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井是杭州的 也是世界的——关于产品文化地域性与开放性
1
作者 潘一禾 《杭州(生活品质)》 2006年第9期68-68,共1页
什么是专属杭州文化的特色?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闻名于世的龙井茶是杭州的特产之一,工作和休闲时品茗龙井茶是杭州人生活方式的一种特色。种茶、喝茶、想茶、赏茶和品味香茶一样的人生,是杭州文化的一种经典性标志。
关键词 产品文化 赏茶 生活区域 游龙 梅家坞 茶叶产量 人文景观 话语实践 当代著名学者 确切的证据
下载PDF
中国传媒企业美国股市融资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2
作者 朱丹红 吴赟 《文化产业导刊》 2011年第12期29-31,共3页
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深,中国传媒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速。传媒业的国际化视角对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以及应对国际传媒公司对中国传媒企业的冲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大型传媒集团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之际,我国的传媒... 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深,中国传媒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速。传媒业的国际化视角对于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以及应对国际传媒公司对中国传媒企业的冲击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大型传媒集团以各种方式进入我国之际,我国的传媒企业也开始逐步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传媒企业的国际融资是中国文化传媒业“走出去”的新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媒业 传媒企业 困境与出路 股市融资 国际间交流 “走出去” 美国 国际资本市场
下载PDF
数字报业:传统报业发展的方向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飞 姚晓玉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2,共3页
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冲击着传统报业,传统报业危机重重。为了摆脱困境,传统报业应逐渐实现数字化,建立新旧传播方式的共生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报业面临的多重危机,然后论述传统报业通过信息生产个性化、信息发布网络... 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冲击着传统报业,传统报业危机重重。为了摆脱困境,传统报业应逐渐实现数字化,建立新旧传播方式的共生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报业面临的多重危机,然后论述传统报业通过信息生产个性化、信息发布网络化和信息增值交互化,实现向数字报业的战略转型,最后阐释了发展数字报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报业 报网互动 传统报业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交互传播模式下的受众偏好--关于交互电视收视方式与节目类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思屈 王珂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8,共5页
在交互传播模式下,受众偏好显现出很多新规律、新特征,需要我们突破传统传播学的旧有模式,通过大量的初评研究去揭示这些规律,从而提高节目编排水平和媒体运营水平。本文选择节目类型这一变量,观察了受众选择不同收视方式与收视不同类... 在交互传播模式下,受众偏好显现出很多新规律、新特征,需要我们突破传统传播学的旧有模式,通过大量的初评研究去揭示这些规律,从而提高节目编排水平和媒体运营水平。本文选择节目类型这一变量,观察了受众选择不同收视方式与收视不同类型节目的关系;通过分析直播、时移、点播三种收视方式在收视时间的限制和收视自主性两方面的不同特征,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解释,揭示了"时效重直播"、"自主重时移"这两条规律性,反映了在交互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众在对传播方式的控制上,是随节目的时效性和自主性的强弱变化而变化的。据此,本文作者提出了在交互传播条件下对内容编排和传播形式选择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传播 受众偏好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传播学的反思要正视芝加哥学派的传统--兼评胡翼青的《再度发言: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 被引量:9
5
作者 吴飞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4,共3页
笔者一直不太认同花太多的精力在追问谁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类的问题上,因为在笔者看来,研究传播现象的本身远比弄清楚由谁创造了这个学科更迫切。当然,可能那些乐意追溯学科创始人的学者认为,从源头着手,可以看出创始者的意图,并... 笔者一直不太认同花太多的精力在追问谁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类的问题上,因为在笔者看来,研究传播现象的本身远比弄清楚由谁创造了这个学科更迫切。当然,可能那些乐意追溯学科创始人的学者认为,从源头着手,可以看出创始者的意图,并以此推论传播学的大体布局。此言大体不谬,但毕竟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会向人们展示,学科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加哥学派 传播思想 社会学 传统 正视 传播现象 传播学 学科
下载PDF
中国大陆传播学知识生产场域透视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飞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0,共7页
传播学至今尚未在中国的学术场获得足够的地位和尊严,这使得清醒的传播学者更添了几分焦虑。对传播学知识生产活动的反思,可能从如下线路图思考,即,中国的传播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场域、它位于什么样的社会时空里、有一批什么样的学者,他... 传播学至今尚未在中国的学术场获得足够的地位和尊严,这使得清醒的传播学者更添了几分焦虑。对传播学知识生产活动的反思,可能从如下线路图思考,即,中国的传播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场域、它位于什么样的社会时空里、有一批什么样的学者,他们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研究了怎么的问题、生产出了什么样的知识、并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当中国传播学界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那么,创造传播学研究的事业辉煌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知识生产 社会学 场域 中国大陆
下载PDF
新闻场与社团组织的权力冲突与对话 被引量:9
7
作者 吴飞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97,共8页
新闻生产的社会学分析,除了最常见的政治、经济等视角外,在社会结构转型的现代社会体系中,尤其需要关注各种社会性组织的影响。因为,媒体对于新闻价值和不同的非政府组织可信度的判断,会影响他们如何以及何时报道。在很多时候,这种判断... 新闻生产的社会学分析,除了最常见的政治、经济等视角外,在社会结构转型的现代社会体系中,尤其需要关注各种社会性组织的影响。因为,媒体对于新闻价值和不同的非政府组织可信度的判断,会影响他们如何以及何时报道。在很多时候,这种判断是有特定语境的,往往与非政府组织独特的公共传播策略有效性相关。但结构性的变量仍然是显见的,比如媒体对半官方性质的NGO往往有较高的关注度,并且很少对这些组织提供的信息持质疑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团组织 NGO 报道议程 新闻场
下载PDF
陈独秀、胡适、梁漱溟的五四观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力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81,106,共6页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其时,知识界对于这场爱国学生运动之评价,见仁见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的"五四"观,代表了民初思想界之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种不同的政治观点。对于五四运动,陈的民主与民...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其时,知识界对于这场爱国学生运动之评价,见仁见智。陈独秀、胡适、梁漱溟的"五四"观,代表了民初思想界之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种不同的政治观点。对于五四运动,陈的民主与民族之思,胡的个人与国家之分,梁的公义与法律之辩,分别以民主、自由、法治来规约爱国主义,体现了五四知识分子对爱国主义的理性思考。三氏思想之歧异,表征着民族危机中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纠葛和激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胡适 梁漱溟 五四运动 爱国 激进 自由 保守
下载PDF
当代中国青年的社会建设参与和社会认同构建 被引量:4
9
作者 潘一禾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24,共4页
中国近三十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已经自然延伸至进一步的"社会建设"和"社会认同"建设阶段。这种需要创新精神的"社会建设",将在传统的"国家"和"家乡"观念之... 中国近三十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已经自然延伸至进一步的"社会建设"和"社会认同"建设阶段。这种需要创新精神的"社会建设",将在传统的"国家"和"家乡"观念之间建立和强化一种"中间层面"的公共领域,从而让生活受到经济发展影响的中国公民,有更多的机会和责任感去参与工作与生活所在地的社会全面发展。积极引导和推动青年群体关注和介入当代中国内含深广的社会建设事业,可以强化他们的社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他们获得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社会认同 公共领域
下载PDF
梁启超的自由观:在国族与个人之间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力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4,共8页
在梁启超倡言的"道德革命"中,自由被归为普世公理和西方立国之本。但梁氏以团体自由和心灵自由为其旨的自由观,显然与自由主义之个人本位的权利自由观大异其趣。虽然梁氏具有强烈的亲英主义倾向,但他并没有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 在梁启超倡言的"道德革命"中,自由被归为普世公理和西方立国之本。但梁氏以团体自由和心灵自由为其旨的自由观,显然与自由主义之个人本位的权利自由观大异其趣。虽然梁氏具有强烈的亲英主义倾向,但他并没有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而充其量只是一个近似韦伯式的民族自由主义者,而且其民族自由主义随着北美之旅而很快为国家主义和开明专制主义所取代。梁氏之儒家、道家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杂糅的自由观,是启蒙时代东西文明激荡的一朵思想浪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自由 传统 社会达尔文主义
下载PDF
把握诗学与理解伟大——论柏拉图早期对话《伊安篇》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一禾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99,共8页
简短的《伊安篇》很适合做"新人"阅读柏拉图的第一篇。篇中与"名人"苏格拉底对话的是一个兴奋的大赛获奖人伊安。由于柏拉图对话运用的是"哲学戏剧"的呈现方式,所以我们会在"观看"这场"... 简短的《伊安篇》很适合做"新人"阅读柏拉图的第一篇。篇中与"名人"苏格拉底对话的是一个兴奋的大赛获奖人伊安。由于柏拉图对话运用的是"哲学戏剧"的呈现方式,所以我们会在"观看"这场"街头偶谈"的过程中,领略柏拉图如何借苏格拉底式谈话引导忙碌的"专业人"追求美德。苏格拉底"迫使"伊安"自愿"地认识到:把握类似"诗学"这样的技艺虽然对凡人谋生很重要,但真正成功的人生是学会"理解伟大"。结合思考柏拉图"理念论"的特殊价值,不难发现这篇戏剧性对话的"主角"苏格拉底在理性陈述神圣德性的"说法"时,也在交流方法、教育方式和人性关切上为我们表演了他的"做法"。这篇对话不仅在内涵上强调人类在"神"和真理面前应"承认无知",应努力运用"神圣的心灵"而不仅是"出众的专业技能"去获得人生幸福,而且也用特殊的"哲学+文学"写作方式,强调了思索的意义不在于终结疑问,而是通过真诚交往和清理问题去获得美德和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伊安篇 理念论 诗学
下载PDF
中古美学围绕着意境的立与破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节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比兴为核心的诗歌原则及其组织规则决定了古代中国诗歌经验中人与自然互相亲和交感的基本性质。它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审美经验。然而,诗歌史上后来曾经起来另一种特异的诗歌经验,它无本体、非假名,无比兴、非联想,色空不二分、... 以比兴为核心的诗歌原则及其组织规则决定了古代中国诗歌经验中人与自然互相亲和交感的基本性质。它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审美经验。然而,诗歌史上后来曾经起来另一种特异的诗歌经验,它无本体、非假名,无比兴、非联想,色空不二分、情景非二致。它兮兮神秘,置中国古人的感性经验于纯净透明之境。这一诗歌经验之转型,它成功于唐代,而以往我们习焉不察,并不能真正把它与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以来的古诗传统从性质上加以厘别。显然,强大的主流读诗法则如比兴,如言志,如缘情,设障于通向此一新的诗歌经验之路。本文欲借道于纯粹认识论,以现象空观为基本范畴,对意境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诗歌经验之转型加以哲学美学之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美学 意境 现象空观
下载PDF
论深圳特区报的办报模式及版面特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培仁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8,共5页
深圳特区报创办25年来,积极探索、努力进取,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大胆运用现代版面语言的表达方式,实现了由“传统版面”向“现代版面”的转变。在坚持主流媒体的政治性和导向性的基础上,采用机关报加都市报的办报模式,坚... 深圳特区报创办25年来,积极探索、努力进取,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大胆运用现代版面语言的表达方式,实现了由“传统版面”向“现代版面”的转变。在坚持主流媒体的政治性和导向性的基础上,采用机关报加都市报的办报模式,坚持“好看”与“耐看”结合、文字与图像并重的设计主张,努力增强版面质量与市场的切合度,提高了报纸传播效果,初步实现了“办成全国最好看的党报”的奋斗目标。在未来若干年,深圳特区报要想保住现有的位置,并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还必须扬长避短,在报纸版面设计方面努力做到:发掘版面个性、凸显报纸表情、科学设置阅读入口和进一步提高报纸易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特区报 办报模式 版面特色 版面设计 党报运营
下载PDF
欧盟合法性认同的新理念
14
作者 董小燕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0-133,共4页
欧盟是一个政府间组织和超国家机构的混合政治体,对它的合法性判定和认同都需要新思维。在欧盟的政治空间内,政治合法性已涉及到欧洲层面与国家层面的交互双层关系,其合法性判定模式应该是多元的。同理,欧盟认同也应该是一种重叠共识型... 欧盟是一个政府间组织和超国家机构的混合政治体,对它的合法性判定和认同都需要新思维。在欧盟的政治空间内,政治合法性已涉及到欧洲层面与国家层面的交互双层关系,其合法性判定模式应该是多元的。同理,欧盟认同也应该是一种重叠共识型的认同。欧洲应该本着开放与平等精神,在相互尊重与认同的基础上,建构欧盟民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赤字 合法性判定 重叠共识认同 民主新模式
下载PDF
后记:包容自发性的理想建筑
15
作者 沈语冰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B05期74-75,共2页
理想的建筑是什么?没有人能提出标准答案。但它一定是适合居住者居住.与其性情相吻合,符合他所期待的那种氛围的建筑。因此,满足居住的基本功能与特殊要求就应该成为理想住宅的一种要素。然而.在现当代建筑中.住宅被更多地与行政... 理想的建筑是什么?没有人能提出标准答案。但它一定是适合居住者居住.与其性情相吻合,符合他所期待的那种氛围的建筑。因此,满足居住的基本功能与特殊要求就应该成为理想住宅的一种要素。然而.在现当代建筑中.住宅被更多地与行政和资本联系在一起。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的误区是.它认为一旦将传统建筑种种不必要的“文化负担”(不管是意识形态上的.还是美学上的)摆脱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建筑 理想 包容 居住者 标准答案 意识形态 传统建筑 建筑理念
下载PDF
主动参与和享有民主——关于我们的主动关系
16
作者 潘一禾 《杭州(生活品质)》 2006年第10期63-63,共1页
杭州的快速公交线路建设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有什么改进的具体建议?灵隐的新景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命名?请尽快和直接地向这个电话和网址发表你的意见。杭州全面展开的"背街小巷整治工程"
关键词 背街小巷 快速公交 线路建设 整治工程 灵隐 公民身份 公共生活领域 社会交流 政治学理论 这个世界
下载PDF
提升杭州特色商业街区的品质
17
作者 何春晖 《杭州(生活品质)》 2007年第4期37-37,共1页
人们对商业步行街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认为一般都应包含休闲、娱乐、购物、餐饮、观光、城市名片、文化集成等元素,也有人把商业步行街形象地称为"
关键词 商业街区 杭州特色 城市形象 行业品牌 休闲广场 环境生态化 休闲环境 休闲之都 休闲城市 外来游客
下载PDF
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三大批判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赟 高力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60,34,共8页
面对当代自由主义所隐含的个人主义泛滥、道德缺失、国家职能弱化等阙失,社群主义三大主将桑德尔、麦金太尔、泰勒分别从哲学、道德和政治三方面对其展开理论批判。社群主义的批判揭示了自由主义的理论短板,并且促使后者进行了理论调整... 面对当代自由主义所隐含的个人主义泛滥、道德缺失、国家职能弱化等阙失,社群主义三大主将桑德尔、麦金太尔、泰勒分别从哲学、道德和政治三方面对其展开理论批判。社群主义的批判揭示了自由主义的理论短板,并且促使后者进行了理论调整。然而,过于强调共同体和共同善之优先性的社群主义,一方面难以避免其在正义问题上的相对主义立场,从而削弱了其批判并改进现实政治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其低估了个人权利和共同善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和烈度,从而为极权主义的产生留下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群主义 自由主义 个体 共同体 权利
下载PDF
走向田野的审美人类学研究——王杰教授访谈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永健 王杰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1-129,168,共10页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已呈现出融合之势,美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形而上的抽象思辨,对具体的实证性事实阐释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侧重分析文化的基本运作机制、制度与传统,通过实证研究而加以归纳,二者可以形成有效互补。审美人... 当代美学与人类学已呈现出融合之势,美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形而上的抽象思辨,对具体的实证性事实阐释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侧重分析文化的基本运作机制、制度与传统,通过实证研究而加以归纳,二者可以形成有效互补。审美人类学与艺术人类学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人类与他的环境的和谐性关系,艺术人类学比较注重艺术创作和传承中的物质性材料和改造材料的技术。审美活动以人的身体为基础,艺术人类学更多的侧重于应用研究和文化遗产的理论阐释等方面。审美人类学的问题域是当代美学和人文学科的前沿问题。艺术人类学擅长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对于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而言,在理论上解决了一个新的问题,只有田野工作做到可以支撑某种理论假设的地步,这方面的田野工作才算达到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审美人类学 研究范式 田野调查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赛博空间:当代文化定义的困惑与转机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克·波斯特 易容(评点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46,共8页
当今世界,因特网在人们的文化视野中已经被建构为决定各群体命运的工具。无疑,它也成为定义当前社会文化的关键。网络世界,似乎具有组织和干涉的"去中心化"(decentered),从而使当代文化定义具有了"不确定性"。那么... 当今世界,因特网在人们的文化视野中已经被建构为决定各群体命运的工具。无疑,它也成为定义当前社会文化的关键。网络世界,似乎具有组织和干涉的"去中心化"(decentered),从而使当代文化定义具有了"不确定性"。那么,随着网络化的计算机的应用与实践,这网络空间文化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寻求关键解答,并将它和早期的媒介形式挂上钩;还必须从对人/机器、主体/客体、身体/心智,时间/空间的解析学中尝试寻找主体的新结构;同时,也必须承认"媒体等同"这一说法的价值所带来的重要后果。——总之,当前对于文化来说,迫在眉睫的话题是研究一个新的经验领域:一个新媒体的领域,一个用一种方式将日常生活解构、又不同于早期工业社会那种"人机关系"的领域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特网 文化的不确定性 主体与身份 媒体等同 被建构性与文化转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