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TCS001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可 司文 +3 位作者 林海 林方锐 袁静 陈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4-452,共9页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TCS001是一种新型生防细菌,为了提高其生防作用,本文开展了培养基发酵条件优化研究。以TCS001发酵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为因变量,先从NB、BPY、YT、BP、LB和SOB 6种基础发酵...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TCS001是一种新型生防细菌,为了提高其生防作用,本文开展了培养基发酵条件优化研究。以TCS001发酵滤液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为因变量,先从NB、BPY、YT、BP、LB和SOB 6种基础发酵培养基中筛选最佳基础培养基,再利用Plackett-Burman (PB)试验筛选出影响发酵滤液抑菌率的关键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路径法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响应中心点,利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优发酵条件;通过活体植株喷雾法测定发酵液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活性,进一步明确其优化效果。最终获得最佳基础培养基为NB培养基,发酵条件为:蛋白胨10.0 g,葡萄糖12.5 g,牛肉浸膏4.0 g,酵母粉1.0 g,蒸馏水1 000 mL,装液量(体积分数) 40%,种子培养时间16 h,接种量(体积分数) 3%,转速164 r/min,温度25℃,pH 7.0,发酵培养时间36 h。离体抑菌活性试验验证发现,优化培养的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强,抑制率达90.9%;活体盆栽抑菌试验表明,优化培养的发酵液对黄瓜灰霉病的病斑抑制率为74.7%,比优化前提高了36.9%。该结果为贝莱斯芽孢杆菌有效的活性产物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等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响应面分析法 贝莱斯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微塑料对氯氟醚菌唑在水稻环境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金银银 李晨琛 +5 位作者 朱云龙 李宗杰 刘艳霞 符康 柴婷婷 崔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78-1286,共9页
为明确手性农药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MFZ)在水稻环境中的立体选择性行为,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建立了氯氟醚菌唑对映体在水稻植株、根系、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测定方法,并通过水稻环境盆栽模拟试验... 为明确手性农药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MFZ)在水稻环境中的立体选择性行为,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建立了氯氟醚菌唑对映体在水稻植株、根系、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测定方法,并通过水稻环境盆栽模拟试验,考察了氯氟醚菌唑在水稻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及微塑料对氯氟醚菌唑在水稻环境中的立体选择性及降解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对映体在手性柱Chiralpak IG上可完全分离,且在0.0005~0.1 mg/L范围内,对映体的峰面积与相应的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其在水稻环境样本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6%~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12%。盆栽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对映体在水稻植株、根系、土壤和田水中均无立体选择性差异(P>0.05);微塑料对氯氟醚菌唑在水稻环境中的立体选择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显著延长其在田水和水稻植株中半衰期。氯氟醚菌唑R体和S体在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从6.7和6.7 d延长至11.6和11.7 d,在水稻植株中则分别从7.5和7.4 d延长至11.7和11.6 d。该结果可为氯氟醚菌唑在水稻环境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氟醚菌唑 立体选择性 微塑料 水稻环境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天然stilbene导向的取代苯乙烯基噻唑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章俊辉 朱亚波 +3 位作者 翁建全 余茜 袁静 陈杰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5-1061,共7页
为了寻找新型结构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基于天然stilbenes骨架结构,将含氟苯基噻唑环结构与其相杂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取代苯乙烯基噻唑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和ESI-HRMS表征确证.离体真菌抑制活性结果表明,... 为了寻找新型结构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基于天然stilbenes骨架结构,将含氟苯基噻唑环结构与其相杂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取代苯乙烯基噻唑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和ESI-HRMS表征确证.离体真菌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100 mg/L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黄瓜蔓枯病菌表现出中等抑制活性,其中(E)-5-溴-4-(2,6-二氟苯基)-2-(4-三氟甲基苯乙烯基)噻唑(6p)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率达到86.7%;采用Top1介导的DNA松散实验测试了化合物对拓扑异构酶I(Top1)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50μmol L^-1浓度下,所有化合物对Top1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E)-5-溴-4-(2,6-二氟苯基)-2-(2-氯苯乙烯基)噻唑(6k)的抑制活性较好,其在0.2μmol L^-1浓度下仍对Top1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 苯乙烯基噻唑 合成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