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治勇 《语文知识》 2014年第11期51-53,共3页
语文教学包含实用、审美、教育等多重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合为一体,并非割裂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其有机结合,具体到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应如此。可当下的说明文教学普遍侧重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与应试密切相关的知识点... 语文教学包含实用、审美、教育等多重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合为一体,并非割裂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将其有机结合,具体到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应如此。可当下的说明文教学普遍侧重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与应试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的落实,而忽略说明文在审美、智力发展等方面所能起到重要作用。这是受说明文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更是应试的杠杆使然。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已然是大多数师生教与学的“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明文教学 《晋祠》 经典性 立体感 意义 老师 于漪 传统教学方式
下载PDF
闲笔蕴千钧,无情胜有情--《小石潭记》结尾探幽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治勇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4年第7期91-93,共3页
《小石潭记》借被遗弃于荒远之地的小石潭,寄寓了作者柳宗元的不幸遭遇,倾注了其怨愤抑郁、凄凉悲苦的心情。对于“前人之述备矣”处,本文不再详叙,仅就备课所见,略谈感受,以就教于方家。 一、结尾突兀且矛盾乎 迄今为止,未见有... 《小石潭记》借被遗弃于荒远之地的小石潭,寄寓了作者柳宗元的不幸遭遇,倾注了其怨愤抑郁、凄凉悲苦的心情。对于“前人之述备矣”处,本文不再详叙,仅就备课所见,略谈感受,以就教于方家。 一、结尾突兀且矛盾乎 迄今为止,未见有相关资料探讨过《小石潭记》的尾句“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但笔者在备课时,觉得这个结尾大有深意,值得琢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石潭记》 结尾 闲笔 无情 柳宗元 抑郁 备课 课时
下载PDF
经由言语形式 抵达文本隐藏——以《木兰诗》的文本解读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治勇 吴勇 《语文知识》 2015年第7期16-20,共5页
作品一经写出,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读者可以从中读出属于"我"的理解。不同的"我",阅历有别,年龄有异,学识有差。面对同一个作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才能确保"我"从作品中读出的是"哈姆雷特"或者让"我"... 作品一经写出,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读者可以从中读出属于"我"的理解。不同的"我",阅历有别,年龄有异,学识有差。面对同一个作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才能确保"我"从作品中读出的是"哈姆雷特"或者让"我"的理解靠近"哈姆雷特"而不是"李尔王"?唯一最可靠的凭借就是构建作品的言语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形式 《木兰诗》 诗作者 军书 五言 七言 九言 乐府民歌 千里足 一晃而过
下载PDF
对《马说》中“虽”字释义的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治勇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4年第7期91-92,共2页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杂文,由于其深刻的寓意以及透彻的说理,被编排进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该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杂文,由于其深刻的寓意以及透彻的说理,被编排进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该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对于这段文字中“故虽有名马”的“虽”字的释义,一般的教学参考用书都将其作“即使”,我以为值得商榷。“虽”在古文中除解释为“即使”外,也可以解释为“虽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说》 释义 初中语文教材 教学参考 千里马 文学家 伯乐 寓意
下载PDF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以于漪老师的《晋祠》一课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治勇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4年第8期72-74,共3页
语文教学包含实用、审美、教育等多重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常常合为一体,并非割裂存在,教学中应该将之有机结合。具体到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应如此。然而,当下的说明文教学普遍侧重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与应试密切相关的... 语文教学包含实用、审美、教育等多重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常常合为一体,并非割裂存在,教学中应该将之有机结合。具体到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应如此。然而,当下的说明文教学普遍侧重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与应试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功能的落实,而忽略了说明文在培养审美、发展智力等方面所能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文性功能的落实。造成这一原因既有说明文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更是师生被说明文应试的杠杆所掌控的功利性目的使然--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已然是大多数师生教与学的“准则”。这就导致原有的多功能合一的“立体式”说明文变成了“干瘪式”的应试工具,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明文教学 《晋祠》 立体感 老师 于漪 传统教学方式 多功能 阅读教学
下载PDF
一字一句总关“情”——从三则“子曰”品孔子的话语方式
6
作者 陈治勇 《今日教育》 2013年第12期67-67,共1页
细细品味《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言语,发现他絮叨中充满了无限的智慧与温暖。假如每一个教师都深谙孔子这一育人方式并将之贯彻于课堂,那么,我们的教育也许会少一点强制的僵硬,多一分牵引的温暖。
关键词 话语方式 孔子 “情” 《论语十则》 育人方式 温暖 课堂 教师
下载PDF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
7
作者 陈治勇 郑慧琴 《今日教育》 2014年第11期40-42,共3页
语文教学包含实用、审美、教育等多重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常常合为一体,并非割裂存在。教学中应该将之有机结合。具体到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应如此。然而,当下的说明文教学普遍侧重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与应试密切相关的... 语文教学包含实用、审美、教育等多重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常常合为一体,并非割裂存在。教学中应该将之有机结合。具体到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应如此。然而,当下的说明文教学普遍侧重于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与应试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功能的落实,而忽略了说明文在培养审美、发展智力等方面所能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文性功能的落实。造成这一原因既有说明文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明文教学 《晋祠》 经典性 立体感 意义 老师 于漪 传统教学方式
下载PDF
语文,要让“疑”开花
8
作者 陈治勇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15年第5期59-59,共1页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回望滔滔历史长河,穿透道道岁月壁垒,这些关于读书之法的精辟通透之论述,依然在广袤的时空中闪烁着经久...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回望滔滔历史长河,穿透道道岁月壁垒,这些关于读书之法的精辟通透之论述,依然在广袤的时空中闪烁着经久不息的智慧之光。但是这些当年被每一个求知者不自觉奉守的金玉良言,而今却成了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知者 《书》 沾湿 感天动地窦娥冤 君直 六国论 《浮生六记》 不自觉 岑参 沈复
下载PDF
立足文本的语言细读《老王》
9
作者 陈治勇 《语文教学研究》 2013年第12期9-11,共3页
对杨绛《老王》一课的文本细读,应抓住关键词语“不幸”与“愧怍”进行品析,已无歧义。然而以往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却常常感觉不到“不幸”与“愧怍”。难道是我们心如铁石吗?难道教材选人《老王》只是因为杨绛的名声吗?再次拜读文本,
关键词 文本细读 《老王》 语言 关键词语 杨绛 不幸 教学 学生
下载PDF
从言入手,让文闪光——例谈文言文教学的“语文味”
10
作者 陈治勇 《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9期15-18,共4页
任何一篇能被选入教材的文言文都堪称经典,可是传统的“翻译、熟读、背诵”的文言教学三步曲,如同教学之“八股”,束缚了课堂本应有的谈笑风生的灵气,却使之充斥着呆板、凝滞、僵硬、冰冷、乏味、枯燥的浊气。它没有激发起学生对文... 任何一篇能被选入教材的文言文都堪称经典,可是传统的“翻译、熟读、背诵”的文言教学三步曲,如同教学之“八股”,束缚了课堂本应有的谈笑风生的灵气,却使之充斥着呆板、凝滞、僵硬、冰冷、乏味、枯燥的浊气。它没有激发起学生对文言文的爱意,反而使其敬而远之;没有让文言文之美得以展现并延续,反而使其蒙受病垢。在这种状况下,文言文成为教学流传中的“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语文味 文言教学 三步曲 周树人 教材 熟读 背诵
下载PDF
语言分析:在特定的背景下——谈《好嘴杨巴》的人物解读
11
作者 陈治勇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14年第3期66-67,共2页
小说人物的解读离不开人物语言这一重要抓手,但如果就语言而论语言,那可能会造成人物性格的扁平化,无法使其“立”起来。如果我们能够结合人物说话的特定环境与人物说话的目的再来分析,那就会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人教版初中语... 小说人物的解读离不开人物语言这一重要抓手,但如果就语言而论语言,那可能会造成人物性格的扁平化,无法使其“立”起来。如果我们能够结合人物说话的特定环境与人物说话的目的再来分析,那就会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好嘴杨巴》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天津名吃杨巴茶汤成名的过程,特别是传奇人物杨巴的聪明才智,凭借一张“好嘴”化解了一场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解读 语言分析 特定 传奇人物 八年级下册 人物语言 小说人物 人物性格
下载PDF
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2
作者 陈治勇 《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5期20-21,共2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论阅读还是写作,缺少了思维的运动与训练,要想在语文之路上渐行渐远,将会是极其艰难的。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要做的不只是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论阅读还是写作,缺少了思维的运动与训练,要想在语文之路上渐行渐远,将会是极其艰难的。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要做的不只是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入选教材的课文基本是经典之作,与之相应的解读也是车载斗量。这些解读历经岁月长河的荡涤,最终人选教辅资料,似乎已经是无疑之“高标”,因此也就少有人去探究其解读的正确与否。教师如若在备课钻研中发现这些“高标”解读存在的问题并将之呈现于课堂,让学生去辨别,会使他们拥有一种与名家对话,挑战“高标”,展现自我的成就感,学生肯定热情非常。这就能让学生自觉地开启思维之门,在辨别与质疑中提升自我的逻辑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的培养 学生思维 教学需要 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 逻辑思维 知识传授 解读
下载PDF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译文探微
13
作者 陈治勇 《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7期13-13,共1页
对于刘禹锡《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理解,我们的教材,我们的教师,当然还有我们的学生,一直沿着“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的路子理解的,这么多年了,似乎没有异调出现。但是... 对于刘禹锡《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理解,我们的教材,我们的教师,当然还有我们的学生,一直沿着“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的路子理解的,这么多年了,似乎没有异调出现。但是“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当我们重新去品读这两句话时,我们会有一种“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 《陋室铭》 灯火阑珊 刘禹锡 教材 教师 学生 品德
下载PDF
《使至塞上》:一种生命哲学之美——王维《使至塞上》新解
14
作者 陈治勇 包军波 《语文教学研究》 2015年第3期14-15,共2页
要想探秘《使至塞上》的幽径,必得破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佳妙,历代诗评家对这两句诗赞不绝口。《而庵说唐诗》:“‘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良贤清雅集》:“‘直“圆’字,十二分力量。”《唐诗评选》说:“用景... 要想探秘《使至塞上》的幽径,必得破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佳妙,历代诗评家对这两句诗赞不绝口。《而庵说唐诗》:“‘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良贤清雅集》:“‘直“圆’字,十二分力量。”《唐诗评选》说:“用景写意,景显意微,作者之极致也。”《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说:“写景如生,是其自然本色中最警亮者。”《绲斋诗谈》说:“边景如画,工力相敌。”……至清代曹雪芹,也只是通过小说人物之口,发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的评价。纵观这些评论,都只是凌空蹈虚,赞之无物,不能令人信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至塞上》 生命哲学 《唐诗评选》 王维 小说人物 初盛唐 曹雪芹 自然
下载PDF
且将新思试旧文——教读《春》的另一种视觉
15
作者 陈治勇 《师资建设》 2014年第12期44-46,共3页
朱自清的《春》作为经典名篇,在一代代的学子心头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纵观以往的教学,几乎都是围绕写作层面来进行的。“春风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或“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 朱自清的《春》作为经典名篇,在一代代的学子心头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纵观以往的教学,几乎都是围绕写作层面来进行的。“春风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或“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春”的画面概括铺天盖地;“学会细致的观察并生动地描写;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教学目标如出一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 视觉 教读 教学目标 经典名篇 修辞手法 朱自清 写作
下载PDF
扣准虚词,打开阅读教学的通道
16
作者 陈治勇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 2014年第2期76-76,共1页
一、借助虚词,长文短教《社戏》末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过那夜似的好戏了浴”中两个“再”,充分流露出作者对“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的爱恋与怀念。教学时通过抓住虚词设计朗... 一、借助虚词,长文短教《社戏》末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过那夜似的好戏了浴”中两个“再”,充分流露出作者对“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的爱恋与怀念。教学时通过抓住虚词设计朗读,可以使这种情感充分地形象化,既能使学生未入文章先有情,又能使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而我们可以抓住这两个“再”字设计问题:“两个‘再’字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喜爱与怀念‘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呢?”围绕问题,让学生从文章中去探究“豆好吃,戏好看”的原因。只要学生发现了“受到优待、看戏难得、途中景美、偷豆有趣、公公送豆”是“豆好吃,戏好看”的原因之后,文章结构就不理自顺了。更为有利的是:以最快的速度直切要害,把握情感,让学生领会了欣赏的秘妙之方,爱上了鲁迅的文章,实现了长文短教,提高了课堂效率。不仅是《社戏》,鲁迅的《雪》《藤“先生》等同样可以抓住虚词,直达欣赏之殿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虚词 文章结构 通道 《社戏》 设计问题 课堂效率 “再”
下载PDF
素读《老王》
17
作者 陈治勇 《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3期15-17,共3页
对杨绛《老王》一课的文本细读,应抓住关键词语“不幸”与“愧怍”进行品析,已无歧义。然而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和学生却常常感觉不到“不幸”与“愧怍”。难道是我们心如铁石,变得麻木了吗?难道是教材选人《老王》只是因为杨绛的名... 对杨绛《老王》一课的文本细读,应抓住关键词语“不幸”与“愧怍”进行品析,已无歧义。然而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和学生却常常感觉不到“不幸”与“愧怍”。难道是我们心如铁石,变得麻木了吗?难道是教材选人《老王》只是因为杨绛的名声吗?再次拜读文本通过对“不幸”一词的相关链接,对“愧怍”的原因透析,笔者终于明白了杨绛的“愧怍”——她是至情如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王》 文本细读 关键词语 杨绛 不幸 教学 学生 教材
下载PDF
且将新思试旧文——教读《春》的另一种视觉
18
作者 陈治勇 李海燕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5年第1期11-12,共2页
朱自清的《春》作为经典名篇,在一代代的学子心头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纵观以往的教学,几乎都是围绕写作层面来进行的。"春风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或"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 朱自清的《春》作为经典名篇,在一代代的学子心头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纵观以往的教学,几乎都是围绕写作层面来进行的。"春风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或"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春"的画面概括铺天盖地;"学会细致的观察并生动地描写;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教学目标如出一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 春雨图 春草 经典名篇 蕴诗 陶渊明诗 土里 随风潜入夜 在乡下 文学素养
下载PDF
追梦,我精神的恒途
19
作者 郑莹莹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第4期14-14,共1页
漫漫人生路,不能没有梦。 梦想是漆黑夜里照你前行的一盏明灯,梦想是茫茫大海中引你前行的一座灯塔。梦想,能给予你光明;梦想,能给予你方向! 我有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名朗诵家。这个梦在我记事起就与我形影相随。小时... 漫漫人生路,不能没有梦。 梦想是漆黑夜里照你前行的一盏明灯,梦想是茫茫大海中引你前行的一座灯塔。梦想,能给予你光明;梦想,能给予你方向! 我有梦想,我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名朗诵家。这个梦在我记事起就与我形影相随。小时候,我跟着妈妈牙牙学语:“床前——明月光”,妈妈读一句。“床前——明月光”,我便跟着读一句。听着我的牙牙学语,妈妈不禁欣喜若狂:“孩子,你太棒了,发音这么标准,这么有感情,长大后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朗诵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梦想 妈妈 朗诵 明月 学语 孩子
下载PDF
好嘴杨八“好”吗?——从杨八的言语看如何揭秘小说人物的隐秘性格
20
作者 陈治勇 《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第4期63-64,共2页
小说人物的解读离不开人物语言这一重要抓手,但如果就语言而论语言,可能会造成人物性格的扁平化,无法使其立起来。如果能够结合人物说话的特定环境与人物说话的目的来分析,那就会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本文以《好嘴杨八》为例,... 小说人物的解读离不开人物语言这一重要抓手,但如果就语言而论语言,可能会造成人物性格的扁平化,无法使其立起来。如果能够结合人物说话的特定环境与人物说话的目的来分析,那就会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本文以《好嘴杨八》为例,来说说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人物 人物性格 “好” 言语 人物语言 扁平化 说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