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脾止泻汤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
1
作者 李海涛 纪云西 +1 位作者 郭婷婷 张晓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汤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汤联合匹维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脾止泻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IBS症状严重程度积分(IBS-SSS)、血清细胞因子指标、肠屏障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79.17%(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胀、腹泻、急躁易怒、纳呆、两胁胀满及身倦乏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生活困扰度、腹痛天数、腹痛程度、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2)、干扰素-γ (IFN-γ)、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止泻汤治疗IBS-D患者,通过抑制胃肠道炎性反应,修复肠屏障功能,有效缓解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健脾止泻汤 中医证候积分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积分
下载PDF
益胃化肠方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胃蛋白酶原、胃泌素和IL-1β的影响
2
作者 郭婷婷 李海涛 李跃文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627-631,共5页
目的:观察益胃化肠方颗粒对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胃泌素(G-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脾胃气虚兼... 目的:观察益胃化肠方颗粒对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胃泌素(G-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7月—2022年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80例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益胃化肠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治疗,疗程12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症状(胃痛、胃脘胀满、纳呆、嗳气泛酸、胃中嘈杂、神疲乏力、舌质瘀点)评分、胃黏黏膜胃镜征象评分和病理组织学(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评分,乳胶增强比浊法检测PG-Ⅰ、PG-Ⅱ,计算PGR(PG-Ⅰ/PG-Ⅱ),ELISA检测血清G-17、IL-1β含量。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胃镜征象评分和腺体萎缩、肠化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Ⅰ、G-17水平升高,观察组治疗后PG-Ⅰ、G-17水平和PGR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血清IL-1β含量两组均有所下降(均P<0.05),观察组IL-1β含量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益胃化肠方颗粒治疗脾胃气虚兼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其作用与降低胃黏膜IL-1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脾胃气虚兼血瘀型 益胃化肠方颗粒剂 胃复春 胃蛋白酶原 IL-1Β
下载PDF
补气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邓志燕 李跃文 鄢雪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9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补气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补气化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补... 目的探讨补气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补气化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补气化瘀组患者给予补气化瘀方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叶酸片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病理改变评分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Ⅱ及PGⅠ/PGⅡ(PGR)变化情况。结果补气化瘀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0%vs.70%,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胃黏膜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补气化瘀组患者的肠上皮化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Ⅰ、PG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G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补气化瘀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疗效确切,不仅可改善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病变,还可提高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及PGR值、降低PG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气化瘀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候评分
下载PDF
益胃化肠方联合穴位埋线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胃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郭婷婷 李跃文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7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益胃化肠方联合穴位埋线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 目的:观察益胃化肠方联合穴位埋线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益胃化肠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值[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胃功能指标值[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17、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IL-17、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GRP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VEGF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CGRP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VEGF指标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G、G-17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PG、G-17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胃化肠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疗效较好,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气虚血瘀型 益胃化肠方 穴位埋线 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