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粮食战略应由“基本自给”向“完全开放”转移
1
作者 黄祖辉 徐加 叶晓云 《浙江学刊》 1985年第6期21-23,28,共4页
中央[1985]1号文件关于“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粮棉统购制度的重大改革,将对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央对粮食管理体制“松绑”后,我们应制定怎样的粮食战略?本文拟对此作如... 中央[1985]1号文件关于“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粮棉统购制度的重大改革,将对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中央对粮食管理体制“松绑”后,我们应制定怎样的粮食战略?本文拟对此作如下探讨。浙江省粮食战略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自给”。近年来,我省粮食战略逐渐实行了由“完全自给”的自给型向“基本自给,有进有出”的半自给半开放型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粮食开放的思想。不过,这还不够。在目前商品生产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应进一步由“基本自给”向完全开放战略转移。理由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战略 粮食亩产 浙江省 粮食生产 农村商品经济 管理体制 农村产业结构 推动作用 粮食自给 粮食播种面积
下载PDF
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作者 袁飞 《农业技术经济》 1987年第1期3-3,共1页
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根据其特殊的矛盾运动规律而区分的。“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注]农业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根据其特殊的矛盾运动规律而区分的。“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注]农业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于它是一门新学科,人们对它的研究对象的表述,虽然还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对象 农业技术经济学 科学研究 科学对象 经济学研究对象 矛盾运动规律 矛盾性 经济效益 经济研究 农业生产
下载PDF
论农业劳动力的战略转移
3
作者 蒋振声 《农业经济》 1987年第3期8-12,共5页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阶段及其特点农业劳动力转移,其特定的含义是:劳动力由种植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业)流向种植业以外的产业,起点是种植业,目标是种植业以外的任何其他产业,是一种以种植业为中心的辐射性的流动。它与一般的劳动...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阶段及其特点农业劳动力转移,其特定的含义是:劳动力由种植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业)流向种植业以外的产业,起点是种植业,目标是种植业以外的任何其他产业,是一种以种植业为中心的辐射性的流动。它与一般的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结构性调整或存地区之间的水平流动不同,具有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论农业 战略转移 兼业农户 经济作物种植业 家庭经营 农村工业 非农部门 潜在过剩人口 农村商品经济
下载PDF
日本的“农协”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顾德洪 《现代日本经济》 1988年第4期42-45,共4页
“农协”是“农业协同组合”的简称,是日本农村中主要从事流通领域经济活动的合作社,它在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农协”的概况及其作用作一简要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 农协 农业发展 农民收入 农业协同组合 合作社 农户 生产资料 联合会 农业经营 流通领域
下载PDF
论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萎缩——温州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5
作者 叶新江 林坚 陆文聪 《浙江学刊》 1987年第2期14-20,共7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部门的不断开发,农业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将逐渐下降,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所反复证明了的。但是,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农业劳动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部门的不断开发,农业产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将逐渐下降,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所反复证明了的。但是,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于其他一切劳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适合于一切社会的普遍规律,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这个规律也依然存在并继续发生作用。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工业的蓬勃兴起,商品流通的迅速扩大,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出现停滞甚至萎缩的现象。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其实质是什么?通过什么措施来协调农业和非农业的关系,使整个地区的农村经济得到突破性的发展?本文将结合温州市的情况就上述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农业萎缩,是指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由于农村工业及其他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务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的收入与务农收入之间的差别拉大,农民经营农业的兴趣下降,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力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对农业生产思想上的轻视,农业投资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达地区 非农产业 农业部门 农业生产力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工业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村产业结构 农业投资 非农业
下载PDF
重新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李百冠 《农业经济问题》 1986年第1期12-15,共4页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正在由封闭型的自给经济单一结构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多元结构转变。在这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中,重新认识农业是基础的原理,结合我国的国情,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过程中正确处理农业同农村工业以及其他非农产业之间的... 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正在由封闭型的自给经济单一结构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多元结构转变。在这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中,重新认识农业是基础的原理,结合我国的国情,在农村产业结构变革过程中正确处理农业同农村工业以及其他非农产业之间的关系,谋求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农业生产的新高涨相互促进,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革 农业生产 结构转变 农村工业 自给经济 商品经济 合理化 单一结构 封闭型
下载PDF
农业经营规模适合度的探讨
7
作者 胡德恒 《理论月刊》 1988年第3期25-28,共4页
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促进了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的转化,农民开始为市场而进行生产。商品生产成为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动力。农业中不断地提高经营规模的效益,已成为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农民追求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 适度经营规模 适合度 农业经营规模 规模效益 农业人口 商品生产 农业劳动力 土地生产率 资本有机构成 经济发达地区
下载PDF
对浙江省农科人才过量转移与相对过剩的反思
8
作者 叶少航 杨柳勇 何雪涛 《高等农业教育》 1988年第3期50-51,37,共3页
一、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耕作历史悠久,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总产值约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三成左右。然而,该省农业科技人才的比重在全国来说却是偏低的。以1984年统计。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科技人员 科技推广 科技队伍 社会主义农业 农业生产力 农业生产结构 浙江省农业 转移渠道 中专层次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在综合评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傅金龙 《农业技术经济》 1987年第5期6-8,共3页
一、引言 综合评分法是一种定量化的定性分析方法,在农业技术经济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人们在运用该方法时普遍地感到参加评分的指标权重不易确定,而权重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评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目前常用的依据评价人的主观经... 一、引言 综合评分法是一种定量化的定性分析方法,在农业技术经济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人们在运用该方法时普遍地感到参加评分的指标权重不易确定,而权重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评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目前常用的依据评价人的主观经验来确定权重的方法,固然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也不可否认会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分法 定性分析方法 指标权重 主观能动性 农业技术 主观随意性 定量化 评价人 确定权
下载PDF
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祖辉 《农业技术经济》 1986年第2期8-10,共3页
中共中央1985年一号文件,揭开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经过一年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认识和解决。 一、这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性质和特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中共中央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商品经济 宏观经济 宏观控制 农村经济 长期对策 比例关系 推动作用
下载PDF
对策区域化:深化农村改革之我见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坚 《农业经济问题》 1988年第11期7-9,共3页
自农村“第一步”改革成功以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多元化经济结构取代了单一结构而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步”改革以后继续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多种经济模式并存这一态... 自农村“第一步”改革成功以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多元化经济结构取代了单一结构而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步”改革以后继续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多种经济模式并存这一态势说明,各地农村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因此,如果说“人民公社”僵化体制是“第一步”改革所面临的束缚整个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那么,“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化农村改革 基本特征 经济运行机制 基本思路 主要制约因素 深化改革 多元化经济 经济模式 区域化 经济关系
下载PDF
农村粮食产后处理系统的考察与思索——技术进步的环境约束和出路
12
作者 黄祖辉 徐加 《农业经济问题》 1987年第6期28-31,共4页
作为生产后续系统的粮食产后处理,按照一般的划分,要包括收获、脱粒、干燥、储藏、运输、加工、销售这些环节。在我国,由于实行部分粮食的国家收购制度,粮食的产后处理是在国家和农民(或农民企业)分别负责的双轨体系下进行的。主要的特... 作为生产后续系统的粮食产后处理,按照一般的划分,要包括收获、脱粒、干燥、储藏、运输、加工、销售这些环节。在我国,由于实行部分粮食的国家收购制度,粮食的产后处理是在国家和农民(或农民企业)分别负责的双轨体系下进行的。主要的特点是:国家在正常年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后处理系统 环境约束 收购制度 技术进步 农民 后续系统 运输 农村 粮食生产 收获
下载PDF
“金华两头乌”猪育肥经济效益的分析
13
作者 袁飞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2年第4期38-44,共7页
“金华两头乌”是金华猪的一个类型,我国著名的猪品种之一。它的体型较小,头颈部和臀尾部均为黑色,躯干中部和四肢为白色,故称“两头乌”。其特点:性成熟期早,繁殖率高,泌乳力强,皮薄骨细,瘦肉较多,肉嫩鲜美,用它的后腿腌制成的“金华... “金华两头乌”是金华猪的一个类型,我国著名的猪品种之一。它的体型较小,头颈部和臀尾部均为黑色,躯干中部和四肢为白色,故称“两头乌”。其特点:性成熟期早,繁殖率高,泌乳力强,皮薄骨细,瘦肉较多,肉嫩鲜美,用它的后腿腌制成的“金华火腿”驰名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公山 两头乌 育肥期 林区 植物区系 育肥猪 肉裾 经济效益 昆虫 饲料费用
下载PDF
从马克思对股份经济的论述看我国的股份经济实践
14
作者 张忠根 《探索(浙江)》 1987年第5期13-16,共4页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实践中,股份制的提出及其试点工作的开展,反映着人们正在努力寻找“两权分离”的新的突破口,同时也向理论界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重温马克思的有关股份经济论述,对于正确评价和对待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 在深化企业改革的实践中,股份制的提出及其试点工作的开展,反映着人们正在努力寻找“两权分离”的新的突破口,同时也向理论界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重温马克思的有关股份经济论述,对于正确评价和对待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股份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的主要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中,虽然没有对股份经济作专门讨论,但在有关章节中也作了不少阐述。 1、股份制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大量的资本,但集中本身不会使社会财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份经济 马克思 股份制 生产社会化 资本主义 股份化 购买股票 股息 剩余价值 红利
下载PDF
杭州城乡食品消费趋势预测
15
作者 黄祖辉 《浙江学刊》 1986年第5期53-59,共7页
近几年,我国城乡人民的食品消费与需求正处于重要的转变时期。其主要的特征是: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基本上已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食品需求的重点已从基本必需食品向非基本必需食品转变。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把握其进程很有... 近几年,我国城乡人民的食品消费与需求正处于重要的转变时期。其主要的特征是: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基本上已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食品需求的重点已从基本必需食品向非基本必需食品转变。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把握其进程很有必要。为此,需采用定量分析法,进行趋势预测。本文以杭州市为对象,以1990年和2000年为预测期,分别对该市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结构以及主要食品的需求量,作了如下的预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家庭 食品消费结构 恩格尔系数 趋势预测 杭州市 城乡居民 食品需求 转变时期 变动趋势 定量分析法
下载PDF
比较成本学说和它的实践意义
16
作者 黄祖辉 《农业技术经济》 1985年第4期44-46,共3页
在满足一定社会需求的情况下,谋求最低的成本组合,是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重要准则。谋求低成本组合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中,运用比较成本原理是一个方面。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比较成本学说和它的实践意义作一番探讨。
关键词 比较成本学说 实践意义 成本原理 成本组合 社会需求 工农业生产 葡萄牙 劳动耗费 自由贸易 李嘉图
下载PDF
我国粮食调节方式的选择
17
作者 杨柳勇 《农业技术经济》 1987年第6期17-21,共5页
我国过去的粮食调节方式是在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后逐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行政调节方式,它具有我国历史上延续下来的国家统一分配粮食的特性,是传统社会主义集中体制的产物,它是适合于低生产力、低商品率和低水平消费状况的。由此形... 我国过去的粮食调节方式是在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后逐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行政调节方式,它具有我国历史上延续下来的国家统一分配粮食的特性,是传统社会主义集中体制的产物,它是适合于低生产力、低商品率和低水平消费状况的。由此形成的调节机制是属于稳定性和弱刺激机制,这种机制在农村大规模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必然要扬弃,要进行市场培育。 以多大比例引入市场机制,这是一个客观选择过程。历史的选择发端于实行合同定购制的统派购制度的改革,所以有必要先重新认识一下合同定购问题,有助于我们对粮食调节方式的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方式 粮食 市场培育 市场机制 统购统销 消费状况 生产力 稳定性 商品率 传统社会主义
下载PDF
略论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转换中的劳动力流动
18
作者 卫龙宝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7,共5页
劳动力与其它生产要素一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时刻流动的.但导致劳动力产业分都及空间就位变异的流动,却有着特定的发生原因和特定的实现方式.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说有关劳动力流动的一般理论入手,结合分... 劳动力与其它生产要素一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时刻流动的.但导致劳动力产业分都及空间就位变异的流动,却有着特定的发生原因和特定的实现方式.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当代西方发展经济学说有关劳动力流动的一般理论入手,结合分析世界各国经济转型中劳动力流动的差异性,指出我国经济结构转换中劳动力流动必须遵循的若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 中国 劳动力流动 经济结构
下载PDF
“贸工农型生产结构”的提法不科学
19
作者 林坚 《农业经济问题》 1987年第5期60-61,共2页
近几年,从上到下普遍使用了“‘贸工农’型生产结构”这一提法,我认为这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和提法。首先,所谓“结构”问题,是用结构相对指标加以反映的,它指的是总体的组成状况及其各部分的数量比例关系,某一区域内只要存在着贸、工、... 近几年,从上到下普遍使用了“‘贸工农’型生产结构”这一提法,我认为这是一个不科学的概念和提法。首先,所谓“结构”问题,是用结构相对指标加以反映的,它指的是总体的组成状况及其各部分的数量比例关系,某一区域内只要存在着贸、工、农三大产业,即使它们只是在地域空间上并存,也仍然存在“结构”的问题,即该区域的经济组成及三大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结构 三大产业 结构相对指标 数量比例 产业体系 农业生产 有序性 创汇农业 初级加工 出口贸易
下载PDF
对乡镇企业——小城镇道路的历史评判——兼论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问题 被引量:7
20
作者 顾益康 黄祖辉 徐加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18,共6页
在改革的十年中,中国农村出现了乡镇企业——小城镇大发展的新格局.浙江省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近年来,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明显感觉到的问题和病症.深入地分析这种病症,历史地评判乡镇企业——小城... 在改革的十年中,中国农村出现了乡镇企业——小城镇大发展的新格局.浙江省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近年来,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明显感觉到的问题和病症.深入地分析这种病症,历史地评判乡镇企业——小城镇道路,对于寻求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正确路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农村城市化 中国农村工业化 小城镇 城市化道路 非农产业 乡镇工业 新格局 农村人口 大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