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力欣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24-125,共2页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表演专业,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做法往往以专业教学代替实践教学,以技法技能培养代替学生素质培养,往往使艺术生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章拟从人才培养的...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表演专业,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做法往往以专业教学代替实践教学,以技法技能培养代替学生素质培养,往往使艺术生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章拟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将人文修养的教育和技能技法的提高结合起来,论述如何在综合艺术的视野中,全面完成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音乐表演专业
下载PDF
传媒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特点及对策分析——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俊杰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5期3-5,共3页
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们要发挥该类毕业生的特点,抓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来促进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得以充分就业。拟对传媒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 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们要发挥该类毕业生的特点,抓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来促进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得以充分就业。拟对传媒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分析了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充分就业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类学生 就业 特点 对策
下载PDF
延安整风前后的鲁迅艺术学院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思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7,共8页
延安整风成为延安时期乃至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分水岭,此前此后的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育方针、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迥然不同,清晰地勾勒出战时状态下文学教育的缩影。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社会是典型的现代兵法社会兼战时军事共产主义模... 延安整风成为延安时期乃至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分水岭,此前此后的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育方针、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迥然不同,清晰地勾勒出战时状态下文学教育的缩影。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社会是典型的现代兵法社会兼战时军事共产主义模态,鲁迅艺术学院等院校的性质是政治规约高于文化传承,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独立精神、追求科学与真理的学术人才,而是培养更好地服务于战争的工具。鲁艺也曾探索学院化、正规化的教育之路,但在一个高度政治化和军事化的生存空间里,延安鲁艺及其每个人都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经受着种种考验与变异。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周扬、文学系主任何其芳以及教员周立波等人的转变正是典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艺术学院 学院化 延安整风 周扬 何其芳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4
作者 俞洁 时瑞 《未来传播》 2023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元素。基于当前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词频分析以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分析,设计“三位一体、五阶递进”分层多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元素。基于当前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词频分析以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分析,设计“三位一体、五阶递进”分层多元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建构实践教学多元评价机制、促进校地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实践教学 “三位一体、五阶递进”
下载PDF
聚焦浙江新诗,反思百年辙迹——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李俊杰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35-138,共4页
中国新诗迄今走过了整整100年的旅程,百年中国诗歌履历中,既包含了无穷的文化创造性,又引发了许多论争。为更好地反思百年新诗传统,促进新诗健康发展,弘扬浙江文化精神,5月13日,由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主办、桐... 中国新诗迄今走过了整整100年的旅程,百年中国诗歌履历中,既包含了无穷的文化创造性,又引发了许多论争。为更好地反思百年新诗传统,促进新诗健康发展,弘扬浙江文化精神,5月13日,由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浙江传媒学院联合主办、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办、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承办的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浙江百年新诗反思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 木心 当代文学 艾青 吴秀明 叶维廉 文化理想 文学院院长 歌诗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文化创意产业与浙江影视业创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项仲平 邵清风 +1 位作者 吴敏 刘晨静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3-69,129,共7页
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推动下,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十分有利的政策机遇和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影视业做了很多敢为人先的改革和探索,获得了巨大成绩,很多方面也在全国前列,但是在总体... 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推动下,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十分有利的政策机遇和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影视业做了很多敢为人先的改革和探索,获得了巨大成绩,很多方面也在全国前列,但是在总体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方面,浙江影视业和第一梯队尚有差距。要寻求创新和发展的途径,浙江影视业需要从观念到体制、从市场机制到内容创新都进行反思和改革,同时,在人才培养上,也需要积极转变模式,以顺应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浙江影视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浙江影视业 创新
下载PDF
理论之后:如何重建文学研究——以伊格尔顿《文学事件》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110,共8页
伊格尔顿《文学事件》一书从文学哲学的层面,对"理论"的衰落及其留下的一些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展开思考,呼吁文学理论研究要尽快跳出后殖民、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樊篱,由政治、文化研究回归文学本身。不过,伊格尔顿并不希望在&qu... 伊格尔顿《文学事件》一书从文学哲学的层面,对"理论"的衰落及其留下的一些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展开思考,呼吁文学理论研究要尽快跳出后殖民、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樊篱,由政治、文化研究回归文学本身。不过,伊格尔顿并不希望在"理论"之后再度转向"文类""结构""原型"等纯粹形式,他不相信纯粹形式可以挽救文学研究。对于有着天主教背景的伊格尔顿而言,新宗教的权威恰恰在于其伦理的而非审美的主张。因此,他致力的文学理论目标是要复活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走出本质主义的无谓论争,以一种德行伦理学的价值理想推动文学研究,在批评理论与分析哲学非同寻常的结合中,开启一条文学理论重建的可能路径,并以此刺激理论再度进行富有雄心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之后 文学研究 伊格尔顿 《文学事件》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生态的隐性叙述——以《茅盾日记(1953-1966)》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蔺春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3,共8页
收入《茅盾全集》中的《茅盾日记》共有两册,是依据他的手稿校订而成,后期修改加工的可能性较小。其对"十七年"时期的记述虽然是零星的、片段的,却真实地反映了茅盾这一时期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在理性、节制的文字背后,也隐含了关... 收入《茅盾全集》中的《茅盾日记》共有两册,是依据他的手稿校订而成,后期修改加工的可能性较小。其对"十七年"时期的记述虽然是零星的、片段的,却真实地反映了茅盾这一时期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在理性、节制的文字背后,也隐含了关于"十七年"文学生态的丰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文学生态 隐性叙述 茅盾日记
下载PDF
浙江省戏曲传承人口述史及数字档案创建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挺 刘水云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96-100,共5页
浙江戏曲传承人口述史和数字档案是研究当代浙江戏曲生存环境和传承状况的重要史料,如何采用口述历史和建立数字档案的方式,对浙江戏曲传承人的戏曲活动和传承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寻绎、探究,对于深刻揭示浙江戏曲的生存状况和现实困境,抢... 浙江戏曲传承人口述史和数字档案是研究当代浙江戏曲生存环境和传承状况的重要史料,如何采用口述历史和建立数字档案的方式,对浙江戏曲传承人的戏曲活动和传承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寻绎、探究,对于深刻揭示浙江戏曲的生存状况和现实困境,抢救、发掘当代浙江戏曲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采用集传承人口述、影像记录、传承人年谱、传承人数字档案为一体的综合记录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和保存浙江戏曲传承人戏曲活动史料,是保护和抢救戏曲遗产行之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传承人 口述历史 年谱 数字档案
下载PDF
“后家族时代”与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策略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邦卫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在"后家族时代",传播浙江祠堂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浙江祠堂,是散落在乡土的文化遗产。以祠堂为表征、以宗族为内涵、以乡土为补充的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现状不容乐观。在"后家族时代",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应着力推行... 在"后家族时代",传播浙江祠堂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浙江祠堂,是散落在乡土的文化遗产。以祠堂为表征、以宗族为内涵、以乡土为补充的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现状不容乐观。在"后家族时代",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应着力推行四种策略:一是乡土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内容;二是产业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方式;三是网络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平台;四是图像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家族时代” 浙江祠堂 祠堂文化 传播策略
下载PDF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邦卫 郑朝霞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6-72,145,共7页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作品传播"走向"事件传播";二是从"书...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作品传播"走向"事件传播";二是从"书本传播"走向"影像传播";三是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传播";四是从"一维传播"走向"多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 新世纪文学 传播方式
下载PDF
传媒与意识形态关系的世纪变迁——论“阿多诺—本雅明之争”的时代局限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丽茜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5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一、两大阵营之争与当代传媒新态势自从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体问世以来,关于传媒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就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20世纪初至今,学界始终争论未休。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阿多诺一本雅明之... 一、两大阵营之争与当代传媒新态势自从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体问世以来,关于传媒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就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20世纪初至今,学界始终争论未休。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阿多诺一本雅明之争”,典型地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圈的两种立场:阿多诺着眼于当时绝大多数影视媒介都被政府或大财团掌控的现象,认为影像技术必定会被统治阶级利用而成为统治者蒙蔽、欺骗大众的有力手段,电影和电视制造的美丽幻象将被暗中植入对现存社会秩序的赞美,让大众忘却现实苦难、安于被奴役的生活;其次,阿多诺将影视艺术与传统印刷品(主要是书籍)作对比,认为观众对影像的接受与读书不同,是一种被强势灌输、不容反思的方式——阅读书籍一般没有速度的要求,读者既可以匀速阅读,也可以随时停顿、流连于某些书页,沉思、反省或质疑作者的观点;而电影和电视的播放是强制进行的,每一帧画面都转瞬即逝,观众无法掌控速度,只能目不暇接地跟进,来不及停留深入,做出批判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传媒 意识形态 阿多诺 本雅明 时代局限 马克思主义学者 马克思主义理论 批判性反思
下载PDF
当文学遭遇资本——产业化语境中的文学生产与亚文学生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7-154,共8页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资本的扩张,文学生产加速了由商业化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资本逻辑对文学生产的支配不仅改变了文学的生产方式,和延展了文学生产的产业链,而且将文化工业的形式注入到文学文本形态之中。由此文学生产渐将文学本身...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资本的扩张,文学生产加速了由商业化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资本逻辑对文学生产的支配不仅改变了文学的生产方式,和延展了文学生产的产业链,而且将文化工业的形式注入到文学文本形态之中。由此文学生产渐将文学本身悬置,呈现出产品生产的特征,文学越界也因而发生,使亚文学文本得以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资本 产业化 亚文学 网络文学
下载PDF
文学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变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邦卫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5-42,共8页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媒介化 新世纪文学 生产方式 网络文学 短信文学
下载PDF
亚文学:当下文学发展的新形态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6-160,共5页
亚文学是一种被认为次于正统文学的流行写作,正以其通俗化的内容和似是而非的文学形式被大众广为接受并占领市场,成为当下文学发展的新形态。与文学文本对应,亚文学文本亦可以分为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四大类别,并呈现为多种文本形态... 亚文学是一种被认为次于正统文学的流行写作,正以其通俗化的内容和似是而非的文学形式被大众广为接受并占领市场,成为当下文学发展的新形态。与文学文本对应,亚文学文本亦可以分为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四大类别,并呈现为多种文本形态。亚文学作为文学的扩容和变异,首先可以看作是当下文学存在方式的变化,同时也标示着文学转型的发生,对此文学理论和批评应当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文学 文本建制 新形态
下载PDF
视像文化语境下高校文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16
作者 蔺春华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56-59,共4页
本文是有关文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和实践。围绕视像文化语境下文学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优化和完善,探讨了师生之间必须建立的相互影响的知识、思想、情感交流关系,提倡构建一种既包括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之中的... 本文是有关文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和实践。围绕视像文化语境下文学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改革、优化和完善,探讨了师生之间必须建立的相互影响的知识、思想、情感交流关系,提倡构建一种既包括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之中的师生互动,也包括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开放式师生互动新模式。以便为当下文学教学寻找生机,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探索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像文化 高校文学教学 师生互动模式
下载PDF
论文本细读在茅盾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重读《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眉批本文库》 被引量:3
17
作者 蔺春华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48-152,共5页
茅盾为国内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所作的眉批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一时期他开始用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反省文艺的弊端,建立在细读文本基础上的眉批无疑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的批评立场和着眼点。茅盾没有对作家作品和人物形象进行... 茅盾为国内部分现当代文学作品所作的眉批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一时期他开始用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反省文艺的弊端,建立在细读文本基础上的眉批无疑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的批评立场和着眼点。茅盾没有对作家作品和人物形象进行简单的二元对立的价值评判,他以自己的阅读和批评方式表明,对小说作品的评价决不能以意识形态标准代替艺术标准,而应尊重艺术规律的特殊性,通过细致解读作品文本,切实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特别是那些作家创作的主观意图和艺术效果相龃龉的地方。他的诗歌批评的风格尺度也始终建立在仔细品读和揣摩诗歌文本的基础上,并且巧妙地将中国古典诗歌以画理入诗、融绘画于诗情的笔法运用于自己的诗歌点评中,使他的诗评充满表意的形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细读 茅盾文学 眉批 文学批评
下载PDF
现实主义与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取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娟 《未来传播》 CSSCI 2021年第1期72-78,共7页
现实主义介入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必须考虑其当下性因素。面对新媒介产生的新想象和虚拟现实,需要强调客观真实和艺术想象的统一,创造出具有真实感的"自我世界"。日常生活叙事的开放性和丰富性,使之与宏大叙事、历史表现不... 现实主义介入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必须考虑其当下性因素。面对新媒介产生的新想象和虚拟现实,需要强调客观真实和艺术想象的统一,创造出具有真实感的"自我世界"。日常生活叙事的开放性和丰富性,使之与宏大叙事、历史表现不能分离,同时要努力寻找生活的"奥秘"和诗意,典型化仍是概括和提炼生活本质的重要方法。文学大众化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具有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倾向,其主题内容与故事快感机制的结合,只能从属于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当前要确立文学和文化的整体观,在"共同文化"中协调网络文学的自然生长和扶持引导关系,促进其向更为开放和包容的新时代的大众文学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网络文学 当下性 大众化
下载PDF
《春蚕》:民俗的文学展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东晓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71-76,共6页
某些民俗在时间的流逝下再难以现实化,而民俗学与文学创作相融合也许可以为那些可能流逝的民俗实现文学化生存提供启迪。茅盾的《春蚕》将蚕事的整套程序与故事的情节进展高度结合、将蚕事仪式和禁忌中的凝重与故事的氛围高度结合,并且... 某些民俗在时间的流逝下再难以现实化,而民俗学与文学创作相融合也许可以为那些可能流逝的民俗实现文学化生存提供启迪。茅盾的《春蚕》将蚕事的整套程序与故事的情节进展高度结合、将蚕事仪式和禁忌中的凝重与故事的氛围高度结合,并且运用方言俚语还原蚕事原生态状貌,向我们提供了民俗的文学展示技巧和可能。但是,茅盾《春蚕》中的民俗展示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仅是现代读者面向民俗时的多元情感需求中的若干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蚕》 民俗 民俗展示 文学化生存
下载PDF
当代文学体制下的文学期刊生存之路——以《江南》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蔺春华 龚勋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7-71,共5页
本文在当代文学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对《江南》作为纯文学期刊,在面对市场和媒体的干扰,坚持文学的本体性追求,促进文学创作和研究走向深入与活跃方面进行了考察;对围绕《江南》形成的具有相对自主性和开放性的文学场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本文在当代文学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对《江南》作为纯文学期刊,在面对市场和媒体的干扰,坚持文学的本体性追求,促进文学创作和研究走向深入与活跃方面进行了考察;对围绕《江南》形成的具有相对自主性和开放性的文学场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研究,对《江南》在实现不同文学样式的共存共生、不同栏目的互动互荣方面取得的实绩,进行了客观评价,对《江南》将文学性有效扩大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寻求文学期刊在市场环境下的生存发展之路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学体制 文学期刊 生存之路 江南 研究走向 文学样式 文学创作 文学场域 市场环境 生存发展 社会生活 客观评价 共存共生 自主性 文学性 开放性 本体性 审视 媒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