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肢体引流管固定装置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
2
1
作者
金敏艳
于恩光
+3 位作者
汤晓丹
杨秀芹
孙春丽
魏绪旺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8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新型肢体引流管固定装置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烧伤术后留置引流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3M弹力胶贴固定,观察组采用新型肢体引流管固定装置,比较两组引流...
目的观察新型肢体引流管固定装置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烧伤术后留置引流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3M弹力胶贴固定,观察组采用新型肢体引流管固定装置,比较两组引流管滑脱率、材料过敏率、更换胶贴间隔时间,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未发生引流管滑脱、材料过敏,对照组引流管滑脱15.0%、材料过敏率17.5%;更换胶贴间隔时间观察组为(4.6±1.8)天,长于对照组的(1.6±0.7)天;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率(90.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7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笔者设计的新型肢体引流管固定装置在烧伤科的应用效果满意,有效降低了引流管滑脱率、材料过敏率,延长更换时间,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且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管
肢体
固定装置
烧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隐静脉不同处理方式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
9
2
作者
方高丰
颉黄峰
许冈跃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9-441,共3页
目的观察小隐静脉不同处理方式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2015年9月,笔者将97例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关节外露患者(创面面积6cm×4cm~14cm×10cm),按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3例、结扎...
目的观察小隐静脉不同处理方式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2015年9月,笔者将97例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关节外露患者(创面面积6cm×4cm~14cm×10cm),按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3例、结扎组32例、吻合组32例,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对照组皮瓣面积4cm×3cm~13cm×9cm,在皮瓣近端切断腓肠神经及切断并结扎小隐静脉;结扎组皮瓣面积4cm×3cm~13cm×10cm,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皮瓣蒂部分离结扎小隐静脉起始处;吻合组皮瓣面积4cmX4cm~16cm×12cm,小隐静脉近心端与受区相应大小静脉吻合。供区移植同侧大腿中厚皮。观察并计算各组患者术后皮瓣肿胀发生率、皮瓣青紫发生率、青紫或肿胀持续时间、皮瓣坏死率。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爿。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LSD检验。结果结扎组与吻合组患者术后皮瓣肿胀发生率相近(P〉0.05),且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3组患者术后皮瓣青紫发生率相近(P〉0.05)。结扎组与吻合组患者术后皮瓣青紫或肿胀持续时间分别为(7.4±1.1)、(6.3±1.8)d,二者相近(P〉0.05),且均较对照组的(17.1±2.8)d缩短(P〈0.05或P〈0.01)。结扎组与吻合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率均为0,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值均小于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内小隐静脉不同处理方法对该皮瓣术后成活的影响有差异。术中小隐静脉近心端与受区静脉吻合或于小隐静脉起始处结扎能改善术后皮瓣静脉回流,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原文传递
题名
新型肢体引流管固定装置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
2
1
作者
金敏艳
于恩光
汤晓丹
杨秀芹
孙春丽
魏绪旺
机构
浙江嘉兴市中医医院烧伤外科
浙江
嘉兴市
中医医院
护理部
出处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8期7-8,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新型肢体引流管固定装置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烧伤术后留置引流管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3M弹力胶贴固定,观察组采用新型肢体引流管固定装置,比较两组引流管滑脱率、材料过敏率、更换胶贴间隔时间,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未发生引流管滑脱、材料过敏,对照组引流管滑脱15.0%、材料过敏率17.5%;更换胶贴间隔时间观察组为(4.6±1.8)天,长于对照组的(1.6±0.7)天;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率(90.0%、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7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笔者设计的新型肢体引流管固定装置在烧伤科的应用效果满意,有效降低了引流管滑脱率、材料过敏率,延长更换时间,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且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
关键词
引流管
肢体
固定装置
烧伤
分类号
R473.6 [医药卫生—护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隐静脉不同处理方式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
9
2
作者
方高丰
颉黄峰
许冈跃
机构
浙江
省
嘉兴市
中医医院
烧伤
整形
外科
武警
浙江
省总队(
嘉兴
)
医院
烧伤
整形
外科
出处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9-441,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小隐静脉不同处理方式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2015年9月,笔者将97例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关节外露患者(创面面积6cm×4cm~14cm×10cm),按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3例、结扎组32例、吻合组32例,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对照组皮瓣面积4cm×3cm~13cm×9cm,在皮瓣近端切断腓肠神经及切断并结扎小隐静脉;结扎组皮瓣面积4cm×3cm~13cm×10cm,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皮瓣蒂部分离结扎小隐静脉起始处;吻合组皮瓣面积4cmX4cm~16cm×12cm,小隐静脉近心端与受区相应大小静脉吻合。供区移植同侧大腿中厚皮。观察并计算各组患者术后皮瓣肿胀发生率、皮瓣青紫发生率、青紫或肿胀持续时间、皮瓣坏死率。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爿。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LSD检验。结果结扎组与吻合组患者术后皮瓣肿胀发生率相近(P〉0.05),且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3组患者术后皮瓣青紫发生率相近(P〉0.05)。结扎组与吻合组患者术后皮瓣青紫或肿胀持续时间分别为(7.4±1.1)、(6.3±1.8)d,二者相近(P〉0.05),且均较对照组的(17.1±2.8)d缩短(P〈0.05或P〈0.01)。结扎组与吻合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率均为0,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值均小于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内小隐静脉不同处理方法对该皮瓣术后成活的影响有差异。术中小隐静脉近心端与受区静脉吻合或于小隐静脉起始处结扎能改善术后皮瓣静脉回流,提高皮瓣成活率。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肢体引流管固定装置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金敏艳
于恩光
汤晓丹
杨秀芹
孙春丽
魏绪旺
《中国乡村医药》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隐静脉不同处理方式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的影响
方高丰
颉黄峰
许冈跃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