡 王洁 陈瑞香 刘伯宇 台燕 邵晓梅 刘伯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3-601,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大鼠模型机械痛过敏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电针对CRPS-Ⅰ大鼠模型患侧足底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O型...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大鼠模型机械痛过敏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电针对CRPS-Ⅰ大鼠模型患侧足底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干预作用,探讨电针镇痛作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O型橡胶圈加压套扎踝关节方式进行慢性缺血痛模型(chronic post ischemic pain,CPIP)制备,以模拟CRPS-Ⅰ。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型组(Sham组)、CPIP模型组(CPIP组)、CPIP模型+电针组(CPIP+EA组)和CPIP模型+假电针组(CPIP+Sham EA组)。于模后1 d开始,每天进行电针治疗,电针干预30 min后,采用von Frey法测定大鼠患侧足底50%机械缩足反应阈值(PWTs);采用氧化分子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患侧足底组织氧化应激相关分子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足底组织中细胞氧化损伤标记物8-OHG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PIP组大鼠患侧足底50%PWTs明显降低(P<0.01),且一直持续到实验观察结束,提示模型建立成功;电针干预后,与CPIP+Sham EA组相比,CPIP+EA组大鼠患侧50%PWTs显著上升(P<0.01);与Sham组相比,CPIP组大鼠患侧足底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均显著下降,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8-OHG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电针治疗后,与CPIP+Sham EA组相比,CPIP+EA组大鼠患侧足底组织中SOD和GSH水平均显著提升,H2O2和MDA含量以及8-OHG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显著降低CPIP模型大鼠患侧足底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水平,这一机制很可能参与了其缓解CPIP模型大鼠机械痛过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氧化应激 针刺镇痛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下载PDF
浅析从瘀论治声音嘶哑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倩妤 邵晓梅 +1 位作者 管丽华 王伟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1期300-302,共3页
笔者从位置结构、生理功能、经络循行、临床症状及体征为理论基础,探析声音嘶哑的病因病机,认为瘀阻是声音嘶哑的关键病机,临证以祛瘀为法,审证辨因,以清热化火祛瘀、行气导滞祛瘀、化痰利湿祛瘀、温阳利水祛瘀、补中益气祛瘀数法制宜,... 笔者从位置结构、生理功能、经络循行、临床症状及体征为理论基础,探析声音嘶哑的病因病机,认为瘀阻是声音嘶哑的关键病机,临证以祛瘀为法,审证辨因,以清热化火祛瘀、行气导滞祛瘀、化痰利湿祛瘀、温阳利水祛瘀、补中益气祛瘀数法制宜,达咽喉部气血常通之功,便可取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嘶哑 从瘀论治 活血化瘀 清热化火 行气导滞 化痰利湿 温阳利水 补中益气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雷诺氏综合征医案1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管丽华 邵晓梅 +1 位作者 赵胜男 王伟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2期248-249,共2页
患者,女,56岁,于2018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近3年来因过多接触冷水后自觉双手发凉,遇天气寒冷加重,即手指皮肤颜色出现苍白-紫绀-潮红-正常的变化,同时伴有寒凉、麻木、疼痛的感觉,经反复搓揉局部后,手指颜色转为潮红且上述症状消失。曾... 患者,女,56岁,于2018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近3年来因过多接触冷水后自觉双手发凉,遇天气寒冷加重,即手指皮肤颜色出现苍白-紫绀-潮红-正常的变化,同时伴有寒凉、麻木、疼痛的感觉,经反复搓揉局部后,手指颜色转为潮红且上述症状消失。曾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当时西医诊断为雷诺氏综合征。用改善微循环药及活血化瘀药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为寻求中医治疗,遂就诊于王伟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氏综合征 温针灸 中药 医案
下载PDF
内侧丘脑不参与电针对疼痛记忆模型大鼠诱发情绪的干预作用
12
作者 何俏颖 沈醉 +3 位作者 佘丽娇 朱怡霖 方剑乔 邵晓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1-258,266,共9页
目的:通过损毁内侧丘脑(Medial thalamus, MT),明确MT在疼痛记忆模型大鼠疼痛感觉及诱发情绪中的作用及电针干预作用。方法:将5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C)、模型组(M)、模型+电针组(M+EA)、损毁+模型组(L+M)、损毁+模型+... 目的:通过损毁内侧丘脑(Medial thalamus, MT),明确MT在疼痛记忆模型大鼠疼痛感觉及诱发情绪中的作用及电针干预作用。方法:将51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C)、模型组(M)、模型+电针组(M+EA)、损毁+模型组(L+M)、损毁+模型+电针组(L+M+EA),除C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双侧后足足底交叉注射角叉菜胶(Carrageenan, Carr),两次注射时间间隔14 d以建立疼痛记忆模型,其中L+M、L+M+EA组大鼠于实验开始前7 d行双侧MT损毁术,M+EA组、L+M+EA组大鼠分别于Carr首次左后足注射后5 h、1~5 d予电针治疗。分别在Carr首次注射前1 d、首次注射后4 h、1 d、5 d、13 d、15 d检测后足机械缩足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PWT);分别在Carr首次注射前1 d、首次注射后1 d、5 d、13 d、15 d,检测厌恶性情绪;于Carr首次注射后16 d检测焦虑样情绪;采用尼氏染色确定MT损毁位置。结果:Carr首次注射后4 h、1 d,与C组比较,其余四组大鼠PWT与Carr首次注射前PWT的差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difference value, PWT D-value)均显著降低(P<0.01)。Carr二次右后足注射后,与C组比较,M组、EA组、L+M组大鼠右后足PWT D-value值均显著降低(P<0.01, P<0.01, P<0.05),与M组比较,L+M、L+M+EA组大鼠PWT D-value显著增加(P<0.01)。Carr二次右后足注射后1 d,与M组比较,M+EA组、L+M+EA组大鼠CPA score值显著升高(P <0.01)。与M组、L+M组大鼠比较,M+EA组大鼠中央区域运动时间、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均增多(P> 0.05),L+M+EA组中央区域运动时间显著增多(P<0.05);与C组同期比较,M组大鼠总运动距离显著下降(P<0.01),L+M组、L+M+EA组大鼠总运动距离均显著增加(P<0.01);与M组比较,M+EA组、L+M组、L+M+EA组大鼠总运动距离均显著增多(P <0.05, P <0.01, P <0.01);与M+EA组同期比较,L+M组、L+M+EA组大鼠总运动距离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MT损毁后明显影响疼痛记忆模型大鼠的疼痛感觉但不对疼痛诱发情绪产生影响,早期电针干预具有抑制MT损毁后疼痛记忆模型大鼠疼痛感觉与疼痛诱发情绪产生的作用,其干预机制可能不是通过MT这一核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疼痛记忆 内侧丘脑 厌恶性情绪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中枢不同脑区GABA_A受体mRNA表达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俊英 徐子童 +5 位作者 邵芳冰 许颖龄 邵晓梅 梁宜 方剑乔 房军帆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观察中枢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A型(GABA_A)受体mRNA在慢性炎性痛大鼠的脑内表达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足底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慢性炎性痛... 目的:观察中枢不同脑区γ-氨基丁酸A型(GABA_A)受体mRNA在慢性炎性痛大鼠的脑内表达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足底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28 d介入电针治疗,取"后三里"和"昆仑"穴,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强度0.5~1.5 mA,治疗30 min,仅干预1次。假电针组与电针组取穴相同,仅刺入皮下,连接电针,不通电,固定30 min。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造模后1、3、7、14、21、28 d机械痛阈、热痛阈变化及造模后29 d情绪行为变化,前扣带皮层、杏仁核、下丘脑GABA_A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造模后1、3、7、14、21、28 d各个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机械痛阈变化率和热痛阈变化率显著降低(均P<0.01);造模后29 d,模型对照组大鼠旷场实验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能显著增加机械痛阈变化率、热痛阈变化率、中央区域运动距离、中央区域停留时间(P<0.01,P<0.05)。造模后29 d各组大鼠前扣带皮层、下丘脑GABA_A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杏仁核GABA_A受体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干预后大鼠杏仁核GABA_A受体mRNA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假电针组增多(P<0.01)。结论:单次电针可显著提高慢性炎性痛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改善情绪异常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杏仁核GABA_A受体mRNA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炎性痛 电针 杏仁核 前扣带皮层 下丘脑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原文传递
早期骨边刺结合电针抗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效应及其对背根神经节HDAC与MO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钟雪梅 房军帆 +6 位作者 江彬 周杰 蔡杨乾 梁宜 方剑乔 陈峰 杜俊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5-410,共6页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骨边刺结合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和μ阿片受体(MO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骨边刺结合电针抗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骨边刺结合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和μ阿片受体(MO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骨边刺结合电针抗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骨癌痛组(7只)、吗啡耐受组(7只)、骨边刺结合电针组(8只)和假骨边刺组(7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大鼠于左胫骨行癌细胞接种术制备骨癌痛模型;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结合电针组和假骨边刺组大鼠予腹腔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诱导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骨边刺结合电针组于癌细胞接种术后15 d予骨边刺结合电针治疗,穴取双侧"足三里""昆仑",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0.5~1.5 mA;假骨边刺组介入时间及取穴同骨边刺结合电针组,仅刺破皮肤,不连接电针,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分别于癌细胞接种术前,术后10、11、15、22 d测量各组大鼠左侧机械缩足阈值(PWT)。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左侧DRG中HDAC1、HDAC2和MO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行癌细胞接种术后10d,与假手术组比较,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结合电针组、假骨边刺组大鼠PWT均降低(P<0.01)。术后11 d,与骨癌痛组比较,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结合电针组、假骨边刺组大鼠PWT明显升高(P<0.01)。术后22d,吗啡耐受组与骨癌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吗啡耐受组及假骨边刺组比较,骨边刺结合电针组大鼠PWT明显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骨癌痛组大鼠DRG中HDAC1、HDAC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OR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骨癌痛组比较,吗啡耐受组大鼠DRG中HDAC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吗啡耐受组及假骨边刺组比较,骨边刺结合电针组大鼠DRG中HDAC1蛋白相对表达降低(P<0.01,P<0.05),MOR蛋白相对表达升高(均P<0.01)。结论:早期骨边刺结合电针干预可减轻骨癌痛模型大鼠的吗啡耐受现象,该效应可能与下调DRG中HDAC1蛋白表达、上调MOR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吗啡耐受 骨边刺 电针 背根神经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 μ阿片受体(MOR)
原文传递
骨边刺电针干预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杜俊英 陈峰 +3 位作者 江彬 付桃芳 方剑乔 梁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观察骨边刺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GRK5)、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蛋白激酶Cα(PKCα)及其磷酸化(p-PKCα)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骨边刺电针干预骨癌痛吗啡耐受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 目的:观察骨边刺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GRK5)、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蛋白激酶Cα(PKCα)及其磷酸化(p-PKCα)表达的影响,部分揭示骨边刺电针干预骨癌痛吗啡耐受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骨癌痛组、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3μL 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腹腔多次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 mg/kg)建立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骨边刺电针组于成功建立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后,开始介入骨边刺电针干预,每日1次,持续7 d。动态观察各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大鼠患侧蓝斑核GRK5、β-arrestin2、PKCα、p-PKC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骨癌痛组比较,癌细胞接种后10 d骨癌痛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显著降低(P<0.01);吗啡注射后,与骨癌痛组比较,吗啡耐受组、骨边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痛阈显著升高(P<0.01),而吗啡注射11 d后,吗啡耐受组机械痛阈显著降低,与骨癌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耐受现象;与吗啡耐受组、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干预后机械痛阈明显升高(P<0.01)。与假骨癌痛组比较,吗啡耐受组大鼠蓝斑核GRK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蓝斑核GRK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假骨癌痛组比较,骨癌痛组大鼠蓝斑核β-arrestin2、p-PKCα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蓝斑核β-arrestin2、p-PKC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比较,骨边刺电针组蓝斑核PKC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骨边刺电针可有效干预骨癌痛吗啡耐受现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蓝斑核GRK5,抑制β-arrestin2、PKCα及其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电针镇痛 骨边刺 蓝斑核 蛋白激酶CΑ 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5 β-抑制蛋白2
原文传递
从《景岳全书》情志之郁理论探讨情志致痛 被引量:19
16
作者 边致远 石焱 +4 位作者 李心悦 沈醉 何俏颖 方剑乔 邵晓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367-1370,共4页
疼痛患者易伴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亦会加重疼痛程度。情志异动影响心藏神的生理功能,引起机体疼痛感受程度的改变。通过阐述《景岳全书》情志之郁理论及情志致病不同阶段中疼痛产生的病机,将情志内伤导致的疼痛分为气伤疼... 疼痛患者易伴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亦会加重疼痛程度。情志异动影响心藏神的生理功能,引起机体疼痛感受程度的改变。通过阐述《景岳全书》情志之郁理论及情志致病不同阶段中疼痛产生的病机,将情志内伤导致的疼痛分为气伤疼痛与脏虚疼痛。《景岳全书》论治情志内伤导致疼痛的遣方用药体现了调气和补虚的特点,并倡导以调心神为中心的情志调适之法,其论治思路与方法可指导临床痛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岳全书 郁证 疼痛 情志 心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