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PVA/PA多层交替复合分离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蔡邦肖 冯文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30-1037,共8页
以工业应用的反渗透(RO)聚酰胺(PA)复合膜为支撑膜,通过组合浸涂法和界面缩聚(IP)法的两步成膜工艺,制备了分离层为交替复合的聚酰胺/聚乙烯醇/聚酰胺(PA/PVA/PA)多层复合膜(MLCM)。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PA/P... 以工业应用的反渗透(RO)聚酰胺(PA)复合膜为支撑膜,通过组合浸涂法和界面缩聚(IP)法的两步成膜工艺,制备了分离层为交替复合的聚酰胺/聚乙烯醇/聚酰胺(PA/PVA/PA)多层复合膜(MLCM)。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PA/PVA/PAMLCM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浸涂和IP的工艺条件是影响MLCM的分离性能以及微结构的主要因素。优化工艺制成的PA/PVA/PAMLCM,在实验温度20℃和下游真空度小于1000Pa时,渗透汽化(PV)分离异丙醇(IPA)浓度为87.8%的水混合物,渗透通量(J)为60~80g·m-2·h-1,渗透物中水含量(Cp-H2O)达99%以上。不同材料制成的多层交替复合的分离层具有显著的微结构形态和独特的双重选择性分离功能,其纳米-亚微米级厚度的多层结构强化了复合膜的水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聚乙烯醇 界面缩聚 交替复合 渗透汽化
下载PDF
海带工业中甘露醇的纳滤膜渗滤纯化(Ⅰ) 纳滤提取甘露醇的机理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蔡邦肖 夏仙兵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43-2848,共6页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technologies of saving energy and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nature resources in manufacturing chemical products from kelp,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f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mannit...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technologies of saving energy and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nature resources in manufacturing chemical products from kelp,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f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mannitol(M)in processing wastewater from kelp products wer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a setup pilot scale device equipped with two spiral wound modules of the polyamide(PA)nanofiltration(NF)membrane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area of 6.8 m2.The transport phenomena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s and electrolytes were analyzed.The behaviors of the solute transport in the PA membrane-M-NaCl system were investigated.Also the mechanism of integrative effect considering the preferential penetration and space hinder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re exclusion and Donnan balance.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M of the two modules was in a high level(about 80%)both in the M aqueous solution and in the M-NaCl mixture solution.SNaCl of 69% and 38% for 1# module and 2# module we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at the feed of 0.8%(mass),an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NaCl concentration.Hence,M was preserved effectively by the membrane while NaCl permeated through the membrane preferentially.The transport of M and NaCl in the NF process was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predicated onthe mechanismof integrative effect.This work offer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of the purific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Min kelpindustry by the NF membr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甘露醇 废水 纳滤 膜分离
下载PDF
海带工业中甘露醇的纳滤膜渗滤纯化研究——工艺参数对纳滤提取甘露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夏仙兵 蔡邦肖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9,共5页
基于聚酰胺(PA)膜-甘露醇(M)-NaCl体系分离机理的研究,以及纳滤(NF)膜处理海带废水的前期实验,采用中试规模的NF膜分离装置,系统地进行海带废水中M的NF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影响NF膜分离的工艺参数主要是料液中的M浓度和NaCl浓度以... 基于聚酰胺(PA)膜-甘露醇(M)-NaCl体系分离机理的研究,以及纳滤(NF)膜处理海带废水的前期实验,采用中试规模的NF膜分离装置,系统地进行海带废水中M的NF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影响NF膜分离的工艺参数主要是料液中的M浓度和NaCl浓度以及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NF分离单组分M水溶液时,渗透通量(J)较高,M截留率(RM)大于80%。NF分离M-NaCl混合物水溶液时,RM值稳定在75%~80%,J值稳定在13L/m2·h。当料液中NaCl浓度(CF,S)分别为0.2wt%和0.8wt%时,NaCl透过率(SNaCl)分别约达50%和70%。比较两支NF膜组件的渗透性和选择性,1#优于2#。实验结果与优先渗透和空间位阻的集成效应传质机理预测的相一致。这种新型的去除NaCl和浓缩M双重效果的NF工艺,可以为NF膜纯化提取海带工业中甘露醇的工程应用提供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甘露醇 废水 纳滤 膜分离 纯化 提取
下载PDF
CS-Cu酶膜的酶固定化工艺及其特性
4
作者 葛振 蔡邦肖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9,共7页
以壳聚糖(CS)膜为载体,通过PPO与CS-Cu膜上的Cu2+鳌合,制备固定化PPO的CS-Cu酶膜.响应面法研究了酶膜在固定化过程中的Cu2+螯合量(QCu2+)、PPO浓度(CE)、pH三因素对固定化PPO的活力的影响,分别测定了溶液PPO和酶膜上固定化PPO的酶活性,... 以壳聚糖(CS)膜为载体,通过PPO与CS-Cu膜上的Cu2+鳌合,制备固定化PPO的CS-Cu酶膜.响应面法研究了酶膜在固定化过程中的Cu2+螯合量(QCu2+)、PPO浓度(CE)、pH三因素对固定化PPO的活力的影响,分别测定了溶液PPO和酶膜上固定化PPO的酶活性,并对CS-Cu-PPO膜的特性作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PPO固定化的最优条件是:温度40℃,pH 7.67,QCu2+30.07mg/mL,CE2.12mg/mL;酶膜中固定化PPO的米氏常数及其相对活力都比溶液PPO的大,半衰期约30d,酶膜重复使用8次后的PPO活力降至79%.研究结果为开发特定功能的EMR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膜反应器 固定化酶 壳聚糖铜络合物 多酚氧化酶 响应面
下载PDF
膜工艺在电镀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夏仙兵 蔡邦肖 +2 位作者 缪佳 林建平 倪政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502,共8页
运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电镀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基于近年内建成运行的3个工程实例,分析和讨论了膜技术在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表明:结合常规废水处理工艺与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电镀废水被处理后... 运用先进的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电镀废水的深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基于近年内建成运行的3个工程实例,分析和讨论了膜技术在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表明:结合常规废水处理工艺与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电镀废水被处理后水质达到排放标准;电镀综合废水经超滤(UF)净化、反渗透(RO)和纳滤(NF)两段脱盐膜的集成工艺处理后,水质达到回用水标准,RO和NF产水水质电导率分别低于约100和1 000μS/cm,COD分别为约5和10 mg/L;镀镍漂洗废水通过RO膜后,镍的浓缩倍数高达25倍以上,实现镍的回收,RO产水水质达到回用标准。投资与运行费用分析表明:工程运行1年多即可收回RO浓缩镍的设备费用。此3项不同工艺处理电镀废水的工程实例,为进一步开展膜技术治理工业废水提供了成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膜技术 水回用 镍回收
原文传递
畜禽副产物资源利用中的膜技术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学艳 蔡邦肖 夏仙兵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3-168,共6页
目前具有独特分离特性的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本文概述各种分离膜在畜禽的血液、脏器、皮骨等副产物资源利用中的应用情况,重点讨论以畜禽副产物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与纳滤(NF)、超滤(UF)、微滤(MF)组合的集成膜工艺(IMP)... 目前具有独特分离特性的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本文概述各种分离膜在畜禽的血液、脏器、皮骨等副产物资源利用中的应用情况,重点讨论以畜禽副产物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与纳滤(NF)、超滤(UF)、微滤(MF)组合的集成膜工艺(IMP),提取和精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凝血酶、肝素、抗菌肽、明胶、硫酸软骨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这对于进一步提升畜禽副产物深加工产品质量及其食品资源的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副产物 生物活性物质 膜分离 集成膜工艺
原文传递
海带工业废水的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为裕 蔡邦肖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9-332,345,共5页
海带加工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HCOWW)。将HCOWW处理回用,实施清洁生产,对于进一步发展沿海经济,意义重大。采用自行设计制作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iMBR),进行海带加工废水的处理实验,重点考察iMBR处理废水的效果及其影响因数。结果表明,i... 海带加工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HCOWW)。将HCOWW处理回用,实施清洁生产,对于进一步发展沿海经济,意义重大。采用自行设计制作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iMBR),进行海带加工废水的处理实验,重点考察iMBR处理废水的效果及其影响因数。结果表明,iMBR对CODC r,NH4-N,TP和甲醛(HCHO)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5.2%、93.8%、58.8%、99.2%。优化反应器中水力停留时间、容积负荷、HCHO浓度,好氧iMBR系统运行稳定。这对于处理HCOWW的iMBR工程的建设与运行,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废水 膜生物反应器 聚偏氟乙烯膜 甲醛
原文传递
VC生产中集成工艺对酯化反应和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蔡邦肖 邸天梅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9,共7页
将膜技术应用于食品化学工业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集成优先透水膜可以突破常规酯化反应平衡的限制,节约资源,提高产率。维生素C(VC)生产的关键工艺是甲醇与2-酮基-L-古龙酸(2-KLG)的甲酯化反应。基于PERVAPR2201膜与2-KLG甲酯化反应的... 将膜技术应用于食品化学工业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集成优先透水膜可以突破常规酯化反应平衡的限制,节约资源,提高产率。维生素C(VC)生产的关键工艺是甲醇与2-酮基-L-古龙酸(2-KLG)的甲酯化反应。基于PERVAPR2201膜与2-KLG甲酯化反应的集成工艺,分别进行甲醇/水二元体系、甲醇/2-KLG/2-Me-KLG/水四元体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集成工艺由于分离膜及时去除了酯化反应生成的副产物——水,迅速地改变了常规酯化反应状况。酯转率(η)随酯化反应液中水(CR-H2O)的减少而显著增加。η和膜的渗透汽化(PV)分离性能都明显受集成工艺的反应温度、初始料液醇酸比(R0)、分离膜面积和料液流量的影响。在膜与常规工艺集成的2-KLG甲酯化反应过程,η达99.06%,CR-H2O小于2mol/L,PV过程膜的渗透通量125~225g/(m2·h),渗透液中水含量(CP-H2O)大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膜分离 酯化反应 食品化学 集成工艺
原文传递
水浸提绿茶有效成分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蔡邦肖 段玲靓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128,共9页
以绿茶壮叶为原料,研究水浸提法对鲜茶叶中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通过SAS统计软件中的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单因素水浸提鲜茶叶中茶多酚的优化工艺:茶水比1:54.9(W/V),温度46.2℃,浸提时间9.6 min,水浸... 以绿茶壮叶为原料,研究水浸提法对鲜茶叶中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通过SAS统计软件中的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单因素水浸提鲜茶叶中茶多酚的优化工艺:茶水比1:54.9(W/V),温度46.2℃,浸提时间9.6 min,水浸提2次。辅助分析表明,浸提工艺对咖啡碱和氨基酸的提取有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可为水浸提与膜法组合工艺分离并浓缩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茶叶 水浸提 茶多酚 咖啡碱 氨基酸 响应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