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丽萍 徐耕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5年第6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药物难治的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OCM)术中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心律失常、心肌酶谱的变化和机制。方法15例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诊断为HOCM的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拟行PTSMA治疗,13例病... 目的分析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药物难治的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OCM)术中术后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心律失常、心肌酶谱的变化和机制。方法15例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诊断为HOCM的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拟行PTSMA治疗,13例病人(男7例,女6例)接受了PTSMA治疗。无水酒精消融前后导管测量LVOTG,术后心电监护72小时,6-8小时检查一次心肌酶谱,术后一周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结果13例病人中,3例(23.1%)术后即刻LVOTG消失,6例(46.2%)术后即刻LVOTG<30mmHg,2例(15.4%)术后即刻LVOTG下降>50%,1例(7.7%)LVOTG下降<50%。手术前后平均静息LVOTG77.0±38.8mmHgVS21.4±16.3mmHg,P<0.001。CRBBB发生率为46.2%,消融第一间隔支者CRBBB发生率为57.1%,第二间隔支者为33.3%,前者CRBBB的发生率略高,但无显著差异(P=0.645);心肌酶谱CK-MB峰值与术后即刻LVOTG下降幅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PTSMA治疗HOCM病人近期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肥厚性 左室流出道 消融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锡类含片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
2
作者 胡玉平 姜建芳 +1 位作者 白燕萍 周海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88-589,594,共3页
目的:建立锡类含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本制剂中的青黛、牛黄、冰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本制剂中的靛玉红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可鉴别出青黛、靛玉红、冰片的特征斑点。HPLC法测定的靛蓝在20~1000ng范围... 目的:建立锡类含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本制剂中的青黛、牛黄、冰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本制剂中的靛玉红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可鉴别出青黛、靛玉红、冰片的特征斑点。HPLC法测定的靛蓝在20~100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03%,RSD为2.14%(n=5)。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类含片 靛玉红 薄层色谱 质量标准
下载PDF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建峰 陈关福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391-392,共2页
关键词 腮腺肿瘤 手术治疗 区域性切除 并发症
下载PDF
青年人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朱旭贞 宋水江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0期1068-1069,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青年人 临床分析 回顾性分析 上升趋势 危险因素 发病率
下载PDF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后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5
作者 叶熊 张礼 顾丽萍 《中国乡村医药》 2002年第7期10-12,共3页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ll首次从胃内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1],人们研究证实HP与许多疾病有关.尤其是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的关系已经证实.消化学界已有"无HP,无溃疡"之说.经过抗HP治疗后... 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ll首次从胃内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1],人们研究证实HP与许多疾病有关.尤其是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的关系已经证实.消化学界已有"无HP,无溃疡"之说.经过抗HP治疗后,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率已明显下降,但是随着HP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重,对十二指肠溃疡复发与HP感染的研究已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复发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载PDF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建霖 管灵素 张晓红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住院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分布情况及化疗后影响。方法:对205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液系统疾病及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不同分组,以200例同期体检人员为对照,统... 目的: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住院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分布情况及化疗后影响。方法:对205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液系统疾病及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不同分组,以200例同期体检人员为对照,统计总体乙肝病毒感染率及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淋巴瘤组HBsAg阳性率为22.95%,与体检组及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功能异常发生率HBV感染组为14.67%,HBV未感染组的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HB-sAg阴性HBeAb、HBcAb阳性组为51.28%,HBV未感染组为22.3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中HBV感染率明显增高。对予HBsAg阳性患者,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并加强护肝治疗能有效降低HBV-DNA激活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HBsAg阴性而HBeAb、HbcAb阳性患者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早期检测HBV-DNA,加强护肝治疗强度,定期监测HBV-DNA及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乙型肝炎病毒 血液病
原文传递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尾状核、壳核脱髓鞘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张建民 李强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0-222,共3页
关键词 脱髓鞘病变 颅咽管瘤 术后并发 文献复习 尾状核 壳核 颅内肿瘤 低钠血症 切除术后 脱髓鞘变
原文传递
加巴喷丁治疗癫的随机双盲研究
8
作者 朱国行 丁美萍 +8 位作者 肖波 王德新 王德生 潘以正 赵庆臣 潘映福 马广玉 洪震 吕传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4年第2期195-197,214,共4页
目的 :评价加巴喷丁在癫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 ,用加巴喷丁添加治疗各型癫 ,观察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随机入组病例 2 3 6例 ,进入疗效分析的为 2 0 5例。服用加巴喷丁的病人每 4周随访时的癫... 目的 :评价加巴喷丁在癫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 ,用加巴喷丁添加治疗各型癫 ,观察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随机入组病例 2 3 6例 ,进入疗效分析的为 2 0 5例。服用加巴喷丁的病人每 4周随访时的癫发作次数均减少 ,且在用药后第 12周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意义。治疗有效率在用药后第 12、2 0周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意义 ,且在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者和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者中更明显。安全性两组无差异。结论 :加巴喷丁在添加治疗癫的疗效显示较安慰剂组在减少癫发作次数和治疗有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也是一个安全性较好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治疗 癫癎 随机双盲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