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章氏腰腿痛方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1
作者 何生 章鸣 +4 位作者 陶青云 王锐利 朱圣兵 郭彩蓉 丁慧灵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20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章氏腰腿痛方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LD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章氏腰腿痛方颗粒剂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电针治疗。比较两... 目的观察章氏腰腿痛方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气滞血瘀型LDH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章氏腰腿痛方颗粒剂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及MMP-3、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章氏腰腿痛方颗粒剂联合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LDH,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缓解躯体疼痛,恢复腰椎功能,有助于减缓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章氏腰腿痛方 电针
下载PDF
100株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邓林强 陈会 +3 位作者 郭建军 孙敬 余理智 熊章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633-634,共2页
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浓度检测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100株肺炎链球菌进行7种抗菌药物MIC浓度检测和苯唑西林(OX)的K-B法检测。结果①100株肺炎链球菌中,耐青霉... 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浓度检测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100株肺炎链球菌进行7种抗菌药物MIC浓度检测和苯唑西林(OX)的K-B法检测。结果①100株肺炎链球菌中,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占13%;头孢噻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都为6%;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84%、80%和88%;对万古霉素则全敏感。②K-B法检测出苯唑西林敏感59株(占59%)。结论本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肺炎链球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但青霉素仍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且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MIC浓度测定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率 苯唑西林 MIC
下载PDF
基于关节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膝部假性痛风二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生 郭彩蓉 +2 位作者 胡建斌 朱圣兵 赵雅妮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6期543-545,共3页
假性痛风又称焦磷酸钙沉积病(calcium pyrophosphate deposition,CPPD),患者焦磷酸钙晶体沉积在关节纤维软骨、透明软骨及其滑膜表面,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前列腺素[1],引发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晶体关节炎[2]。CPPD改变... 假性痛风又称焦磷酸钙沉积病(calcium pyrophosphate deposition,CPPD),患者焦磷酸钙晶体沉积在关节纤维软骨、透明软骨及其滑膜表面,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前列腺素[1],引发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晶体关节炎[2]。CPPD改变了软骨的机械特性,可能导致或加速关节结构损伤[3]。在欧美成年人中发病率为4%~7%,类似于痛风高尿酸血症,大部分为无症状CPPD,发作的病例中仅25%左右为CPPD类型[2]。CPPD诊断金标准是在受累关节滑液中找到焦磷酸钙晶体[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痛风 焦磷酸钙沉积 细胞形态学 关节液 诊断
下载PDF
D-二聚体测定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彩蓉 熊辉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462-464,共3页
[目的]观察D-二聚体测定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观察组中发生转移及未发生转移患者化疗前的D-二聚体测定结果比较、化疗前后D-二聚体... [目的]观察D-二聚体测定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观察组中发生转移及未发生转移患者化疗前的D-二聚体测定结果比较、化疗前后D-二聚体变化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临床分期与D-二聚体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检查阳性率为46.77%,对照组为0%,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未发生转移、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发生远处脏器转移患者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0.23±0.09)mg/L、(1.51±1.45)mg/L、(2.23±1.29)mg/L,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Ⅱ期、Ⅲ期、Ⅳ期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0.27±0.08)mg/L、(1.16±0.36)mg/L、(2.01±0.82)mg/L,各分期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D-二聚体变化值为(-0.43±0.21)mg/L,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5);病变稳定患者为(0.08±0.09)mg/L,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病变进展患者为(0.92±0.34)mg/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D-二聚体含量与结肠癌发病情况、是否发生转移及转移情况、疾病临床分期、预后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应灵活运用并掌握该项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D-二聚体 癌胚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