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抑制剂联合脐血移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要点 被引量:1
1
作者 范玉玲 张超琅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160-161,共2页
目的总结免疫抑制剂联合脐血移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要点。方法将78例在本院确诊儿童SAA并接受免疫抑制剂联合脐血移植治疗的患儿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指导)各39例。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 目的总结免疫抑制剂联合脐血移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要点。方法将78例在本院确诊儿童SAA并接受免疫抑制剂联合脐血移植治疗的患儿依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循证护理指导)各39例。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各症状恢复情况及满意度评价。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保健措施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免疫抑制剂联合脐血移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期间实施循证护理效果可观,缩短患儿症状恢复时间,提高其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脐血移植 儿童 再生障碍性贫血 护理
下载PDF
儿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易感部位预防的护理特点及难点总结
2
作者 范玉玲 张超琅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59-460,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易感部位预防的护理特点并总结护理难点。方法 选取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儿童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前感染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 目的 探讨儿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易感部位预防的护理特点并总结护理难点。方法 选取我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儿童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前感染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实验组出院前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统计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实验组患者的评分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儿童,采取易感部位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提高移植成功率及生活质量。然而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在进行护理沟通上仍有难度,可适当配合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与心理安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易感部位 生活质量 护理
下载PDF
全面二孩政策下儿科诊疗工作量时间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欢 胡莎莎 +4 位作者 单佳妮 杨廷忠 梁建凤 沈美萍 汪天林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1,共5页
目的以全面二孩政策为背景,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探索儿科诊疗工作量的变化规律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收集某省级三甲儿童医院HIS 2012—2018年月门诊量和住院量数据,导入Excel 2010中观察2012—2018年度变化情况,计算1—12月季节指数;... 目的以全面二孩政策为背景,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探索儿科诊疗工作量的变化规律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收集某省级三甲儿童医院HIS 2012—2018年月门诊量和住院量数据,导入Excel 2010中观察2012—2018年度变化情况,计算1—12月季节指数;导入SPSS16.0中绘制时间序列图、构建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分析预测模型的拟合度。结果 2012—2018年门诊量和住院量均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59%和10.80%。门诊最高峰为12月、最低峰为2月,住院最高峰为8月、最低峰为2月。门诊量模型为ARIMA(1,0,0)(0,1,0),住院量模型为ARIMA (1,1,0)(0,1,1),其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6.64%和5.36%。结论全面二孩政策后门诊从"暑期就诊高峰"逐步转为"冬季就诊高峰",儿科医疗资源较短缺问题逐年加剧。管理者需结合诊疗规律,结合ARIMA模型等时间序列方法科学预测评估资源缺口,做好统筹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门诊量 住院量 全面二孩政策
下载PDF
浅析心电图技术在低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阶段性定位追踪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周莲娟 张莎 +2 位作者 朱惠洁 林海芳 沈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47-150,共4页
探讨使用心电图定位技术(ECG)在低体重儿PICC导管留置时和导管使用中追踪导管尖端的位置以避免原发性异位和帮助及时发现继发性异位。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中国四所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应用ECG行PICC留置的低... 探讨使用心电图定位技术(ECG)在低体重儿PICC导管留置时和导管使用中追踪导管尖端的位置以避免原发性异位和帮助及时发现继发性异位。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12月在中国四所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应用ECG行PICC留置的低体重儿共224例。结果 ECG用于低体重儿PICC置管尖端的定位以避免原发性异位有效率23.1%,及时发现继发性异位有效率2.5%。结论 体重越大,导管尖端发生继发性异位越少。心电图技术用于低体重儿PICC置管尖端的定位能有效避免原发性异位和及时发现继发性异位,减少甚至杜绝导管尖端位置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且更节约患儿住院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图 低体重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