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与CT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朱江 金军标 +2 位作者 李宏斌 李冬冬 郑登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8期1446-1449,共4页
目的探讨MRI与CT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应用效果。方法对比MRI和CT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检测特点,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指导。结果本文50例患者经MRI检查后的总检出率为95.83%,CT对50例患者的总检出率为59.17%,... 目的探讨MRI与CT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应用效果。方法对比MRI和CT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检测特点,为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指导。结果本文50例患者经MRI检查后的总检出率为95.83%,CT对50例患者的总检出率为59.17%,MRI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CT。另外,对三组不同梗死时间组之间的CT和MRI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发现MRI对梗死时间24h以内、24~72h的患者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的检出率。MRI的检查的病灶数量明显多于CT,患者MRI检查脑梗死微小病灶的能力明显强于CT检查,患者MRI检查时间和发病-检查时间较CT检查方法明显缩短。MRI检查对额叶、颞叶、顶叶、小脑梗死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结论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而言,颅脑MRI较颅脑CT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多发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脊柱骨折影像学检查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登峰 方金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对比。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9月因脊柱骨折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进行X线、CT、MR检查,根据Denis分类、Wolter分类、外伤机制分类三类分类方法判断脊柱骨折。结果 X线显示120例患者...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对比。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9月因脊柱骨折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进行X线、CT、MR检查,根据Denis分类、Wolter分类、外伤机制分类三类分类方法判断脊柱骨折。结果 X线显示120例患者中42例患者椎体后缘曲度不连续(骨性椎管不完整),占35%。CT显示120例患者中85例患者椎管狭窄或椎管完整性遭到破坏,占70.8%。MR显示120例患者中99例患者脊髓、韧带损伤或骨髓发生挫伤,占82.5%。结论 X线是最基础的检查方法;CT检查以多平面三维重建CT检查主要应用于脊柱损伤部位、程度、椎体骨折线、骨折碎片的移位、椎管受压狭窄程度;MR检查能够清楚显示脊髓、韧带损伤或骨髓发生挫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柯达CR超长成像系统在长骨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3
作者 李冬冬 李宏斌 +1 位作者 孙捷 方金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1期87-89,共3页
目的研究柯达数字化超长成像系统在长骨(下肢、脊柱)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5月~2012年5月下肢全长123例和脊柱全长223例患者,应用柯达DirectViewCR超长垂直固定式长骨成像系统、蓝韵高频X光机检查。结果拍摄出346... 目的研究柯达数字化超长成像系统在长骨(下肢、脊柱)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5月~2012年5月下肢全长123例和脊柱全长223例患者,应用柯达DirectViewCR超长垂直固定式长骨成像系统、蓝韵高频X光机检查。结果拍摄出346例合格的数字化下肢全长、脊柱全长X线影像。结论柯达数字化下肢全长、脊柱全长X线影像为临床诊断下肢、脊柱病变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资料,同时减少了患者的X线照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CR) 超长成像系统 下肢 脊柱
下载PDF
CT扫描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中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郑登峰 方金平 李冬冬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2期39-39,共1页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为间叶组织出现的梭形细胞瘤,笔者收集我院收治的10例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患者临床资料,评价CT扫描检查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诊断中的价值.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胸膜外 间叶组织 CT扫描 临床资料 梭形细胞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X线与CT在成软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飞斌 李宏斌 方金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850-1853,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X线和CT扫描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情况,对比二者在成软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并拟诊断成软骨细胞瘤的50例患者进行X线和CT扫描检查来辅助诊断,并对比观察两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 目的 通过观察X线和CT扫描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情况,对比二者在成软骨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5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并拟诊断成软骨细胞瘤的50例患者进行X线和CT扫描检查来辅助诊断,并对比观察两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X线检测表明成软骨细胞瘤呈局限性骨破坏,病程多呈圆形,CT扫描表明病灶有不同程度的分叶,呈半环形钙化,有清晰边界;通过病例检查确诊可知,X线的诊断敏感度为84.8%(39/46)、特异度为75.0%(3/4),CT扫描的诊断敏感度是97.8%(45/46),特异度100.0%(4/4).两组检查手段的诊断敏感度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42,P>0.05),CT扫描的特异度显著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P<0.05).结论 X线和CT检查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且各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软骨细胞瘤 X线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阮建波 方金平 林巧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在头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然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等三维重建技术成像。结果 60例...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在头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然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等三维重建技术成像。结果 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中单发性骨折43例,多发骨折17例;23例为粉碎性骨折,37例发生骨折移位。骨折部位:下颌骨骨折15例,其中髁状突骨折8例;颧弓骨折15例,其中伴眼眶、鼻骨及副鼻窦骨折9例;上颌骨骨折17例,其中13例伴上颌窦前壁塌陷及眶下壁、鼻骨、碟骨、筛骨等多处骨折;单纯鼻骨骨折13例。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及3D-SSD与MPR、MIP、VR相结合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均获得了非常满意的图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的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颌面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探讨CT窗口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方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方金平 阮建波 +4 位作者 李冬冬 郑登峰 李宏斌 刘飞斌 卢艳龙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2年第5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CT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尽早采取合理的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临床高度可疑脑梗死的67例患者在发病6 h内行常规CT检查后,采用2种改良窗口技术与常规CT窗口技术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 目的探讨常规CT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尽早采取合理的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临床高度可疑脑梗死的67例患者在发病6 h内行常规CT检查后,采用2种改良窗口技术与常规CT窗口技术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结果经随访证实37例脑梗死中,常规窗口技术①(W:90 Hu,C:35 Hu)敏感性为29.7%,特异性为100%;改良窗口技术②(W:80 Hu,C:50 Hu)敏感性为40.5%,特异性为100%;改良窗口技术③(W:50 Hu,C:50 Hu)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100%。3种不同窗口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P<0.05)。改良窗口技术③与常规窗口技术①比较,改良窗口技术③与改良窗口技术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窗口技术①与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CT窗口技术能有效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为临床尽早采取合理的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窗宽 窗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