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核桃干腐病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童琪 张佳星 +3 位作者 张宇 张传清 吴莹莹 王叶青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7-91,100,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山核桃干腐病菌的技术,本研究根据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的β-tubulin基因序列设计外引物、内引物和环引物,并对扩增体系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分析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使用羟基萘酚蓝(HNB)作为反...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山核桃干腐病菌的技术,本研究根据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的β-tubulin基因序列设计外引物、内引物和环引物,并对扩增体系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分析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使用羟基萘酚蓝(HNB)作为反应指示剂,反应体系(Bst DNA聚合酶0.16U/μL,外引物F3和B3均为0.2μmol/L,内引物FIP和BIP均为1.6μmol/L,环引物LB为0.8μmol/L,Mg^(2+)为4 mmol/L,dNTP为1mmol/L,甜菜碱Betaine为0.6mmol/L)在等温(64℃)条件下反应1h能特异性检测山核桃干腐病菌:以山核桃干腐病菌DNA为模板的反应液呈阳性(变为蓝色),而其余的病菌均为阴性(仍为紫色),该技术的最低检测限为1pg/μ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干腐病 茶藨子葡萄座腔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下载PDF
螺虫乙酯在染毒雄性大鼠体内的分布与代谢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慧明 魏方林 +1 位作者 朱国念 娄永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7-422,共6页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检测不同动物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主要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并研究了螺虫乙酯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代谢。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主要代谢物经甲醇提取及C18固相萃取(SPE)柱净化后,用UPLC-MS/M...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检测不同动物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主要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并研究了螺虫乙酯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代谢。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主要代谢物经甲醇提取及C18固相萃取(SPE)柱净化后,用UPLC-MS/MS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方法快速、灵敏,每个样品上机检测仅需3 min,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LOQ)为0.005 mg/kg。对按照每千克体重每日250 mg剂量染毒28 d后的大鼠体内螺虫乙酯残留量的检测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在睾丸、肝脏、肺、肾、心脏、血浆等器官和组织中的残留量较低,平均在0.012~0.025 mg/kg之间,且分布差异不显著,而脂肪和肌肉中螺虫乙酯的残留量显著低于睾丸和肝脏中的残留量(P<0.05);螺虫乙酯可被大鼠吸收并转化为代谢物醇(spirotetramat-enol),各器官和组织中代谢物残留量差异显著(P<0.05),其浓度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脏>肾>血浆>肺>心脏>睾丸>脂肪>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螺虫乙酯 大鼠 代谢 分布
下载PDF
基于侵染特性的山核桃干腐病防治技术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传清 徐志宏 +3 位作者 孙品雷 陈为民 俞春来 包春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45,35,共4页
根据山核桃干腐病Botryosphaeria dothidea潜伏侵染和树体内越冬的侵染特性,研究了针对性的治理技术。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腐霉利在离体条件下对干腐病菌表现很强的抑菌活性,平均EC50分别为0.70,1.08 mg/L;二者1∶5复配后表现明显的协同... 根据山核桃干腐病Botryosphaeria dothidea潜伏侵染和树体内越冬的侵染特性,研究了针对性的治理技术。结果表明,戊唑醇和腐霉利在离体条件下对干腐病菌表现很强的抑菌活性,平均EC50分别为0.70,1.08 mg/L;二者1∶5复配后表现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F)为1.84。在淳安、桐庐两地的林间药剂筛选实验也表明戊唑醇和腐霉利对干腐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涂干+喷雾"的防治技术也有很好的效果,其中福美胂涂干+戊唑醇:腐霉利(1∶5)连续喷雾3次在淳安、桐庐两地的平均效果达8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干腐病 潜伏侵染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浦江县褐飞虱预测预报模型选择与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祺媛 吴松涛 +2 位作者 刘亚慧 吴慧明 何云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7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更适用于现阶段的褐飞虱预测预报模型。[方法]利用浦江县2001—2016年褐飞虱的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传统的逐步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建立了褐飞虱发生高峰期预测预报模型。[结果]逐步回归预测模型选用的建模因子... [目的]探讨更适用于现阶段的褐飞虱预测预报模型。[方法]利用浦江县2001—2016年褐飞虱的观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传统的逐步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建立了褐飞虱发生高峰期预测预报模型。[结果]逐步回归预测模型选用的建模因子为5月上旬最高温、9月上旬湿度和6月下旬雨量,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不高;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模因子为始见日后40 d的平均温、最高温、最低温、雨量、湿度,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99.22%。[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今后褐飞虱预测预报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预测预报 逐步回归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3种药剂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及天敌蜘蛛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曹梦娇 李红艳 +1 位作者 周国鑫 姚张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2013-2015,2018,共4页
选取常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氰虫·啶虫脒、阿维·氯苯酰和茚虫威3种药剂,研究其对稻田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及其天敌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农药处理对稻纵卷叶螟都显示出较好的防控效果;2)相比对照区,3种农药处理稻田后捕食... 选取常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氰虫·啶虫脒、阿维·氯苯酰和茚虫威3种药剂,研究其对稻田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及其天敌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农药处理对稻纵卷叶螟都显示出较好的防控效果;2)相比对照区,3种农药处理稻田后捕食性天敌蜘蛛的数量都显著减少,减少程度依次是氰虫·啶虫脒>茚虫威>阿维·氯苯酰处理;3)与对照区稻田褐飞虱虫口数量相比,氰虫·啶虫脒、茚虫威、阿维·氯苯酰处理区褐飞虱虫口数量分别呈显著增加、有增加但不显著、有所减少但不显著;稻田飞虱虫口数量与蜘蛛数量呈一定的负相关性;4)室内生测试验表明,阿维·氯苯酰处理能降低褐飞虱的存活率。由此可知,3种农药对稻纵卷叶螟均有较好防效;阿维·氯苯酰对稻田蜘蛛影响较小,并对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具有协防效果。因此,在测试的3种稻纵卷叶螟药剂中,阿维·氯苯酰更适合用于大田防治稻纵卷叶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虫·啶虫脒 阿维·氯苯酰 茚虫威 褐飞虱 稻纵卷叶螟 蜘蛛
下载PDF
浙北桐乡梨锈病防治适期和防治药剂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嘉维 姚张良 +5 位作者 胡琪琪 张杰 陈轶 蒋建荣 周国鑫 王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68-1675,共8页
为研究浙北桐乡地区梨锈病的发生规律、防治适期,筛选有效药剂,特开展桧柏上冬孢子角形成和成熟监测、不同时间施药的药效、8种药剂田间防治效果比较等试验。结果表明,冬孢子角的成熟高峰期在3月中旬;梨锈病的防治适期为3月下旬开始的前... 为研究浙北桐乡地区梨锈病的发生规律、防治适期,筛选有效药剂,特开展桧柏上冬孢子角形成和成熟监测、不同时间施药的药效、8种药剂田间防治效果比较等试验。结果表明,冬孢子角的成熟高峰期在3月中旬;梨锈病的防治适期为3月下旬开始的前2次降雨的雨前;80%代森锰锌WP 500倍、30%唑醚·戊唑醇SC 800倍和10%苯醚甲环唑WG 800倍对品种玉冠和翠冠上的Ⅰ类芽叶上梨锈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62%、99.46%、99.38%和89.62%、96.90%、88.53%;Ⅱ类芽上叶与Ⅰ类芽上叶相似,但80%代森锰锌WP 500倍防治效果增加。3种药剂都可以很好地防治梨锈病,但结合不同药剂对果实品质的影响,10%苯醚甲环唑WG 800倍最佳。梨锈病的防治最关键的还是要掌握好防治适期,前两次雨为关键时期且雨前防治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锈病 冬孢子角 药剂筛选 防治适期 果实品质
下载PDF
灰飞虱在麦田和杂草田的空间分布型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劳晓梅 项楚一 +2 位作者 胡琪琪 周国鑫 王霞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96-98,共3页
利用4个聚集度指标I、K、C和m^*/m,以及Taylor和Iwao的m^*~m等2个回归分析,比较在麦田和杂草田的灰飞虱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麦田和杂草田的灰飞虱空间分布型总体上都呈聚集分布,灰飞虱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比较而言... 利用4个聚集度指标I、K、C和m^*/m,以及Taylor和Iwao的m^*~m等2个回归分析,比较在麦田和杂草田的灰飞虱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麦田和杂草田的灰飞虱空间分布型总体上都呈聚集分布,灰飞虱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比较而言,麦田的种群密度高于杂草田,而空间分布型的聚集度以杂草田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空间分布型 小麦 杂草
下载PDF
浙北桐乡地区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虫量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姚张良 李红艳 +4 位作者 陈轶 蒋建荣 胡琪琪 王霞 周国鑫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4-48,共5页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是浙北桐乡地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本文对浙北桐乡地区2007—2018年的稻纵卷叶螟灯诱和大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代次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其中,7月上旬的四(2)代迁入峰是迁入...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是浙北桐乡地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本文对浙北桐乡地区2007—2018年的稻纵卷叶螟灯诱和大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代次的发生期和发生程度。其中,7月上旬的四(2)代迁入峰是迁入当地的主要虫源,是影响全年主害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五(3)和六(4)代大田蛾量(y1和y2)与四(2)代迁入虫源(灯下蛾量x)具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1=4.96x+64.08(R2=0.650 7, p=0.001 5)和y2=8.28x+950(R2=0.858 7,P=0.00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灯诱 赶蛾 发生期
原文传递
浙北地区黏虫草把诱卵及麦田幼虫发生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姚张良 陈轶 +2 位作者 朱黎明 吴嘉维 周国鑫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9-52,共4页
黏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是重要的迁飞性害虫。本文对浙江省桐乡市1979—1990年与2010—2017年的草把诱卵量及大小麦田幼虫发生量等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1990年浙北地区黏虫迁入产卵的始盛期一般在3月中旬,高峰期... 黏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是重要的迁飞性害虫。本文对浙江省桐乡市1979—1990年与2010—2017年的草把诱卵量及大小麦田幼虫发生量等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9—1990年浙北地区黏虫迁入产卵的始盛期一般在3月中旬,高峰期在3月下旬,卵块孵化高峰期在4月中旬,3龄幼虫高峰期在4月下旬,年度间有差异;2010—2017年黏虫迁入产卵期均与1979—1990年一致,但大田黏虫发生期(3龄幼虫)略有提前。浙北地区2010—2017年的黏虫平均每草把诱卵量为1.29块,显著地少于1979—1990年的10.83块,同时2010—2017年大小麦上黏虫发生量也明显较1979—1990年减少。回归分析表明,大麦田、小麦田黏虫发生量与草把诱卵量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_1=0.047 5x+0.216 2(R=0.719 5,P<0.01)和y_2=0.071 2x+0.049 8(R=0.842 6,P<0.01)。说明浙北地区黏虫迁入产卵量是影响幼虫发生量大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类 黏虫 草把诱卵 发生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