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发育行为儿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及思考
1
作者 陈晓阳 吴玲玲 +4 位作者 李文豪 金文媛 王艳艳 刘晓琳 竺智伟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3期314-320,共7页
我国的发育行为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正在不断完善。美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发育行为儿科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和制度。本文从培养模式、培训准入制度、培训计划及内容、考核与评估、资格认证5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美国和中国发... 我国的发育行为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正在不断完善。美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发育行为儿科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和制度。本文从培养模式、培训准入制度、培训计划及内容、考核与评估、资格认证5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美国和中国发育行为儿科专科医师的培训现状。借鉴美国的培训体系,可以从完善培训制度及相关文件、构建合理的培训准入制度、构建以岗位胜任力导向的培训模式、完善基于胜任力的发育行为儿科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发育行为儿科专科医师资质认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发育行为儿科专科培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行为儿科学 专科医师 医师培训 现状
原文传递
对儿童孤独症医疗伦理的杜威式解读
2
作者 章文 吴玲玲 宋超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2-35,50,共5页
通过借鉴杜威对当时美国学校新兴应用智力测试量表评价学生的批评,比较研究了教育在面向智力障碍学生以及医疗在面向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共同存在的伦理问题,通过借鉴杜威在哲学上的致思方式和基于文化角度的哲学-伦理-医疗的研究进路... 通过借鉴杜威对当时美国学校新兴应用智力测试量表评价学生的批评,比较研究了教育在面向智力障碍学生以及医疗在面向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共同存在的伦理问题,通过借鉴杜威在哲学上的致思方式和基于文化角度的哲学-伦理-医疗的研究进路,提出医生应当在医学诊断及医疗评价两个方面,警惕仅依靠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医学分类的独断论式应用取代对孤独症儿童个体或个体性的探究,后者揭示的有问题的情境不仅是医疗的目标也是道德的目标,并在后续医疗评价中,坚持站在伦理角度看待儿童孤独症医疗中关于优秀和平等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杜威 医疗伦理
下载PDF
儿童心理行为专科建设专家共识
3
作者 静进 欧萍 +14 位作者 徐海青 陈立 竺智伟 江帆 钟燕 雷晓梅 万国斌 王惠梅 王琳 陈艳妮 张悦 李咏梅 徐桂凤 梁晶晶 王馨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929-934,共6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病率呈递增趋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的《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显示,近三十年来,心理卫生问题在18岁以下人群中呈逐步上升趋势,抑郁症已成为导致青少年伤残的主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改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病率呈递增趋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的《2021年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显示,近三十年来,心理卫生问题在18岁以下人群中呈逐步上升趋势,抑郁症已成为导致青少年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已成为15~19岁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我国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儿童青少年整体心理障碍流行率为17.5%。而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亦呈现上升趋势[3],如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的患病率从2000年的1/150上升至2020年的1/36[4]。虽然近年来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大力建设儿童心理行为专科,但在发展中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学科范畴认知差异大、人员资质混杂、地区发展不平衡、规范性不足等。为了响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规范和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心理行为诊疗服务,促进儿童心理行为专科可持续发展,参照《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5]、《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6]和《医疗机构临床心理科门诊基本标准》[7]有关要求,结合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实际,拟定了本专家共识,本共识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系列专家共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保健工作 中华预防医学会 孤独症谱系障碍 医疗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 流行率 认知差异 专科建设
原文传递
杭州市学龄期超重肥胖儿童与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晓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年第13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出生体重与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地区8258名8~1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测量身高和体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出生体重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中超重检出率为9.2%,... 目的:探讨出生体重与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地区8258名8~1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测量身高和体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出生体重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中超重检出率为9.2%,肥胖检出率为4.3%,高出生体重者中儿童超重/肥胖比例(20.4%)显著高于低出生体重者(12.1%)和正常出生体重者(12.8%),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5.865,P<0.01)。与正常出生体重者比较,高出生体重者发生超重/肥胖风险显著增加(OR=1.757,P<0.01)。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儿童身体质量指数也逐渐增加(β=0.001,P<0.01)。结论:高出生体重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体重 学龄期儿童 肥胖 超重
下载PDF
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晚发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5
作者 冯艺杰 金佳宁 +4 位作者 陈婷婷 王建华 姜源 高峰 毛姗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4-720,共7页
目的:研究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晚发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Ⅲ期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6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SMA患儿。患儿入组前均完成运动功能量表... 目的:研究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晚发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Ⅲ期临床研究。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6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SMA患儿。患儿入组前均完成运动功能量表评估、肺功能检查及用药安全性评估。所有入组的患儿均口服硫酸沙丁胺醇片,初始剂量为每次1 mg,每日三次;口服1周后如可耐受,第2周剂量增加至每次1.5 mg,每日三次;以此剂量口服1周后如患儿仍可耐受,在治疗第3周起增量至每次2 mg,每日三次维持直至治疗6个月。患儿分别于治疗1、3、6个月时门诊随访。结果:26例患儿入组随访队列,男性10例,女性16例,SMAⅡ型16例,Ⅲ型10例,起始治疗年龄5.67(3.13,7.02)岁,病程2.54(1.31,4.71)年。25例患儿基线和硫酸沙丁胺醇治疗6个月后运动功能汉默史密斯功能运动扩展量表(HFMSE)评分为14.0(6.5,43.0)和26.0(15.0,46.5)分(Z=-4.144,P<0.01);9例患儿基线和治疗6个月后修订版上肢模块量表评分为33.0(25.5,36.0)和35.0(31.0,36.5)分(Z=-2.214,P<0.05);7例可独走Ⅲ型患儿治疗6个月时六分钟步行试验步行距离较基线增加30(15,52)m,相比基线显著提升(Z=-2.366,P<0.05)。治疗6个月后,患儿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流量峰值较基线显著提升(均P<0.05)。患儿及照护者主观报告咳嗽咳痰能力、运动耐力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随访期间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短期口服硫酸沙丁胺醇有助于改善晚发型SMA患儿的运动功能及肺功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药物治疗 沙丁胺醇 运动功能 肺功能
下载PDF
溶瘤病毒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韩婷 赵正言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4期2783-2787,共5页
溶瘤病毒是一种革命性的肿瘤治疗工具,可靶向杀伤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细胞不产生杀伤作用。溶瘤病毒可通过溶瘤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或可通过诱导肿瘤的适应性免疫激活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虽然化疗和放疗仍是首选的肿瘤治疗方案,但严重的... 溶瘤病毒是一种革命性的肿瘤治疗工具,可靶向杀伤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细胞不产生杀伤作用。溶瘤病毒可通过溶瘤作用杀伤肿瘤细胞或可通过诱导肿瘤的适应性免疫激活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虽然化疗和放疗仍是首选的肿瘤治疗方案,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影响其治疗效果。肿瘤的生物疗法相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因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成为肿瘤首选治疗选择。未来深入研究溶瘤病毒的具体机制,可以为肿瘤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溶瘤病毒 溶瘤作用 免疫反应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酶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韩婷 竺智伟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7期3358-3362,共5页
目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病因仍不明确,但通过表观遗传机制介导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促成因素。产前环境因素、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或乙酰化水平改变已被证明与ASD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组蛋白乙酰化改变导致基因转... 目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病因仍不明确,但通过表观遗传机制介导的基因-环境相互作用被认为是一个关键的促成因素。产前环境因素、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或乙酰化水平改变已被证明与ASD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组蛋白乙酰化改变导致基因转录变化可能在ASD中起关键作用。此外,HDAC还与具有已知遗传病因的神经发育障碍有关,如癫痫、焦虑和智力障碍,这些神经发育障碍与ASD具有共同的临床特征和合并症。因此,明确HDAC与ASD的关系可为利用表观基因组减轻ASD症状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脱乙酰酶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共患睡眠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胡莉菲 廖爱琴 +1 位作者 张秀春 宋超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364-368,共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共患睡眠障碍比率高,其发病机制未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excitation/inhibition,E/I)失衡、神经可塑性改变是ASD的可能发病机制...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共患睡眠障碍比率高,其发病机制未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excitation/inhibition,E/I)失衡、神经可塑性改变是ASD的可能发病机制,儿童早期的睡眠则是影响E/I平衡和神经可塑性的重要因素,儿童ASD与睡眠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多种基因变异(如Shank3、SynGAP等)及相关染色体疾病(如16p11.2缺失),及其所致的综合征如Rett综合征、Smith-Magenis综合征、Angelman综合征等均同时具有ASD和睡眠障碍的表型。另外,褪黑激素、催产素、下丘脑泌素和血清素等均参与了睡眠异常、ASD病理和神经可塑性的神经环路,促进了ASD共患睡眠障碍的发生。一些治疗如补充褪黑素、催产素、锌、铁及膳食补充剂在治疗ASD儿童睡眠障碍的同时能改善ASD临床症状。该文就ASD儿童共患睡眠障碍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睡眠障碍 机制
原文传递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五版) 被引量:17
9
作者 蒋荣猛 谢正德 +37 位作者 姜毅 陆小霞 金润铭 郑跃杰 尚云晓 徐保平 刘智胜 卢根 邓继岿 刘光华 王晓川 王建设 冯录召 刘薇 郑毅 舒赛男 陆敏 罗万军 刘苗 崔玉霞 叶乐平 申阿东 刘钢 高立伟 熊莉娟 白燕 林丽开 魏庄 薛凤霞 王天有 赵东赤 赵正言 邵剑波 黄永坚 何颜霞 李兴旺 杨永弘 申昆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0,共11页
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列为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范畴,并按照乙类管理。鉴于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为我国主要流行病毒株,为与时俱进地指导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救治工作,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列为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范畴,并按照乙类管理。鉴于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为我国主要流行病毒株,为与时俱进地指导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救治工作,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和儿科相关病毒感染诊疗策略,特制订《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五版)》,对相关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相应更新,新增了COVID-19相关脑病、暴发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救治要点,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 奥密克戎变异株 诊断 治疗 预防 共识
原文传递
不做“小胖墩” 拒绝“小眼镜”
1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赵湘 +1 位作者 竺智伟 黄李春 《健康博览》 2019年第6期4-9,共6页
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据统计,我国约有3.61亿儿童青少年(22岁及以下),占全国总人口的25.8%。近期,中国学生... 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据统计,我国约有3.61亿儿童青少年(22岁及以下),占全国总人口的25.8%。近期,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发布《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反应出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近些年来,儿童青少年日趋凸显新的健康问题,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身体活动不足、久坐行为等危害健康行为比重越来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水平 青少年肥胖 儿童青少年 近视率 视力不良 预防近视 户外活动 高血压病 运动方案 营养与健康 青少年健康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合并智力功能缺陷的GBM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11
作者 宋超 胡莉菲 +1 位作者 吴玲玲 江忠权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41-245,258,共6页
目的构建并评价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合并智力功能缺陷的GBM预测模型,以期为该群体的早期筛查提供新视角。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明确诊断为ASD的241名儿童纳入分析。本研究使用社会人口学与行... 目的构建并评价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合并智力功能缺陷的GBM预测模型,以期为该群体的早期筛查提供新视角。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明确诊断为ASD的241名儿童纳入分析。本研究使用社会人口学与行为观察数据训练了GBM的预测模型,并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LR)对比。超参数调整使用网格搜索与十折交叉验证,特征选择使用交叉验证的LASSO方法,模型性能评价使用区分度与校准度。可解释性分析采用SHAP方法。结果在241例ASD儿童中,98例(40.66%)合并智力功能缺陷。LASSO特征选择筛选出语言能力、母亲学历、行为观察时的年龄、刻板语言、指物和(或)姿势、主动表达社交意向的品质、不寻常感官兴趣、重复行为或刻板兴趣共计8个预测变量。特征选择前后的LR和GBM模型都能较好区分ASD儿童是否合并智力功能缺陷。特征选择后的GBM模型曲线下面积(AUC)(0.870,95%CI:0.749~0.989)与传统LR(0.851,95%CI:0.704~0.921)接近;校准度方面,除全变量的LR校准度较差,其他模型均观测到了较好的校准度。特征重要性方面,语言能力是预测ASD儿童合并智力功能缺陷的第一重要特征。结论特征选择后搭建的基于GBM的ASD儿童合并智力功能缺陷预测模型具有良好性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智力功能缺陷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郑跃杰 王晓川 +31 位作者 冯录召 谢正德 姜毅 卢根 李兴旺 蒋荣猛 邓继岿 刘苗 徐保平 魏庄 刘钢 陆小霞 金润铭 刘智胜 尚云晓 舒赛男 白燕 陆敏 刘光华 罗万军 崔玉霞 叶乐平 林丽开 赵东赤 申阿东 邵剑波 熊莉娟 高立伟 王天有 赵正言 杨永弘 申昆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361-1367,共7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截至2021年9月10日,全球新冠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确诊病例已经达到2.22亿人、死亡人数近460万。随着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广泛应用,未接种...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截至2021年9月10日,全球新冠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确诊病例已经达到2.22亿人、死亡人数近460万。随着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广泛应用,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病例的增加值得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监测数据显示,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占比逐渐增加,<5岁和5~14岁年龄组病例的占比从2020年1月的1.0%和2.5%分别升高至2021年7月的2.0%和8.7%。全球已经有几十亿成年人接种各种类新冠病毒疫苗,已证实其保护作用包括减少感染和传播、降低重症和住院、减少死亡等,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加拿大、美国、欧洲等多国陆续批准在12~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紧急接种新冠病毒mRNA疫苗,我国也已经批准3~17岁儿童按照梯次逐步推进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为了顺利推进和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的接种工作,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对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形成了该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预防接种20问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保平 魏庄 +31 位作者 卢根 郑跃杰 王晓川 冯录召 谢正德 刘钢 姜毅 李兴旺 蒋荣猛 邓继岿 刘苗 陆小霞 金润铭 刘智胜 尚云晓 舒赛男 白燕 陆敏 刘光华 罗万军 崔玉霞 叶乐平 林丽开 赵东赤 申阿东 邵剑波 熊莉娟 高立伟 王天有 赵正言 杨永弘 申昆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368-1372,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也出现了重症和死亡病例,在当前严峻的疫情下应做好对儿童的防护。随着新冠病毒疫苗在成人的广泛接种,感染率大大降低。因此,循序渐进地给儿童群体进行新冠病毒疫...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也出现了重症和死亡病例,在当前严峻的疫情下应做好对儿童的防护。随着新冠病毒疫苗在成人的广泛接种,感染率大大降低。因此,循序渐进地给儿童群体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于儿童的防护以及整体新冠疫情的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是家长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保证接种的安全性及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就家长关心的针对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汇总和解读,以期解答家长心中的疑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儿童 科普解答
原文传递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 被引量:22
14
作者 蒋荣猛 谢正德 +37 位作者 姜毅 陆小霞 金润铭 郑跃杰 尚云晓 徐保平 刘智胜 卢根 邓继岿 刘光华 王晓川 王建设 冯录召 刘薇 郑毅 舒赛男 陆敏 罗万军 刘苗 崔玉霞 叶乐平 申阿东 刘钢 高立伟 熊莉娟 白燕 林丽开 魏庄 薛凤霞 王天有 赵东赤 赵正言 邵剑波 吴国强 黄永坚 李兴旺 杨永弘 申昆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053-1065,共13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在全球肆虐已2年余。我国始终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取得一定成功,但随着SARS-CoV-2的不断变异和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疫情防控工作更加艰巨、复杂。随着变异株的变化,儿童病例数量也出...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在全球肆虐已2年余。我国始终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取得一定成功,但随着SARS-CoV-2的不断变异和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疫情防控工作更加艰巨、复杂。随着变异株的变化,儿童病例数量也出现了变化,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殊症候和并发症,这为我国儿童SARS-CoV-2感染的防治提出了新的课题。本共识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三版)》的基础上,根据新变异株的特点,对其病原学、病理学、发病机制等进行阐述,总结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就儿童病例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防控等提出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儿童SARS-CoV-2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 诊断 治疗 预防 共识
原文传递
儿童猴痘诊疗和预防专家共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荣猛 郑跃杰 +38 位作者 周蕾 冯录召 马琳 徐保平 许红梅 刘薇 谢正德 邓继岿 熊莉娟 罗万军 刘智胜 舒赛男 王建设 姜毅 尚云晓 刘苗 高立伟 魏庄 刘光华 刘钢 向伟 崔玉霞 卢根 陆敏 陆小霞 金润铭 白燕 叶乐平 赵东赤 申阿东 马香 卢清华 薛凤霞 邵剑波 王天有 赵正言 李兴旺 杨永弘 申昆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64-973,共10页
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既往研究显示,儿童是猴痘的易感人群,也是发生重症和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为提高儿科医师对猴痘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全国传染病、儿科、感控和公共卫生等相关领域40余位专家组成本共识编... 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既往研究显示,儿童是猴痘的易感人群,也是发生重症和并发症的高危人群。为提高儿科医师对猴痘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全国传染病、儿科、感控和公共卫生等相关领域40余位专家组成本共识编写委员会,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猴痘的临床管理和感染防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及相关文献,就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出院标准和病例处置流程及防控要点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制订了《儿童猴痘诊疗和预防专家共识》,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诊断 治疗 预防 专家共识 儿童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莉菲 朱梦影 赵正言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世界各国科研机构从多个方向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5条研发技术路线。现就新型冠状病毒各型疫苗的优缺点、研发进展与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关键词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核酸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 科研机构 重组蛋白疫苗 研发进展 肺炎
原文传递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晓阳 赵正言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78-480,485,共4页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包括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Ⅰ型和Ⅱ型,男女发病率相同。前者是由于1α羟化酶基因突变所致,后者是由于维生素D受体基因突变所致。两者临床表现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似,实验室指标...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包括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Ⅰ型和Ⅱ型,男女发病率相同。前者是由于1α羟化酶基因突变所致,后者是由于维生素D受体基因突变所致。两者临床表现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似,实验室指标主要表现为血清钙、磷显著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目前两种佝偻病的治疗都在探索阶段,Ⅰ型可能需大剂量骨化三醇治疗,而Ⅱ型尚未明确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维生素D-1α羟化酶 维生素D受体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