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诗英译中“韵”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艳粉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49-152,共4页
对中国四行五言诗和四行七言诗翻译中用韵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在中国古诗中一韵到底的一元韵式,在译文中大都有所改动。统计数据还表明中国学者的译文中韵脚是最工整的,中外学者联手的译文次之,外国学者的译文用韵则明显不如中国学者。... 对中国四行五言诗和四行七言诗翻译中用韵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在中国古诗中一韵到底的一元韵式,在译文中大都有所改动。统计数据还表明中国学者的译文中韵脚是最工整的,中外学者联手的译文次之,外国学者的译文用韵则明显不如中国学者。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来自于中外译者持有的态度不同和两种文字本身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对比 古诗
下载PDF
关注入选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语言——以苏教版《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
2
作者 屈伟忠 俞米微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12期100-101,共2页
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教材采用王永年的译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此译文并不是很理想,因而选择了六个典型句子,对照英语原文,比照王小乐、张经浩、王楫和康明强三家的译文... 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教材采用王永年的译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此译文并不是很理想,因而选择了六个典型句子,对照英语原文,比照王小乐、张经浩、王楫和康明强三家的译文,讨论翻译语言的问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语言 外国文学作品 苏教版 教材 高中语文 教学过程 译文 理想
下载PDF
对ill在医学英语中用法的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任开兴 侯阗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为了更好地考察ill在医学英语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建立起一个小型美国医学英语语料库。通过对该库的调查,结果表明:ill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sick,而且做定语也远远超过用作表语;ill做定语,一般用于书面语,常修饰病情较重的病人。
关键词 医学英语 语料库 调查 词汇运用
下载PDF
解读话语标记语Whatever
4
作者 侯阗 《英语研究》 2003年第Z1期12-14,共3页
话语标记语在口语中的作用往往不是句法的,也不是语义的,而是语用的,但是通常而言,其语用功能仍引申自其语法概念。Whatever作为一个话语标记语,所受的关注甚少,但在今天的英语口语中却俯拾皆是。本文从话语标记语的产生及其功能着手,&q... 话语标记语在口语中的作用往往不是句法的,也不是语义的,而是语用的,但是通常而言,其语用功能仍引申自其语法概念。Whatever作为一个话语标记语,所受的关注甚少,但在今天的英语口语中却俯拾皆是。本文从话语标记语的产生及其功能着手,"自上而下"对whatever进行了解读。除了元知识标记的作用和可以用来加强语气以外,whatever主要表明了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取向,即对交际对方行为、话语等的一种否定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语 语用功能 元知识标记功能 情态指示手段
下载PDF
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5
作者 林丹燕 汪双飞 《琼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55-156,共2页
本文探讨母语对学生英语写作上的负迁移,并对其错误产生原因及其认知发生机制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二语写作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母语迁移 教学策略
下载PDF
论《梅里迪恩》对黑人女性道德成见的反叙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荣庆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艾丽丝·沃克的《梅里迪恩》是一部以民权运动为背景的社会问题小说。沃克利用反叙事批判了美国白人社会在科学幌子下制造的黑人女性道德低下的成见,并揭露了美国对黑人女性进行淑女教育的种族主义本质。沃克在写作中表现出的非理... 艾丽丝·沃克的《梅里迪恩》是一部以民权运动为背景的社会问题小说。沃克利用反叙事批判了美国白人社会在科学幌子下制造的黑人女性道德低下的成见,并揭露了美国对黑人女性进行淑女教育的种族主义本质。沃克在写作中表现出的非理性倾向是现实中黑人运动分裂的体现,也是她从女权主义转向妇女主义时内心痛苦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叙事 成见 种族主义 淑女教育 妇女主义
原文传递
《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情感错位
7
作者 屈伟忠 俞米微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8-39,共2页
余华在对《礼拜二午睡时刻》的评价中这么说:“为什么神父都会在这个女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 余华在对《礼拜二午睡时刻》的评价中这么说:“为什么神父都会在这个女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确实,这篇小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疑惑。请看本文的作者是如何剖析文章中的情感错位的,也许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位 情感 清晰 感受
原文传递
“easily”的翻译并非总是“容易地”
8
作者 任开兴 《当代外语研究》 2005年第8期46-47,共2页
一谈到easily的翻译,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容易地”。应该说,这样翻译在一般情况下是可接受的,但有时也会行不通。我们先看《大学英语》预备级精读课本第二册第九课课文(A Table for Tomorrow)中的一个句子: This town does not actua... 一谈到easily的翻译,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容易地”。应该说,这样翻译在一般情况下是可接受的,但有时也会行不通。我们先看《大学英语》预备级精读课本第二册第九课课文(A Table for Tomorrow)中的一个句子: This town does not actually exist,but it might easily have a thousand examples of the kind in America or elsewhere in the world. “教师用书”给出的译文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精读课 句子 译文 教师 常用词 翻译 最高级 特殊含义 课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