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说虚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张力
1
作者 陈治勇 郑慧琴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4年第1期23-24,共2页
虚词教学到高中阶段才正式“登堂入室”.并未在初中教材体系中.仅在八年级附录中出现过,也未纳入严格意义上的必教必学范围。按照教材这一编排体系.似乎在初中阶段.虚词充其量只是一个“配角”。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所感所想.笔... 虚词教学到高中阶段才正式“登堂入室”.并未在初中教材体系中.仅在八年级附录中出现过,也未纳入严格意义上的必教必学范围。按照教材这一编排体系.似乎在初中阶段.虚词充其量只是一个“配角”。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所感所想.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把虚词这一教学家庭的“配角”安排得当,任人唯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虚词 张力 教材体系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编排体系 八年级
下载PDF
闲笔蕴千钧,无情胜有情——《小石潭记》结尾探幽
2
作者 陈治勇 郑慧琴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4年第6期64-64,共1页
结尾矛盾吗? 细读《小石潭记》,我们会发现一个矛盾:同游的人达五人之多,怎么会是寂寥无人呢?这一矛盾何其明显!然而,只要细细品味,我们即可发现其不仅不矛盾,而且还相互融合得天衣无缝。
关键词 《小石潭记》 结尾 闲笔 无情 矛盾 细读
下载PDF
一字一句总关“情”——从三则“子曰”看孔子的话语方式
3
作者 郑慧琴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1-51,共1页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从求知与修身的角度去教导学生如何学习与为人,却很少意识到孔子的言语对教师自身同样极具教育价值。细细品味《〈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言语,发现他的“絮叨”中充满了无限的智慧与温暖。假如...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从求知与修身的角度去教导学生如何学习与为人,却很少意识到孔子的言语对教师自身同样极具教育价值。细细品味《〈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言语,发现他的“絮叨”中充满了无限的智慧与温暖。假如每一个教师都深谙孔子这一育人方式并将之贯彻于课堂,那么,我们的教育也许会少一点强制的僵硬,多一份贴心的温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话语方式 “子曰” “情” 《〈论语〉十则》 教育价值 日常教学 育人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