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2022版) 被引量:24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消化学组 +4 位作者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许春娣 江米足 王歆琼 闫慧敏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1-755,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2012年制定的"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对规范诊治该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10年来,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诊治技术不断发展,有必要对该共识...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的消化道症候群,2012年制定的"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对规范诊治该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10年来,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诊治技术不断发展,有必要对该共识进行重新修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消化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组织专家修订了本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诊治技术 儿科学分会 临床实践 中国中药协会 儿童健康
原文传递
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诊断共识 被引量:6
2
作者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消化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4 位作者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龚四堂 闫慧敏 江米足 叶丽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8-620,共3页
婴幼儿胃肠功能紊乱表现多样,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不能诊断所有的婴幼儿相关功能性消化道问题,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提出“婴幼儿功能... 婴幼儿胃肠功能紊乱表现多样,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不能诊断所有的婴幼儿相关功能性消化道问题,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提出“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的概念,并制定此共识,以期提高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诊断的规范性及科学性,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医学会 功能性胃肠病 儿科学分会 临床实践 胃肠功能紊乱 儿童健康
原文传递
复发性肠套叠126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别淑贤 江米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5-659,共5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儿童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因“腹痛、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等症状就诊,并诊断为复发性肠套叠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 目的分析和总结儿童复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以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因“腹痛、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等症状就诊,并诊断为复发性肠套叠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比较≤3岁组和>3岁组的临床表现,分析病理诱发点(PLP)的病因构成和年龄特点;比较有PLP组和无PLP组的临床特征,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26例患儿中男76例、女50例,年龄为2.9(1.7,5.1)岁,>1岁的患儿占87.3%(110/126),>3岁的患儿占48.4%(61/126)。临床表现大多缺乏典型的肠套叠三联征,≤3岁组阵发性哭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3岁组[52.3%(34/65)比24.6%(15/61),χ^(2)=10.17,P=0.001],而腹痛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3岁组[46.1%(30/65)比75.4%(46/61),χ^(2)=11.25,P=0.001]。超声检查PLP阳性报告率17.5%(22/126),确诊率63.6%(14/22)。13例患儿行CT检查,PLP阳性报告4例,最终确诊2例。本组部分患儿经结肠镜、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手术确诊有PLP组患儿37例,无PLP组患儿89例。>3岁组PLP阳性率明显高于≤3岁组[37.7%(23/61)比21.5%(14/65),χ^(2)=3.96,P=0.046]。≤3岁组PLP病因构成主要以梅克尔憩室和幼年性息肉为主,分别占7/14、3/14,>3岁组则以淋巴瘤和幼年性息肉为主,分别占34.8%(8/23)、26.1%(6/23)。有PLP组年龄明显大于无PLP组[5.2(1.6,6.7)比2.7(1.8,4.2)岁,Z=-2.26,P=0.010],而性别比例和复发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发性肠套叠多见于1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PLP的识别。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以特发性为主,但要警惕PLP的存在,如梅克尔憩室、淋巴瘤和幼年性息肉,必要时行结肠镜检查,并及时进行手术探查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复发 儿童
原文传递
胃黏膜胆固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及其免疫逃避机制
4
作者 吴宇昊 江米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9-722,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是寄生于人类胃内的革兰阴性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的机制有多种,Hp感染后宿主很难通过先天免疫系统来清除。本文对胆固醇在H... 幽门螺杆菌(Hp)是寄生于人类胃内的革兰阴性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和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的机制有多种,Hp感染后宿主很难通过先天免疫系统来清除。本文对胆固醇在Hp胃内生存中发挥的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 革兰阴性杆菌 胃黏膜 胆固醇 先天免疫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