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环境侵权损害社会化救济的基金制度 被引量:5
1
作者 贾爱玲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9-182,共4页
环境污染损害事件中最复杂、最棘手的问题是对受害人的补偿。从兼顾效率与公平两大价值来看,我国应建立企业互助基金和政府救助基金制度。企业互助基金是由危险相近的企业或同行业的潜在污染企业通过缴纳基金份额形成风险基金,当其中某... 环境污染损害事件中最复杂、最棘手的问题是对受害人的补偿。从兼顾效率与公平两大价值来看,我国应建立企业互助基金和政府救助基金制度。企业互助基金是由危险相近的企业或同行业的潜在污染企业通过缴纳基金份额形成风险基金,当其中某一企业因环境侵权而被索赔时,先由该基金支付赔偿,其后再对被索赔的企业追偿,体现了"污染者负担"原则。当加害人难以确定或加害人破产或者被撤销主体资格,而受害人又急需救助等特殊情形时,应通过政府救助基金对受害人予以及时有效的补偿。政府救助基金由政府主导建立,是政府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体现,可以对企业互助基金难以适用的部分环境损害予以一定补充赔偿。因此,企业互助基金和政府救助基金有机地构成了完整的环境损害社会化救济的基金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救济 企业互助基金 政府救助基金
下载PDF
环境损害救济的企业互助基金制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贾爱玲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因环境污染损害得不到有效救济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已成为危害社会安定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互助基金制度是环境损害救济社会化的方式之一,它改变了在无法确定污染加害人或者虽然能确定加害人但是加害人缺乏赔偿能力时,受害人无法得到... 因环境污染损害得不到有效救济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已成为危害社会安定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互助基金制度是环境损害救济社会化的方式之一,它改变了在无法确定污染加害人或者虽然能确定加害人但是加害人缺乏赔偿能力时,受害人无法得到救济的情况。企业互助基金制度将企业的损害赔偿责任分散于具有同类风险的企业之间共同承担,同时不会将损害赔偿过多地转嫁给社会,仍然尽量由污染企业承担,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当前我国环境污染损害严重,企业赔偿负担过重,因此,需要建立企业互助基金制度,缓解企业压力,保障受害人得到有效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互助基金 提存金 环境责任保险
下载PDF
环境侵权损害社会化救济方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贾爱玲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9-52,共4页
环境侵权损害的救济必须采取多种救济制度相结合且互相协调的方式,采取任何单一制度都有失偏颇且难以为继。环境侵权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由环境责任保险、提存金、互助基金、政府救助基金等组成,并分别适用不同的情形,从而形成对受害人... 环境侵权损害的救济必须采取多种救济制度相结合且互相协调的方式,采取任何单一制度都有失偏颇且难以为继。环境侵权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由环境责任保险、提存金、互助基金、政府救助基金等组成,并分别适用不同的情形,从而形成对受害人全方位的救济。在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仍是我们设计环境侵权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的主要选择。同时,还应采取"行业性企业互助基金"与"综合性政府救助基金"相结合的较完整的基金制度,从而实现环境风险的社会化分散和受害者权益的及时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责任保险 提存金 互助基金 政府救助基金
下载PDF
海洋环境刑事立法研究
4
作者 卫乐乐 姜渊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33-37,共5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与生态损失。而相关的民法、行政法律规定因自身的特殊性无法完全满足保护海洋环境以及积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完善海洋环境犯罪的规定也是履行我国国...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与生态损失。而相关的民法、行政法律规定因自身的特殊性无法完全满足保护海洋环境以及积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完善海洋环境犯罪的规定也是履行我国国际义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更加需要发挥刑法的保障作用。在当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实现行政法与刑法的顺畅衔接以及国外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我们提供完善海洋环境犯罪的途径。因此我们建议从完善罪名、明晰罪状及实现财产刑、监禁刑、资格刑效率等法定刑诸方面对海洋环境刑事立法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保护 环境犯罪 刑法 完善
下载PDF
生态文明地方法治建设及浙江实践探析
5
作者 陈海嵩 《观察与思考》 2014年第5期53-57,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和保障。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不断提高法治水平,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目前全国各地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践看,在立法、执法、司法领域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和保障。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不断提高法治水平,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目前全国各地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践看,在立法、执法、司法领域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明确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予以完善。近年来,浙江省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需要从战略视角进行统筹考虑,根据"重点突破、全盘推进"的思路,在立法、执法、司法各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生态文明地方法治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下载PDF
环境法治的价值——自然权利和人类福祉
6
作者 夏少敏 王凤斌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7期47-49,共3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求的增长,人类和自然界的矛盾日益严峻。在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解决紧迫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异常尖锐的矛盾,实施环境法治成为必选。实际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在环境法治中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求的增长,人类和自然界的矛盾日益严峻。在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解决紧迫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异常尖锐的矛盾,实施环境法治成为必选。实际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在环境法治中协调人类福祉和自然权利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福祉和自然权利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治 自然权利 人类福祉 生态主义
下载PDF
环境正义理论视阈下社会正义问题的新进路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汉高 李明华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27-31,共5页
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正义,环境正义社会化理论和制度设计以自然资源的分配正义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正义为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物质需求的激增,将原本稀缺的自然资源进行社会分配显得更加困难,社会正义问题引发的矛盾愈发激烈。... 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正义,环境正义社会化理论和制度设计以自然资源的分配正义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正义为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物质需求的激增,将原本稀缺的自然资源进行社会分配显得更加困难,社会正义问题引发的矛盾愈发激烈。南北供暖问题是其中的典型案例,由于资源稀缺所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均引出了问题的思考,通过取舍罗尔斯正义理论(契约论)和边沁功利主义理论的平衡点,提出利益均衡原则解决以其应对稀缺资源的社会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理论 功利主义 环境正义 南北供暖 利益均衡原则
下载PDF
循环经济发展下构建绿色GDP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梓萱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5年第11期9-11,共3页
传统的GDP指标忽略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因素,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明显,发展绿色GDP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核算指标。建立和完善我国由绿色GDP推动的循环经济体系,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社会资源的循环利用,... 传统的GDP指标忽略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因素,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明显,发展绿色GDP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核算指标。建立和完善我国由绿色GDP推动的循环经济体系,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社会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的循环发展。绿色GDP的核算体系的建立需要处理很多衍生问题,为此,如何解决现有的核算理论和技术难题,加快绿色GDP尽早代替传统GDP的进程,是目前我们的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体系 绿色GDP 经济发展 路径 自然环境 环境保护 社会资源 社会环境
下载PDF
环境法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9
作者 李明华 陈海嵩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29-41,共13页
一、环境法精品课程建设概况(一)环境法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展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法学'课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些法学院已经将其作为专业必修课。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环境与... 一、环境法精品课程建设概况(一)环境法精品课程建设的进展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法学'课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些法学院已经将其作为专业必修课。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确认成为法学的二级学科,为环境法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精品课程 环境法 环境 建设 法学
原文传递
我国风险环境治理中的府际关系:问题及改进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海嵩 陶晨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29-36,共8页
政府在环境风险治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府际关系则是直接关系到政府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我国现有的环境风险管理体制在政府间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上都具有一定的缺陷,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政府失灵"。对此,应在横向关系上... 政府在环境风险治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府际关系则是直接关系到政府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我国现有的环境风险管理体制在政府间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上都具有一定的缺陷,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政府失灵"。对此,应在横向关系上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实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在纵向关系上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建构良好的环境风险治理府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治理 府际关系 政府失灵
下载PDF
美国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双林 杨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3-97,102,共6页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探索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的国家之一,其在水质交易的研究、试点、推广和立法等方面均进行了大量长期的实践,并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介绍了美国《清洁水法》和相关州法律关于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的法律规定,研究了...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探索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的国家之一,其在水质交易的研究、试点、推广和立法等方面均进行了大量长期的实践,并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介绍了美国《清洁水法》和相关州法律关于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的法律规定,研究了交易驱动力、赋予非点源交易权、鼓励综合许可证和实行多方参与并实行成本分摊等在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项目中的实际应用。研究发现,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是水污染控制最有效的突破口;完善水质交易的法律规范,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消除制度(NPDES)和日最大负荷总量计划(TMDLs)是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的必要条件;促进点源与非点源污染削减责任的公平分配是美国水质交易探索中积累的重要经验;加强环保与农业等部门间的合作是支持非点源参与点源水质交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源 非点源 水质交易 日最大负荷总量计划 责任分配 部门合作
下载PDF
论生态村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明华 朱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5-387,共3页
农村环境保护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然而,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却给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难题,生态村建设的提出与推进促进了这一难题的解决。农村环境保护是生态村建设的题中应... 农村环境保护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然而,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却给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难题,生态村建设的提出与推进促进了这一难题的解决。农村环境保护是生态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态村建设也推动了农村环境保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农村环境保护为视角进一步推进生态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村 农村环境问题 农村环境保护
下载PDF
从环境宪法到生态宪法——世界各国宪法生态化趋势探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海嵩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3-95,共3页
在环境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在宪法中加入环境保护条款、成为"环境宪法"已经是世界各国宪法的普遍选择。但随着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上升,传统宪法"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在"环境宪法"的... 在环境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在宪法中加入环境保护条款、成为"环境宪法"已经是世界各国宪法的普遍选择。但随着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上升,传统宪法"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在"环境宪法"的基础上适当纳入生态保护的内容、逐步转变为"生态宪法"正在成为各国宪法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宪法应顺因这一趋势,对现有条款进行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宪法 生态宪法 人类中心主义 宪法变革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及其启示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海嵩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5-14,共10页
在目前气候变化国际谈判陷入僵局、《京都议定书》实施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各国的国内立法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目前,世界各国气候变化立法形成了两个阵营: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墨西哥、韩国、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 在目前气候变化国际谈判陷入僵局、《京都议定书》实施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各国的国内立法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目前,世界各国气候变化立法形成了两个阵营: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墨西哥、韩国、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立法上取得了较大进展,形成了包括综合性立法模式、专门性立法模式、政策性立法模式、分散性立法模式在内的多种立法模式。从整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立法毫不逊色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推动气候变化立法发展的主要力量,值得我国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立法 综合性立法模式 专门性立法模式 政策性立法模式 分散性立法模式
下载PDF
环境法学方法论的问题划分与实践运用——以“环境权入宪”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海嵩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2,共6页
环境法学方法论研究应避免抽象的争论,从实践出发,提出具可操作性的研究路径,为环境法学研究提供交流与争辩的基础性平台。在研究的逻辑过程中,问题属性的明确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环境权入宪"是一个规范选择问题,而非事实判... 环境法学方法论研究应避免抽象的争论,从实践出发,提出具可操作性的研究路径,为环境法学研究提供交流与争辩的基础性平台。在研究的逻辑过程中,问题属性的明确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环境权入宪"是一个规范选择问题,而非事实判断问题或价值判断问题。我国宪法中应采取何种规范模式,应立基于环境保护及宪法实践的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学方法论 问题域 环境权入宪 规范选择问题
下载PDF
我国传统文化特征及其对法治建设影响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甲娜 方俊飞 葛德平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1期59-62,共4页
我国法治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任何标榜"全盘西化"的法律移植思想都无法在我国生存。建构法治社会需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及法治观念,但也不能摒弃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借鉴国外有益成果的基础之上,吸收传统文化的优... 我国法治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任何标榜"全盘西化"的法律移植思想都无法在我国生存。建构法治社会需要吸收西方先进的法律文化及法治观念,但也不能摒弃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借鉴国外有益成果的基础之上,吸收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构建符合中国国情、满足民众生活需求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行法治建设必须处理好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树立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文化;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个人权利意识、法律素质;积极推行依法治国方略;强调法律实施中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法治建设 中国国情
下载PDF
杭州市低碳城市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艳艳 伍佳佳 +1 位作者 刘海陆 李晓明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年第10期3-6,共4页
杭州市作为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目标的城市,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做出许多有益的尝试。为探讨如何更加完善杭州市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文章结合杭州状况,从居住、交易行为、能源消耗、出行方式、产业结构以及生存环境等... 杭州市作为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目标的城市,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做出许多有益的尝试。为探讨如何更加完善杭州市低碳城市的建设路径,文章结合杭州状况,从居住、交易行为、能源消耗、出行方式、产业结构以及生存环境等领域提出了低碳化策略,以期对低碳城市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 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策略
下载PDF
浅析环境立法中的经济刺激手段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爱玲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1-166,共6页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造成的。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基本目标,是纠正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使外部费用内部化。它通过市场信号来影响污染者的经济利益以此引导其改变行为,使环境管理更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造成的。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基本目标,是纠正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使外部费用内部化。它通过市场信号来影响污染者的经济利益以此引导其改变行为,使环境管理更加灵活,降低了执行成本。我国环境管理中采取的是以行政管制为主的管理手段。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应用已愈显紧迫。因此,探索并完善环境经济手段,使其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环境管理中同时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管理 经济手段 政府管制
下载PDF
环境习惯法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信桥 吴昌东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12,20,共6页
环境习惯法是人类社会需求的产物,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一般而言,环境习惯法具有较为完整的规则体系,包含了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也有特定的执行组织以保障环境习惯法的有效运行。环境习惯法自身具有优点,... 环境习惯法是人类社会需求的产物,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一般而言,环境习惯法具有较为完整的规则体系,包含了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也有特定的执行组织以保障环境习惯法的有效运行。环境习惯法自身具有优点,但也有不足。目前我国正处于环境法制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认识环境习惯法所具有的生态保护功能,并对它加以改造,使其服务于环境生态保护的实现,是当前我国学者所面临的时代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习惯法 规则体系 社会功能 局限性
下载PDF
环境权体系的建构——基于环境权属性认知的反思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海嵩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8-24,共7页
在研究方法上,环境权的属性是一种理论假设,其构成了深入研究环境权体系的起点和基础,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忽略了这一点。将环境权定位为一项基本人权是目前认可度最高、也最为合理的假设,但依照体系建构的要求,其还必须解决自身的普遍性... 在研究方法上,环境权的属性是一种理论假设,其构成了深入研究环境权体系的起点和基础,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忽略了这一点。将环境权定位为一项基本人权是目前认可度最高、也最为合理的假设,但依照体系建构的要求,其还必须解决自身的普遍性和正当性问题。以习惯权利为基础区分环境权的应然和实然层面,可为环境权的基本人权属性提供更加充分的论证,也是进一步探究环境权体系的起点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基本人权 习惯权利 环境权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