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葡萄炭疽菌对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陈聃 时浩杰 +2 位作者 吴慧明 徐志宏 张传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5-668,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和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浙江省临安市、诸暨市和金华市的3个葡萄... 【目的】了解浙江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和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浙江省临安市、诸暨市和金华市的3个葡萄重要产区的108个葡萄炭疽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抗药性,并对甲基硫菌灵敏感和抗药性菌株中的β-tubulin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和比较。【结果】所采集菌株群体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频率为37.04%,且均为高水平抗药性菌株(Ben HR),Ben HR对多菌灵和乙霉威表现双重抗药性,其β-tubulin基因的第200位密码子从TTC突变为TAC,导致第200位氨基酸从苯丙氨酸(Phe)突变为络氨酸(Tyr)。所采集菌株群体共检测到33个(30.56%)对戊唑醇表现低水平抗药性的菌株。【结论】浙江地区葡萄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乙霉威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对DMIs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抗药性发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甲基硫菌灵 乙霉威 戊唑醇 抗药性 β-tubulin基因
下载PDF
植物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与植物免疫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喆 王璐 +3 位作者 宋旭明 金路 王霞 周国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26-29,33,共5页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甾醇类植物激素,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在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油菜素内酯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研究不断被报道,但对于植物中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分子机制的了解相对较少。对近年来油菜...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甾醇类植物激素,近年的研究表明其在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油菜素内酯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研究不断被报道,但对于植物中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植物防御反应分子机制的了解相对较少。对近年来油菜素内酯信号传导途径分子机制及其介导的植物对病原物等防御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信号途径 分子机制 植物免疫
下载PDF
南瓜寄主上扶桑绵粉蚧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和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莹莹 徐志宏 +2 位作者 张莉丽 沈励泽 傅思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3,共7页
为了探明温度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在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5%±1%及不同温度(18,20,24,26,28和30℃)的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以南瓜为寄主的扶桑绵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组建了... 为了探明温度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发育的影响,本研究在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5%±1%及不同温度(18,20,24,26,28和30℃)的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以南瓜为寄主的扶桑绵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组建了扶桑绵粉蚧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8~3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扶桑绵粉蚧的发育速率加快,且其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在18~30℃恒温条件下,扶桑绵粉蚧的雌虫世代发育历期为40.24~80.64d,雄虫世代发育历期为25.21~54.31d;雌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39℃,有效积温为889.89日·度;雄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8℃,有效积温为523.47日·度。在26℃时,扶桑绵粉蚧的世代存活率最高(77.03%),种群趋势指数也最高(22.98),有利于种群增长;而在18℃和30℃,扶桑绵粉蚧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99和9.80。扶桑绵粉蚧有较强的种群发展能力,但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其种群增长。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和实验种群表的研究为其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生命表 种群趋势指数
下载PDF
2种吊瓜害虫斑角坡天牛和瓜藤天牛记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宇磊 平国标 +1 位作者 潘秋波 徐志宏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362-364,共3页
观察到2种天牛科害虫,斑角坡天牛Pterolophia annulata和瓜藤天牛Apomecyna saltator可严重为害吊瓜,其中斑角坡天牛为害吊瓜为首次发现。浙江省平湖市吊瓜上这2种害虫复合受害率达80%,株死亡率可达50%,其中斑角坡天牛危害约占1/2。详... 观察到2种天牛科害虫,斑角坡天牛Pterolophia annulata和瓜藤天牛Apomecyna saltator可严重为害吊瓜,其中斑角坡天牛为害吊瓜为首次发现。浙江省平湖市吊瓜上这2种害虫复合受害率达80%,株死亡率可达50%,其中斑角坡天牛危害约占1/2。详细介绍斑角坡天牛和瓜藤天牛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生活史,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瓜 害虫 斑角坡天牛 瓜藤天牛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病虫害调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被引量:23
5
作者 戚钱钱 陈秀龙 +3 位作者 时浩杰 楼焕泽 顾建强 徐志宏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3,共4页
在建德、新昌两地调查了薄壳山核桃的病虫害。初步查明薄壳山核桃病虫害62种,其中虫害59种,病害3种。发生较严重,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是薄壳山核桃黑斑病、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薄壳山核桃黑斑病... 在建德、新昌两地调查了薄壳山核桃的病虫害。初步查明薄壳山核桃病虫害62种,其中虫害59种,病害3种。发生较严重,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是薄壳山核桃黑斑病、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警根瘤蚜Phylloxera notabilis。薄壳山核桃黑斑病病原按柯赫法则,根据病原菌培养和形态特征及其ITS序列,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Speg.)。薄壳山核桃黑斑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还提出了薄壳山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病虫害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脂氧合酶OsRCI-1正调控水稻对二化螟的抗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姚张良 曹梦娇 +7 位作者 王霞 缪家顺 沈励泽 邓建宇 吴慧明 徐志宏 娄永根 周国鑫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7-515,共9页
本文克隆了虫害诱导的水稻脂氧合酶基因OsRCI-1全编码序列,实时定量QRT-PCR检测结果表明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a Walker取食能快速且持续地诱导OsRCI-1基因的表达。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获得了两株OsRCI-1基因的RNAi沉默突变... 本文克隆了虫害诱导的水稻脂氧合酶基因OsRCI-1全编码序列,实时定量QRT-PCR检测结果表明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a Walker取食能快速且持续地诱导OsRCI-1基因的表达。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获得了两株OsRCI-1基因的RNAi沉默突变体,突变体株系ir-rci-1和ir-rci-2中目的基因OsRCI-1的表达被明显的抑制,其表达水平分别仅为对照(秀水11)的47.73%和32.33%。生测结果表明OsRCI-1基因沉默导致水稻对二化螟抗性显著地降低,取食RNAi突变体株系的二化螟体重分别是取食秀水11的1.58倍和2.15倍。因此,水稻OsRCI-1基因正调控对二化螟的抗性,该基因介导的防御途径可能在水稻虫害诱导防御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RCI-1 脂氧合酶 茉莉酸 虫害诱导防御
下载PDF
复配杀虫剂 BtA 对棉铃虫的杀虫效果及对天敌中红侧沟茧蜂蛹和成虫的触杀毒性(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RuchuonWANNA 徐志宏 禹海鑫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1-949,共9页
为了科学施药,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进行综合防治,本研究在室内测定和比较了复配杀虫剂BtA和7种常用杀虫剂(阿维菌素、Bt、β-氯氰菊酯、辛硫磷、定虫隆、氰戊菊酯和丁硫克百威) 对棉铃虫的杀虫效果及对其天... 为了科学施药,合理保护和利用天敌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进行综合防治,本研究在室内测定和比较了复配杀虫剂BtA和7种常用杀虫剂(阿维菌素、Bt、β-氯氰菊酯、辛硫磷、定虫隆、氰戊菊酯和丁硫克百威) 对棉铃虫的杀虫效果及对其天敌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蛹和雌成虫的触杀毒性。采用浸叶法测定杀虫剂在室内72 h内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 与其他杀虫剂相比,BtA对棉铃虫幼虫具有更高的毒性和致死效应(LC_(50)= 0. 7364 mg/mL) 。将棉铃虫3龄幼虫接到用浓度4 mg/mL上述杀虫剂分别处理过的大白菜上24,48和72 h,发现其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 05) 。但在72 h后,BtA和其他杀虫剂对棉铃虫幼虫的杀虫效果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 >0. 05) 。BtA施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也在增加。另外,通过杀虫剂对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蛹和雌成虫的触杀毒性的生物测定发现: 与β-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丁硫克百威相比,BtA对中红侧沟茧蜂蛹和雌成虫的毒性较低,对其蛹和雌成虫致死率分别仅为13. 82% 和7. 33%。本研究证明BtA对鳞翅目害虫具有中等毒性,而对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则具有较低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中红侧沟茧蜂 杀虫剂 杀生剂 BTA 毒性 触杀毒性
下载PDF
茄黄斑螟性信息素组分鉴定、田间应用以及影响性诱剂诱捕效率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冰冰 王富民 +1 位作者 邓建宇 王宇磊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0-175,共6页
茄黄斑螟Leucinodes orbonalis Guénee在我国主要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其幼虫钻蛀为害茄子嫩茎、嫩梢及果实等部位,使用化学药剂较难防治。利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生态治理蔬菜害虫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茄黄斑螟... 茄黄斑螟Leucinodes orbonalis Guénee在我国主要发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其幼虫钻蛀为害茄子嫩茎、嫩梢及果实等部位,使用化学药剂较难防治。利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是生态治理蔬菜害虫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茄黄斑螟性信息素的组分鉴定,性信息素在种群监测、大量诱捕、交配干扰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影响性诱剂诱捕效率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我国进一步研究、应用茄黄斑螟性信息素的重点方向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黄斑螟 性信息素 大量诱捕 种群监测 干扰交配
下载PDF
大洋臀纹粉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邵炜冬 徐志宏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4,共5页
综述了大洋臀纹粉蚧的形态特征、寄主及分布、分类鉴定、风险分析、生物学特性、生物信息素、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对大洋臀纹粉蚧的防控对策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大洋臀纹粉蚧 寄主 分布 分类鉴定 风险分析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离子排斥色谱-双检测器法同时测定果蔬中的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 被引量:9
10
作者 莫润宏 王富民 +3 位作者 倪张林 汤富彬 邵思费 邓建宇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7-282,287,共7页
本文建立了离子排斥色谱-双检测器同时测定农产品中糖类、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选用离子排斥色谱串联DAD和RID双检测器法,以菠菜和西红柿为试样,0.05%硫酸溶液为提取剂,均质提取2 min,同时测定农产品中糖类、有机酸和维... 本文建立了离子排斥色谱-双检测器同时测定农产品中糖类、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选用离子排斥色谱串联DAD和RID双检测器法,以菠菜和西红柿为试样,0.05%硫酸溶液为提取剂,均质提取2 min,同时测定农产品中糖类、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对比了不同提取剂、不同提取方式的提取效果,探究了流动相中不同硫酸浓度对有机酸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均质提取法是最为简单高效的提取方法;离子排斥色谱法精密度高(RSD 0.62~1.63%),重复性好(变异系数0.77~8.54%),回收率在87.8-109.8%,测定结果优于国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排斥色谱 农产品 有机酸 维生素C
原文传递
啶酰菌胺在黄瓜植株上的吸收与消解 被引量:9
11
作者 乔金龙 毛晨蕾 +2 位作者 王珏 洪春艳 吴慧明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GC)检测黄瓜样品中啶酰菌胺残留的方法。研究啶酰菌胺在黄瓜植株上的吸收、运转及其消解规律。[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提取黄瓜和黄瓜叶片中残留的啶酰菌胺,并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结果]施药处理部位...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GC)检测黄瓜样品中啶酰菌胺残留的方法。研究啶酰菌胺在黄瓜植株上的吸收、运转及其消解规律。[方法]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提取黄瓜和黄瓜叶片中残留的啶酰菌胺,并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结果]施药处理部位上下部分黄瓜中,啶酰菌胺残留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在处理后4 h和1 d;啶酰菌胺处理后8 h,上部叶片啶酰菌胺残留量达最高值0.42 mg/kg,仅为下部叶片的4%;施药后2 d,下部叶片中啶酰菌胺残留量最高达9.20 mg/kg。但叶片和黄瓜中残留的啶酰菌胺均可快速降解,施药处理7 d后,啶酰菌胺残留量均低于5 mg/kg(MRL)。[结论]啶酰菌胺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3 d,在黄瓜叶片中的半衰期为3.5 d。啶酰菌胺在黄瓜植株上有双向传导性,但上下传导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酰菌胺 黄瓜 消解 吸收与传导
原文传递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对噻唑锌的抗药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夏冰 刘瑜 +2 位作者 时浩杰 吴慧明 张传清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32-834,850,共4页
[目的]最大限度阻止或延缓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对噻唑锌的抗药性发生和抗药性群体的形成,延长噻唑锌的使用寿命,确保化学防治效果。[方法]紫外诱变和药剂驯化获得突变体。采用浊度法测定抗药性突变体的抗药性水平、交互抗药性、抗药性遗传... [目的]最大限度阻止或延缓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对噻唑锌的抗药性发生和抗药性群体的形成,延长噻唑锌的使用寿命,确保化学防治效果。[方法]紫外诱变和药剂驯化获得突变体。采用浊度法测定抗药性突变体的抗药性水平、交互抗药性、抗药性遗传稳定性。[结果]该突变体对噻唑锌表现为低抗药水平,抗药性突变体不稳定。抗药性突变体与8-羟基喹啉铜、双唑锌无交互抗药性。[结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对噻唑锌的抗药性风险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锌 毒力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抗药性风险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