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时间的一致与转化:话本小说与戏曲的互动 被引量:2
1
作者 吕茹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3-218,共6页
受史传文学叙事模式的影响,以及在叙事源流、文化语境、审美趣味等方面的渗透,导致话本小说与戏曲叙事时间的共通,基本呈现为直线顺叙式的叙述方式,即以故事实际发生的自然顺序为主,并能与时间倒错的其他叙事手段实现自由转换,从而获得... 受史传文学叙事模式的影响,以及在叙事源流、文化语境、审美趣味等方面的渗透,导致话本小说与戏曲叙事时间的共通,基本呈现为直线顺叙式的叙述方式,即以故事实际发生的自然顺序为主,并能与时间倒错的其他叙事手段实现自由转换,从而获得叙事形式的美感。在话本小说与戏曲叙事的双向互动中,小说家、戏曲家需克服因媒介制约而在叙事时间方面产生的差异性,通过叙述主体、书面文字与舞台表演、间接转述与直接再现等方面实现话本小说叙事时间与戏曲舞台表演时间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戏曲 叙事时间
下载PDF
新世纪经典戏曲的电影改编 被引量:3
2
作者 吕茹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5期88-90,共3页
自电影诞生之日起,就与戏剧结缘,至今不辍。新世纪以来,作为时尚风向标的电影借助现代科技,进入了市场大潮,与传统戏曲已经没有相互依存的必要性,但是二者的关系仍然没有断裂,主要表现为电影对戏曲剧目情节的借用与改编。情节的借用与... 自电影诞生之日起,就与戏剧结缘,至今不辍。新世纪以来,作为时尚风向标的电影借助现代科技,进入了市场大潮,与传统戏曲已经没有相互依存的必要性,但是二者的关系仍然没有断裂,主要表现为电影对戏曲剧目情节的借用与改编。情节的借用与改编并不相同。改编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舞台 电影改编 新世纪 电影艺术 戏曲改编 传统戏曲 中国电影 经典 赵氏孤儿 相互依存
下载PDF
近代上海剧场的早期改良——茶园 被引量:1
3
作者 吕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73-174,共2页
近代上海的茶园式剧场仿京式茶园而建,与专业剧场有本质的区别,与京式茶园也不尽相同。"满庭芳"京戏茶园的成功开幕及京剧的南下,使茶园遍布沪上。上海剧坛的"昆乱之争",以昆曲的退场而告终。汪笑侬等人以春仙茶园... 近代上海的茶园式剧场仿京式茶园而建,与专业剧场有本质的区别,与京式茶园也不尽相同。"满庭芳"京戏茶园的成功开幕及京剧的南下,使茶园遍布沪上。上海剧坛的"昆乱之争",以昆曲的退场而告终。汪笑侬等人以春仙茶园、丹桂茶园作为改良京剧的早期阵地,推动传统戏曲从剧本内容到演出形式、表现手法的全面变革,为推动戏曲的近代化转型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昆乱之争 改良京剧
下载PDF
叙事主题的转换性: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与戏曲的双向互动 被引量:2
4
作者 吕茹 《咸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79-80,90,共3页
由于时代的审美风尚及创作者的动机、心态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同一故事在白话短篇小说与戏曲的双向互动中,如广泛流传的"杜十娘"、"白蛇传"、"十五贯"故事,随着不同时代叙事者个人情感的投入以及对叙事... 由于时代的审美风尚及创作者的动机、心态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同一故事在白话短篇小说与戏曲的双向互动中,如广泛流传的"杜十娘"、"白蛇传"、"十五贯"故事,随着不同时代叙事者个人情感的投入以及对叙事材料的控制,致使叙事主题发生转移或质变,有一定的可转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主题 转换性 双向互动
下载PDF
叙事角度的类同与转换: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与戏曲的双向渗透
5
作者 吕茹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叙事角度是若干个角色视角与叙事者视角流动的组合,在戏曲叙事中,虽然只能表现剧中人物的视觉、听觉及其心理的活动,但是叙事者经常采取隐而不退的叙事谋略,自由灵活地实现从限知至全知的转换。由于二者艺术特质的... 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叙事角度是若干个角色视角与叙事者视角流动的组合,在戏曲叙事中,虽然只能表现剧中人物的视觉、听觉及其心理的活动,但是叙事者经常采取隐而不退的叙事谋略,自由灵活地实现从限知至全知的转换。由于二者艺术特质的不同,造成了叙述方式的差异。同一故事在白话短篇小说与戏曲的双向互动与渗透中,叙事者必须分别在叙事视角、叙事人称、叙事话语上实现一定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短篇小说 戏曲 叙事角度
下载PDF
《新闻报》戏曲广告及其流变、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吕茹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8-93,98,共7页
相较于近代上海声名显赫的《申报》,《新闻报》的创刊虽晚,但是发展迅速,长期与《申报》并称。且《新闻报》重视广告业务,其戏曲广告的数量、创意均力压《申报》。通过对《新闻报》及其戏曲广告刊登的时间、种类、数量的考察,戏曲广告... 相较于近代上海声名显赫的《申报》,《新闻报》的创刊虽晚,但是发展迅速,长期与《申报》并称。且《新闻报》重视广告业务,其戏曲广告的数量、创意均力压《申报》。通过对《新闻报》及其戏曲广告刊登的时间、种类、数量的考察,戏曲广告在内容、形式上流变与发展的梳理,以及戏曲广告之意义的揭示,能为探究近代上海剧坛的总体面貌及其发展规律提供独特的研究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 戏曲广告 流变 意义
原文传递
河流与潮汐——2005中国电影批评 被引量:3
7
作者 苏七七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15,共13页
关键词 中国 电影 《定军山》 京剧电影 电影公司 国际交流 电影市场 电影节 随机数
原文传递
《白兔记》在近代地方戏中的流变 被引量:2
8
作者 吕茹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65,共6页
《白兔记》为宋元四大南戏之一,在戏曲演出舞台上经久不衰。近代随着地方戏的兴起,《白兔记》又成为各剧种声腔的保留剧目,脚本丰赡,流传甚广。民间戏的特性,促使近代的民间艺人在编演时除了沿袭明清时期民间艺人的舞台演出本外,还对故... 《白兔记》为宋元四大南戏之一,在戏曲演出舞台上经久不衰。近代随着地方戏的兴起,《白兔记》又成为各剧种声腔的保留剧目,脚本丰赡,流传甚广。民间戏的特性,促使近代的民间艺人在编演时除了沿袭明清时期民间艺人的舞台演出本外,还对故事情节、表演效果、曲体形式等方面进行完善与丰富,使之在近代戏曲的演出舞台上呈现同中显异的风貌,并不断地焕发崭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兔记》 地方戏 流变
原文传递
文艺与文化领导权:析40年代的中国文艺理论形态 被引量:1
9
作者 苏东晓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文艺理论发展的理路与中国革命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与实施的历史逻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争夺的主体是市民,中国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对象却走出了一条从平民到以农民为主的工农兵的嬗变之路。于是,以"... 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文艺理论发展的理路与中国革命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与实施的历史逻辑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争夺的主体是市民,中国文化领导权的争夺对象却走出了一条从平民到以农民为主的工农兵的嬗变之路。于是,以"工农兵"为主体的文艺模式最终形成;为了适应工农兵的理解力和审美趣味,又形成了文艺的民族化诉求及理论。"文艺大众化"与"文艺民族化"又建构了"文艺政治化"所内含的文艺与政治的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文化领导权 40年代中国 大众化 民族化 政治化
原文传递
《荆钗记》在近代地方戏中的流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茹 《中华戏曲》 CSSCI 2018年第1期149-163,共15页
《荆钗记》,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作《王十朋荆钗记》,未题撰人。①王季思先生认为:“从现存明刊本《新刻原本王状元荆钗记》看,文字比较俚俗,又保留了不少温州坊巷旧名和方言土语,当出宋元间永嘉书会才人的手笔。”②后胡雪... 《荆钗记》,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作《王十朋荆钗记》,未题撰人。①王季思先生认为:“从现存明刊本《新刻原本王状元荆钗记》看,文字比较俚俗,又保留了不少温州坊巷旧名和方言土语,当出宋元间永嘉书会才人的手笔。”②后胡雪冈详细考证此剧“属于元时温州民间艺人的集体创作”③,学界对此说较为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 流变 近代 方言土语 集体创作 民间艺人 王十朋 明刊本
原文传递
论茅盾对戏剧现代性的探索和追求
11
作者 吕茹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53,共9页
戏剧进化、戏剧传播和戏剧功能的问题是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出于文艺批评家高度的敏感和文化自觉,茅盾对戏剧观念、内容和形式的转型做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虽然未从根本上解决戏剧现代性的问题,但是也直接影... 戏剧进化、戏剧传播和戏剧功能的问题是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化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出于文艺批评家高度的敏感和文化自觉,茅盾对戏剧观念、内容和形式的转型做了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虽然未从根本上解决戏剧现代性的问题,但是也直接影响和推动了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茅盾关于戏剧的诸多观点,对于戏剧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戏剧改革 “民族形式” 大众化
原文传递
清末上海灯彩戏的流行及其特征、意义
12
作者 吕茹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9,66,共9页
清同治年间,为迎合上海观众的审美需求,与蓬勃向上的京剧演出争夺观众,昆剧演出以灯彩为号召,流行于一时;光绪初年,伴随着大批昆剧艺人加入以京剧为主的茶园,将昆剧独有的灯彩戏引入京剧,上海京剧舞台由此掀起竞演灯彩戏的热潮。以《洛... 清同治年间,为迎合上海观众的审美需求,与蓬勃向上的京剧演出争夺观众,昆剧演出以灯彩为号召,流行于一时;光绪初年,伴随着大批昆剧艺人加入以京剧为主的茶园,将昆剧独有的灯彩戏引入京剧,上海京剧舞台由此掀起竞演灯彩戏的热潮。以《洛阳桥》(1880),《斗牛宫》(1888)为代表的京剧灯彩戏,在演出时间、题材表现、演出形式,灯彩砌末等方面已基本体现海派京剧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内涵;灯彩运用上,京剧灯彩戏已具备海派机关布景的雏形。清末上海灯彩戏的流行,为海派京剧的形成奠定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彩戏 《洛阳桥》 《善游斗牛宫》 海派机关布景
原文传递
艺术无止境 越剧新方向--茅威涛访谈录 被引量:2
13
作者 茅威涛 王挺 吕茹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5,140,共7页
茅威涛对于越剧唱腔流派的传承与发展、表演艺术的借鉴与超越、教学模式的培养与创新、剧团的管理及体制转型、驻场演出的提出与实施等方面的改革,使茅威涛及其所带领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为当代戏曲界重点关注的对象。采访者就个人的... 茅威涛对于越剧唱腔流派的传承与发展、表演艺术的借鉴与超越、教学模式的培养与创新、剧团的管理及体制转型、驻场演出的提出与实施等方面的改革,使茅威涛及其所带领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为当代戏曲界重点关注的对象。采访者就个人的学艺生涯、表演体系的构建、越剧的发展及传承、"小百花越剧团"的现代化转型及越剧艺术改革的方向等诸多问题对茅威涛进行访谈,不仅保存了越剧最重要传承人的从艺经历和越剧的口述历史,还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威涛 越剧 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
原文传递
感受春运中的点滴
14
作者 富昀 《八小时以外》 2011年第3期70-71,共2页
“订票电话永远打不通,售票窗口前永远是如龙的长队,春运期间想排队从售票窗口买到卧铺票的几率等于0,而进出火车站的入口处,永远有人低声向你询问:‘要票吗?要票吗?’”
关键词 春运期间 感受 火车站 窗口 售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