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华东地区某三级医院2018—2021年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迪丽努尔·迪力穆拉提 肖婷婷 +5 位作者 唐红 王雪婷 路平 陈云波 嵇金如 肖永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14,共12页
目的探讨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华东地区某三级教学医院收治的链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情况、预后的危险因素等。结果共纳入15... 目的探讨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华东地区某三级教学医院收治的链球菌血培养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情况、预后的危险因素等。结果共纳入151例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年龄为(55.5±17.9)岁,>60岁的患者占45.70%,男性患者占61.59%,89.40%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实体肿瘤、心脏瓣膜病、肝胆疾病、高血压较为多见。链球菌血流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为手术、免疫抑制状态、皮肤黏膜完整性破坏等(均P<0.05)。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占25.17%(38例),常见基础疾病包括肝胆疾病、实体肿瘤、血液病、高血压等。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较社区感染更长,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高于社区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出的151株链球菌中,α-溶血性链球菌(112株,肺炎链球菌除外)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分别为71.43%、80.38%、91.07%;β-溶血性链球菌(29株)对青霉素100%敏感;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率为50.00%。151例患者的30天全因病死率为6.62%(10例),归因病死率为2.65%(4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休克(OR=13.690,95%CI:1.482~126.470)、Pitt菌血症评分≥4分(OR=10.461,95%CI:1.042~105.005)是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链球菌血流感染以社区感染为主,医院获得性链球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较多,休克、Pitt菌血症评分≥4分是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irt3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2
作者 夏康 王天宇 +3 位作者 陈忠宝 邱涛 周江桥 郑树森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477-480,共4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一个涉及复杂病理生理机制的病理过程,通常发生在肝移植等外科手术过程中,在临床上加重患者的肝损伤并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1-2]。因此,寻找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靠靶点...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一个涉及复杂病理生理机制的病理过程,通常发生在肝移植等外科手术过程中,在临床上加重患者的肝损伤并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1-2]。因此,寻找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靠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机制 肝脏缺血/再灌注 外科手术 ISCHEMIA 肝移植 肝损伤 病理过程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维建 韩少良 +2 位作者 蒋飞照 梁廷波 柯庆宏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67-568,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外科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包括间质瘤8例、Brunner瘤5例、平滑肌瘤5例、管状腺瘤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胃...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外科治疗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包括间质瘤8例、Brunner瘤5例、平滑肌瘤5例、管状腺瘤2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胃泌素瘤1例、血管瘤1例及错构瘤1例。手术方式为单纯肿瘤切除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肿瘤切除+乳头成形或括约肌成形5例、肿瘤切除加胃大部切除3例。平均随访59.4个月(2~105个月),1例死于心脏病,3例失访。本组病例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7.5%及80.0%。结论: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依赖于解剖特殊性、肿瘤部位和病理组织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良性肿瘤 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
4
作者 罗华友 程若川 +3 位作者 冯曜宇 杨家印 刘自明 吴泓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3年第2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92—2000年间2l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手术方式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胃癌穿孔多见于晚期,均为进展期胃...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处理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92—2000年间2l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手术方式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胃癌穿孔多见于晚期,均为进展期胃癌,病理多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2l例中单纯修补10例,其中有3例再发穿孔,姑息性胃切除7例,胃癌根治4例;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2个月、15个月、24个月。结论:胃癌穿孔多见于晚期,一般情况差,如为此类患者应术中提高警惕,早期治疗和选择正确术式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急性胃穿孔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围手术期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增强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体外免疫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浩 郑树森 +3 位作者 蒋国平 吴丽花 万云乐 谢海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7-732,共6页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 ,Lptn)基因修饰的肝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融合瘤苗的体外生物学特征和免疫作用。方法:以重组Lptn基因修饰小鼠骨髓来源的DC ,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作用下与H2 2小鼠...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tactin ,Lptn)基因修饰的肝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融合瘤苗的体外生物学特征和免疫作用。方法:以重组Lptn基因修饰小鼠骨髓来源的DC ,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作用下与H2 2小鼠肝癌细胞融合,分别以RT -PCR及ELISA方法检测Lptn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免疫分子表达。MTT法检测Lptn基因修饰的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DCLptn/H2 2 )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体外刺激作用。LDH法检测DCLptn/H2 2融合瘤苗诱导产生的杀伤性T淋巴细胞活性。结果:Lptn基因修饰的DC能分泌较高浓度的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并且具有明显的趋化淋巴细胞功能。DCLptn/H2 2不但增强融合瘤苗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而且能增强杀伤性T淋巴细胞活性。结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基因修饰能增强融合瘤苗体外免疫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趋化因子 树突细胞 细胞融合 肝肿瘤
下载PDF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 被引量:22
6
作者 罗华友 杨家印 +4 位作者 刘自明 程若川 魏晓岗 冯曜宇 吴泓 《腹部外科》 2003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 了解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对 1985年~2 0 0 0年收治的 4 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将胆道损伤的原因归纳为病理因素、解剖因素、技术性因素三类。结果 病理因素所致的胆道... 目的 了解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对 1985年~2 0 0 0年收治的 4 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将胆道损伤的原因归纳为病理因素、解剖因素、技术性因素三类。结果 病理因素所致的胆道损伤 13例 ,解剖因素所致的胆道损伤 18例 ,技术性因素所致的胆道损伤 11例。结论 强调术者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胆道损伤的关键。不能视胆囊切除为“小手术”、“简单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胆道损伤 原因 预防 处理措施 胆囊切除手术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P-选择素高水平表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万云乐 郑树森 +2 位作者 吴丽花 张文瑾 周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在稳定存活的肝移植受者血清中的表达程度。方法 :ELISA法检测 2 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和 12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 -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在稳定存活的肝移植受者血清中的表达程度。方法 :ELISA法检测 2 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和 12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 -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细胞表型。同时对近期 6例临床原位肝移植病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肝移植病人外周血CD3+ 、CD4 + 、CD8+ 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 + /CD8+ 比值与正常人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 0 5 ) ,但肝移植组CD3+ CD2 5 + 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P <0 . 0 5 )。白细胞介素 - 6、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水平肝移植组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5 )。近期 6例临床原位肝移植病例血清白细胞介素 -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水平的动态观察 ,未发现规律性变化。结论 :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参与了肝移植后效应T细胞的活化过程 ,肿瘤坏死因子 -α和白细胞介素 - 6则可能分别介导了对移植物的免疫损伤和修复。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P -选择素在稳定存活的肝移植受者血清中的表达程度。方法 :ELISA法检测 2 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和 12例正常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白细胞介素6 胞间粘附分子1 P选择素
下载PDF
重新评估激素在肝移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树森 吴健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1-213,共3页
关键词 肝移植 激素 排斥反应
下载PDF
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促进肿瘤凋亡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张浩 郑树森 +1 位作者 蒋国平 谢海洋 《科技通报》 2005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PEG法制备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细胞表型特征;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NF-αmRNA、IFN-γ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ax、C...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PEG法制备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细胞表型特征;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NF-αmRNA、IFN-γ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具备树突状细胞及肝癌细胞表型特征,能显著促进肿瘤组织中TNF-αmRNA、IFN-γm-RNA及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小鼠肝癌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能有效地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在预防和治疗肝癌的复发及转移过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肝癌 细胞融合 凋亡
下载PDF
MELD评分预测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短期生存率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常顺伍 杨培鸽 +1 位作者 沈维 蒋建文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短期生存率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2004年135例行肝移植手术的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术前MELD评分及术后1个月、3个月...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短期生存率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2004年135例行肝移植手术的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术前MELD评分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生存率。依据MELD评分结果将受者分为三组,分析比较各组生存率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1个月总的生存率为89%(15/135),3个月的生存率为87.4%(17/135),MELD分值≤20的受者与分值在20~30之间患者的1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0%和90.4%(P=0.84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ELD分值≥30的受者术后1个月生存率为66.7%,与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15和0.049)。术后存活时间大于1个月的受者术中尿量为(134.8±112.2)ml/h,术后1个月内死亡的受者为(27.8±28.6)ml/h(P=0.000)。结论 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前MELD评分不能完全预测术后的生存率,两者不存在线性关系,只有在达到一临界点的时候,生存率才出现明显下降;术中尿量可以综合评价术前、术中各种因素对肾功能的损害程度以及术后肾功能状况,而且与术后生存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良性终末期肝病 生存率 MELD评分
下载PDF
TXNRD1在肝细胞癌中活性氧相关细胞凋亡导致多药耐药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大志 黄俊杰 +1 位作者 郑树森 章爱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2-380,共9页
目的耐药性是肝细胞癌(HCC)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XNRD1)作为活性氧(ROS)代谢的主要影响因素,已被证明与HC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本研究探究TXNRD1在HCC多药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BEL-7402细胞系的BEL/FU细胞作... 目的耐药性是肝细胞癌(HCC)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XNRD1)作为活性氧(ROS)代谢的主要影响因素,已被证明与HC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本研究探究TXNRD1在HCC多药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BEL-7402细胞系的BEL/FU细胞作为多重耐药细胞株。siRNA用来干预细胞TXNRD1的表达;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TXNRD1的表达;CCK-8法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用来评估TXNRD1对肝癌细胞ROS蓄积、5-氟尿嘧啶(5-Fu)和多柔比星(DOX)耐药性以及体外凋亡的影响;异种肿瘤移植模型的构建用来研究金诺芬(AUR)在体内对细胞耐药性的影响。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BEL/FU作为多重耐药HCC细胞系表现出TXNRD1 mRNA与蛋白水平的高表达(P值均<0.05)。AUR作为TXNRD1的抑制剂,联合化疗药物5-FU及DOX处理与单一化疗药物处理相比,细胞克隆集落形成数目明显减少(P值均<0.01),凋亡比例明显增加(P值均<0.001)。N-乙酰半胱氨酸(NAC)作为ROS的清除剂,可以明显削弱siRNA敲低TXNRD1表达对BEL/FU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应用NAC可以有效降低干扰后细胞的凋亡比例(P值均<0.001)。动物实验也证实,5-Fu与AUR联合治疗相对于单一5-Fu治疗,裸鼠的肿瘤质量更轻(P<0.001),体积更小(P<0.001)。结论TXNRD1在HCC耐药中扮演重要角色,抑制其在细胞水平作用可有效改善耐药性,AUR作为TXNRD1抑制剂在HCC综合治疗中也具备极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活性氧 抗药性 肿瘤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
下载PDF
原发性脾脏肿瘤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益钟 梁廷波 +1 位作者 陈善良 孙道中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8-199,共2页
目的 :总结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了 18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脾脏原发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能早期发现病变。B超、CT、MRI、DSA术前定性诊断正确率... 目的 :总结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了 18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脾脏原发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能早期发现病变。B超、CT、MRI、DSA术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38.9% (7/ 18)、6 9.2 % (9/ 13)、6 6 .7% (4 / 6 )、75 % (3/ 4 )。良性肿瘤行脾切除术及脾段切除术疗效佳。恶性肿瘤 7例中术后 1年内死亡 5例 ,2例已分别存活 4年、5年 ,均为早期病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脾脏肿瘤诊断及鉴别的主要手段。脾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部分脾良性肿瘤可行保脾手术。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六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照明 郑树森 +1 位作者 丁伟 王丽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4-518,共5页
目的观察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6例 PTLD 患者进行苏小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 法染色、原位杂交及基因重排分析,并复习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6例中3例为同种异体肾移植后... 目的观察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6例 PTLD 患者进行苏小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 法染色、原位杂交及基因重排分析,并复习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6例中3例为同种异体肾移植后,诊断为单形性 PTLD,分别死于诊断后4、2及1个月。2例为同种异体肝移植后,1例诊断为单形性 PTLD,诊断后5个月死亡。1例诊断为早期病变。另1例是异休骨髓移植后诊断为多形性 PTLD,随访12个月病情较稳定,6例中4例检出 EBER1/2DNA。结论 PTLD 是发生于器官移植后的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和临床特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增生性疾病 移植 淋巴瘤 病理学 临床
原文传递
稳定存活肝移植受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云乐 郑树森 +2 位作者 尉建锋 贾长库 胡中荣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研究稳定存活的肝移植受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 2 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 12例正常人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细胞表型。结果 外周血CD3+ 、CD8+ T细胞百分... 目的 研究稳定存活的肝移植受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 2 2例原位肝移植患者、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 12例正常人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T细胞表型。结果 外周血CD3+ 、CD8+ 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 + /CD8+ 比值 ,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肝移植组CD3+ CD2 5 + T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2 2 )。血清IL 2、IFN γ、IL 10、IL 4及TNF α水平 ,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IL 6、ICAM 1和P selectin水平肝移植组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值分别为 0 0 4 8、0 0 0 0和 0 0 2 5 )。结论 稳定存活的肝移植患者体内效应T细胞仍处于低活化状态 ,炎症性细胞因子 (TNF α、IL 6 )和黏附分子 (ICAM 1、P Selec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清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 细胞黏着 趋化因子类
原文传递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基RRM1、RRM2和RRM2B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华 李红 +5 位作者 张立行 葛超 陈陶阳 谢海洋 崔英 李锦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8-463,共6页
目的 :检测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ibonueleotide reductase,RR)亚基RRM1、RRM2和RRM2B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3种蛋白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19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RM1、R... 目的 :检测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ibonueleotide reductase,RR)亚基RRM1、RRM2和RRM2B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3种蛋白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19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RM1、RRM2和RRM2B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两两分析RRM1、RRM2和RRM2B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比例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并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结果 :阳性染色的RRM1、RRM2和RRM2B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质中,RRM1和RRM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RRM2B蛋白高表达的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RRM2B蛋白表达水平是影响肝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核糖核苷酸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VCA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超 李红 +4 位作者 屠红 陈陶阳 谢海洋 崔英 李锦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6-652,共7页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1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1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20例肝炎患者和92例健康人血清中VCAM-1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中VCAM-1的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0.000 1),且与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P=0.021)。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VCAM-1表达水平高的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短(P=0.023)。结论 :血清中VCAM-1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和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血清学试验 预后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6例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浩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04-305,共2页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为胰腺少见肿瘤之一,临床误诊率较高,治疗也尚无统一规范。本文总结2001年至200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6例SPTP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为胰腺少见肿瘤之一,临床误诊率较高,治疗也尚无统一规范。本文总结2001年至200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6例SPTP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临床病理特点 浙江大学医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误诊率 少见肿瘤 统一规范 肝胆外科
原文传递
Hep par1单抗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18
作者 张微 郑树森 +1 位作者 王照明 李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HEP parl 肝细胞癌 单克隆抗体 病理学检查 诊断
原文传递
CLEC4M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9
作者 余君铭 陈静 +4 位作者 葛超 陈陶阳 谢海洋 李锦军 李红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70-478,共9页
目的:探讨C型凝集素域家族4,成员M(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4,member M,CLEC4M)在正常肝、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配对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 目的:探讨C型凝集素域家族4,成员M(C-type lectin domain family 4,member M,CLEC4M)在正常肝、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配对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等数据库,筛选各个肝癌数据库中在HCC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的基因。利用GEO数据库分析正常肝、肝硬化及HCC组织中CLEC4M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83对HCC组织及其配对癌旁肝组织中CLEC4M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肝细胞癌癌基因图谱数据库(Integrative Molecular Analy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DB)分析CLEC4M mRNA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36对HCC及其配对癌旁肝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和12例肝硬化组织中CLEC4M蛋白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8对HCC及其配对癌旁肝组织中CLEC4M蛋白的表达水平;再用Kaplan-Meier法分析癌旁肝组织中CLEC4M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对GEO和TCGA数据库的检索结果以及对83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HCC组织中CLEC4M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P值均<0.0001)。对GEO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显示,CLEC4M mRNA在正常肝、肝硬化及HCC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236例HCC组织中仅6例为CLEC4M蛋白高表达,而配对癌旁肝组织中有157例为CLEC4M高表达。Kaplan–Meier生存期分析显示,癌旁肝组织中CLEC4M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较CLEC4M低表达者明显延长(P<0.0001)。结论:HCC组织中CLEC4M低表达,而癌旁肝组织中CLEC4M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外源凝集素类 C型 肝硬化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