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参消食方联合葡萄糖酸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蓓 陈建妹 施映映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2期325-327,共3页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为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多发育于1~6岁的学龄前儿童,临床以小儿长期食欲不振、食量减少(不及同龄正常小儿)甚至拒食为主要表现,病程超过2周。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小儿饮食结构不合...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疾病,为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多发育于1~6岁的学龄前儿童,临床以小儿长期食欲不振、食量减少(不及同龄正常小儿)甚至拒食为主要表现,病程超过2周。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小儿饮食结构不合理,使得小儿厌食症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城市发病率较高,成为影响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的普遍问题[1]。若及时调治,一般预后较好,若延误治疗,随着病情不断进展,极易出现贫血、营养不良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多种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儿智力以及机体发育。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给予补锌、促胃动力和调节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2];中医则针对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特点,多从健脾助运论治[3],为了提高疗效临床上常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本文采用自拟中药方剂芪参消食方联合葡萄糖酸锌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并与单用西药葡萄糖酸锌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的60例进行了对照观察,效果较理想。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儿科常见疾病 免疫力低下 中西医联合治疗 机体发育 葡萄糖酸锌 自拟中药方剂 健脾助运
下载PDF
思连康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前安 宁宏伟 王燕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761-766,共6页
背景小儿腹泻为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和因素导致的疾病,腹痛、发热、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针对小儿腹泻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的重建在小儿腹泻治疗中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探讨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 背景小儿腹泻为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和因素导致的疾病,腹痛、发热、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针对小儿腹泻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的重建在小儿腹泻治疗中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探讨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目的探究思连康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8/2017-08到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治疗的90例非感染性腹泻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补液、纠酸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思连康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分析,并检测患儿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好,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腹痛和呕吐症状缓解时间、止泻及粪便成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8.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相近,但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白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中,思连康优于常规治疗方法,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良好,其治疗有效率较高,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连康 腹泻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志芳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9期156-160,共5页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8.00%(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及溃疡消退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辅助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能够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儿童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ELANE基因突变致儿童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
4
作者 吴迪 郝天宇 +5 位作者 应爱娟 虞燕萍 林晓彦 毛淑炯 黄先玫 蒋春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426-1428,共3页
对2016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例ELANE基因突变所致的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yN)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测序技术检测致病基因并验证,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基因突变特点及预后。患儿,男,6... 对2016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的1例ELANE基因突变所致的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yN)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测序技术检测致病基因并验证,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基因突变特点及预后。患儿,男,6个月。因"反复发热20余天,中性粒细胞减少1周"入院,辅助检查提示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后诊断为CyN。患儿系孕35+2周双胎之大,出生后多次机会性感染及多种抗生素治疗,中性粒细胞比例0.02~0.30。通过靶向捕获测序分析发现ELANE基因存在致病性突变NM_001972.3(ELANE):c.640G>A(p.Gly214Arg),突变位点位于第4外显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截断了54个氨基酸,未见数据库记录。ELANE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可为CyN,主要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消化道等多系统性感染和中性粒细胞数值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缓解临床症状,但反复感染导致预后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NE基因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