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0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源和植物源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幼虫杀虫活性及特征研究
1
作者 李芳 张珏锋 +1 位作者 钟海英 陈建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2910-2915,共6页
为了减缓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对化学杀虫剂抗药性的增加,减少传统化学杀虫剂使用量,提高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本研究选用了6种微生物源以及4种植物源杀虫剂,检测对莲藕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室内毒杀效果及杀虫规律。结果表明,... 为了减缓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对化学杀虫剂抗药性的增加,减少传统化学杀虫剂使用量,提高斜纹夜蛾的防控效果,本研究选用了6种微生物源以及4种植物源杀虫剂,检测对莲藕斜纹夜蛾二龄幼虫的室内毒杀效果及杀虫规律。结果表明,6种微生物源杀虫剂中,1 mL·L^(-1)核型多角体病毒和1.33 mL·L^(-1)苏云金杆菌对斜纹夜蛾具有100%的致死率,在3 d内能发挥药效,是效果较理想的药剂。1.33 mL·L^(-1)浓度的阿维菌素仅有60.35%的致死率,但也能在3 d内发挥药效。真菌类杀虫剂(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及淡紫青霉菌)致死率较低且半致死时间超过5 d。4种植物源杀虫剂中,2 mL·L^(-1)除虫菌酯和1.6 mL·L^(-1)鱼藤酮第一天的累积死亡率已经分别达到86.7%和78.3%,且半致死时间均较低,最高浓度苦参碱和蛇床子最终累计死亡率为26.7%和61.7%,药效发挥均集中在4 d内。实验表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具有不同的杀虫特征,结合致死率、半致死时间以及半致死浓度的差异,根据田间斜纹夜蛾具体的发病情况筛选适宜的药剂进行生物防治,提高药剂使用效率,为有效防控莲藕斜纹夜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微生物源杀虫剂 植物源杀虫剂 杀虫活性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麦根际可培养微生物影响
2
作者 吕路琼 欧阳由男 +3 位作者 叶淑珍 游雨欣 李斌 王艳丽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87-291,共5页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对植物健康生长有重要影响,分离培养其微生物对农作物促生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类型与充氧量对根际微生物富集情况不同。该研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使用不同培养条...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对植物健康生长有重要影响,分离培养其微生物对农作物促生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类型与充氧量对根际微生物富集情况不同。该研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使用不同培养条件小麦根际细菌群落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主要由γ-变形菌纲,拟杆菌纲和芽孢杆菌纲组成,且培养基类型和充氧量显著影响其丰度。FAPROTAX功能预测表明,小麦根际微生物富含的优势菌群主要与化能异养、发酵、碳循环、氮循环、铁呼吸等功能相关,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小麦根际微生物培养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物 培养基 充氧量 高通量测序 菌群特征
下载PDF
太子参连作效应及其微生物菌肥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潘慧青 张炎达 +2 位作者 王振华 王新 叶祖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45-48,56,共5页
太子参连作效应的发生与发展对其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因而探寻中药材太子参连作障碍有效的消减策略与方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太子参连作和太子参微生物菌肥文献内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综述了... 太子参连作效应的发生与发展对其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因而探寻中药材太子参连作障碍有效的消减策略与方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太子参连作和太子参微生物菌肥文献内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综述了太子参连作效应及其形成因素、太子参连作对根际土壤菌群的影响与变化、微生物菌肥在太子参连作中的应用和太子参微生物菌肥作用机理,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太子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连作障碍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菌肥
下载PDF
植食性昆虫利用唾液腺适应寄主植物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海霞 陈利民 +3 位作者 李晓维 王亚如 吕要斌 侯有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5,I0001-I0007,共20页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的历程中,两者逐渐演化出丰富多样的防御与反防御机制,其中在植食性昆虫适应植物防御的过程中,唾液腺分泌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植食性昆虫如何利用唾液腺以适应寄主...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的历程中,两者逐渐演化出丰富多样的防御与反防御机制,其中在植食性昆虫适应植物防御的过程中,唾液腺分泌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植食性昆虫如何利用唾液腺以适应寄主植物防御的作用机理。回顾了昆虫唾液腺分泌物通过干预植物气孔的动态变化、适应植物细胞壁、降解植物防御性化合物等方式调控寄主植物防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昆虫唾液效应因子以干扰植物早期免疫信号通路、调节植物激素信号通路、与植物免疫蛋白互作等形式应对植物防御反应的内在分子机制。同时,本文依据CRISPR/Cas9、植物介导的RNAi、纳米材料介导的RNAi等新技术的发展,对基于昆虫效应因子开发的虫害防控技术的发展空间进行分析,以期为作物抗性的提高以及害虫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食性昆虫 唾液腺 唾液酶 效应因子 咀嚼式昆虫 刺吸式昆虫
下载PDF
新微生物农药抑霉菌素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施跃峰 桑金隆 +2 位作者 竺利红 李孝辉 吴吉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1,共4页
抑霉菌素产生菌经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等分类学研究 ,定名为刺孢吸水链霉菌天目山亚种。主要活性组分经UV、HNMR、DEPTCNMR及H HCOSY等光谱分析 ,推知其化学结构系一新的核苷类抗生素。采用二倍稀释法对其展开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 抑霉菌素产生菌经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等分类学研究 ,定名为刺孢吸水链霉菌天目山亚种。主要活性组分经UV、HNMR、DEPTCNMR及H HCOSY等光谱分析 ,推知其化学结构系一新的核苷类抗生素。采用二倍稀释法对其展开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结果表明抑霉菌素对单丝壳菌、担子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农药 抑霉菌素 刺孢吸水链霉菌天目山亚种 核苷类抗生素 体外抗菌活性
下载PDF
新型微生物杀虫剂—Spinosad(多杀菌素)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建明 左景行 +3 位作者 俞晓平 郑许松 陈列忠 张珏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401-406,共6页
多杀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由于其兼有生物农药的安全性和化学农药的速效性,而获得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品挑战奖”。文章主要从多杀菌素对靶标昆虫的杀虫活性和对非靶标昆虫的毒性,多杀菌素的残留评价及分析检测方法,多杀菌素对昆... 多杀菌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由于其兼有生物农药的安全性和化学农药的速效性,而获得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品挑战奖”。文章主要从多杀菌素对靶标昆虫的杀虫活性和对非靶标昆虫的毒性,多杀菌素的残留评价及分析检测方法,多杀菌素对昆虫的毒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多杀菌素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杀虫剂 多杀菌素 杀虫活性 毒理 残留
下载PDF
植物组培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季节性的变化 被引量:19
7
作者 方丽 王连平 +1 位作者 茹水江 王汉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4-287,共4页
为研究植物组培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以浙江省杭州和宁波的植物组培生产车间中的污染物为监测对象,利用NA、PDA等培养基对污染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结果发现:植物组培污染物主要为细菌和真菌,其中细菌占52.13%,分... 为研究植物组培过程中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以浙江省杭州和宁波的植物组培生产车间中的污染物为监测对象,利用NA、PDA等培养基对污染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结果发现:植物组培污染物主要为细菌和真菌,其中细菌占52.13%,分布于9个种,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真菌占43.87%,分为18个种,芽枝霉(Cladosporium sp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um spp.)和酵母为主要污染真菌。污染物的数量及真菌与细菌的污染比例呈现季节性变化,夏秋季是污染物的高发期,而春冬季节污染发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污染物 真菌 细菌
下载PDF
微生物生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范永仙 许尧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9-74,共6页
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可作为维生素A原 ,能够增强人和动物的免疫力 ,具有抗氧化、着色及防癌抗癌等功效。文中对类胡萝卜素的分布、生物合成、生理功能及基因工程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 生理功能 基因工程 微生物生产
下载PDF
微生物水质调节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姚晓红 吴逸飞 +1 位作者 余志宏 汤江武 《浙江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428-430,共3页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养殖水体水质的恶化已成为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子,通过对微生物水质调节剂的研究及应用进行概述,简要阐述了微生物水质调节剂的概念、作用机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业面临...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养殖水体水质的恶化已成为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子,通过对微生物水质调节剂的研究及应用进行概述,简要阐述了微生物水质调节剂的概念、作用机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业面临的水质恶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调节剂 水产养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试论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建根 竺利红 施跃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0期337-338,共2页
植物与其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共同组成一个生态区系根围。对植物与其根围中的微生物的互作关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生态区系 根围 互作
下载PDF
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建根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3期172-173,共2页
目前,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对微生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新型农药的使用和开发提供思路。
关键词 微生物 挥发性物质 研究现状
下载PDF
红火蚁昆虫病原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现状
12
作者 易松望 李晓维 +2 位作者 黄俊 张娟 吕要斌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2233-2242,共10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国际重大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危害农林生产、生命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是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用生物防治方法来实现红火蚁的可持续控制,将是未来红火...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国际重大外来入侵生物,严重危害农林生产、生命健康、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是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用生物防治方法来实现红火蚁的可持续控制,将是未来红火蚁高效防控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病原微生物对红火蚁控害作用研究较为广泛,已报道的可侵染红火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病原线虫、微孢子虫、病毒五大类,本文对红火蚁昆虫病原微生物资源、作用机理、影响因子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更好地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红火蚁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生物防治 昆虫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新型纳米碳液与微生物菌剂在甜玉米生产上的应用
13
作者 赵俊妍 侯俊峰 吕仲贤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1849-1853,共5页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土壤生产力降低、肥力下降、酸化和作物产量下降等问题。纳米碳液作为增效剂,结合微生物菌使用可以达到增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本研究采用3个试验处理:T1(减施... 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土壤生产力降低、肥力下降、酸化和作物产量下降等问题。纳米碳液作为增效剂,结合微生物菌使用可以达到增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本研究采用3个试验处理:T1(减施复合肥20%,同时增施微生物菌剂和纳米碳)、T2(减施复合肥20%,同时增施纳米碳)和对照(CK,复合肥和补施尿素),研究纳米碳液和微生物菌剂在灌浆期(散粉后0、10和20 d)对其生长、植株干物质积累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均较CK增加,其中,春季T1的叶绿素a含量在花后0和10 d分别较CK增加23.5%和41.1%,秋季增加10.5%和8.7%,3个处理中T1的叶面积最大。花后3个处理之间叶干重差异较小;3个时期T1的茎干重最高,T2的茎干重最小。春季和秋季T1较CK分别增产2.83%和4.34%,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8.55%和30.38%。这些结果验证了纳米液增效剂配合微生物菌剂在甜玉米生长中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氮肥的偏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菌剂 纳米碳液 甜玉米 干物质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下载PDF
畜禽异位发酵床中垫料和微生物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14
14
作者 沈琦 叶世豪 +4 位作者 孙宏 姚晓红 吴逸飞 王新 汤江武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476-479,共4页
异位发酵床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畜禽粪污处理技术,在降低面源污染方面效果明显。异位发酵床研究中的关键是垫料和功能微生物的选择。本文拟从上述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异位发酵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异位发酵床 垫料 功能微生物
下载PDF
微生物固态发酵对饲料营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5
作者 吴逸飞 孙宏 +4 位作者 李园成 王新 柳永 姚晓红 汤江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14-2020,共7页
采用酵母菌单菌和酵母菌、乳酸菌混菌对玉米、豆粕和麸皮组成的饲料进行好氧固态发酵,探索其对饲料营养成分和体外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粗蛋白、总磷和低分子量肽含量显著(P<0.05)提高,而粗脂肪含量显著(P<0.05)降低... 采用酵母菌单菌和酵母菌、乳酸菌混菌对玉米、豆粕和麸皮组成的饲料进行好氧固态发酵,探索其对饲料营养成分和体外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粗蛋白、总磷和低分子量肽含量显著(P<0.05)提高,而粗脂肪含量显著(P<0.05)降低。氨基酸方面,酵母单菌和混菌发酵后,天冬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显著(P<0.05)提高。与发酵前相比,酵母单菌发酵还显著(P<0.05)提高了总氨基酸含量。饲料经过单菌和混菌发酵后,总酚含量、维生素B2、B6以及咖啡酸、没食子酸的含量亦显著(P<0.05)提高。体外功能评价试验表明,发酵饲料提取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沙门氏菌等4种指示菌均有抑制效果,并对酵母菌和乳酸菌有促生长作用。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酵母单菌发酵和酵母、乳酸菌混菌发酵处理可有效提高饲料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饲料 营养成分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浙江省草莓炭疽病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任海英 蒋桂华 +4 位作者 方丽 张豫超 杨肖芳 苗立祥 王汉荣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7-941,共5页
对分离自浙江各地的草莓炭疽病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等牛物学特性研究并测定ITS序列,结果表明:浙江各地引起草莓炭疽病的优势菌株为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该病原菌最适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 对分离自浙江各地的草莓炭疽病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等牛物学特性研究并测定ITS序列,结果表明:浙江各地引起草莓炭疽病的优势菌株为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该病原菌最适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0~7.0,但孢子在pH值6.0时萌发率最高。以蔗糖和果糖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时生长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炭疽病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
下载PDF
褐飞虱胁迫对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苏婷 徐红星 +4 位作者 韩海亮 杨亚军 王桂跃 郑许松 吕仲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2-326,共5页
为明确褐飞虱取食对不同抗性水稻地下部生态系统的影响,对褐飞虱取食不同天数后,感虫水稻品种(TN1)和抗虫水稻品种(IR26和IR36)根际土壤pH值、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飞虱取食1d和5d后,感虫品种TN1的土壤pH值显著... 为明确褐飞虱取食对不同抗性水稻地下部生态系统的影响,对褐飞虱取食不同天数后,感虫水稻品种(TN1)和抗虫水稻品种(IR26和IR36)根际土壤pH值、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褐飞虱取食1d和5d后,感虫品种TN1的土壤pH值显著降低,而抗虫品种上差异不显著;褐飞虱取食1d后,根际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无明显差异,而在褐飞虱取食9d后,抗虫品种IR36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上升,而脲酶活性显著降低;褐飞虱取食1d后IR36根际土壤细菌含量即显著降低,而感虫品种TN1在褐飞虱取食5d后其真菌含量显著降低,褐飞虱取食9d后,抗虫品种IR26和IR36的土壤放线菌含量也显著降低。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水稻品种对土壤pH值和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影响,而对土壤中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褐飞虱取食和取食时间对土壤pH值、蔗糖酶、脲酶和微生物数量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褐飞虱 取食时间 土壤PH值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浙江省南瓜疫病的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汉荣 茹水江 +2 位作者 王连平 贝亚维 高春先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1999—2002年,在浙江省南瓜上分离到76个疫病菌分离物,取典型的2个分离物作为供试菌株,根据对南瓜疫病的症状,疫病菌分离物的孢子囊、有性器官及菌落形态等特征的观察,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孢囊梗不规则分枝,孢子囊顶生,近球形至不... 1999—2002年,在浙江省南瓜上分离到76个疫病菌分离物,取典型的2个分离物作为供试菌株,根据对南瓜疫病的症状,疫病菌分离物的孢子囊、有性器官及菌落形态等特征的观察,以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孢囊梗不规则分枝,孢子囊顶生,近球形至不规则形,有明显的乳突,有的孢子囊则不止一个乳突,孢子囊成熟后易脱落,并带有长的孢囊柄,在水中极易释放出游动孢子。异宗配合,藏卵器球形,壁薄而平滑,柄多为棍棒形;雄器围生,卵孢子球形,黄褐色,壁厚而平滑,不满器,直径为16~26μ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高生长温度大于35℃。该菌能利用淀粉及硝态氮,对孔雀石绿具有一定耐性,不产生厚垣孢子,人工接种能侵染番茄、辣椒、茄子、黄瓜、长瓜、南瓜等13种寄主植物。因此,将浙江南瓜疫病病原菌鉴定为PhytophthoracapsiciLeon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南瓜 疫病 病原菌 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合生素对肉仔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会玲 高玉鹏 +3 位作者 周利勇 许尧兴 李艳丽 许少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882-4891,共10页
【目的】研究合生素对肉仔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择1日龄肉仔鸡450只,随机分成5个日粮处理,分别为基础日粮、基础日粮+抗生素、基础日粮+益生素、基础日粮+益生元、基础日粮+合生素。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在21... 【目的】研究合生素对肉仔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择1日龄肉仔鸡450只,随机分成5个日粮处理,分别为基础日粮、基础日粮+抗生素、基础日粮+益生素、基础日粮+益生元、基础日粮+合生素。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在21和42日龄,每个重复选择4只屠宰,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PCR扩增16s rDNA,用DGGE方法分析盲肠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中总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结果】在21和42日龄,日粮添加合生素比单独应用益生素、益生元或抗生素提高了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肉仔鸡盲肠DGGE条带数(菌群丰富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抗生素组、益生素组、益生元组;基因测序分析发现肉仔鸡盲肠中特异条带主要是不可培养细菌。合生素能促进盲肠总菌数、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数量。【结论】合生素对肉仔鸡促生长的效用与其对盲肠菌群的调控作用有关,且合生素的效果优于益生素、益生元或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生素 肉仔鸡 肠道菌群 DGGE qPCR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菌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宏 吴逸飞 +4 位作者 沈琦 卢志超 姚晓红 王新 汤江武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菌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择160头42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CON组)饲喂不含抗生素...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菌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择160头42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对照组(CON组)饲喂不含抗生素的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 mg/kg杆菌肽锌(PC组)、1 g/kg植物乳杆菌+1 g/kg解淀粉芽孢杆菌(LB组)和1 g/kg植物乳杆菌+1 g/kg干酪乳杆菌(LL组)的日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复合菌剂(LB组与LL组)的断奶仔猪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含量显著低于CON组和PC组(P<0.05);不同组间IgA、IgM和IgG含量、白蛋白、尿素氮、肌酸酐和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第35天,饲喂复合菌剂(LB组与LL组)的断奶仔猪粪便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各组粪便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菌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降低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和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有益于断奶仔猪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剂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粪便微生物 血清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