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分节丝状菌与儿童轮状病毒感染关系分析
1
作者 杨婷 陈波 +2 位作者 龙高 舒小莉 江米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3-648,共6页
目的探讨肠道分节丝状菌(SFB)定植与轮状病毒感染风险的关系及SFB抵御轮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因腹泻经粪便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的0~5岁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即轮状病毒性肠炎组,... 目的探讨肠道分节丝状菌(SFB)定植与轮状病毒感染风险的关系及SFB抵御轮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因腹泻经粪便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的0~5岁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即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并以非胃肠道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的外科疾病患儿55例为对照组,年龄、性别组成与轮状病毒性肠炎组相匹配。提取粪便菌群的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测定SFB,将轮状病毒性肠炎组及对照组患儿分别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分析SFB的阳性率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分析这两组患儿在≤2岁组及>2~5岁年龄组SFB阳性率的差异。通过p3340蛋白与轮状病毒进行中和试验,确定Vero细胞轮状病毒感染率与p3340浓度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50例,年龄(1.7±0.9)岁,对照组患儿55例,年龄(1.8±1.1)岁。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SFB的阳性率在各个年龄中呈递减分布,其中≤1岁组最高,为10/14,>1~2岁组为67%(14/21),>2~5岁组为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7);对照组患儿≤1岁组SFB阳性率为12/15,>1~2岁组为95%(19/20),>2~5岁组为5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轮状病毒性肠炎组患儿男童SFB阳性率为74%(20/27),女童为56%(1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P=0.192);对照组患儿男童SFB阳性率为79%(22/28),女童为70%(1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485)。轮状病毒性肠炎组SFB阳性率66%(33/50),对照组为75%(4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454)。在≤2岁患儿中,轮状病毒性肠炎组SFB阳性率69%(24/35),对照组为89%(3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41);在>2~5岁患儿中,轮状病毒性肠炎组SFB阳性率为9/15,对照组为50%(1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4)。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随着SFB阳性率的增加,轮状病毒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r=-0.87,P<0.001)。随着p3340特异蛋白浓度的增加,适合培养轮状病毒的Vero细胞荧光素酶的发光强度呈下降趋势(F=4.17,P=0.001)。结论2岁以内婴幼儿肠道SFB定植与降低轮状病毒感染风险相关;克隆特定SFB功能蛋白p3340可以中和轮状病毒感染Vero细胞,且这种针对轮状病毒感染的机制可能不同于常见的抗病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属 腹泻 粪便 儿童
原文传递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罗玲玲 陈波 +3 位作者 舒小莉 郑伟 龙高 江米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0-605,共6页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杆菌(Hp)根治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反酸、烧心、胸痛、呕血、黑便"等消化道症状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杆菌(Hp)根治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反酸、烧心、胸痛、呕血、黑便"等消化道症状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且已进行胃镜检查的125例患儿。患儿快速尿素酶试验(RUT)阳性,治疗前胃窦黏膜进行Hp培养和药敏试验,经过2周规范Hp根除治疗,且1个月后查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判断疗效。利用胃镜检查中常规进行RUT检测过的胃窦黏膜,提取组织DNA,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根据代谢型分组,结合Hp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儿童Hp根除治疗效果的关系。行列分析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25例患儿中男76例、女49例,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为弱或慢代谢(PM)型30.4%(38/125),中间代谢(IM)型20.8%(26/125),正常代谢(NM)型47.2%(59/125),快代谢(RM)型1.6%(2/125),超快代谢(UM)型为0,不同基因型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00,P<0.001)。PM、IM、NM、RM型患儿Hp根除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4.2%(32/38)、53.8%(14/26)、67.8%(40/59)、0,各基因型Hp根除治疗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P=0.010),IM型Hp根除治疗成功率低于PM型(P=0.011)。在相同标准三联Hp根除治疗方案前提下,IM型Hp根除治疗成功率为8/19,低于PM(80.0%,24/30)和NM型(77.3%,34/44)(P=0.007、0.007)。各基因型Hp标准三联方案根除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P=0.008)。结合克拉霉素药敏结果分析Hp根除治疗成功率,IM型敏感组为4/15,耐药组为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P=0.018)。结论CYP2C19基因在儿童中存在多态性分布,且与儿童Hp根治疗效存在密切关系,PM型根除治疗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螺杆菌 幽门 儿童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C传入纤维通路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中的作用
3
作者 平明芳 杨霞 +3 位作者 刘伟荣 顾伟忠 舒小莉 江米足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4期1469-1473,1480,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C传入纤维通路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中的作用。方法普通级健康雄性Wistar新生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R1组、R2组、R4组大鼠各10只,R3组大鼠15只。R1组:阳性对照组(盐酸灌注组);R2组:暂时性食管迷走神经C传入纤...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C传入纤维通路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中的作用。方法普通级健康雄性Wistar新生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R1组、R2组、R4组大鼠各10只,R3组大鼠15只。R1组:阳性对照组(盐酸灌注组);R2组:暂时性食管迷走神经C传入纤维变性型实验组;R3组:持久性食管迷走神经C传入纤维变性型实验组;R4组:阴性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灌注组)。所有小鼠均喂养至8周,麻醉后按照以下方式完成建模:R1组用浓度0.1 mol/L盐酸溶液连续灌注2周;R2组皮下连续注射50 mg/kg辣椒素2 d后,给予酸灌注2周;R3组在出生2 d后,先皮下注射50 mg/kg辣椒素,连续2 d,8周龄后连续酸灌注2周;R4组连续食管内0.9%氯化钠溶液灌注2周。采用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大鼠吸入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胆碱(Mch)后大鼠的肺顺应性及肺阻力的变化;HE染色观察4组大鼠气管组织、肺组织和食管组织的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神经激肽受体1(NK_(1)R)、神经激肽受体2(NK_(2)R)、神经激肽受体3(NK_(3)R)mRNA表达水平及食管组织中5-羟色胺受体3(5-HT_(3)R)、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和酸敏感离子通道3(ASIC3)mRNA表达水平。结果当Mch浓度升到0.25、0.5 mmol/L时,R1组大鼠肺阻力增加百分比明显大于R2组、R3组、R4组(均P<0.05);当Mch浓度升到0.5 mmol/L时,R1组大鼠动态肺顺应性减少百分比大于R2组、R3组及R4组(均P<0.05)。HE染色发现,与R1组比较,R2、R3和R4组大鼠气管组织纤毛柱状上皮无明显增厚,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肺组织仅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食管组织鳞状上皮增厚不明显,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等。各组大鼠肺组织中NK_(1)R、NK_(2)R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3组大鼠肺组织中NK_(3)R mRNA表达水平高于R1组、R2组和R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大鼠食管组织中5-HT_(3)R、TRPV1和ASIC3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灌注盐酸可引起大鼠食管黏膜损害及气道高反应性,持久性食管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变性可引起大鼠肺组织NK_(3)R水平升高,迷走神经C传入纤维通路可能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C传入纤维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酸敏感离子通道3 气道高反应性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基因型和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4
作者 应晶晶 舒小莉 +1 位作者 龙高 江米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毒力因子基因型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5至10月,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因消化道不适症状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胃镜检...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毒力因子基因型与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5至10月,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因消化道不适症状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疾病、胃黏膜Hp培养阳性的68例患儿的冻存菌株。复苏Hp菌株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空泡细胞毒素A(vacA)(s1a、s1b/s2,m1/m2)、外膜炎性蛋白A(oipA)、血型抗原结合黏附素(babA2)、十二指肠溃疡促进因子A(dupA)基因的检出率,对oipA基因进行测序,判定基因状态。根据胃镜诊断结果、胃黏膜病理结果进行分组,分析各毒力因子基因型的检出率在不同组患儿之间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完成基因测定的68株Hp菌株来自68例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患儿,根据胃镜诊断结果分为浅表性胃炎47例和消化性溃疡21例。根据胃黏膜病理炎症程度分为轻度8例和中重度60例;按胃黏膜病理炎症活动性分为活动性组61例和无活动性组7例。cagA、vacA、vacA s1/m2、功能性oipA、babA2和dupA 6种毒力因子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8/68)、100%(68/68)、94%(64/68)、99%(67/68)、82%(56/68)、71%(48/68);6种毒力因子基因在浅表性胃炎组检出率分别为100%(47/47)、100%(47/47)、96%(45/47)、98%(46/47)、81%(38/47)、70%(33/47),在消化性溃疡组分别为100%(21/21)、100%(21/21)、90%(19/21)、100%(21/21)、86%(18/21)、71%(15/21),各基因型检出率在两组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种毒力因子基因在胃黏膜炎症程度轻度组分别为8/8、8/8、8/8、7/8、7/8、5/8,在胃黏膜炎症程度中重度组分别为100%(60/60)、100%(60/60)、93%(56/60)、100%(60/60)、82%(49/60)、72%(43/60),各基因型检出率在两组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种毒力因子基因在胃黏膜炎症活动性组分别为100%(61/61)、100%(61/61)、93%(57/61)、98%(60/61)、82%(50/61)、72%(44/61),在无活动性组分别为7/7、7/7、7/7、7/7、6/7、4/7,各基因型检出率在两组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种或5种毒力因子基因阳性组合检出率在不同组患儿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agA、vacA、vacA s1/m2、功能性oipA、babA2、dupA基因与儿童浅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及胃黏膜病理炎症程度和活动性的关系均不明显;cagA、vacA、oipA、babA2、dupA的不同基因组合对于预测儿童Hp感染的临床结局没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毒力因子类 胃炎 消化性溃疡 儿童
原文传递
蛋白芯片技术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舒小莉 程海英 +3 位作者 杨玲蓉 章许平 张雁翼 江米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测蛋白芯片技术在儿童HP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经胃镜检查的120例患儿,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及组织切片Giemsa染色。同时采用HP抗体蛋白芯片检测患儿血清中抗CagA、抗VacA、抗Ure、抗Hsp60及抗Rd...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测蛋白芯片技术在儿童HP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经胃镜检查的120例患儿,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及组织切片Giemsa染色。同时采用HP抗体蛋白芯片检测患儿血清中抗CagA、抗VacA、抗Ure、抗Hsp60及抗RdxA IgG抗体。以RUT及Giemsa染色两项均阳性作为HP感染阳性的诊断金标准。结果 120例患儿中,确诊HP感染阳性者60例。Ure抗体、Ure+CagA抗体、Ure+VacA抗体及Ure+CagA+VacA抗体均阳性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比较,吻合度和Kappa一致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Ure+CagA抗体诊断的敏感性为81.7%,特异性为91.7%,准确度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0.7%,阴性预测值为83.3%,诊断HP现症感染最具临床价值。结论 HP蛋白芯片抗体检测,特别是Ure结合CagA抗体检测,对诊断HP感染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HP现症感染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蛋白芯片技术 尿素酶 诊断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