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隐喻的认知博弈论语用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慈华 严小姗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15,共15页
隐喻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上的修饰,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关联理论基于特设概念和关联原则两个概念工具,为语言隐喻的分析提供了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方案,但其形式化分析仍存在诸多挑战。博弈论语用学将分析多主体互动性... 隐喻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上的修饰,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关联理论基于特设概念和关联原则两个概念工具,为语言隐喻的分析提供了具有较强解释力的方案,但其形式化分析仍存在诸多挑战。博弈论语用学将分析多主体互动性决策的数理化模型和求解方案引入到语言使用的分析中,其中的IBR模型能从语言交际参与者的内部视角展示交际者是如何对表达式的意义进行正确理解的,因而具备了对关联理论进行整体系统化形式分析的有利条件。本文以IBR模型为基本工具,分析隐喻使用中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构建一种整体性的形式化分析框架,为隐喻的形式化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语言隐喻 博弈论语用学 IBR模型
下载PDF
面向认知、计算、交际的语言研究
2
作者 陈伟英 徐以中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1-75,共5页
认知与语言的结合是认知科学发展也是语言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语言的认知研究既是语言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认知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语言本质上具有工具性。面向“人机对话”和“人际对话”是语言研究的两个重要指向。认... 认知与语言的结合是认知科学发展也是语言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语言的认知研究既是语言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认知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语言本质上具有工具性。面向“人机对话”和“人际对话”是语言研究的两个重要指向。认知和计算及交际之间呈现一体两翼的关系。语言交际和计算研究的突破一方面需要和认知科学相结合,借鉴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从语用学的维度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计算 交际 语言
下载PDF
语言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鸣 徐知媛 +3 位作者 刘涛 杜锋磊 李永欣 陈飞燕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1-719,共9页
实验通过"A:B::C:D"范式,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语言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图式生成阶段诱发出N400和P300成分,反映了类比源域的词对概念通达和词对关系抽取的加工过程;类比映射阶段诱发出N400和晚期负成分... 实验通过"A:B::C:D"范式,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语言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图式生成阶段诱发出N400和P300成分,反映了类比源域的词对概念通达和词对关系抽取的加工过程;类比映射阶段诱发出N400和晚期负成分LNC,反映了类比目标域前项词汇概念意义的激活,以及将已获取的图式关系类比映射于目标域,并进行推理的加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复杂,牵涉到一系列认知加工步骤;LNC成分与类比映射阶段的加工关系密切,其波幅和头皮分布的广泛性情况与类比映射关系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类比推理 图式生成 类比映射 ERP LNC
下载PDF
语言回指加工的ERP研究述评 被引量:7
4
作者 赵鸣 刘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5-363,共9页
语言回指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从先前某个已表达的单位或意义中得出自身释义的过程或结果,对回指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认知科学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关的ERP实验研究表明回指语言理解过程更为符合语言平行加工模型,其不同的理解加工阶段中会... 语言回指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从先前某个已表达的单位或意义中得出自身释义的过程或结果,对回指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认知科学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关的ERP实验研究表明回指语言理解过程更为符合语言平行加工模型,其不同的理解加工阶段中会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先行词词频、照应语不同形式等因素的作用和限制。未来研究应对Nref效应、回指加工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零形式照应语以及汉语回指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指 照应语 先行词 ERP
下载PDF
自然语言中的感官隐喻认知系统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华新 吴恩锋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7-30,49,共5页
感官隐喻认知系统在汉语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汉民族的认知规律。跨概念域的映射是其实质,体验性心智是其哲学基础,感觉统合是其神经心理学基础,中国古代心学思想是其哲学渊源。
关键词 感官隐喻 跨域映射 体验性心智 感觉统合 心学思想
下载PDF
从构式语法看公式化语言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天贤 庞继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41-146,共6页
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分别从结构、语义、话语功能和习得与产出等方面探讨了公式化语言的认知机制。结构上,公式化语言是一个个象征单位组成的结构连续体,是构成成分的紧密度的结构连续体。语义上,公式化语言是人类认知反复出现的... 本文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分别从结构、语义、话语功能和习得与产出等方面探讨了公式化语言的认知机制。结构上,公式化语言是一个个象征单位组成的结构连续体,是构成成分的紧密度的结构连续体。语义上,公式化语言是人类认知反复出现的意象图式,是习惯化的音义结合体。话语功能上,公式化语言能随语境的变化表达控制他人、表明身份等各种社会交往功能。在语言习得和产出方面,公式化语言以整体结构的方式存储在人类的大脑里,是言语处理的便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公式化语言 认知机制
下载PDF
从实验室研究看认知文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盛晓明 陈海丹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科学作为认知的典范,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条件,它的认知范式是如何演变、转换的,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构成了我们所说的认知文化领域。本文重点讨论的是科学的社会研究,尤其是实验室研究进路所理解的认知文化问题。实验室研究为我们展示了科... 科学作为认知的典范,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条件,它的认知范式是如何演变、转换的,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构成了我们所说的认知文化领域。本文重点讨论的是科学的社会研究,尤其是实验室研究进路所理解的认知文化问题。实验室研究为我们展示了科学认知的多个维度,以及不同的科学学科在认知范式上的差异,为我们探讨认知文化的构成和演进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文化 实验室研究 描述 规范
下载PDF
汉韩“元语言否定标记”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旻燕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45,共5页
Horn认为否定算子有歧义:一种是描述性否定,另外一种是元语言否定,前者是真值函数性质的,后者不是。有人认为一些非英语的语言中存在元语言否定特有标记,如汉语中的"不是",韩语中的长式否定,这似乎证明了Horn的观点。通过对... Horn认为否定算子有歧义:一种是描述性否定,另外一种是元语言否定,前者是真值函数性质的,后者不是。有人认为一些非英语的语言中存在元语言否定特有标记,如汉语中的"不是",韩语中的长式否定,这似乎证明了Horn的观点。通过对汉语和韩语中元语言否定的进一步考察,发现这些所谓的"元语言否定标记"不过是带上了某些常见的语用功能标记而已,如焦点标记"是"、元表征标记"-c i"。这些语用标记并非元语言否定独有,但有助于元语言否定的解读,因而成为元语言否定所青睐的形式,但并不能因此就将这些语言形式等同于元语言否定本身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韩语 元语言否定 元语言否定标记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战争隐喻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旻燕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第1期4-6,共3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言语交际与思维、行事是基于同一概念系统的。体育比赛言谈中存在着的大量战争隐喻,对人们如何看待体育比赛,如何进行体育比赛,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隐喻是一把双刃剑,在凸显事物某一特性的同时,遮蔽其它特性;在通过为... 认知语言学认为言语交际与思维、行事是基于同一概念系统的。体育比赛言谈中存在着的大量战争隐喻,对人们如何看待体育比赛,如何进行体育比赛,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隐喻是一把双刃剑,在凸显事物某一特性的同时,遮蔽其它特性;在通过为人们熟悉的、较为容易把握的始源域来体验为人们不熟悉的、较难把握的目标域的同时,将始源域的某些因素强加于目标域。文章希望对体育比赛中战争隐喻工作机制的剖析,能够使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反思现代竞技体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体育比赛即战争” 映射
下载PDF
语言形式与意义关系认知新解——《隐喻与相似性:文本认知分析法》述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尉万传 张薇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隐喻与相似性》从英语和日语语音的表征性、诗句的平行性,到语序、曲折形式、语义变化、书写系统以及网上交流形式的日常话语入手,用认知分析方法对隐喻和相似性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究,从根本上对索绪尔提出的在语言学中久... 《隐喻与相似性》从英语和日语语音的表征性、诗句的平行性,到语序、曲折形式、语义变化、书写系统以及网上交流形式的日常话语入手,用认知分析方法对隐喻和相似性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究,从根本上对索绪尔提出的在语言学中久居统治地位的语言符号非相似性或任意性的观点进行了质疑和反驳。《隐喻与相似性》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关系——特别是诗歌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关系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相似性 认知
下载PDF
泛认知悖论研究及其方法论探纲
11
作者 雒自新 黄华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8期18-22,共5页
通过考察认知悖论的缘起及其共同特征揭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论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将泛认知悖论分成三大类:关于"信念一致"的认知悖论、关于"合理相信"的认知悖论和涉及本体论的认知悖论。最后指出当前泛... 通过考察认知悖论的缘起及其共同特征揭示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论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将泛认知悖论分成三大类:关于"信念一致"的认知悖论、关于"合理相信"的认知悖论和涉及本体论的认知悖论。最后指出当前泛认知悖论研究的整体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悖论 方法论研究 知识论
下载PDF
认知心理视野下的汉语语法研究——读《汉语的认知心理研究》
12
作者 应学凤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66-66,共1页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加深,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分化的学科重新组合,就产生了新的学科。这种重新组合产生的新学科的研究就是跨学科研究。语言学研究也是如此,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比如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还有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结...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加深,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分化的学科重新组合,就产生了新的学科。这种重新组合产生的新学科的研究就是跨学科研究。语言学研究也是如此,交叉学科不断涌现,比如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还有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结合产生的认知语言学。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认知科学对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和策略被广泛用于解释诸多语言现象,包括语言的生成、理解和储存等。由于有较强的解释力,认知语言学发展迅猛,在国内认知语言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研究 认知心理 心理研究 跨学科研究 语言学研究 认知语言学 认知科学 心理语言学
下载PDF
当前语言逻辑研究的若干问题——王维贤先生访谈录
13
作者 徐以中 徐颂列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就语言逻辑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两位采访者和王维贤教授之间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和讨论。涉及语言逻辑的关系、语用逻辑的内涵、语言的三个平面和句法的三个平面、生成语法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以及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等具体问题的探讨。对此... 就语言逻辑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两位采访者和王维贤教授之间展开了一系列对话和讨论。涉及语言逻辑的关系、语用逻辑的内涵、语言的三个平面和句法的三个平面、生成语法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以及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等具体问题的探讨。对此,王先生都提出了一些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逻辑 语用研究 生成语法 语言与认知
下载PDF
自然语言形式研究的历史演进——从逻辑技术的视角看
14
作者 胡龙彪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2期44-48,共5页
自然语言的形式研究对于刻画其语法和语义至关重要。形式研究的观念来自古代和中世纪逻辑学。基于一阶谓词逻辑的形式语法的建构开始了真正的形式研究。蒙太格语法是形式语法的代表,从蒙太格语法发展而来的DRT则是当代主要的动态语义学,... 自然语言的形式研究对于刻画其语法和语义至关重要。形式研究的观念来自古代和中世纪逻辑学。基于一阶谓词逻辑的形式语法的建构开始了真正的形式研究。蒙太格语法是形式语法的代表,从蒙太格语法发展而来的DRT则是当代主要的动态语义学,而SDRT又使这一理论向前迈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 形式研究 历史演进 形式语法 动态语义学
下载PDF
手动作观察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7
15
作者 陈文莉 夏扬 +5 位作者 杨玺 叶芊 季相通 陈巍 袁逖飞 单春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揭示手动作观察训练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训练,要求患者观察操作物体的手动作视频(第1、3周),或者是观察不同物体的静态图片视频(第2周)。观察手动作视频或静态物体的... 目的:揭示手动作观察训练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训练,要求患者观察操作物体的手动作视频(第1、3周),或者是观察不同物体的静态图片视频(第2周)。观察手动作视频或静态物体的同时对所观察物体进行复述。每次训练时间为30min,6次/周。每周训练前后进行60张国际标准图片命名检查和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的失语商评定。结果:3周的训练对患者的国际标准图片命名、WAB失语商均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然而,手动作的观察与静态物体图片的观察相比,命名正确率和失语商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手动作观察较静态图片观察训练更能改善该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该效应的机制以及此方法是否有助于其他类型失语症患者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失语症 手动作观察 训练
下载PDF
认知的具身化 被引量:246
16
作者 李恒威 盛晓明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4-190,共7页
随着认知的计算隐喻的局限和困境的加深,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认知科学中具身化的观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具身化、情境性和生成的思想在认知科学中已经有了广泛的融合。具身认知的思想认为,认知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能力,而是一... 随着认知的计算隐喻的局限和困境的加深,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认知科学中具身化的观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强调。具身化、情境性和生成的思想在认知科学中已经有了广泛的融合。具身认知的思想认为,认知不是一个先验的逻辑能力,而是一个连续进化的发展的情境性过程;身体在认知中之所以是核心的,是因为身体活动本身体现了推动认知发展的生存意向性。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内化理论、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投射理论表明了身体活动是如何向高级认知发展的。目前借助动力系统理论,关于具身认知的神经建模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一个对认知更为全景的轮廓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科学 情境性 生成 具身化 内化理论 动力系统理论
下载PDF
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小潞 李恒威 唐孝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3期29-36,共8页
人类究竟是用什么方式思维?一定要用语言进行思维,还是可以脱离语言进行思维?对于这些问题,科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观点:“等同说”和“分离说”。“等同说”将语言和思维视为一体,而“分离说”又将这两种东西截... 人类究竟是用什么方式思维?一定要用语言进行思维,还是可以脱离语言进行思维?对于这些问题,科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定论。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观点:“等同说”和“分离说”。“等同说”将语言和思维视为一体,而“分离说”又将这两种东西截然分开。其实这两种观点都过于极端,因此有必要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入手来阐述人类思维的两种形式: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思维 非语言思维 思维方式
下载PDF
情境认知 被引量:43
18
作者 盛晓明 李恒威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6-811,共6页
人类的智能、认知和知识都有赖于我们和情境之间的作用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情境性和具身性已成为认知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的重要的概念。情境认知是对立于认知主义的观念发展起来的,它有着哲学思想的深刻根源,而对当代情境认知研... 人类的智能、认知和知识都有赖于我们和情境之间的作用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情境性和具身性已成为认知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的重要的概念。情境认知是对立于认知主义的观念发展起来的,它有着哲学思想的深刻根源,而对当代情境认知研究的充实则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和教育心理学、解释学、科学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研究、新的智能研究进路等。在一般的哲学意义上,情境认知的观念从认知研究的角度弥合了长久以来二元论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认知 认知主义 意义 意向性 “生态效度” 解释学
下载PDF
认知的具身观 被引量:73
19
作者 李恒威 肖家燕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4,共6页
在认知科学中存在一个具身认知的运动。认知的具身观认为,我们的心智和理性能力是具身的。与认知的具身观相对立的是“第一代认知科学”的认知主义(cognitivism)的观念,这是一个基于“客观主义”意义的认知观。客观主义的意义理论认为... 在认知科学中存在一个具身认知的运动。认知的具身观认为,我们的心智和理性能力是具身的。与认知的具身观相对立的是“第一代认知科学”的认知主义(cognitivism)的观念,这是一个基于“客观主义”意义的认知观。客观主义的意义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和结果独立于进行认知活动的人的身体结构和认知发生于其中的认知情境。与之相对,认知的具身观认为认知是身体-主体在实时的环境中的相互作用活动。认知科学的当代发现表明,意义在认知中处于中心地位:我们的认知活动是通过意义和世界紧密关联的。心智的本质在于它构成意义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具身的 意义 肉身 “第一代认知科学”“第二代认知科学”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主观位移句的认知理据探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黄华新 韩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6,共10页
在主观位移句中,位移动词用于描写静态空间场景,这种位移动词的特殊用法可以从认知角度加以解释。主观位移及表层语言结构的形成依赖于人类概念整合、概念转喻和完型心理等认知能力与认知操作。主观位移产生于对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的概... 在主观位移句中,位移动词用于描写静态空间场景,这种位移动词的特殊用法可以从认知角度加以解释。主观位移及表层语言结构的形成依赖于人类概念整合、概念转喻和完型心理等认知能力与认知操作。主观位移产生于对动态空间和静态空间的概念整合操作之中。在主观位移的语言编码过程中,凸像的选择性、路径信息的必要性和方式信息的受抑制性等语言特点也具有认知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主观位移 认知理据 概念转喻 概念整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