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气-液流栓塞剂在肝动脉栓塞中的 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
1
作者 张登科 赖林强 +5 位作者 应希慧 陈丽 孙军辉 董永华 涂建飞 纪建松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82-386,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气-液流栓塞剂在DSA下的显影情况,以及其在肝动脉栓塞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以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充分解剖暴露股动脉后,采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DSA引导下将ASAHI 1.9F微导管置入肝动脉,向导管内... 目的:探讨新型气-液流栓塞剂在DSA下的显影情况,以及其在肝动脉栓塞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以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充分解剖暴露股动脉后,采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DSA引导下将ASAHI 1.9F微导管置入肝动脉,向导管内注入含不同比例二氧化碳(CO_(2))、乙醇、碘佛醇的新型气-液流栓塞剂,记录栓塞剂的用量、显影情况及肝动脉栓塞程度,术后即刻处死实验动物,取肝脏观察其组织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种配比的新型气-液流栓塞剂在DSA下均显影良好,且碘佛醇浓度越大,显影越佳。新型气-液流栓塞剂在注入肝动脉后复查造影均可见肝细小动脉及其分支、末梢动脉被不同程度栓塞,肝动脉主干血流减慢。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经新型气-液流栓塞剂栓塞肝动脉的实验兔肝组织呈不同程度的变性,TUNEL染色呈弱阳性,但未见明确的细胞凋亡。结论:将CO_(2)、乙醇、碘佛醇通过不同配比制备的新型气-液流栓塞剂可使栓塞过程可视化,且对肝动脉栓塞效果确切,是一种理想的栓塞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肝动脉 栓塞 新型气-液流栓塞剂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监测在评估中晚期肝癌TACE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丽 余日胜 +7 位作者 赖林强 应希慧 吴发宗 张登科 胡晓蕾 王祖飞 涂建飞 纪建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2-746,共5页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监测在评估中晚期肝癌TACE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于浙江大学丽水医院的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MDSC的ROC曲线,将所有患者分为低MDSC组和高MDSC组,K-M分析患者的无...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监测在评估中晚期肝癌TACE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于浙江大学丽水医院的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MDSC的ROC曲线,将所有患者分为低MDSC组和高MDSC组,K-M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高MDSC组和低MDSC组患者在甲胎蛋白(AFP)水平、肝硬化、肝内转移及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低MDSC组的PFS(P=0.03)、OS(P=0.0025)显著优于高MDSC组。低MDSC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的累计PFS及术后1、2和3年的累计生存率显著优于高MDSC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DSC、肝硬化、BCLC分期是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后OS的独立预后预测因子。结论MDSC表达水平能够作为中晚期肝癌TACE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髓源性抑制细胞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预后
下载PDF
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治疗(国内)专家共识 被引量:9
3
作者 高君 范瑞芳 +19 位作者 杨家印 崔彦 纪建松 马宽生 李晓龙 张龙 许崇良 孔新亮 柯山 丁雪梅 王劭宏 宋晶晶 翟博 宁纯民 国世刚 辛宗海 董永红 卢俊 朱化强 孙文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638-1645,共8页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文献^([1-6])报告,普通人群肝血管瘤的发病率为0.4%~20%,尸检发现率为0.4%~7.3%。肝血管瘤多数生长缓慢,无恶变倾向,自发破裂者少见。如果瘤体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可随访观察;如果血管瘤体积较大(...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文献^([1-6])报告,普通人群肝血管瘤的发病率为0.4%~20%,尸检发现率为0.4%~7.3%。肝血管瘤多数生长缓慢,无恶变倾向,自发破裂者少见。如果瘤体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可随访观察;如果血管瘤体积较大(≥5cm),生长趋势明显或(和)产生明显临床症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血管瘤 共识
下载PDF
肝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国内)专家共识 被引量:25
4
作者 高君 范瑞芳 +19 位作者 杨家印 崔彦 纪建松 马宽生 李晓龙 张龙 许崇良 孔新亮 柯山 丁雪梅 王劭宏 宋晶晶 翟博 宁纯民 国世刚 辛宗海 董永红 卢俊 朱化强 孙文兵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9-295,共7页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文献报道,普通人群肝血管瘤的发病率为0.4% ~ 20.0%,尸检发现率为0.4% ~ 7.3% .肝血管瘤多数生长缓慢,无恶变倾向,自发破裂者少见.如果瘤体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可随访观察;如果血管瘤体积较大(...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文献报道,普通人群肝血管瘤的发病率为0.4% ~ 20.0%,尸检发现率为0.4% ~ 7.3% .肝血管瘤多数生长缓慢,无恶变倾向,自发破裂者少见.如果瘤体较小,无明显临床症状,可随访观察;如果血管瘤体积较大(≥5 cm),生长趋势明显或/和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常需要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肝血管瘤 共识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间隔的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射频消融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应希慧 赖林强 +3 位作者 陈丽 杨宏远 纪建松 涂建飞 《中华全科医学》 2022年第6期952-955,103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间隔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HCC)的效果。方法回顾浙江大学丽水医院介入诊疗中心2012年2月—2017年12月99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TACE和RFA序贯治疗。根据TACE和RF...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间隔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HCC)的效果。方法回顾浙江大学丽水医院介入诊疗中心2012年2月—2017年12月99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TACE和RFA序贯治疗。根据TACE和RFA的治疗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A组(0~5 d,30例)、B组(6~22 d,54例)和C组(>22 d,15例)。使用递归分割法选择最合适的TACE-RFA间期阈值,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终点为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结果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12月30日。分析结果显示较长的TACE-RFA时间间隔与较差的OS相关:A组vs.B组,P=0.694;A组vs.C组,P=0.037;B组vs.C组,P=0.023。C组15例患者中,73.3%(11/15)的患者死亡。3组中位OS分别为32.3、34.1和23.2个月。结论TACE和RFA序贯时间间隔与患者预后有关,较短的时间间隔可以提高中晚期HCC患者的OS和PFS,但最佳的时间间隔仍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术 生存 疗效
原文传递
丹酚酸A对紫外线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霞 方世记 +1 位作者 郑丽云 李俊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A(Sal A)对紫外线(UV)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UV组、Sal A+UV组和联合组[Sal A+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shRNA+UV组]。采用噻唑蓝(MTT... 目的探讨丹酚酸A(Sal A)对紫外线(UV)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UV组、Sal A+UV组和联合组[Sal A+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shRNA+UV组]。采用噻唑蓝(MTT)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γ-H2AX、H2AX、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RT-PCR方法检测Nrf2和HO-1 mRNA的表达。结果 Sal A+UV组的细胞存活率较UV组显著升高,而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坏死率较UV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UV组和联合组γ-H2AX表达显著升高,Nrf2和HO-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UV组相比,Sal A+UV组Nrf2和HO-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高,γ-H2AX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Sal A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降低UV诱导DNA损伤作用,达到抑制RPE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DNA损伤 Nrf2/HO-1信号通路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