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体位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
41
1
作者
张嘉铖
于田强
+6 位作者
廖泽栋
李向军
孙艳丽
陈军
傅骏
吕伯东
段跃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物理振动排石对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研究注册号:ChiCTR1900025555。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荣军医院、长兴县第...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物理振动排石对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研究注册号:ChiCTR1900025555。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荣军医院、长兴县第二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患者。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65岁;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结石直径<7 mm;患者发病至入院未使用镇痛、解痉类药物。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严重尿路感染、严重肾积水);泌尿系畸形;严重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史;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肥胖(体质指数>35 kg/m2);输尿管结石病史>2个月;凝血功能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患者均先取仰卧位,观察组采用头低足高位,对照组采用头高足低位,倾斜角度均为24°。先采用副振子振动6 min,然后患者取俯卧位,同时打开主、副振子,振动6 min后治疗结束。观察两组的镇痛疗效、排石情况、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治疗前后肾绞痛程度进行评估。疼痛缓解率=(治疗前VAS分值-治疗后VAS分值)/治疗前VAS分值×100%。疗效评价:显效为疼痛缓解率≥75%,有效为50%≤疼痛缓解率<75%,无效为疼痛缓解率<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的年龄[(41.8±11.7)岁与(46.6±13.9)岁]、性别[男/女:37/13例与42/8例]、结石位置(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19/7/24例与12/3/35例)、结石侧别[右/左:21/29例与22/28例]、结石长径[(5.2±0.9)mm与(5.1±1.1)mm]、治疗前疼痛评分[(7.5±1.4)分与(7.6±1.5)分]、再入院率[22%(11/50)与18%(9/50)]、术后1周排石率[70%(35/50)与64%(3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8%)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3例,呕吐1例;对照组2例(4%)发生不良反应,均为恶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续治疗选择物理振动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手术的例数分别为35、9、6例,对照组分别为35、10、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4±1.3)分与(3.7±1.5)分,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47/50)与76%(38/50),P<0.01]。46例治疗后行泌尿系超声检查肾积水程度,观察组肾积水减轻率高于对照组[54.5%(18/33)与30.8%(4/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观察组输尿管上段和下段结石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0.3)分与(3.9±0.4)分;(2.4±0.2)分与(3.5±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振动排石机采用头低足高位对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缓解效果优于头高足低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
体位
随机对照研究
多中心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体位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
41
1
作者
张嘉铖
于田强
廖泽栋
李向军
孙艳丽
陈军
傅骏
吕伯东
段跃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中医外科
浙江
省荣军
医院
泌
尿
外科
出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0,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物理振动排石对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研究注册号:ChiCTR1900025555。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荣军医院、长兴县第二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患者。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65岁;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结石直径<7 mm;患者发病至入院未使用镇痛、解痉类药物。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严重尿路感染、严重肾积水);泌尿系畸形;严重高血压病;脑血管疾病史;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肥胖(体质指数>35 kg/m2);输尿管结石病史>2个月;凝血功能异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患者均先取仰卧位,观察组采用头低足高位,对照组采用头高足低位,倾斜角度均为24°。先采用副振子振动6 min,然后患者取俯卧位,同时打开主、副振子,振动6 min后治疗结束。观察两组的镇痛疗效、排石情况、不良反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治疗前后肾绞痛程度进行评估。疼痛缓解率=(治疗前VAS分值-治疗后VAS分值)/治疗前VAS分值×100%。疗效评价:显效为疼痛缓解率≥75%,有效为50%≤疼痛缓解率<75%,无效为疼痛缓解率<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的年龄[(41.8±11.7)岁与(46.6±13.9)岁]、性别[男/女:37/13例与42/8例]、结石位置(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19/7/24例与12/3/35例)、结石侧别[右/左:21/29例与22/28例]、结石长径[(5.2±0.9)mm与(5.1±1.1)mm]、治疗前疼痛评分[(7.5±1.4)分与(7.6±1.5)分]、再入院率[22%(11/50)与18%(9/50)]、术后1周排石率[70%(35/50)与64%(32/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8%)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恶心3例,呕吐1例;对照组2例(4%)发生不良反应,均为恶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续治疗选择物理振动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手术的例数分别为35、9、6例,对照组分别为35、10、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4±1.3)分与(3.7±1.5)分,P<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47/50)与76%(38/50),P<0.01]。46例治疗后行泌尿系超声检查肾积水程度,观察组肾积水减轻率高于对照组[54.5%(18/33)与30.8%(4/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6)。观察组输尿管上段和下段结石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4±0.3)分与(3.9±0.4)分;(2.4±0.2)分与(3.5±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振动排石机采用头低足高位对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缓解效果优于头高足低位,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肾绞痛
体位
随机对照研究
多中心
Keywords
Ureteral calculus
Renal colic
Posture
Randomized control research
Multiple center
分类号
R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体位物理振动排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张嘉铖
于田强
廖泽栋
李向军
孙艳丽
陈军
傅骏
吕伯东
段跃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