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技术方法研究
1
作者 章文韵 吕锦晶 周燕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病理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技术方法。方法选取临安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免疫组化组,n=40)和活检穿刺组(n=40),然后对2组患者的AFP(α-Fetoprotein... 目的研究病理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技术方法。方法选取临安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免疫组化组,n=40)和活检穿刺组(n=40),然后对2组患者的AFP(α-Fetoprotein)、Glypican-3阳性情况及免疫组化组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组患者的AFP(α-Fetoprotein)、Glypican-3阳性率92.5%(37/40)显著高于活检穿刺组50.0%(20/40)(P〈0.05),37例阳性患者中,转移性肿瘤18例,肝细胞肝癌9例,肝内胆管癌7例,血管瘤3例,阳性率分别为100.0%、75.0%、100.0%、100.0%,共死亡26例,死亡率为70.3%,其中转移性肿瘤13例,肝细胞肝癌6例,肝内胆管癌5例,血管瘤2例,死亡率分别为72.2%、66.7%、71.4%、66.7%。结论病理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促进阳性率的提升,同时规范的操作步骤能够促进误差的减少,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技术方法 活检穿刺
下载PDF
蚤休复方水煎剂抗癌作用及对肝肾毒副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鄢圣英 余建平 +4 位作者 袁珂 田薇 徐建伟 张爱莲 王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55-1857,共3页
目的:考察治疗量的蚤休复方水煎剂的抗癌作用及其对重要器官的毒副作用。方法:将S180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以及蚤休复方水煎剂高、低剂量组。给药10 d后摘取模型小鼠的肿瘤组织及肝、肾作病理检测并计算... 目的:考察治疗量的蚤休复方水煎剂的抗癌作用及其对重要器官的毒副作用。方法:将S180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以及蚤休复方水煎剂高、低剂量组。给药10 d后摘取模型小鼠的肿瘤组织及肝、肾作病理检测并计算抑制率。结果:蚤休复方高、低剂量组小鼠肿瘤均重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量效关系明显。病理切片显示: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小鼠癌组织出现重度坏死,低剂量组癌组织出现中度坏死,模型对照组癌组织无坏死;且高、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小鼠肝、肾组织病理检测均正常,阳性对照组小鼠肝、肾组织有轻度损伤。结论:蚤休复方有较好的抗癌作用,且对模型小鼠肝、肾无明显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休复方水煎剂 环磷酰胺 移植性肿瘤 抗癌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方亚平 赵亚莹 潘红莲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6月临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将2013年8月~2015年6月临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总的疗程均为1年。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的指标、HBV-DNA变化与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丙氨酸转氨酸、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71.23±21.32)U/L、(28.32±4.65)μmol/l L、(32.25±9.25)U/L)显著低于对照组(111.54±16.25)U/L、(46.53±4.89)μmol/l L、(45.56±12.11)U/L,观察组的白蛋白(39.82±2.62)g/L明显高于对照组(35.55±2.2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乙型肝炎HBV-DNA水平、Dhild-pugh评分(2.78±0.45)log10 copies/mL、(6.12±1.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89±0.65)log10 copies/mL、(7.89±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Dhild-pugh评分、HBV-DN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联合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下载PDF
大肠同时、异时多发癌合并血吸虫病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建沫 章文 王成龙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5-355,共1页
大肠同时、异时多发癌合并血吸虫病1例何建沫,章文王成龙患者男、48岁,因腹泻1年余伴发热、血便4天,于1992年6月2日住入本院。经钡剂灌肠诊断为乙状结肠占位性病变;直肠镜检查发现在齿线上12cm处可见4cm×4... 大肠同时、异时多发癌合并血吸虫病1例何建沫,章文王成龙患者男、48岁,因腹泻1年余伴发热、血便4天,于1992年6月2日住入本院。经钡剂灌肠诊断为乙状结肠占位性病变;直肠镜检查发现在齿线上12cm处可见4cm×4cm菜花状肿物,活检诊断为绒毛状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血吸虫病 并发症
下载PDF
淋巴结外淋巴瘤误诊分析及对策
5
作者 陆妙贤 张景顺 +1 位作者 潘洁 章文韵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7期527-528,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结外淋巴瘤 EL 临床表现 误诊 原因分析
下载PDF
泌尿生殖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阮华娟 黄爱华 +1 位作者 成晟 傅国祥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泌尿生殖系统SF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5~80岁。肿瘤部位:5例位于肾脏(其中3...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泌尿生殖系统SF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5~80岁。肿瘤部位:5例位于肾脏(其中3例位于右肾),1例位于膀胱、1例位于前列腺、1例位于精索。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出现腰痛及酸胀等。肿瘤直径2.5—11.8cm,平均直径5.2cm。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呈束状、螺旋状,区域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化明显,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其中1例肿瘤细胞核分裂象增多(〉5个/10HPF),并伴少量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34及STAT68例中均为阳性表达,CD99、波形蛋白在6例、bcl-2在4例、平滑肌肌动蛋白在1例中阳性表达。除1例失访外,其余7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发生在泌尿生殖系统的SF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免疫表型呈CD34及STAT6表达,需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膀胱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17例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潘红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255-1256,共2页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UNLMP的大体及光镜所见,以及免疫组化。结果PUNLMP无特异性I临床症状;HE染色片中,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或轻微。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UNLMP的大体及光镜所见,以及免疫组化。结果PUNLMP无特异性I临床症状;HE染色片中,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或轻微。免疫组化Ki67阳性率低,CK20阳性表达在表层上皮。结论PUNLMP的组织形态界于尿路上皮乳头状瘤与低级别乳头状癌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病理学 乳头彬病理学 尿道肿瘤/病理学 尿道上皮/病理学
原文传递
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建江 杨勇明 +6 位作者 丁丽君 崔健 叶淮松 阮华娟 方亚平 程向东 郑志强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六氟化硫微气泡造影剂和连续实时成像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对285例经胃镜活检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通过超声造影进行Borrmann分型,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六氟化硫微气泡造影剂和连续实时成像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对285例经胃镜活检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通过超声造影进行Borrmann分型,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的总体准确率为92.3%(263/285),其中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准确率分别为100%(12/12)、90.6%(77/85)、92.6%(126/136)、95.7%(45/47)和3/5。结论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BORRMANN分型 对比增强超声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崔健 杨勇明 +5 位作者 丁丽君 欧阳宏 叶淮松 阮华娟 黄品同 郑志强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六氟化硫微气泡造影剂和连续实时成像的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对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造影.并与正常胃螺旋CT增强造影结果相对照:对62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六氟化硫微气泡造影剂和连续实时成像的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对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超声造影.并与正常胃螺旋CT增强造影结果相对照:对62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8例正常胃壁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动脉期、平衡期呈3层结构,门脉期呈单层结构。3层结构中内层轻度增强相应于黏膜层:中间层低增强相应于黏膜下层:外层明显增强相应于肌肉-浆膜层。62例经腹超声检查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72.9%.对比增强超声造影T分期准确率为88.1%,两者T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P=0.036)。结论正常胃壁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下可显示单层或3层结构.这为判断胃癌浸润深度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分期 对比增强超声
原文传递
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成龙 杨勇明 +5 位作者 崔健 欧阳宏 王哲民 叶淮松 阮华娟 郑志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01-704,共4页
目的评价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手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胃窗超声造影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72.9%,其中T1、T2、T3和T4期的准确率... 目的评价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手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行双重超声造影检查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胃窗超声造影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72.9%,其中T1、T2、T3和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6.7%、60.0%、76.9%和71.4%;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4.5%(35/47),特异度为66.7%(8/12),准确率为72.9%(43/59),Youden指数为0.41。双重超声造影T分期的准确率为88.1%,其中T1、T2、T3和T4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6.7%、80.0%、89.7%和100%;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75.0%,准确率为86.4%,Youden指数为0.76。胃窗超声造影和双重超声造影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但两者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超声造影 胃肿瘤 分期
原文传递
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勇明 王成龙 +9 位作者 崔健 王建江 杜纯忠 王哲民 方亚平 欧阳宏 朱敏 潘红莲 黄品同 郑志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28-729,共2页
使用新一代的造影剂和配套的超声造影专用技术可获得前所未有的影像。这一技术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以及心肌、心内膜声学造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对比增强超声... 使用新一代的造影剂和配套的超声造影专用技术可获得前所未有的影像。这一技术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以及心肌、心内膜声学造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应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胃癌术前 对比增强 T分期 肝脏良恶性肿瘤 胃肠道疾病 声学造影 造影剂
原文传递
原发性胸腺基底细胞样癌一例
12
作者 郑丹琴 阮华娟 俞利辉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3-574,共2页
患者男,54岁.因体检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1周余于2016年6月2日入院.外院体检胸部CT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肿块大小约3.8 cm×3.0 cm,考虑胸腺瘤,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及前纵隔清扫术,术中见肿瘤呈囊实性,大小... 患者男,54岁.因体检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1周余于2016年6月2日入院.外院体检胸部CT示: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肿块大小约3.8 cm×3.0 cm,考虑胸腺瘤,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及前纵隔清扫术,术中见肿瘤呈囊实性,大小约5.0 cm×4.0 cm×2.5 cm,似浸润胸膜,予完整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样癌 胸腺瘤 纵隔占位性病变 原发性 肿瘤切除 肿大淋巴结 胸部CT 肿块大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