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编剧:生存与表达、困境与突破——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68期青年编剧圆桌访谈
1
作者 陈旭光 张明浩 +6 位作者 徐洲赤 南镇 于法润 戴琪 满胜宠 卞芸璐 卢玥(整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28,共8页
新媒介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语境下,影视编剧面临诸多生存挑战与机遇。青年编剧作为长期以来在某种意义上被忽视的群体,需要对该群体进行关注与研究。为此,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第68期暨青年编剧“在北大发言”文艺沙龙之“新媒介语境... 新媒介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语境下,影视编剧面临诸多生存挑战与机遇。青年编剧作为长期以来在某种意义上被忽视的群体,需要对该群体进行关注与研究。为此,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第68期暨青年编剧“在北大发言”文艺沙龙之“新媒介语境下青年编剧的生存与表达、困境与突破”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均斋报告厅成功举办。“原创故事创作路径”与共情式“相通性”故事思维,是青年编剧创作的两种重要路径。编导合一的转型生存与剧本工业化实践,是青年编剧重要的产业生存之道。新媒介冲击下,编剧面临受众审美接受变迁、受众故事偏好改变的困境,但同时新媒介又为青年编剧提供了媒介资源库与创意支撑。如何平衡新媒介、人工智能背后的理性、共性与创作背后的感性和个性,是新媒介语境下未来青年编剧需着重探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编剧 新媒介语境 圆桌论坛
下载PDF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浙江省“微短剧+文旅”深度融合策略探析
2
作者 张绮 俞洁 《视听界》 2024年第5期28-32,共5页
基于“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国家计划,高质量且富有吸引力的文旅微短剧在短视频时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面对“写、拍、投、播、游”的新赛道和新风口,浙产“微短剧+文旅”作品从扎实创作根基、探索宣推途径、增强传播力度、推动文旅产... 基于“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国家计划,高质量且富有吸引力的文旅微短剧在短视频时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面对“写、拍、投、播、游”的新赛道和新风口,浙产“微短剧+文旅”作品从扎实创作根基、探索宣推途径、增强传播力度、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等四个维度进行努力,其中,制作出既贴合国家广电总局的八大创作方向又能使微短剧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是取胜的关键。浙江省旨在探索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剧火旅热”道路,推动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微短剧+文旅” 深度融合 扶持策略
下载PDF
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朱力欣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24-125,共2页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表演专业,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做法往往以专业教学代替实践教学,以技法技能培养代替学生素质培养,往往使艺术生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章拟从人才培养的...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表演专业,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做法往往以专业教学代替实践教学,以技法技能培养代替学生素质培养,往往使艺术生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章拟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将人文修养的教育和技能技法的提高结合起来,论述如何在综合艺术的视野中,全面完成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音乐表演专业
下载PDF
传媒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特点及对策分析——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俊杰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5期3-5,共3页
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们要发挥该类毕业生的特点,抓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来促进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得以充分就业。拟对传媒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 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们要发挥该类毕业生的特点,抓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来促进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得以充分就业。拟对传媒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分析了毕业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充分就业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类学生 就业 特点 对策
下载PDF
从观物、感物到具身物——媒介革命视域下中西文艺美学的互鉴与前瞻
5
作者 朱晓军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15-27,共13页
以“物”为核心,可考察中西美学(艺术)理论在根基上的观物与感物之不同取径及其话语范式。由此,可分析西方“视觉中心主义”所导致的艺术定义危机与重构美学难题;同时可参照现象学的视角,探讨在艺术“物转向”与哲学“身体转向”的趋势... 以“物”为核心,可考察中西美学(艺术)理论在根基上的观物与感物之不同取径及其话语范式。由此,可分析西方“视觉中心主义”所导致的艺术定义危机与重构美学难题;同时可参照现象学的视角,探讨在艺术“物转向”与哲学“身体转向”的趋势中,重新激活“身心不二、物我合一”的中国古典文论“物感”范式的可能性。而当下方兴未艾的“元宇宙”等媒介技术革命,则为中国古典文论在重构美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重新出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艺术 观物 感物 具身性
下载PDF
论明代书院文化的传播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聂付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3-16,共4页
明代是书院文化传播的鼎盛期 ,晚明文化的多元化和近代化趋向与书院文化的传播密切相关 ,这其间又与书院文化成熟的传播机制分不开。明代书院的讲会制度。
关键词 明代 书院文化 讲会 传播机制
下载PDF
中国影视的文化定位与伦理选择
7
作者 孙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160,共7页
影视文化不是商业、消费和娱乐的代名词。用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影视,它虽然免不了带有商业性、娱乐性和消费的功能,但绝不止于此。在当前的时代语境下,回归影视作为文化的价值立场和审美传统,回归日常生活中人文精神和人文文本的探... 影视文化不是商业、消费和娱乐的代名词。用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影视,它虽然免不了带有商业性、娱乐性和消费的功能,但绝不止于此。在当前的时代语境下,回归影视作为文化的价值立场和审美传统,回归日常生活中人文精神和人文文本的探寻,是中国影视走出当下困境的希望所在。展望中国影视的未来发展,从本土到全球,从民族到世界,已是大势所趋。如何由“中国影视”走向“世界影视”成为中国影视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坚持包容和多元,回归爱和人性,不仅是中国影视全球化的伦理目标,也是“世界影视”的应有之义。当中国影视开始关注人,关注真实的生命情感,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和困境时,其世界性自然也就蕴含其中。这不再是具体技法的变化,而是对于世界主义的人文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影视 世界主义 人文主义 文化定位 伦理选择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中民族文化遗产的审美再造
8
作者 苏东晓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0期176-179,共4页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中民族文化遗产审美再造的选材仍局限在传统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经典名著等层面,偏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大传统,对物质文化遗产和小传统的重视略显不足;对传统题材的审美再造则从较忠实于原著的“改编”向不那么忠...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中民族文化遗产审美再造的选材仍局限在传统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经典名著等层面,偏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大传统,对物质文化遗产和小传统的重视略显不足;对传统题材的审美再造则从较忠实于原著的“改编”向不那么忠实于原著的“改写”转换,这有利于激活和生成传统经典的当代意义;民族文化遗产的动画审美再造大多停留在符号表层,其在民族文化遗产符号元素的展现与深层次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之间仍然存在诸多的断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 文化遗产 民族化 改写 符号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文旅微短剧的现状、困境及发展策略
9
作者 万谨漪 时瑞 俞洁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2期14-17,共4页
文旅微短剧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事策略,在影视、文旅产业中展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以文旅微短剧为研究对象,依托传播学相关理论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以及案例研究法,对其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以及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同时结... 文旅微短剧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事策略,在影视、文旅产业中展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以文旅微短剧为研究对象,依托传播学相关理论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以及案例研究法,对其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以及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当前文旅微短剧的发展困境,为其后续发展提出策略建议,旨在推动其在文旅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地方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微短剧 传播现状 传播困境 传播策略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的“树形教学法”
10
作者 张连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多和课时少的矛盾,注重“史”的梳理还是重点作家作品的介绍成为教学的两种思路,虽各有所长但也各有不足。“树形教学法”注重“史”的梳理又不忽视重点作家作品的讲解,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现...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多和课时少的矛盾,注重“史”的梳理还是重点作家作品的介绍成为教学的两种思路,虽各有所长但也各有不足。“树形教学法”注重“史”的梳理又不忽视重点作家作品的讲解,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现代文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中国现代文学 树形教学法
下载PDF
从江苏大剧院自制剧目看其对地方文化的展演
11
作者 周淑红 《今传媒》 2022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一个城市的大剧院是这个城市地方文化的重要表征。建筑的外观设计对大剧院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大剧院内部的剧目演出。本文以江苏大剧院两部具有代表性的自制京剧《青衣》和歌剧《拉贝日记》为例,探讨了剧院应如何展演地方... 一个城市的大剧院是这个城市地方文化的重要表征。建筑的外观设计对大剧院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大剧院内部的剧目演出。本文以江苏大剧院两部具有代表性的自制京剧《青衣》和歌剧《拉贝日记》为例,探讨了剧院应如何展演地方文化,并指出京剧《青衣》主要是凸显江苏在全国的地方性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方性,而歌剧《拉贝日记》则典型地展演了地方与全球化之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剧院 全球化 地方文化 《青衣》 《拉贝日记》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12
作者 赵书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1期0024-0027,共4页
在互联网广泛分布与深入应用的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尤其影响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这一变革对广播电视媒体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其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内容发... 在互联网广泛分布与深入应用的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尤其影响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这一变革对广播电视媒体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其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伴随着挑战。针对此,本文总结了互联网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播音主持所面临的机遇与主要挑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个人建议,以期助力新时代播音主持队伍的成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广播电视 播音主持
下载PDF
文化创意产业与浙江影视业创新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项仲平 邵清风 +1 位作者 吴敏 刘晨静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3-69,129,共7页
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推动下,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十分有利的政策机遇和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影视业做了很多敢为人先的改革和探索,获得了巨大成绩,很多方面也在全国前列,但是在总体... 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推动下,浙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十分有利的政策机遇和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影视业做了很多敢为人先的改革和探索,获得了巨大成绩,很多方面也在全国前列,但是在总体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方面,浙江影视业和第一梯队尚有差距。要寻求创新和发展的途径,浙江影视业需要从观念到体制、从市场机制到内容创新都进行反思和改革,同时,在人才培养上,也需要积极转变模式,以顺应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浙江影视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浙江影视业 创新
下载PDF
延安整风前后的鲁迅艺术学院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思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7,共8页
延安整风成为延安时期乃至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分水岭,此前此后的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育方针、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迥然不同,清晰地勾勒出战时状态下文学教育的缩影。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社会是典型的现代兵法社会兼战时军事共产主义模... 延安整风成为延安时期乃至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分水岭,此前此后的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育方针、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迥然不同,清晰地勾勒出战时状态下文学教育的缩影。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延安社会是典型的现代兵法社会兼战时军事共产主义模态,鲁迅艺术学院等院校的性质是政治规约高于文化传承,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具有独立精神、追求科学与真理的学术人才,而是培养更好地服务于战争的工具。鲁艺也曾探索学院化、正规化的教育之路,但在一个高度政治化和军事化的生存空间里,延安鲁艺及其每个人都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经受着种种考验与变异。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周扬、文学系主任何其芳以及教员周立波等人的转变正是典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艺术学院 学院化 延安整风 周扬 何其芳
下载PDF
“后家族时代”与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策略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邦卫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在"后家族时代",传播浙江祠堂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浙江祠堂,是散落在乡土的文化遗产。以祠堂为表征、以宗族为内涵、以乡土为补充的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现状不容乐观。在"后家族时代",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应着力推行... 在"后家族时代",传播浙江祠堂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浙江祠堂,是散落在乡土的文化遗产。以祠堂为表征、以宗族为内涵、以乡土为补充的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现状不容乐观。在"后家族时代",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应着力推行四种策略:一是乡土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内容;二是产业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方式;三是网络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平台;四是图像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家族时代” 浙江祠堂 祠堂文化 传播策略
下载PDF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邦卫 郑朝霞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6-72,145,共7页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作品传播"走向"事件传播";二是从"书...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作品传播"走向"事件传播";二是从"书本传播"走向"影像传播";三是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传播";四是从"一维传播"走向"多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 新世纪文学 传播方式
下载PDF
文学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变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邦卫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5-42,共8页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媒介化 新世纪文学 生产方式 网络文学 短信文学
下载PDF
浙江地域电影的审美文化嬗变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建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46,共5页
2017年,浙江省广播影视业营收总额位居全国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影视产业副中心”,从此“浙江电影”这一概念时常出现在各种话语场合。但“浙江电影”显然还无法构成流派的概念,它似乎只能用以描述电影的地理属性。从电影研究的角... 2017年,浙江省广播影视业营收总额位居全国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影视产业副中心”,从此“浙江电影”这一概念时常出现在各种话语场合。但“浙江电影”显然还无法构成流派的概念,它似乎只能用以描述电影的地理属性。从电影研究的角度来看,电影的地理归属是一个复杂、模糊的概念。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文化产品,大多数电影的制片方和主创构成的地域属性不是单一的。在地域电影的范畴中,研究者常常强调创作者的籍贯。作为浙江电影研究的主要成果,2011年出版的《浙江电影史》的主要篇幅都在讲述浙江籍电影人的经历和他们的作品。然而籍贯并不是十分可靠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片方 电影史 主创 地理属性 影视产业 审美文化 广播影视业 地域属性
下载PDF
媒介生态学视野下的电影观念与文化伦理
19
作者 孙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4-238,共5页
作为一种颇具大众性的现代传播媒介,电影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信息环境,对人的生命存在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电影是商业的,但又原本是艺术的,所以既不必要求它脱离商业,又不必让它服侍商业,只任它成为浑然的商业的艺术就好了。这不仅是... 作为一种颇具大众性的现代传播媒介,电影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信息环境,对人的生命存在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电影是商业的,但又原本是艺术的,所以既不必要求它脱离商业,又不必让它服侍商业,只任它成为浑然的商业的艺术就好了。这不仅是好莱坞电影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在商品经济繁盛的时代,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考察电影所得出的电影观念。这种观念对于弘扬精英意识,实现审美超越,制衡电影拜金主义,回归文化伦理,维护健康、平衡的电影环境,促进电影与人与文化的良性互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态学 电影拜物教 电影观念 文化伦理
下载PDF
从“审美”到“审丑”——媒体化语境中新世纪文学的美学问题
20
作者 张邦卫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4-42,共9页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体化以及在媒体化诱导下的"审美泛化"。在媒体化语境中新世纪文学的美学问题主要表现为从"审美"到"审丑"的后现代转换。其一,"以丑为美"成为一种流行的审美趣味,"...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体化以及在媒体化诱导下的"审美泛化"。在媒体化语境中新世纪文学的美学问题主要表现为从"审美"到"审丑"的后现代转换。其一,"以丑为美"成为一种流行的审美趣味,"审丑"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美学。其二,"以丑为美"主要呈现为"以渎圣为美"、"以叛逆为美"、"以低俗为美"和"以纵欲为美"。从本质上说,媒体化语境中新世纪文学的美学问题其实是"三观问题"的偏至,纠偏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化 新世纪文学 美学问题 审美 审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