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技术在草莓健康种苗培育及种质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陆广欣 冯利 毛碧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8期1584-1589,共6页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研究中的主要进展,包括草莓的组织培养、诱变育种、体细胞变异筛选、原生质体培育及遗传转化等多个方面。探讨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生物技术 草莓 健康种苗 种质改良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马铃薯产业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陆广欣 毛碧增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243-246,249,共5页
从组织培养和转基因方面综述近年来生物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马铃薯 生物技术 组织培养 基因转化
下载PDF
第7届杭州植物病理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
3
作者 胡东维 《国际学术动态》 2010年第5期48-49,共2页
由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主办,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周雪平教授担任主席的第7届"杭州植物病理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10月22~25日在杭州召开。会议代表共96名,其中国外学者18名,分别来自美国、德国、瑞士、... 由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主办,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周雪平教授担任主席的第7届"杭州植物病理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10月22~25日在杭州召开。会议代表共96名,其中国外学者18名,分别来自美国、德国、瑞士、韩国、丹麦、伊朗等6个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国际研讨会 生物技术 杭州 长江学者 浙江大学 副理事长 研究所
下载PDF
凤梨科植物生物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国芳 毛碧增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9年第1期74-77,共4页
综述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凤梨科植物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凤梨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常见问题,概述了凤梨科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现状,并对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凤梨科植物 愈伤组织 褐化 遗传转化
下载PDF
植物病理学与生物技术新趋势
5
《国际学术动态》 2008年第1期47-48,共2页
由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主办、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周雪平教授担任主席的第6届“杭州植物病理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6th Hangzhou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lant Pathology and Biotechnology)于2007年5月31... 由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主办、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长江学者周雪平教授担任主席的第6届“杭州植物病理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6th Hangzhou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lant Pathology and Biotechnology)于2007年5月31日-6月3日在杭州召开。会议实到注册代表102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生物技术 国际研讨会 PLANT 浙江大学 副理事长 长江学者 研究所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凤鸣 毛克克 +1 位作者 吴铖铖 李大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共6页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植物根部内生真菌.本文简要综述了印度梨形孢的生物学性状、与植物的互作以及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抗病抗逆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
关键词 Piriformospora INDICA 共生互作 非生物逆境 生物逆境 机制
下载PDF
灵芝原生质体诱变筛选富硒高生物量菌株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士旺 郭泽建 +2 位作者 阚云超 李南羿 李靖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8,共5页
研究了灵芝(Ganodermalucidum)CJXN-9802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影响原生质再生的各因素,其中包括酶,温度,渗透压调节剂和菌龄等。并对灵芝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照射诱变,筛选获得了快速生长的诱变菌株。诱变株之一的灵芝CJXN-980222菌株硒含量... 研究了灵芝(Ganodermalucidum)CJXN-9802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影响原生质再生的各因素,其中包括酶,温度,渗透压调节剂和菌龄等。并对灵芝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照射诱变,筛选获得了快速生长的诱变菌株。诱变株之一的灵芝CJXN-980222菌株硒含量有很大的提高,比出发株提高9.4%,生物量比出发株高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筛选 生物量 灵芝 原生质体 富硒菌株
下载PDF
357细菌拮抗物质的提取和生物活性检测 被引量:17
8
作者 谌晓曦 陈卫良 李德葆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9-492,共4页
从 Bacilluscereus中提取了 357细菌的拮抗物质 .该拮抗物质为非蛋白类的脂溶性物质 .它对真菌、细菌、酵母以及小鼠腹水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
关键词 357细菌 拮抗物质 提取 生物活性 农用抗生素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液中生物素含量的ELISA测定 被引量:19
9
作者 徐幼平 陈正贤 +1 位作者 吴建祥 马志超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50,共4页
生物素与亲和素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本文利用这一特性建立了一种直接竞争抑制的酶联免疫法(ELISA),用于检测微生物发酵液中生物素含量.当标准品生物素含量在0.5~20μmol/L范围内,它与抑制率(I)负对数呈线性关系... 生物素与亲和素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本文利用这一特性建立了一种直接竞争抑制的酶联免疫法(ELISA),用于检测微生物发酵液中生物素含量.当标准品生物素含量在0.5~20μmol/L范围内,它与抑制率(I)负对数呈线性关系,因此发酵液样品中生物素含量可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该法简便、准确,而且不需对样品作任何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 亲和素 ELISA 发酵液
下载PDF
白叶枯病菌拮抗菌筛选及水稻叶围微生物互作研究初报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新华 陈卫良 李德葆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1-164,共4页
:1 998年 7月~ 1 0月 ,于田间汕优 6 3水稻叶片上分离采集微生物 ,并进行叶围微生物鉴定 ,以筛选白叶枯病拮抗菌。结果表明 :除极少量分布的真菌和细菌外 ,主要种群包括真菌类群 Alternaria和 Fusarium属 ;细菌类群 Flavobacterium,Xan... :1 998年 7月~ 1 0月 ,于田间汕优 6 3水稻叶片上分离采集微生物 ,并进行叶围微生物鉴定 ,以筛选白叶枯病拮抗菌。结果表明 :除极少量分布的真菌和细菌外 ,主要种群包括真菌类群 Alternaria和 Fusarium属 ;细菌类群 Flavobacterium,Xanthomonas,Pseudomonas和 Bacillus属。对白叶枯病菌 (Xanthomonas oryzaepv. oryzae)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微生物为Bacillus属 ,而且 Bacillus属细菌对其余大部分叶围微生物具有程度不同的拮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围微生物 白叶枯病菌 拮抗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甜瓜枯萎病原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植株体内分布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抗美 肖荣凤 +2 位作者 刘波 史怀 谢关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63-66,共4页
2003年于福州永泰采集甜瓜枯萎病病株,病原菌经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在甜瓜健株、病株体内均有分布.菌量分布依次为根茎部含量最大,茎蔓中部次之,茎蔓顶部最少.不同发病级别植株体内的平均含菌量测定结果表明:发病级别... 2003年于福州永泰采集甜瓜枯萎病病株,病原菌经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在甜瓜健株、病株体内均有分布.菌量分布依次为根茎部含量最大,茎蔓中部次之,茎蔓顶部最少.不同发病级别植株体内的平均含菌量测定结果表明:发病级别为2级的植株体内的菌量最大,为10.75×104cfu/g鲜质量,其次为发病级别为3级和1级的植株,含菌量分别为8.90×104cfu/g鲜质量和8.63×104cfu/g鲜质量;健株中的含菌量最少,仅为0.08×104cfu/g鲜质量.该尖孢镰刀菌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1℃,pH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枯萎病原菌 微生物学 体内分布 植株 尖孢镰刀菌
下载PDF
大豆豆荚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孙志峰 楼兵干 +2 位作者 王国荣 夏国绵 楼曼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432-436,共5页
主要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湿度、碳氮源等因素对大豆豆荚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该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 主要研究了光照、温度、pH值、湿度、碳氮源等因素对大豆豆荚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truncatum)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该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pH3~1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范围为5~7。分生孢子在15~30℃都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是25℃;在pH3~10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萌发pH为6-8。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和56℃(在15min内)。在相对湿度低于97%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该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供试碳氮源中,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粉,而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头炭疽菌 辣椒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壳聚糖对青枯劳尔氏菌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婷 王桂跃 谢关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2,共4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壳聚糖抑菌效果的方法,研究其对青枯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探索其抑菌机理,利用酶标仪检测壳聚糖与菌悬液混合培养物的吸光值,计算抑菌率,同时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壳聚糖处理后青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透射电... 为建立快速检测壳聚糖抑菌效果的方法,研究其对青枯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探索其抑菌机理,利用酶标仪检测壳聚糖与菌悬液混合培养物的吸光值,计算抑菌率,同时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对壳聚糖处理后青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壳聚糖浓度低于0.15mg/mL时,随浓度增加其抑菌效果亦显著增加,其浓度超过0.15mg/mL之后,其抑菌效果达到同一水平,最高抑菌率为74.3%;而壳聚糖浓度对青枯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未产生显著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壳聚糖通过破坏青枯菌细胞膜抑制细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壳聚糖 抑菌率 生物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稻瘟病菌附着胞形成的细胞生物学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福呈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101,共5页
关键词 稻瘟病菌 附着胞形式 侵染 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黄瓜花叶病毒两株系的生物学、血清学及外壳蛋白基因序列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雪平 刘勇 +1 位作者 薛朝阳 李德葆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9年第A12期1254-1261,共8页
对从豌豆和赤豆分离的黄瓜花叶病毒P1和RB分离物的生物学、血清学及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两分离物在豆科的豌豆、蚕豆、豇豆和菜豆上的症状完全不同,P1为系统症状,而RB为局部枯斑,因此将P1和RB分别定名为豆科系统感染株系... 对从豌豆和赤豆分离的黄瓜花叶病毒P1和RB分离物的生物学、血清学及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两分离物在豆科的豌豆、蚕豆、豇豆和菜豆上的症状完全不同,P1为系统症状,而RB为局部枯斑,因此将P1和RB分别定名为豆科系统感染株系和豆科局部坏死株系。血清学反应表明P1和RB均属亚组Ⅰ。CP基因序列测定表明P1和RB与亚组Ⅰ的分离物核苷酸同源率在94%以上,编码氨基酸同源率在95%以上,而与亚组Ⅱ分离物的核苷酸同源率在80%以下,编码氨基酸同源率也仅为82%~83%,进一步证明P1和RB均属亚组Ⅰ。初步分析表明P1和RB的CP基因与这些分离物在豆科植物上的症状反应差异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壳蛋白基因 株系 血清学 黄瓜花叶病毒 生物学
下载PDF
家蚕基因组中SnoRNA(Box C/D)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研究
16
作者 余东亮 汪旭升 +1 位作者 徐飞 傅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6-203,共8页
【目的】探索生物信息方法在家蚕基因组snoRNA预测中的应用,了解snoRNA在家蚕基因组的分布和结构特征。【方法】利用已有和自行设计的生物信息工具对家蚕基因组中BoxC/DsnoRNA进行预测和手工校正。【结果】获到家蚕基因组中的70个snoRNA... 【目的】探索生物信息方法在家蚕基因组snoRNA预测中的应用,了解snoRNA在家蚕基因组的分布和结构特征。【方法】利用已有和自行设计的生物信息工具对家蚕基因组中BoxC/DsnoRNA进行预测和手工校正。【结果】获到家蚕基因组中的70个snoRNA和56个推测的甲基化位点。结构分析发现D′box和末端茎环结构的不保守性;分析snoRNA在基因组上的分布,未发现普遍的成簇分布的现象,且内含子和基因间隔区的snoRNA数目接近;预测得到的家蚕BoxC/DsnoRNA与已报道果蝇BoxC/DsnoRNA进行相似性分析,表明两个物种的BoxC/DsnoRNAs在一级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结论】基于结构特征预测的方法有利于逐步揭示家蚕基因组中存在的snoRNA信息;但与家蚕同源关系较近的物种,其snoRNA在序列上可能有较大变化,故可能不适合以序列同源来对其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Bombyx mori) BOX C/D SNORNA 甲基化 计算机预测 非编码RNA
下载PDF
如何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资助微生物应用基础研究中的作用
17
作者 闫章才 陈大松 +1 位作者 李学真 吴俊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65-670,共6页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 应用基础 微生物学
下载PDF
黍黑孢菌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筛选
18
作者 屠艳拉 张敬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5,共4页
黍黑孢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40 h后开始产孢,但孢子萌发在产孢20 d后。1/2马铃薯葡萄糖汁(PDB)和1%酵母浸出膏显著地促进孢子萌发,萌发率分别达到99%和87.7%,而5%葡萄糖、1%胰蛋白胨和5%蔗糖对孢子萌发促进作用不显著。药剂对菌丝抑制作... 黍黑孢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40 h后开始产孢,但孢子萌发在产孢20 d后。1/2马铃薯葡萄糖汁(PDB)和1%酵母浸出膏显著地促进孢子萌发,萌发率分别达到99%和87.7%,而5%葡萄糖、1%胰蛋白胨和5%蔗糖对孢子萌发促进作用不显著。药剂对菌丝抑制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等8种药剂都对黍黑孢菌菌丝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EC50为0.017μg/mL,EC95为0.098μg/mL。药剂对黍黑孢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表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福.腐.百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福甲胂.福锌可湿性粉剂和28%百.霉威可湿性粉剂都是有效的杀菌剂,其中,百菌清效果最好,其EC50和EC95分别为0.008μg/mL和0.107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黍黑孢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下载PDF
有机溶剂在农药生物测定中对靶标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严铁 马建义 王品维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5-88,共4页
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水不溶性农药的毒性测定和新农药的生物筛选研究。溶剂与被测化合物存在着相加作用、协同效应或拮抗效应使毒性(或活性)数据偏高或偏低而影响生物测定结果。综述了常用农药溶剂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和溶剂—农药的联合作... 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水不溶性农药的毒性测定和新农药的生物筛选研究。溶剂与被测化合物存在着相加作用、协同效应或拮抗效应使毒性(或活性)数据偏高或偏低而影响生物测定结果。综述了常用农药溶剂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和溶剂—农药的联合作用对生物测定数据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克服上述问题获得较为准确的生物测定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 农药 生物测定 靶标生物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茄子黄萎病病原菌致病型分化及其生物防治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晶晶 庞叶洲 张敬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7-417,共11页
为了有效防治在浙江一些地区严重发生的茄子黄萎病,本文进行了病害观察、病原菌致病性试验、病原菌致病型和生理小种鉴定,测定了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开展了病害生物防治和促生长试验,并测定了多粘类芽... 为了有效防治在浙江一些地区严重发生的茄子黄萎病,本文进行了病害观察、病原菌致病性试验、病原菌致病型和生理小种鉴定,测定了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开展了病害生物防治和促生长试验,并测定了多粘类芽孢杆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和脂肽。病害观察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茄子黄萎病在浙江温室大棚中于1月中旬发生,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用7个代表性菌株对病原菌致病型和生理小种进行鉴定表明,所有分离系均属于落叶型株系和2号生理小种。用原先筛选的5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进行体外拮抗试验表明,株系ShX301具有最高的抑制活性。体内接种和促生长试验显示,株系ShX301也具有最高的生物活性,接种株系ShX301使病害发病率和病害严重度比率分别减少30%和20.02%,对茄苗的茎长、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增长率分别达59.24%、69.41%和54.11%。挥发性物质测定结果表明,5株多粘类芽孢杆菌都能产生挥发性物质,它们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株系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和分析揭示,杀镰孢菌素是拮抗病原菌的主要活性物质。这些研究结果为菌株ShX301作为生防或促生长制剂开发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拮抗机制 挥发性物质 脂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