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浙江部分主栽品种的黄茶滋味特征及化学组分贡献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范方媛 杨晓蕾 +5 位作者 龚淑英 郭昊蔚 纵榜正 李春霖 钱虹 胡建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3-451,共9页
基于浙江主栽品种原料及浙北黄茶传统产区改良工艺,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分析及剂量比阈因子(dose-over-threshold factors,DoT)分析等研究黄茶滋味品质及化学组分的贡献作用。结果显示:迎霜、白叶一号、浙农113等3... 基于浙江主栽品种原料及浙北黄茶传统产区改良工艺,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分析及剂量比阈因子(dose-over-threshold factors,DoT)分析等研究黄茶滋味品质及化学组分的贡献作用。结果显示:迎霜、白叶一号、浙农113等3个品种原料经不同闷黄工艺加工而成的黄茶样品在滋味品质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甘、醇、鲜、生涩及熟闷感。在滋味化学组分中多数组分含量在不同品种黄茶中表现出显著差异,在相同品种原料条件下样品间含量差异较小,同时,基于化学组分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显示,品种原料对黄茶样品滋味品质的影响显著,在滋味组分中儿茶素类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等,黄酮醇苷组分如杨梅酮-3-O-半乳糖苷(Myr-gal)、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glu)、山柰酚-3-O-芸香糖苷(Kae-rut),部分氨基酸组分如谷氨酸(Glu)、茶氨酸(Thea)、精氨酸(Arg)、天冬氨酸(Asp)、天冬酰胺(Asn)等在本实验条件下对黄茶滋味具有较大贡献作用;进一步对滋味组分的DoT值分析显示,在茶汤的复杂体系中,滋味化合物间的多种相互作用影响着单体化合物的味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 滋味品质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剂量比阈因子
下载PDF
机采鲜叶机制优质绿茶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纵榜正 范方媛 +5 位作者 李春霖 杨普香 唐贵珍 罗舟 田学凤 龚淑英 《茶叶》 2019年第4期197-204,共8页
以机采鲜叶为原料加工成名优绿茶,降低生产成本是名优茶发展的瓶颈。本研究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加工技术参数,对初步成形后的在制品进行分级和杀青叶分级两种工艺流程进行比较,以提高机采机制绿茶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实验表明:改进工艺流... 以机采鲜叶为原料加工成名优绿茶,降低生产成本是名优茶发展的瓶颈。本研究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加工技术参数,对初步成形后的在制品进行分级和杀青叶分级两种工艺流程进行比较,以提高机采机制绿茶的品质和经济效益。实验表明:改进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能够使机采鲜叶原料利用率达86.0%;初成形后分级的工艺流程制得产品感官评价总分均在90分左右,优于杀青叶分级制得产品;初成形后分级的经济效益高出杀青叶分级的经济效益24.1%。综合加工成本、产品品质、原料利用率、经济效益以及生产实际等综合分析,初成形后分级的工艺流程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技术 工艺流程 技术参数 经济效益
下载PDF
白茶香气成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武珊珊 尤名南 +4 位作者 潘朦 王玮 郭巧 丁其欢 周雪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4,共14页
白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因其清香鲜甜的品质、独特的健康功效及可存储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茶叶香气物质含量少、种类多且化学性质各不同,既存在于茶树鲜叶中,也可通过茶叶加工过程转化形成新的香气物质,是评判茶叶品质优劣的... 白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因其清香鲜甜的品质、独特的健康功效及可存储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茶叶香气物质含量少、种类多且化学性质各不同,既存在于茶树鲜叶中,也可通过茶叶加工过程转化形成新的香气物质,是评判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依据。白茶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及所呈现的香气特征因茶树品种、生长生态环境、生长季节、原料采摘等级、加工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且与是否贮藏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白茶香气研究中涉及的萃取、检测、分析及评价方法,白茶香气在萎凋、干燥、形制等工序中的变化规律,创新工艺、贮藏与陈化等处理对白茶香气的影响,并梳理了不同类型白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最后对未来白茶香气研究技术发展、香气提升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与展望,旨在为白茶相关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香气 香气成分
下载PDF
茶鲜叶清洗前处理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影响之研究
4
作者 郑丽萍 周玉翔 +2 位作者 姚尧 盛毅永 汤一 《茶叶》 CAS 2023年第1期21-24,共4页
为探究清洗前处理对龙井茶品质影响之机理,改善清洗工艺,提高龙井茶加工品质,促进茶叶清洁化与科学化生产,本文比较了不同鲜叶前处理条件下茶叶的感官品质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不清洗的对照、以及纯水清洗和单纯... 为探究清洗前处理对龙井茶品质影响之机理,改善清洗工艺,提高龙井茶加工品质,促进茶叶清洁化与科学化生产,本文比较了不同鲜叶前处理条件下茶叶的感官品质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不清洗的对照、以及纯水清洗和单纯的臭氧气处理等各种鲜叶前处理方式,臭氧水清洗茶样能够激发β-葡萄糖苷酶活性,促进香气物质的形成与转化,从而改善茶叶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清洗 鲜叶 Β-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西湖龙井茶对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5
作者 胡俐泉 屠琳玥 +5 位作者 赵悦伶 谢亨通 徐安安 徐平 周继红 王岳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4,共14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介导的微生态环境在高脂高果糖饮食引起的相关代谢障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首先探究了西湖龙井茶对常规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随后构建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西湖龙井对预防高脂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介导的微生态环境在高脂高果糖饮食引起的相关代谢障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首先探究了西湖龙井茶对常规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随后构建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模型,进一步研究西湖龙井对预防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脂质积累、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和肠道微生态紊乱的效果。结果表明:西湖龙井茶汤能够抑制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的体质量上升和脂肪积累,有效改善代谢紊乱。进一步探究西湖龙井对高脂高果糖饮食小鼠肠道稳态的保护作用时发现,西湖龙井茶汤处理抑制了小鼠肠道上皮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及其靶基因烯醇化酶-1(enolase-1, ENO1)和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 LDHA)的表达。此外,西湖龙井茶汤干预可以降低小鼠肠道厚壁菌门/拟杆菌门菌群丰度的比值,使norank_f_Muribaculaceae等益生菌富集,且高脂高果糖饮食+低浓度茶汤处理下毛螺菌科菌群富集,高脂高果糖饮食+高浓度茶汤处理使颤螺菌属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本研究结果为龙井茶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来调节脂肪积累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饮茶能够改善肠道健康、发挥降脂减肥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龙井茶 高脂高果糖饮食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下载PDF
浙江“春雨2号”品种白茶加工工艺初探 被引量:14
6
作者 范方媛 陈萍 +4 位作者 罗文文 徐文武 谷兆骐 毛祖法 龚淑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利用浙江省主栽茶品种"春雨2号"鲜叶为原料,依照传统白茶加工工艺,设计不同萎凋方式(日光萎凋、室内萎凋、萎凋槽萎凋、28℃和35℃控温萎凋)及不同干燥方式(50℃、80℃和100℃烘干)进行工艺对比试验,通过对成品白茶感官评价... 利用浙江省主栽茶品种"春雨2号"鲜叶为原料,依照传统白茶加工工艺,设计不同萎凋方式(日光萎凋、室内萎凋、萎凋槽萎凋、28℃和35℃控温萎凋)及不同干燥方式(50℃、80℃和100℃烘干)进行工艺对比试验,通过对成品白茶感官评价及滋味品质成分定量检测,探索适合浙江茶树品种"春雨2号"原料加工白茶的适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不同萎凋方式及烘干方式因环境温湿度不同导致加工时长差异;与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等萎凋方式相比,控温萎凋受环境影响较小,其产品质量较为稳定;35℃控温萎凋因高温短时而导致成茶儿茶素及氨基酸含量较低,成茶青气(味)减弱,但甘甜度提高;而高温短时的烘干方式有利于提高香气丰富度。综上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合浙江本地品种"春雨2号"原料加工白茶的2个工艺流程分别为:鲜叶→35℃控温萎凋25 h→50℃烘干2 h;鲜叶→日光萎凋40 h→100℃烘干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加工工艺 萎凋 烘干
下载PDF
在茶园生产周期过程中茶树群落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估算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敏 陈永根 +4 位作者 于翠平 潘志强 范冬梅 骆耀平 王校常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7-694,共8页
为定量评估在茶树生产周期过程中茶树群落碳储量积累规律和积累潜力,基于1950—2011年间全国各地不同树龄茶树实际生物量数据,建立了典型的双条植种植方式下中国茶园的茶树现存地上部生物量与树龄之间的自然指数经验关系方程,进而经... 为定量评估在茶树生产周期过程中茶树群落碳储量积累规律和积累潜力,基于1950—2011年间全国各地不同树龄茶树实际生物量数据,建立了典型的双条植种植方式下中国茶园的茶树现存地上部生物量与树龄之间的自然指数经验关系方程,进而经过茶树根冠比及碳转换系数的换算得到在茶园生产周期(1~30年)过程中茶树碳储量的年际动态;同时,基于以往关于茶树光合生产潜力的研究结果及茶叶产量的时间增长规律,建立茶树现存生物量年增长与茶叶产量之间的换算关系,估算不同茶区及全国茶园茶树的理论碳储量.通过茶树树龄和生物量之间的自然指数经验关系方程换算的结果表明,幼年期(1~4年)和成年中前期(5~15年)茶树碳储量平均以(4.5±0.4) t/(hm2?a) 和(0.95±0.05) t/(hm2?a) 递增,在成年后期(25年)茶树碳储量约可达30.6 t/hm2;此经验方程所模拟的成年茶树碳储量值相当于在2%光能利用率条件下的碳储量理论值.现有全国平均茶叶产量水平仅达0.5%光能利用率,全国茶园总体碳贮量约为(9.1±1.4) t/hm2,若优化茶园管理,将产量普遍提高至丰产水平,茶园总体碳贮量则有成倍的上升空间.综上所述,中国茶园茶树碳库是农林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所建立的茶树生物量与树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碳储量 茶树生物量 固碳 生长模型
下载PDF
茶渣对酯型儿茶素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书琴 汤一 刘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3-218,227,共7页
【目的】研究茶渣对酯型儿茶素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为获得脱咖啡碱的高纯度儿茶素类产品及茶渣的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一次浸提、二次浸提、乙醇处理和酸碱处理共4种方式处理茶渣,比较咖啡碱及酯型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目的】研究茶渣对酯型儿茶素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为获得脱咖啡碱的高纯度儿茶素类产品及茶渣的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一次浸提、二次浸提、乙醇处理和酸碱处理共4种方式处理茶渣,比较咖啡碱及酯型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没食子儿茶素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儿茶素酸酯(Catechin gallate,CG))吸附量的大小,选择茶渣最佳处理方式;测定乙醇处理后茶渣对茶汤中相关成分的动态吸附过程;分析比较茶汤质量浓度分别为2,5,10,15,20mg/mL以及液固比(茶汤体积(mL)与茶渣质量(g)的比值)分别为20∶1,40∶1,80∶1,100∶1,180∶1时,茶渣对咖啡碱及酯型儿茶素吸附量的影响。【结果】乙醇处理茶渣吸附性能最好,其对酯型儿茶素EGCG、GCG、ECG、CG的吸附量分别为25.67,8.44,7.60和2.44mg/g,咖啡碱与酯型儿茶素的吸附量比值为0.098。吸附时间为70min时,酯型儿茶素的吸附量已达最大值,但咖啡碱尚未达到饱和。茶渣对酯型儿茶素的吸附量与茶汤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酯型儿茶素和咖啡碱的吸附量随茶汤体积与茶渣质量间的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加,但综合考虑吸附量、咖啡碱脱除效果与茶汤利用率,液固比以40∶1为宜。【结论】茶渣对酯型儿茶素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在不同吸附时间以及不同茶汤质量浓度与液固比下,酯型儿茶素与咖啡碱的吸附量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据此设计工艺方案有助于提高茶渣的选择性吸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渣 酯型儿茶素 脱咖啡碱 吸附性能
下载PDF
卟啉类化合物光敏助氧化作用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士成 于海宁 沈生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92-1096,共5页
本文介绍了卟啉类光敏物质助氧化作用的应用,并分析其助氧化作用机理;由卟啉类化合物构效关系,探讨了卟啉类光敏助氧化作用的生物学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卟啉类化合物 光敏剂 自由基 光敏助氧化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茶园创建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海强 任璐怡 +1 位作者 罗列万 王校常 《茶叶》 CAS 2021年第2期67-70,共4页
生态茶园工程是浙江省实现茶产业高水平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就工程3年来创建情况、主要做法、创建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深化技术研究、推进增点扩面、开启智慧茶园研究应用等建议。
关键词 生态茶园 浙江 创建实践
下载PDF
‘舒茶早’茶苗在皖南山区种植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宁 王岳飞 《茶叶》 2018年第1期10-12,共3页
以‘福鼎大白茶’和当地‘黄花山大叶种’为对照,对‘舒茶早’在皖南山区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舒茶早’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5天,比当地‘黄花山大叶种’早4-6天,为早生种,生长势强,抗性好,适合制绿茶,适于皖南山... 以‘福鼎大白茶’和当地‘黄花山大叶种’为对照,对‘舒茶早’在皖南山区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舒茶早’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5天,比当地‘黄花山大叶种’早4-6天,为早生种,生长势强,抗性好,适合制绿茶,适于皖南山区种植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山区 舒茶早 茶树 新品种 适应性 区域试验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紫娟’和‘迎霜’茶树花代谢物差异
12
作者 朱婉 吴颖 +4 位作者 黎晓湘 张龙杰 梁月荣 陆建良 郑新强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5-839,共15页
为探究茶树品种‘紫娟’和‘迎霜’茶树花之间的风味差异,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2个品种茶树花轻发酵样品中非挥发性代谢物的丰度,并对其进行筛选和鉴定;参照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评价2个样品茶树花各... 为探究茶树品种‘紫娟’和‘迎霜’茶树花之间的风味差异,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2个品种茶树花轻发酵样品中非挥发性代谢物的丰度,并对其进行筛选和鉴定;参照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评价2个样品茶树花各项审评因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检测儿茶素类、黄酮类等滋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紫娟’茶树花滋味甘和较鲜、略苦微涩,‘迎霜’茶树花滋味甘和、微苦略涩。2个品种间有酚酸类(56种)、黄酮类(46种)、脂质(26种)、鞣质(19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17种)等219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进一步对其代谢通路进行注释分析发现,氨基酸类物质相关代谢途径以及黄酮和黄酮醇代谢途径是‘紫娟’和‘迎霜’茶树花之间的主要差异代谢途径。此外,‘紫娟’和‘迎霜’茶树花中黄酮类总量、花青素总量、儿茶素类和部分生物碱含量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初步说明了黄酮类化合物使茶树花的滋味具有一定苦涩度,相较于‘迎霜’,‘紫娟’茶树花中部分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上调是其茶汤滋味较鲜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花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 ‘紫娟’ ‘迎霜’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不同地区及特殊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性 被引量:56
13
作者 徐元骏 何靓 +2 位作者 贾玲燕 吴媛媛 屠幼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330,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比分析了我国5个传统红茶(滇红、祁红、英红、宜红、双丰红茶),3个花香型红茶(香凝红、金观音红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比分析了我国5个传统红茶(滇红、祁红、英红、宜红、双丰红茶),3个花香型红茶(香凝红、金观音红茶、黄观音红茶)及4个高氨基酸红茶(竹海金茗、金玉仙茶、黄金芽红茶、恒盛红茶)的香气化合物组成及香气特征差异.结果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其中滇红26种,祁红19种,宜红34种,英红30种,双丰红茶17种,香凝红29种,金观音红茶34种,黄观音红茶23种,竹海金茗20种,金玉仙茶16种,黄金芽红茶20种,恒盛红茶24种.利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得到红茶香气化合物以醇类、酯类、碳氢化合物为主,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等物质是红茶特征性香气物质.初步探讨了香气成因,将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相结合,得到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红茶香气的特异性.花香型红茶香气中含有较多橙花叔醇、α-法尼烯、吲哚等乌龙茶特征性香气物质,高氨基酸红茶中含氮化合物如2-乙酰吡咯、喹啉等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香气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昆虫几丁质合成酶特性预测 被引量:9
14
作者 陆建良 林晨 +2 位作者 杨晓丽 郑新强 梁月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1-501,共11页
利用GenBank中已公开的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S)基因序列,通过GenDoc、PROSITE Motif search和Predict Protein等软件,研究昆虫等生物CS分子特性.发现昆虫CS氨基酸序列具有CAT(M/L)WHEX3EMX3LKSI等11个保守基序,其中10个位于... 利用GenBank中已公开的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CS)基因序列,通过GenDoc、PROSITE Motif search和Predict Protein等软件,研究昆虫等生物CS分子特性.发现昆虫CS氨基酸序列具有CAT(M/L)WHEX3EMX3LKSI等11个保守基序,其中10个位于预测的膜内侧催化中心区域,1个位于膜外的卷曲螺旋区域.昆虫CS分子二级结构中α螺旋比例高,结构紧凑.同时C端和N端具有额外的跨膜螺旋,有利于该酶的转运和定位.位于膜外的卷曲螺旋区域可能与该酶高级结构形成和几丁质新生链组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合成酶 保守序列和特异基序 二级结构 昆虫
下载PDF
钾肥施用对茶鲜叶香气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边金霖 董迹芬 +2 位作者 林杰 朱全武 骆耀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1-607,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研究了钾肥施用对茶鲜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处理(CK1)相比,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大,茶鲜叶异戊烯二磷酸类中的芳樟醇含量明显增加,施用100(A1处理)、200(A2处理)、400(A3处理)kg.hm-2氯化钾(K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研究了钾肥施用对茶鲜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处理(CK1)相比,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大,茶鲜叶异戊烯二磷酸类中的芳樟醇含量明显增加,施用100(A1处理)、200(A2处理)、400(A3处理)kg.hm-2氯化钾(K2O≥60%)分别增加50.34%、61.72%和81.03%,且相互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CK1相比,A2、A3处理的苯甲醇含量分别增加24.61%、48.60%,β-苯乙醇含量分别增加30.67%、43.25%;钾肥施用后,脂肪酸类中具有青草气味的庚醛含量降低,而具有花香气味的壬醛、辛醇含量增加;施用不同种类钾肥对香气物质的影响共同表现为,增施钾肥能增加异戊烯二磷酸类和苯丙氨酸类挥发性物质的总量,施用硫酸钾能显著增加异戊烯二磷酸类挥发性物质中芳樟醇、罗勒烯等的含量,而施用硫酸钾镁能显著增加苯丙氨酸类挥发性物质中苯甲醛、β-苯乙醇等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 茶叶 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质联用分析
下载PDF
茶树“龙井43"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及其系统进化(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叶晓倩 赵忠辉 +5 位作者 朱全武 王营营 林张翔 叶楚玉 樊龙江 须海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412,共9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国茶树品种龙井43"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进行测定,拼接补洞后再利用Sanger测序法对序列进行验证,最终得到龙井43"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KF562708.1).该基因组大小为157 085bp,其中大...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国茶树品种龙井43"叶绿体基因组的全序列进行测定,拼接补洞后再利用Sanger测序法对序列进行验证,最终得到龙井43"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KF562708.1).该基因组大小为157 085bp,其中大单拷贝区的长度为86 642bp,小单拷贝区的长度为18 283bp,反向重复区的长度为26 080bp,共注释叶绿体基因134个.与韩国茶树品种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对,在编码区发现15个基因发生了非同义突变,在非编码区有100多个多态性位点,这些突变可作为茶树品种鉴定的DNA标记.同时,选取12个中国茶树品种,对其叶绿体基因组上的特异性片段(ycf1,psbA-trnH,psbK-psbI-psbI)进行测序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2个茶树品种在进化树上分为2个亚群,其中凌云白毛茶"单独形成一支,其他11个品种形成一支;而11个品种中,龙井瓜子"龙井长叶"龙井圆叶"中茶102"形成一支,自展支持率为100%.表明利用叶绿体基因片段可有效区分茶树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井43 叶绿体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亲缘关系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不同包装材料对正山小种红茶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亚文 于飞 +9 位作者 陈聪 严斯惟 吕杨俊 朱跃进 孔俊豪 杨秀芳 吴媛媛 何普明 屠幼英 李博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73,共14页
为探明常用茶叶包装材料铝箔袋、牛皮纸袋、铝箔牛皮纸复合袋、玉米纤维袋对正山小种红茶贮藏保质的效果,采用40℃恒温贮藏8周,分别于1、2、4、6、8周取样,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并对茶叶含水量、茶多酚、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汤色色... 为探明常用茶叶包装材料铝箔袋、牛皮纸袋、铝箔牛皮纸复合袋、玉米纤维袋对正山小种红茶贮藏保质的效果,采用40℃恒温贮藏8周,分别于1、2、4、6、8周取样,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并对茶叶含水量、茶多酚、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汤色色度和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在贮藏末期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详细比较不同包装材料对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包装材料对阻止正山小种的含水量上升,茶多酚、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以及汤色的变化有一定的作用,铝箔牛皮纸复合袋的保存效果最佳,其次为铝箔袋和牛皮纸袋,玉米纤维材料的保存效果最差。相对于无包装对照茶样,包装材料对上述指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包装材料对正山小种香气的保留效果较为明显,感官审评和OPLS-DA结果都表明铝箔牛皮纸复合袋在4种包装中效果最优。香气感官评分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但最高分在不同包装材料中出现的时间点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用40℃恒温贮藏模型中,所选4种常用红茶包装材料都无法有效减缓正山小种在贮藏过程中的整体品质劣变。因此,采用其他保鲜措施对提高正山小种等工夫红茶的贮藏效果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山小种红茶 包装材料 贮藏 品质
下载PDF
3个品种早春绿茶主要香气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建华 张兰兰 +1 位作者 边金霖 骆耀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0-594,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了由乌牛早、鸠坑、福云6号3个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绿茶的香气成分,分别鉴定出43、51、42种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个茶样的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次为萜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而醛类、酮类和酯类...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了由乌牛早、鸠坑、福云6号3个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绿茶的香气成分,分别鉴定出43、51、42种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个茶样的香气成分主要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次为萜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而醛类、酮类和酯类化合物总量较低,未检测到酸类化合物.乌牛早的醇类化合物(57.6%)显著高于鸠坑(35.2%)和福云6号(22.5%),其中,乌牛早的芳樟醇含量极高,达38.94%.乌牛早的萜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分别为10.2%、10.1%,鸠坑分别为20.0%、23.3%,福云6号分别为23.3%、7.5%.乌牛早的主要香气成分为1-辛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α-金合欢烯,鸠坑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金合欢醇、十二烷、环柠檬醛、2,4-二甲基-环己醇,福云6号为1-辛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壬醛、橙花叔醇、3,4-环氧-3-乙基-2-丁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醇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悦伶 丁健 +3 位作者 何佳 孔德栋 徐平 王岳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6-634,共9页
通过设立空白组、对照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处理组,探究EGC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影响。结果发现,EGCG处理组的小鼠脾明显比对照组小,并且EGCG能够... 通过设立空白组、对照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处理组,探究EGCG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影响。结果发现,EGCG处理组的小鼠脾明显比对照组小,并且EGCG能够降低小鼠肠道固有层细胞和肠道组织上清液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及分泌(P<0.01),而对IL-10的表达与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EGCG对小鼠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的表达无显著影响,小鼠肠道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结果也显示肠道黏膜和上皮屏障损伤无明显变化。综上所述,EGCG能够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减少由肠道炎症引起的小鼠全身性炎症反应,对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葡聚糖硫酸钠 炎症性肠病 肠道固有层细胞
下载PDF
抹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质积累和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继红 余月儿 +3 位作者 丁乐佳 徐平 毛立民 王岳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5-532,共8页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4个茶树品种抹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并选取‘茂绿’品种抹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肥胖小鼠模型进行0.1%、0.5%、1.0%3种剂量的膳食补充。结果表明,抹茶能够在不影响摄食量的情况下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体质量增...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4个茶树品种抹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并选取‘茂绿’品种抹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肥胖小鼠模型进行0.1%、0.5%、1.0%3种剂量的膳食补充。结果表明,抹茶能够在不影响摄食量的情况下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体质量增长、血糖水平升高和肝脏脂质积累,且效果呈现出浓度依赖性。进一步对小鼠肝脏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情况进行检测,发现膳食添加1.0%的抹茶能够显著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异常升高,提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并下调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下游My D88基因的表达。综上所述,抹茶能够有效改善食源性肥胖和高脂饮食诱发的肝脏脂肪性病变与炎症反应,对TLR4/MyD88信号通路的抑制是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抹茶 肥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