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刺对中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25
1
作者
杨喜兵
杨帆
+4 位作者
陈忠强
罗开涛
钱立锋
钱华
顾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3983-3987,共5页
背景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55%~75%的患者中风后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状。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是中风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新技术,对上肢功能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
背景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55%~75%的患者中风后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状。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是中风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新技术,对上肢功能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为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夯实基础。方法2018年6—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n=25)采用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观察组(n=25)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对患者FMA评分、MBI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6.153,P<0.001;F交互=34.226,P<0.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MA评分、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期间两组不同时间的症状改善程度不同,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确切、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反复促通技术
针刺
上肢功能障碍
康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椎间孔内臂丛神经根高频超声显像及测量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吉胜
高峰
+1 位作者
陆海娟
张磊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070-1071,1074,共3页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椎间孔内臂丛神经根的内径,并分析左右侧及不同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方法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以椎体横突前结节为参照,在神经根长轴切面观察并测量椎动脉水平的椎间孔内神经根内径并记录、存图,分析左右侧及不同性别...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椎间孔内臂丛神经根的内径,并分析左右侧及不同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方法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以椎体横突前结节为参照,在神经根长轴切面观察并测量椎动脉水平的椎间孔内神经根内径并记录、存图,分析左右侧及不同性别、年龄间的差异。结果超声可清晰显示受检者C5、C6、C7、C8神经根,并获得测量数据;正常人群臂丛神经根测值右侧大于左侧,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个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椎间孔内的C5、C6、C7、C8臂丛神经根,并能观察神经的外膜及内部回声,为神经根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新的思路。但用来诊断神经根肿胀时,要考虑到左右神经根厚度并不完全对称,男女诊断标准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臂丛神经根
颈椎横突
椎间孔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刺对中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25
1
作者
杨喜兵
杨帆
陈忠强
罗开涛
钱立锋
钱华
顾芳芳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1期3983-3987,共5页
基金
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AD32151)
嘉兴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项目(嘉委人才[2018]2号)。
文摘
背景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其中55%~75%的患者中风后会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后遗症状。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是中风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新技术,对上肢功能的改善尤为明显,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为新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夯实基础。方法2018年6—12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n=25)采用内科常规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观察组(n=25)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简化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对患者FMA评分、MBI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6.153,P<0.001;F交互=34.226,P<0.00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MA评分、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期间两组不同时间的症状改善程度不同,反复促通技术(川平法)联合针刺治疗对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确切、效果更优。
关键词
中风
反复促通技术
针刺
上肢功能障碍
康复
Keywords
Stroke
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
Acupuncture
Upper limb dysfunction
Rehabilitation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椎间孔内臂丛神经根高频超声显像及测量
被引量:
4
2
作者
李吉胜
高峰
陆海娟
张磊
机构
浙江
中医药大学
附属
嘉兴
中医院
超声
科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针灸推拿科
出处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070-1071,1074,共3页
基金
嘉兴市科技局公益类项目(2017AY33052
2017AY33060)
文摘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椎间孔内臂丛神经根的内径,并分析左右侧及不同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方法选取100例健康志愿者,以椎体横突前结节为参照,在神经根长轴切面观察并测量椎动脉水平的椎间孔内神经根内径并记录、存图,分析左右侧及不同性别、年龄间的差异。结果超声可清晰显示受检者C5、C6、C7、C8神经根,并获得测量数据;正常人群臂丛神经根测值右侧大于左侧,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个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椎间孔内的C5、C6、C7、C8臂丛神经根,并能观察神经的外膜及内部回声,为神经根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新的思路。但用来诊断神经根肿胀时,要考虑到左右神经根厚度并不完全对称,男女诊断标准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
高频超声
臂丛神经根
颈椎横突
椎间孔
神经根型颈椎病
分类号
R445.1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681.55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反复促通技术联合针刺对中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杨喜兵
杨帆
陈忠强
罗开涛
钱立锋
钱华
顾芳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椎间孔内臂丛神经根高频超声显像及测量
李吉胜
高峰
陆海娟
张磊
《浙江医学》
CAS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