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正宗》名方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6
1
作者 尹和宅 王启 +2 位作者 钦梦婷 沈丽冬 陈会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介绍杨巍运用《外科正宗》中名方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经验。杨巍根据《外科正宗》辨证理论,将肛门瘙痒症分为3型,分别采用其中的名方化裁加减治疗:风热型,治以疏风止痒、清热燥湿,方选消风散加减;湿热型,治以燥湿健脾、清热止痒,方选除湿... 介绍杨巍运用《外科正宗》中名方治疗肛门瘙痒症的经验。杨巍根据《外科正宗》辨证理论,将肛门瘙痒症分为3型,分别采用其中的名方化裁加减治疗:风热型,治以疏风止痒、清热燥湿,方选消风散加减;湿热型,治以燥湿健脾、清热止痒,方选除湿胃苓汤加减;血虚风燥型,治以养血润燥、疏风止痒,方选当归饮子加减。临床上要“谨守病机,各司其所”,才能做到法随证立,方随法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正宗 肛门瘙痒症 名中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中医情志调护的生物反馈治疗透析相关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尹和宅 陈会林 +2 位作者 陈宏美 沈丽冬 赵俊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5期383-385,共3页
慢性肾脏疾病未能及时有效控制则将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1]。随着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透析相关性便秘也随之增加,甚至影响睡眠、生活及工作。中医情志调护是中医传统特色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属... 慢性肾脏疾病未能及时有效控制则将逐渐发展为终末期肾病,而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1]。随着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透析相关性便秘也随之增加,甚至影响睡眠、生活及工作。中医情志调护是中医传统特色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属非药物治疗,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将基于中医情志调护的生物反馈治疗应用于透析相关性便秘患者开展已多年[2],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相关性便秘 生物反馈治疗 中医 情志调护
下载PDF
肛瘘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洪中华 尹和宅 +4 位作者 沈桂鑫 王启 钦梦婷 童蕾 陈会林 《健康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683-687,共5页
目的研究肛瘘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为临床肛瘘术后复发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行肛瘘切除术的肛瘘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肛瘘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及决策曲线分... 目的研究肛瘘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为临床肛瘘术后复发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行肛瘘切除术的肛瘘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肛瘘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Nomogram模型临床效能。结果有其他肛肠疾病、肛门外伤手术史、便秘、肛瘘手术史、高位肛瘘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肛瘘术后复发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含量,低于肛瘘术后未复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含量的AUC分别为0.919、0.907、0.92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3.69 pg、73.66 fl、111.15 g/L。有其他肛肠疾病、肛瘘手术史、高位肛瘘及平均血红蛋白量(≤23.69 pg)、红细胞平均体积(≤73.66 fl)、血红蛋白含量(≤111.15 g/L)是肛瘘术后复发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其他肛肠疾病、肛瘘手术史、高位肛瘘及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含量构建的预测肛瘘术后复发风险Nomogram模型,对临床肛瘘术后复发预测的研究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复发风险因素 预测模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对口切开瘘管潜行剥离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尹和宅 陈会林 +2 位作者 刘铫 王启 童蕾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对92例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治疗,观察记录治愈时间、治愈率、3个月后的复发率及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指标等。结果:92例中治愈86例,好转6例;随访3个月,复... 目的:探讨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对92例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治疗,观察记录治愈时间、治愈率、3个月后的复发率及术后肛门功能评价指标等。结果:92例中治愈86例,好转6例;随访3个月,复发2例;Wexner评分拆除皮片时(2.7±1.2),3个月后(0.7±0.5)。结论:采用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 低位复杂性肛瘘 伤口愈合 并发症
下载PDF
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被引量:2
5
作者 尹和宅 陈会林 +5 位作者 刘铫 王启 沈丽冬 童蕾 洪中华 高宝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观察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对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率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共完成107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采用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切开切除术或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对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率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共完成107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采用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切开切除术或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Wexner评分、肛门功能、治愈率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等,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第3 d和第7 d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分别为(1.85±0.31)和(1.02±0.19),低于对照组的(2.96±0.42)和(1.97±0.33);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1.19±5.93)d,低于对照组的(40.21±8.27)d;观察组愈合后和随访3个月的Wexner评分分别为(1.17±0.62)和(0.71±0.38),低于对照组的(2.13±0.95)和(1.22±0.63);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的肛管最大收缩压为(144.36±41.22)mmHg,最大耐受容量为(131.35±29.69)mL,高于对照组的(120.18±32.57)mmHg和(109.67±21.33)mL;观察组治愈率和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85.45%和4.26%,对照组分别为88.46%和4.35%,两者相仿。结论: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和较低的复发率,能够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和维持肛门外形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切开瘘管潜剥术 复杂性肛瘘 肛门功能
下载PDF
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松解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Ⅲ期肛裂125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尹和宅 谷彦良 沈丽冬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96-497,共2页
肛裂是肛管全层皮肤损伤后形成的纵形小溃疡,Ⅲ期肛裂以手术治疗为主。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们对于裂口位于后位正中线附近的Ⅲ期肛裂,采用从后侧位切断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行括约肌松解,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125例,取得... 肛裂是肛管全层皮肤损伤后形成的纵形小溃疡,Ⅲ期肛裂以手术治疗为主。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们对于裂口位于后位正中线附近的Ⅲ期肛裂,采用从后侧位切断外括约肌皮下部及部分内括约肌,行括约肌松解,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125例,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 内外括约肌联合切断松解术 熏洗疗法
下载PDF
肛周脓肿患者手术前后与健康人肠道菌群的差异性分析
7
作者 尹和宅 沈丽冬 +2 位作者 袁梅 王启 洪中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 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肛周脓肿患者手术前后的肠道菌群分布,探讨其与健康人的菌群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收集2022年8—11月期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肛肠科就诊的15名肛周脓肿患者(观察组)及1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目的 通过16S rDNA基因测序检测肛周脓肿患者手术前后的肠道菌群分布,探讨其与健康人的菌群分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收集2022年8—11月期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肛肠科就诊的15名肛周脓肿患者(观察组)及1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提取其粪便DNA,通过PCR扩增和16S rDNA基因测序,进行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等数据分析,并筛选肛周脓肿可能的主要标志菌群。结果 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的Chao1和Observed_species指数升高,术后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的Chao1、Shannon、Simpson、Observed_species指数均降低(P<0.05)。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对照组、观察组术前、术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P<0.05),术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P<0.05)。筛选肛周脓肿主要标志菌群,ROC曲线分析显示,嗜胆菌属的AUC最大(AUC=0.831)。结论 肛周脓肿患者手术前后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手术治疗后肠道菌群丰度发生显著变化,嗜胆菌属可能是肛周脓肿的主要标志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肠道菌群 16S rDNA测序
原文传递
基于创面新血管生成的郭氏苦柏方对肛瘘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尹和宅 高宝莲 +3 位作者 洪中华 王启 沈丽冬 陈会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930-93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创面新血管生成的郭氏苦柏方对肛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均行肛瘘切除术,观察组术后用郭氏苦柏方熏洗坐浴,对照组用高锰酸钾外用片稀释后坐浴,观察两组术后... 目的:探讨基于创面新血管生成的郭氏苦柏方对肛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所有患者均行肛瘘切除术,观察组术后用郭氏苦柏方熏洗坐浴,对照组用高锰酸钾外用片稀释后坐浴,观察两组术后第7、14、21天的创面疼痛评分、愈合率、肉芽评分,术后第7、14天显微镜下创面毛细血管含量、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评估肛门功能,观察治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第7、14天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78±0.49)分、(1.79±0.3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07±0.61)分和(2.01±0.41)分;观察组术后第7、14、21天创面肉芽评分分别为(1.52±0.51)分、(0.98±0.44)分、(0.57±0.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6±0.68)分、(1.25±0.46)分、(0.76±0.48)分;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5.34±4.68)%、(60.21±7.92)%、(88.39±9.65)%,均高于对照组的(22.89±4.01)%、(54.91±8.33)%、(83.95±8.43)%;观察组术后第7、14天镜下创面毛细血管数量分别为32.78±8.72、97.04±11.58,高于对照组的27.69±7.37、89.54±7.03;观察组的VEGF阳性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治愈患者中,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4.72±3.89)d,少于对照组的(27.34±4.25)d。结论:郭氏苦柏方能减轻肛瘘患者术后疼痛,提高创面VEGF的表达强度,增加创面毛细血管数量,从而加快肉芽生长,促进术后创面愈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氏苦柏方 新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肛瘘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围手术期用药及中药外洗在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尹和宅 刘铫 +2 位作者 谷彦良 童蕾 沈丽冬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09-510,共2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并配合术后中药外洗在混合痔手术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将300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术前半小时给予头孢呋辛1.5g静脉推注,对照组术后给予头孢呋辛1.5g静脉推注,2次/d,持续3d,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中药外洗。...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并配合术后中药外洗在混合痔手术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将300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术前半小时给予头孢呋辛1.5g静脉推注,对照组术后给予头孢呋辛1.5g静脉推注,2次/d,持续3d,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中药外洗。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3d测清晨体温,查血常规及血清C反应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发生。两组体温、血常规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混合痔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并配合术后中药外洗,能起到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中药外洗
下载PDF
内痔的痔点挑治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和宅 陈会林 刘铫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2期506-506,共1页
挑治疗法,是在一定的部位或特定穴位,用三棱针或大号缝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长期流传于民间,可治疗多种疾病,其中尤适用于痔的治疗。我科自2010年以来,在门诊用痔点挑治法治疗内痔56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 挑治疗法,是在一定的部位或特定穴位,用三棱针或大号缝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长期流传于民间,可治疗多种疾病,其中尤适用于痔的治疗。我科自2010年以来,在门诊用痔点挑治法治疗内痔56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其中男21例,女3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治疗法 内痔 特定穴位 纤维组织 三棱针 挑治法 疾病 门诊
下载PDF
痔点挑治联合郭氏便血方治疗老年痔病便血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和宅 刘铫 +4 位作者 王启 陈会林 沈丽冬 洪中华 童蕾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观察痔点挑治联合郭氏便血方治疗老年痔病便血的疗效。方法:将痔病便血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1例采用痔点挑治联合郭氏便血方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塞肛治疗。观察两组2周后便血情况及有无挑治... 目的:观察痔点挑治联合郭氏便血方治疗老年痔病便血的疗效。方法:将痔病便血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1例采用痔点挑治联合郭氏便血方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塞肛治疗。观察两组2周后便血情况及有无挑治点感染等,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的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便血症状积分治疗前(3.02±0.77),治疗后(1.18±0.15)(P<0.05);对照组便血症状积分治疗前(3.25±0.79),治疗后(1.87±0.20)(P<0.05)。治疗后观察组便血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15例,好转32例,总有效率92.16%;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75.47%。治疗后观察组便血症状积分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点挑治联合郭氏便血方治疗老年痔病便血,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点挑治 郭氏便血方 老年 痔病 便血
下载PDF
痔点挑治适宜技术治疗内痔32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和宅 刘铫 +8 位作者 陈会林 王启 洪中华 童蕾 魏宝瑞 朱震华 徐林佑 许敏欢 孙大壮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8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痔点挑治适宜技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适宜技术推广,对5家医院门诊的320例内痔患者,采用痔点挑治治疗。观察患者2周后复诊便血情况、有无挑治点感染等,统计临床疗效,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 目的观察痔点挑治适宜技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适宜技术推广,对5家医院门诊的320例内痔患者,采用痔点挑治治疗。观察患者2周后复诊便血情况、有无挑治点感染等,统计临床疗效,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共治愈79例,好转18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9%。便血症状积分由治疗前(3.21±0.95)分,降为治疗后(1.92±0.79)分(P<0.05);便时肛门疼痛VAS评分由治疗前(3.17±1.60)分,降为治疗后(1.75±0.78)分(P<0.05)。结论痔点挑治适宜技术治疗内痔,简便易行,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可作为适宜技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点挑治 适宜技术 内痔 非药物治疗
下载PDF
肛瘘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和宅 金烨 +3 位作者 沈丽冬 钦梦婷 王启 袁梅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 分析肛瘘患者外口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并探讨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在标本培养阳性率、主要病原菌类型及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标本接种于增菌培养瓶中,置BACT/ALERT3D培养仪中进行细菌培养,并... 目的 分析肛瘘患者外口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并探讨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在标本培养阳性率、主要病原菌类型及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标本接种于增菌培养瓶中,置BACT/ALERT3D培养仪中进行细菌培养,并参照操作规程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20例肛瘘患者中,合并糖尿病43例,未合并糖尿病377例。共307份标本培养阳性,其中糖尿病组阳性26例,非糖尿病组阳性281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7份阳性标本中共检测菌株503株,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267株,肺炎克雷伯菌40株,2组患者在该2种菌株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组患者在大肠埃希菌的ESBLs携带率及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旋氧氟沙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2组肛瘘患者在细菌培养阳性率、病原菌分布、常见抗生素耐药率等方面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糖尿病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肛周乳头状汗腺腺瘤l例
14
作者 尹和宅 刘铫 沈丽冬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8-28,共1页
患者女,25岁,未婚,既往体健。因“肛周肿块一年”入院。一年来肿块无明显增大,无出血疼痛。专科检查:截石位9点距肛缘1cm处可见一肿块,约1.0cm×1.0cm×1.0cm,色暗红,隆起高出皮肤,无分泌物溢出,质稍硬,轻触痛。
关键词 肛周 乳头状 腺瘤 汗腺 专科检查 肿块 无出血 截石位
原文传递
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4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洪中华 钦梦婷 +3 位作者 朱萍萍 尹和宅 王启 汪庆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肛肠外科,采用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46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1.0±7.3)min;创面愈合时间4~6周,术后切口发生出血1例、...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肛肠外科,采用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46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1.0±7.3)min;创面愈合时间4~6周,术后切口发生出血1例、感染2例,均经搔刮、清创、换药后愈合。术前及术后6个月Wexner失禁评分分别为(2.00±0.68)和(1.99±0.70)分,肛门静息压分别为(75.60±8.60)和(73.60±8.20)mmHg(1 mmHg=0.133 kPa),最大收缩压分别为(109.60±7.80)和(107.20±8.30)mmHg,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无复发及肛门形态变化情况。提示外括约肌裸化的瘘管切除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安全、有效,并保留括约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经括约肌型 结直肠外科手术 肛管
原文传递
合并糖尿病的肛周脓肿患者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沈惠 张能华 +1 位作者 尹和宅 邱丽娜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49-51,57,共4页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患者临床特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脓肿培养阳性率、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脓液培养总阳性率为69.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患者临床特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脓肿培养阳性率、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脓液培养总阳性率为69.3%;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为主要病原菌,占89.6%,其检出率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菌株对替加环素敏感,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89%;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较差,均<40%;E.coli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吡肟耐药率及ESBLs携带率在2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患者在FIB、病程、培养阳性率、主要致病菌种类、耐药性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区分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应成为临床医生在肛周脓肿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关注点之一,并依此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减少细菌耐药和二重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糖尿病 病原菌 耐药率
原文传递
郭氏痈瘘方联合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体外抑制作用的影响
17
作者 尹和宅 张能华 +3 位作者 钦梦婷 沈丽冬 金烨 陈会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20期2476-2479,共4页
目的研究郭氏痈瘘方含药血清联合头孢曲松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分析6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培养,找出其最常见病原菌,并根据药敏试验,采用二倍稀释法,在体外进行郭氏痈瘘方含药血清联合头孢曲松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试验。结... 目的研究郭氏痈瘘方含药血清联合头孢曲松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分析6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培养,找出其最常见病原菌,并根据药敏试验,采用二倍稀释法,在体外进行郭氏痈瘘方含药血清联合头孢曲松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试验。结果60例患者中,感染细菌者56例,感染率为93.3%;检出病原菌10种,其中大肠埃希菌占67.9%。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等敏感性较高,对头孢曲松、左旋氧氟沙星等敏感性为中介;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等敏感性较差,故选取头孢曲松为联合用药药物。体外试验中,郭氏痈瘘方含药血清联合头孢曲松,能使MIC降低1个浓度梯度,抑菌率由58.9%提高至80.1%。结论肛周脓肿以大肠埃希菌感染最为常见,郭氏痈瘘方含药血清能降低头孢曲松的MIC值,提高抑菌率,有望降低其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氏痈瘘方 含药血清 大肠埃希菌 体外抑菌
原文传递
TST治疗重度内痔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18
作者 沈丽冬 陈会林 尹和宅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3年第4期65-66,共2页
为总结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重度内痔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对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科行TST治疗的32例重度内痔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32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果表明,加强TST治疗重度内... 为总结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重度内痔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对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科行TST治疗的32例重度内痔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32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果表明,加强TST治疗重度内痔的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出血、尿潴留、疼痛等并发症的护理,在增强患者手术信心、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 重度内痔 围手术期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