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凤阳山天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群 张金池 +2 位作者 田月亮 叶立新 刘胜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5-882,共8页
以浙江凤阳山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该区域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在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20 m×20 m的4个固定样地,... 以浙江凤阳山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该区域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在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20 m×20 m的4个固定样地,采用全面调查法,调查样地内胸径大于起测径阶(5 cm)的林木特征值。结果表明:凤阳山天然混交林优势种群以木荷Schima superba,浆果椴Tilia endochrysea,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和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为主,形成多优势种结构特征。数目最多的优势种木荷在空间大小对比上处于中庸地位,77%的水丝梨Sycopsis sinensis完全处于受压迫的状态,8%处于最优势状态,说明水丝梨分化严重。优势树种木荷的平均混交度为0.48,多呈单种聚集,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 var.brevipetiolata由于数量很少,平均混交度只有0.17,说明短柄枹呈团状分布。而其他树种平均混交度几乎都在0.50以上。以上数据说明,在该林分中,除木荷、短柄枹外,同树种聚集在一起的情况很少,树种之间的隔离程度较大,说明研究林分是由不同树种呈现弱中度混交结构状态组成的较复杂群落。从林木水平分布格局上看,该天然混交林分为团状或均匀分布,其林木分布格局会逐渐趋向于随机分布,向顶级群落即常绿阔叶林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天然林 空间结构 角尺度 混交度 大小比数 凤阳山
下载PDF
凤阳山4种森林土壤在不同温度培养下活性有机碳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勇 胡海波 +4 位作者 王增 黄玉洁 吕爱华 张金池 刘胜龙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51,共9页
以浙江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10,20,30℃条件下4种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动态。结... 以浙江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10,20,30℃条件下4种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动态。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土壤总有机碳(SOC)和DOC质量分数以柳杉林为最高,MBC则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3种形态有机碳质量分数均以杉木林为最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下,不同森林土壤的MBC质量分数总体上呈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慢,DOC质量分数呈先上升后下降;20℃下,不同森林土壤MBC和DOC质量分数均呈相对缓慢下降;30℃下,不同森林土壤MBC质量分数先上升后下降,DOC质量分数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慢的趋势。同一森林土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MBC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30℃>20℃>10℃,土壤DOC质量分数则表现为10℃>20℃>30℃。培养56 d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MBC和DOC质量分数的下降幅度高于杉木林、柳杉林。柳杉林和常绿阔叶林SOC和D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杉木林(P<0.05),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培养的土壤DOC质量分数较低,而MBC质量分数则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森林类型 温度 总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可溶性有机碳 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