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素对关节软骨退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母卓松 洪生虎 +3 位作者 刘人齐 潘栋 周坤 汤样华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3期1568-1573,共6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关节软骨退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导致关节慢性疼痛和行动不便的主要因素,更是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过程。目前,关节软骨退变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遗传、代谢、机械应力、营养素等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相关营养...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关节软骨退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导致关节慢性疼痛和行动不便的主要因素,更是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过程。目前,关节软骨退变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遗传、代谢、机械应力、营养素等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相关营养素(钙元素、维生素D、ω-3脂肪酸、ω-6脂肪酸、维生素C、葡萄糖胺、硫酸软骨素等)对延缓软骨退行性病变有积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待阐明。未来深入探究这些营养素在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机制,将为软骨退变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退变 关节炎 营养素 软骨修复
下载PDF
手指近侧指间关节掌板损伤的诊治进展
2
作者 潘栋 沈志恩 +2 位作者 刘人齐 母卓松 汤样华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4期1706-1710,共5页
手指近侧指间关节(PIPJ)掌板损伤是手外科常见的损伤,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对手指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治疗手指PIPJ掌板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主要是恢复指间关节活动度以及缓解疼痛。加强对掌板损伤临床... 手指近侧指间关节(PIPJ)掌板损伤是手外科常见的损伤,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对手指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治疗手指PIPJ掌板损伤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主要是恢复指间关节活动度以及缓解疼痛。加强对掌板损伤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认识能有效提高手指PIPJ掌板损伤的早期确诊率并明确损伤分型,以指导制订个体化针对性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掌板损伤专科治疗指南,未来对外固定方法及手术内固定方法进行改良仍是手指PIPJ掌板损伤治疗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板损伤 近侧指间关节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基于p38MAPK通路的电针扬刺对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早期血管化及触觉改善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杜伟斌 陈荣良 +5 位作者 胡华辉 鲍关爱 沈福祥 曹国平 王利祥 全仁夫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7期41-45,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p38MAPK通路下的电针扬刺法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早期血管化及触觉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40只,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电针组、抑制组和电针+抑制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制备全层皮肤缺损S... 目的探讨基于p38MAPK通路下的电针扬刺法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早期血管化及触觉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40只,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电针组、抑制组和电针+抑制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制备全层皮肤缺损SD大鼠模型后每天只给予碘伏消毒包扎。电针组给予模型处理后,当日即开始电针扬刺治疗,其后1次/d,共14次。抑制组在造模前10 min腹腔注射SB2035805 mg/kg,其后1次/d。电针+抑制组在每次电针扬刺治疗前10 min腹腔注射SB2035805 mg/kg。术后每天对4组大鼠进行一般行为观察,术后3 d、14 d对4组大鼠创面愈合面积,创面相关血管标志物(CD31、VEGF、vWF)和触觉感知标志物CK20表达进行比较。结果①一般行为:在精神状况、反应能力、摄食量等方面,术后第2天4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②创面愈合面积:3 d后4组创面均有所愈合,但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d后电针组的创面愈合面积比其他3组更高,且随着时间推移,创面愈合面积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创面相关血管标志物:电针组3 d创面CD31、VEGF、vWF表达量最多,而14 d表达量最少,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触觉感知标志物:14 d后电针组CK20的表达量相对较多,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扬刺可抑制p38MAPK通路过度活化,提高创面CD31、VEGF、vWF和CK20表达,在整体上促进皮肤缺损创面血供与触觉修复,最终加速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扬刺 P38MAPK通路 创面修复 早期血管化 皮肤缺损
下载PDF
自拟下肢损伤熏洗方治疗髌骨骨折术后钢丝断裂进关节腔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杜伟斌 沈福祥 +1 位作者 陈荣良 岳振双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4期133-135,共3页
髌骨被认为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其可通过增强股四头肌作用力,联动保护股骨髁处,进而保持膝关节的有限稳定,临床上其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05%。近年来对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也有了不小的发展,如张力带钢丝环扎内固定、不同材... 髌骨被认为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其可通过增强股四头肌作用力,联动保护股骨髁处,进而保持膝关节的有限稳定,临床上其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05%。近年来对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也有了不小的发展,如张力带钢丝环扎内固定、不同材料的髌骨爪内固定、加压螺钉内固定等方式。早年经典张力带钢丝环扎内固定是主流,术后钢丝断裂偶有发生,但术后钢丝断裂进关节腔案列较罕见。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钢丝断裂进关节腔术后的康复值得推广。本文介绍自拟下肢损伤熏洗方,促进治疗髌骨骨折术后钢丝断裂进关节腔1例,并对髌骨骨折内固定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损伤 熏洗方 髌骨骨折术后 钢丝断裂 关节腔
下载PDF
双排锚钉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4
5
作者 沈福祥 杜伟斌 陈荣良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4期432-432,共1页
2013年1月~2016年9月,我科采用双排缝合锚钉治疗18例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50~75岁。左肩8例,右肩10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7 d。1.2治疗方法臂丛神经阻滞... 2013年1月~2016年9月,我科采用双排缝合锚钉治疗18例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50~75岁。左肩8例,右肩10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7 d。1.2治疗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经三角肌前中1/3做直切口,翻开大结节骨折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锚钉 肱骨大结节 撕脱骨折
下载PDF
经椎弓根楔形截骨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长明 赵士杰 +3 位作者 许建柱 陈恩良 李强 全仁夫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1-507,共7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楔形截骨(PSO)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合并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13例AS合并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楔形截骨(PSO)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合并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13例AS合并胸腰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32~64岁[(44.3±10.6)岁]。损伤节段:T11 2例,T12 5例,L1 3例,L2 3例。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5例,E级3例。均采用PSO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数量,观察并发症情况。测量胸腰段后凸角(TL)及矢状面平衡(SVA)评估矫形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ASIA分级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5.2±1.2)个月]。手术时间120~256 min[(175.2±40.3)min]。术中出血量660~3 300 ml[(1 011±681)ml]。固定节段数量12~16个[(12.2±0.8)个]。1例术后贫血,经输血后好转;1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经渗液培养加强抗生素治疗后好转。与术前比较,术后TL改善明显[(52.6±6.2)°∶(17.1±3.1)°],平均矫正率为67.5%;SVA改善明显[(11.5±2.1)cm∶(3.5±0.9)cm],平均矫正率为69.6%(P均<0.05)。VAS术前为(7.5±0.7)分,术后为(1.9±0.6)分;ODI术前为(75.2±5.3)分,术后为(22.9±4.4)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5)。末次随访ASIA分级:D级3例,E级10例,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无硬膜外血肿或感染等发生,随访时未见内固定物松动、假关节形成等。结论PSO联合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AS后凸畸形合并胸腰段骨折,矫形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并促进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原文传递
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无神经损伤Ⅲ期Kümmell病 被引量:20
7
作者 韩雷 全仁夫 +2 位作者 孙观荣 李强 胡文跃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无神经损伤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36例无神经损伤Ⅲ期Kümmell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无神经损伤Ⅲ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36例无神经损伤Ⅲ期Kümmell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55~75岁,平均67.5岁。损伤节段:T11 9例,T12 12例,L1 10例,L2 5例。病程6~48个月,平均28.5个月。术前行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患者均行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平均32.5个月。手术时间0.6~1.5 h[(1.1±0.4)h]。术中出血量50~90 ml[(62.5±17.5)ml]。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邻椎骨折等并发症。VAS术前为(8.6±0.4)分,术后1周为(2.5±0.7)分,末次随访时为(2.9±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术前为68.2±3.9,术后1周为22.7±4.3,末次随访时为25.3±4.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矢状面Cobb角术前为(24.3±9.3)°,术后1周为(8.6±3.2)°,末次随访时为(10.5±4.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无神经损伤Ⅲ期Kümmell病,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椎体成形术 Kümmell病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手术策略的若干争议问题 被引量:8
8
作者 全仁夫 韩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0-493,共4页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脊柱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时临床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证。随着脊柱外科理念日益完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亦不断进步,对于其最佳治疗策略争议从未停止,...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脊柱损伤,其损伤病理机制复杂,不同类型的损伤要求不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同时临床上众多的治疗方法也各有其较强的适应证。随着脊柱外科理念日益完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亦不断进步,对于其最佳治疗策略争议从未停止,如手术入路的选择、微创外科技术相关问题、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手术方式选择、特殊类型的胸腰椎骨折处理等。笔者就本期刊出胸腰椎损伤的文章略作述评,以期为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更加确切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诱导骨细胞分化、自噬及中药干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汤样华 李国松 +3 位作者 曾林如 岳振双 辛大伟 徐灿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70-1873,共4页
关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分子生物学及干预作用研究,近年来已得到较大发展和深入。自噬作为一种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自我保护机制,在细胞发育、细胞免疫、组织重塑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尝试从细胞自噬、凋亡的分子... 关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分子生物学及干预作用研究,近年来已得到较大发展和深入。自噬作为一种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自我保护机制,在细胞发育、细胞免疫、组织重塑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尝试从细胞自噬、凋亡的分子机制着手进行中药干预研究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将进一步为中医药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骨细胞 自噬 分化 中医药
原文传递
慢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双基因转染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10
作者 王拓 全仁夫 +5 位作者 张亮 李强 曹国平 庄伟 邵荣学 杨迪生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0-356,共7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双基因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转染及其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培养犬BMSCs,构建携带VEGF165和BMP-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利用293T细胞包...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EGF165)/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双基因对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转染及其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培养犬BMSCs,构建携带VEGF165和BMP-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利用293T细胞包装、生产携带VEGF165和BMP-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LV-BMP、LV-VEGF),分为未转染组、VEGF165组、BMP-2组及VEGF165+BMP-2组(联合转染组),后三组分别转染第三代犬BMSCs。于转染后7d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BMSCs中VEGF165、BMP-2mRNA表达;于转染后5,28d运用Westernblotting检测BMSCs中VEGF165、BMP-2蛋白表达情况;运用细胞四唑盐比色法(MIT)测定转染后各组BMSCs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VEGF165mRNA仅在VEGF165组与双基因联合转染组中存在高表达,BMP-2mRNA仅在BMP-2组与双基因联合转染组中存在高表达,且各两组间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blotting法结果均显示,VEGF165蛋白仅在VEGF165组与双基因联合转染组中有特异性表现,BMP-2蛋白仅在BMP-2组与双基因联合转染组中有特异性表现;MTT测定显示各组细胞在培养初期有2—3d左右的相对静止期,从第3天起各组细胞均增殖迅速,呈现对数生长,7d后进入平台期,细胞增殖减缓,吸光度(A)值比较发现转染与未转染细胞间生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VEGF165/BMP-2双基因修饰方法可成功转染BMSCs,并得到持续高表达VEGF165/BMP-2的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间质干细胞 慢病毒属 转染
原文传递
多节段与单节段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1
作者 楼宇梁 全仁夫 +1 位作者 李伟 韩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3-519,共7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Smith-Peterson截骨(SPO)与单节段经椎弓根楔形截骨(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矢状面矫正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2月—2016年7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24例陈旧... 目的探讨多节段Smith-Peterson截骨(SPO)与单节段经椎弓根楔形截骨(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矢状面矫正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2月—2016年7月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24例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58~72岁,平均65.6岁。13例采用多节段SPO治疗(A组),其中6例行2个节段SPO,7例行3个节段SPO。11例采用单节段PSO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使用骨水泥强化钉道例数、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以评价矫形效果。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5.4个月。A组手术时间为(198.1±27.3)min,B组为(237.6±36.1)min(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 256.2±389.4)ml,B组为(1 525.6±457.1)ml(P<0.05)。A组使用骨水泥强化钉道2例,B组为5例(P<0.05)。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脊液漏3例,B组为1例(P<0.05)。A组术后SVA为(1.4±0.7)cm,B组为(-1.1±0.6)cm(P<0.05)。两组术后后凸畸形Cobb角、TK、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SVA、Cobb角、TK、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ODI、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脊髓损伤、骨水泥渗漏致栓塞及椎弓根螺钉拔出、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多节段SPO与单节段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均可取得较好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单节段PSO矢状面矫正效果更佳,脑脊液漏发生率更低,但存在过度矫正,同时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螺钉易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