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1
作者 魏进社 孙继红 《科技通报》 2000年第z1期148-151,共4页
纵观医学影像学发展的100年,既是渐进与飞跃的辩证统一,又是分化与综合的辩证统一。正是渐进与飞跃,分化与综合的矛盾运动推动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医学的前进。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渐进 飞跃 分化 综合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影像鉴别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郝亮 余日胜 +4 位作者 崔凤 任兴昌 徐海滨 杜芳 徐坤元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74-779,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与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的钼靶X线、超声及MRI表现,旨在加深对二者影像共性及差异的认识,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 目的:通过对比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与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的钼靶X线、超声及MRI表现,旨在加深对二者影像共性及差异的认识,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TNBC与18例IGM的影像表现,其中所有TNBC与IGM患者均行钼靶X线检查;行超声检查的TNBC 37例,IGM 18例;行MR检查的TNBC 33例,IGM 14例。钼靶X线表现包括:病灶形态、密度、边缘、钙化、有无皮肤增厚及有无腋窝淋巴结肿大。超声表现包括:病灶形态、边界、大小范围、内部回声、腋下等引流区有无淋巴结肿大等。MRI表现包括: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在T2WI信号强度、肿块强化情况,同时绘制时间-信号增强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curve,TIC)以及在压脂T2WI图像上肿块周围是否有高信号。结果:①钼靶X线表现:TNBC组肿块影占67%(30/45),其中边缘光滑占60%(18/30);非对称性局限致密影占22%(10/45);钙化占9%(4/45);局限性结构扭曲占2%(1/9)。IGM组非对称性局限性致密影占50%(9/18);肿块影占39%(7/18),其中边缘光滑占29%(2/7);局限性结构扭曲占11%(2/18)。②超声表现:TNBC组低回声肿块影占92%(34/37),其中边缘光滑占62%(21/34);腋窝淋巴结肿大占38%(14/37);皮肤增厚占14%(5/37)。IGM组低回声肿块影占89%(16/18),其中边缘光滑占37%(6/16);腋窝淋巴结肿大占17%(3/18);皮肤增厚占22%(4/18)。另外,IGM组病灶分布于乳腺外周区域占56%(10/18)。③MRI表现:TNBC组肿块型占91%(30/33),肿块呈环形强化占67%(20/30),其中边缘光滑占70%(14/20),在T2WI序列肿块周边存在高信号的占85%(17/20),TIC曲线表现为II型或III型,无I型病例。IGM组肿块型占86%(12/14),非肿块型占14%(2/14)。肿块呈环形强化占75%(9/12),其中边缘光滑占11%(1/9),在T2WI序列肿块周边存在高信号占21%(2/9),TIC表现为I型或II型,无III型病例。另2例非肿块型IGM在T2WI序列均为稍高信号,边界欠清,增强后呈局灶样强化。结论:TNBC与IGM影像表现存在重叠性,尤其是二者在MR上均可表现为环形强化的肿块,在压脂T2WI序列肿块内都可出现超高信号,但通过仔细观察病灶的部位、边缘,在压脂T2WI序列肿块周边信号、强化方式及TIC类型等方面,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炎 磁共振成像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基于Windows平台的扩散张量成像后处理软件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蒋飚 华建明 +5 位作者 吴群 王真 王志康 丁文洪 蒋定尧 祝一虹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5-160,共6页
应用网络自由获取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DTI Task Card、dTV、DTIstudio、MedINRIA等4种自由扩散张量后处理软件,对同组DTI数据后处理及各向异性(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值比较,寻找合适的不依赖于MR系统平台的后处理方法。采集18例... 应用网络自由获取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DTI Task Card、dTV、DTIstudio、MedINRIA等4种自由扩散张量后处理软件,对同组DTI数据后处理及各向异性(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值比较,寻找合适的不依赖于MR系统平台的后处理方法。采集18例健康志愿者和12例额顶部脑膜瘤患者术前全颅扩散张量成像数据,4种后处理软件以患者数据参照调整DTI梯度表后生成扩散张量特征图像,DTI Task Card依赖MR系统平台,余3种在PC机上应用后处理软件依赖于CPU运算。DTIstudio法在多核系统中处理时间最短,CPU占用率最低。利用4种方法重复测定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内囊膝部、后肢,双侧丘脑、壳核相同大小兴趣区的FA值和ADC值,总体均数间不具显著性差异,以DTIstudio法测定值与DTI Task Card法测定值间相关性最高。DTIstudio是一种理想的、不依赖于MR系统软件的DTI后处理量值测定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 被引量:10
4
作者 郝亮 余日胜 +3 位作者 崔凤 徐坤元 汤丽珠 邓国辉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浆膜型肝结核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本组浆膜型肝结核8例中,6例单发,2例多发,共10个病灶。CT表现为肝包膜区梭形或多发结节性低密度灶,增... 目的探讨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浆膜型肝结核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本组浆膜型肝结核8例中,6例单发,2例多发,共10个病灶。CT表现为肝包膜区梭形或多发结节性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呈环形强化8个,蜂窝状或多环状强化2个;10个病灶中明显强化3个,轻至中度强化7个;病灶边缘或中央见点状或条状钙化3个。累及邻近肝实质2例;伴有少量腹水及后腹膜淋巴结轻度肿大1例。结论浆膜型肝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当病灶内发现斑点状或条状钙化或病灶呈多环状强化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提示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眶下裂和眶下沟横断面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雷鸣 章士正 谢兴夫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眶下裂和眶下沟横断面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避免将其误认为眶壁骨折。方法正常颅骨25个,肉眼观察眶下裂和眶下沟解剖形态。5个颅骨和20名正常人,眶横断面CT扫描,观察眶后外侧形态,15例辅以多平面重建和三维立体重建。结果... 目的研究正常人眶下裂和眶下沟横断面CT表现及其解剖基础,避免将其误认为眶壁骨折。方法正常颅骨25个,肉眼观察眶下裂和眶下沟解剖形态。5个颅骨和20名正常人,眶横断面CT扫描,观察眶后外侧形态,15例辅以多平面重建和三维立体重建。结果在标本和正常人横断面上,眶后外侧面同时反映眶外侧壁和大部分眶下壁,其表现有:(1)单处缺裂,两侧对称或不对称;(2)双处缺裂,缺裂之间夹有片状小骨,小骨长轴与眶外侧壁平行一致;(3)类似双处缺裂,缺裂之间出现片状小骨,小骨呈锥状,长轴在前后方向上。大体标本和眼眶重建图像显示,上述三种情况分别对应的解剖基础是:(1)棒球杆样眶下裂;(2)V形眶下裂,即眶下裂分内外两支,内支位于蝶骨大翼下缘与下颌骨后缘间,外支位于蝶骨大翼下缘与颧骨之间,内外支间形成一向上开口的“V”字形;(3)深陷的眶下沟,伴有突出并向内倾斜的外侧壁。结论熟悉正常人眶下裂和眶下沟的横断面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可以避免将其误认为眶壁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下裂 眶下沟 CT 解剖基础 计算机断层术 法医学
下载PDF
CT在肋骨骨折认定中的价值及骨折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雷鸣 谢兴夫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4-85,89,共3页
目的探讨在法医学鉴定中普通X线片难以确定的肋骨骨折,以CT技术加以显示的方法,并阐明肋骨骨折的力学原理。方法对17例普通X线技术显示困难的肋骨骨折行CT扫描,采用薄层平滑和高分辨率重建、表面遮盖法和多平面重建观察,确定肋骨骨折的... 目的探讨在法医学鉴定中普通X线片难以确定的肋骨骨折,以CT技术加以显示的方法,并阐明肋骨骨折的力学原理。方法对17例普通X线技术显示困难的肋骨骨折行CT扫描,采用薄层平滑和高分辨率重建、表面遮盖法和多平面重建观察,确定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形态、移位和骨痂形成情况等信息。结果17例X线平片难以确定的骨折,通过上述CT扫描和后处理重建技术,均得到满意的结果。通过骨折力学分析和影像观察,将间接暴力导致肋骨骨折的力矩分成垂直和旋转两类,从而提出垂直型和旋转型肋骨骨折的分类。结论对普通X线平片难以确定的肋骨骨折,建议采用薄层CT扫描,沿肋骨长轴多平面重建观察,结合肋骨骨折的力学原理,有助于避免将急性旋转型肋骨骨折误诊为陈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力学分析 多平面重建 价值 认定 薄层CT扫描 力学原理 X线平片 法医学鉴定 表面遮盖法 CT技术 X线技术 高分辨率 骨痂形成 重建技术 影像观察 间接暴力 陈旧骨折 旋转型 X线片 后处理 垂直型 误诊为 显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锥形线束校正重建技术:适应性倾斜多层平面重建法 被引量:4
7
作者 章伟敏 曹永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9期1465-1468,共4页
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扫描速度、图像分辨率和球管输出毫安的利用率。不同的图像重建技术直接影响螺旋CT的图像质量。本文介绍单层、4层、和 16层螺旋CT不同的重建技术的不同特点。由于扇形CT(第三代CT原理 )的锥形线束的几何原... 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扫描速度、图像分辨率和球管输出毫安的利用率。不同的图像重建技术直接影响螺旋CT的图像质量。本文介绍单层、4层、和 16层螺旋CT不同的重建技术的不同特点。由于扇形CT(第三代CT原理 )的锥形线束的几何原理 ,8层和 8层以上的多层扫描 ,如果没有特殊的锥形线束校正重建 ,严重的锥形束伪影明显影响图像质量。采用适应性倾斜多层平面重建AMPR技术 ,锥形束伪影得以有效消除 ,而且在充分利用扫描剂量的同时 ,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自由选择螺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层螺旋 图像重建
下载PDF
鼻腔及鼻窦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CT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童斌斌 徐雷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25-827,共3页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征象。结果  8例肿瘤均无钙化 ,注射碘对比剂后病灶有不同程度强化。CT冠状位及轴位扫描显示肿块位于单侧鼻、窦腔 ...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征象。结果  8例肿瘤均无钙化 ,注射碘对比剂后病灶有不同程度强化。CT冠状位及轴位扫描显示肿块位于单侧鼻、窦腔 6例 ,双侧 2例 ;病灶中心位于鼻腔前下 4例 ,鼻腔上部及筛窦 4例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 ,包括上颌窦 4例 ,突破筛骨纸板到眶骨膜下间隙 7例 ,向上破坏筛骨水平板和蝶平面 ,并浸润相应脑膜 2例。结论 CT能很好地显示窦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变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重要结构的侵犯。尽管这些表现缺乏特征 ,对该肿瘤的定性诊断帮助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鼻肿瘤 CT 诊断
下载PDF
自发性脊柱硬膜外血肿的MRI和CT诊断 被引量:4
9
作者 何伟良 徐雷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50-751,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脊柱硬膜外血肿 MRI CT诊断
下载PDF
CR伪影分析和处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志康 揭丽勇 +1 位作者 孙建忠 章伟敏 《医疗设备信息》 2003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伪影产生的原因 ,探讨预防和消除伪影产生的方法。方法对工作中产生的CR伪影进行分析 ,并将原因追溯到CR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结果产生伪影的原因有:(1)CR系统软、硬件本身造成 ;(2)CR系... 目的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伪影产生的原因 ,探讨预防和消除伪影产生的方法。方法对工作中产生的CR伪影进行分析 ,并将原因追溯到CR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结果产生伪影的原因有:(1)CR系统软、硬件本身造成 ;(2)CR系统保养不当 ;(3)人为操作因素。结论CR伪影直接影响诊断正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影 计算机 X线摄影
下载PDF
肝脏扩散加权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玉凤 许茂盛 晁明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由于其独特的成像机制在肝脏的应用日益广泛。综合近期研究,肝脏DWI在病变的检出、定性以及肿瘤疗效预测和监测等方面均显示出较高应用价值,尤其是DWI联合增强MRI及低b值DWI在肝脏局灶性病灶的检出和肝纤维化的无创...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由于其独特的成像机制在肝脏的应用日益广泛。综合近期研究,肝脏DWI在病变的检出、定性以及肿瘤疗效预测和监测等方面均显示出较高应用价值,尤其是DWI联合增强MRI及低b值DWI在肝脏局灶性病灶的检出和肝纤维化的无创评估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ADC值在肿瘤疗效预测及监测方面的价值已逐步得到认可。肝脏DWI研究仍受到成像技术、ADC值测量准确性等因素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肝癌 肝纤维化
下载PDF
DICOM网络激光打印机共享问题1例
12
作者 王志康 丁文洪 章伟敏 《医疗设备信息》 2003年第10期65-65,68,共2页
随着DICOM3.0在影像设备中的广泛采用 ,越来越多的数字影像设备通过DICOM3.0打印服务输出影像到网络激光打印设备。作为网络共享激光打印设备本应得到高度共享 ,但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共享障碍 ,通过一个典型共享障碍实例 。
关键词 网络激光打印机 设备共享 DICOM3.0打印服务 影像设备 共享障碍
下载PDF
鼻窦鼻腔区域中线破坏性疾病的CT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克灶 徐雷鸣 +1 位作者 黄正顺 郑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鼻窦鼻腔区域(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16例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临床、病理及CT资料。病理诊断:13例淋巴瘤,1例Wegener肉芽肿病,2例恶性肉芽肿。结果: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CT表现相似。其表现有:①病灶呈单... 目的:探讨鼻窦鼻腔区域(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16例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临床、病理及CT资料。病理诊断:13例淋巴瘤,1例Wegener肉芽肿病,2例恶性肉芽肿。结果: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CT表现相似。其表现有:①病灶呈单或双侧鼻腔分布;②筛窦和上颌窦经常受侵;③部分病灶累及鼻翼和上颌窦前脂肪垫;④累及鼻咽部可表现后鼻孔肿块或咽壁增厚;⑤少数可侵犯颅内、腭、眼眶、翼腭窝、颞下窝、翼颌间隙等;⑥无骨质破坏或局部轻度破坏,有时骨质破坏与增生并存。结论: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特别是早期局限的病变,CT表现几乎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上应将淋巴瘤和Wegener肉芽肿病考虑在内。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肿瘤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CT 鼻窦鼻腔区域中线破坏性疾病 Wegener肉芽肿瘤 恶性肉芽肿
下载PDF
MRI FLAIR序列在椎管内病变中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继红 章士正 张德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453-455,共3页
关键词 椎管内病变 NMR 成像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成像技术 应用
下载PDF
MRI在成人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叶旋 王加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8期1199-1200,共2页
关键词 眼眶 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MRI表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为人 余日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6期791-793,共3页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17例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共34个瘤灶;其中单发8例,多发9例;幕上病灶29个,幕...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17例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共34个瘤灶;其中单发8例,多发9例;幕上病灶29个,幕下病灶5个。MR平扫T1WI等信号15个病灶,略低信号19个病灶,T2WI呈等低信号23个病灶,略高信号11个病灶;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22个,不均匀强化12个,瘤周轻度、中度水肿各17个病灶。2例共3个瘤灶弥散受限。结论: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脊髓纵裂畸形的MRI诊断 被引量:4
17
作者 陶行军 李森华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7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畸形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共搜集8例脊髓纵裂畸形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男1例,女7例,年龄1~29岁,平均11岁。均行横轴面、冠状面T1WI,矢状面T2WI、T2WI。结果:本组Ⅰ型6例,2个半脊髓分别位于各自独立的硬膜...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畸形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共搜集8例脊髓纵裂畸形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男1例,女7例,年龄1~29岁,平均11岁。均行横轴面、冠状面T1WI,矢状面T2WI、T2WI。结果:本组Ⅰ型6例,2个半脊髓分别位于各自独立的硬膜囊,中间为骨或软骨间隔分开;Ⅱ型2例,2个半脊髓位于同一硬膜囊内,中间可有纤维性间隔。结论:MRI是诊断脊髓纵裂畸形及其椎管内伴发病变最有效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横断面T1WI是诊断脊髓纵裂的最佳断面;冠状面T1WI也能较好显示地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诊断
18
作者 胡群辉 杨光钊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9期991-991,共1页
关键词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MRI诊断 良性增生性病变 CT检查 密度分辨率 原因不明 影像表现 结构病变 术后评价
下载PDF
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百周 王加伟 魏红权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96-399,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例发生在颈椎的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根据HE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两步法.结果 患者男,3... 目的 探讨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例发生在颈椎的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根据HE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免疫组织化学采用EnVision两步法.结果 患者男,35岁,因颈部不适就诊,影像学检查见颈5椎体破坏,肿块周围有硬化带,考虑良性病变.手术中见椎体破坏,肿瘤无包膜,结节状,质软,大小约3.5 cm×3.0 cm×1.8 cm.镜下观察,肿瘤无明确包膜,结节状分布,细胞学明确呈两种形态,一种类似于普通神经鞘瘤,但局灶细胞显示明显多形性,似神经鞘瘤伴退变,另一区域呈上皮样细胞,呈网状或蕾丝花边样排列,间质伴显著黏液变性.免疫组织化学示两种区域细胞表达一致,强阳性表达波形蛋白、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散在表达CD68、CD10和Ki-67,不表达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神经微丝、癌胚抗原、平滑肌肌动蛋白、雌孕激素受体和p53.结论 微囊性/网状神经鞘瘤是神经鞘瘤的一种特殊形态学变型,临床罕见,发生在骨内更为罕见,熟悉其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有助于与脊索瘤和其他黏液性肿瘤或肉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脊椎肿瘤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磁共振对脊柱转移瘤放疗后真菌感染的诊断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德洪 余日胜 +3 位作者 鲁广 赵永华 方寿君 赵建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302-3303,3306,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DWI)对脊柱转移瘤放疗后合并真菌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行放疗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使用DWI进行检查,观察合并真菌感染4例与未发生真菌感染26例患者DWI检查结果的差异...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DWI)对脊柱转移瘤放疗后合并真菌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行放疗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使用DWI进行检查,观察合并真菌感染4例与未发生真菌感染26例患者DWI检查结果的差异;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共检出35个椎体受到侵犯,共发现病灶41个,均呈高信号;30例患者共有4例合并真菌感染;感染组ADC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骨髓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检出真菌感染4例,确诊3例,敏感性100.0%,特异性75.0%,其敏感性与病理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技术,可从定量的角度对脊柱转移瘤放疗后合并真菌感染的判断提供参考信息,从而指导早期临床干预,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序列 脊柱转移瘤 放疗 真菌感染 诊断 运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