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相关肿瘤特征预测淋巴结转移和死亡风险与列线图的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陆单丽 王志兵 施胜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通过乳腺癌相关的肿瘤特征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死亡风险,并建立相关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湖州市中医院诊治的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相关人口学资料、病理检查结果,用SPSS软件对纳入的相关因素与是否发生乳腺癌... 目的通过乳腺癌相关的肿瘤特征预测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死亡风险,并建立相关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湖州市中医院诊治的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相关人口学资料、病理检查结果,用SPSS软件对纳入的相关因素与是否发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细胞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特征预测乳腺癌非前哨淋巴转移以及患者死亡的风险评估。通过R软件调用pROC程序包和rms程序包绘制ROC曲线图和列线图,将每位患者的各项指标评分相加,得到模型总分,按照总得分排序,得分越高,说明淋巴结转移及死亡风险越高。通过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风险的准确性并得到各项指标的评分,采用Cox回归进行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并通过R软件调用rms程序包绘制列线图。结果 BMI(χ^(2)=4.381,P=0.036)、肿瘤分期(χ^(2)=4.780,P=0.029)及分子分型(χ^(2)=8.666,P=0.034)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BMI、肿瘤分期及分子分型是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根据列线图分析建立的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模型总分为140分,并根据这3项因素建立了生存风险的模型,观测其生存1年、3年及5年的概率。风险模型包括BMI值、肿瘤分期及分子分型,其中BMI值为最危险的因素,分子分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BMI值的不断增大,分值越高,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就越大。最佳阈值为103分,在ROC曲线中可知该模型的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61,AUC为0.833。结论由体质指数、肿瘤分期及分子分型构建的列线图风险和存活率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和生存时间,从而为乳腺癌术后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肿瘤特征 死亡风险
原文传递
育龄期女性综合乳房保健干预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单丽 王志兵 施胜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9期4424-4427,共4页
目的分析育龄期女性综合乳房保健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定期接受乳腺疾病检查的360例育龄期女性,根据干预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180例实施常规干预,B组180例实施综合乳房保健干预... 目的分析育龄期女性综合乳房保健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定期接受乳腺疾病检查的360例育龄期女性,根据干预方式分为A组和B组。A组180例实施常规干预,B组180例实施综合乳房保健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乳房相关认知水平、干预后两组乳腺疾病发生率及两组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乳房常识评分、乳房保健知识评分、乳腺疾病知识评分及总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B组乳房常识评分、乳房保健知识评分、乳腺疾病知识评分及总认知水平评分分别为(23.89±2.85)分、(36.49±4.08)分、(28.51±3.07)分及(88.89±9.29)分,均显著高于A组的(17.84±2.70)分、(30.50±3.94)分、(24.20±2.86)分及(72.54±9.43)分(t=20.675,P=0.000;t=14.169,P=0.000;t=13.782,P=0.000;t=16.571,P=0.000)。干预1年后,B组乳腺疾病发生率(2.22%)低于A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30);干预2年后,B组乳腺疾病发生率(5.00%)低于A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6,P=0.022)。B组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96.11%)高于A组(90.00%)(χ^(2)=5.201,P=0.023)。结论实施综合乳房保健干预能提高育龄期女性对乳房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干预对象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期女性 综合乳房保健干预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