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ld Life服务在儿童眼科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悦 陈朔晖 +2 位作者 冯静怡 吴小花 史彩平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238-2239,2245,共3页
目的 探讨Child Life服务在儿童眼科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接受术前、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Child Life服务干预.在手术前0.5h对患儿的配合程度及... 目的 探讨Child Life服务在儿童眼科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接受术前、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Child Life服务干预.在手术前0.5h对患儿的配合程度及焦虑程度进行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水平、术后苏醒期的躁动评分以及两组患儿父母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配合程度及焦虑程度评分、术后躁动评分和家长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Child Life干预对手术患儿及其父母均能产生积极影响,使患儿恢复良好心态,获得术后更好恢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 LIFE 儿童 眼科 围手术期
下载PDF
3~6岁学龄前儿童各屈光参数情况及其与等效球镜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童 于睿 +4 位作者 张凤一 王亚彤 许昊 高洪莲 张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9-1195,共7页
目的:探讨3~6岁学龄前儿童各屈光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等效球镜(SE)的关系,并评估各筛查指标在诊断屈光不正方面的准确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同意完成散瞳验光的3~6岁学龄前儿童,共计791名。测量眼轴长度(AL)、角膜屈光力(K),小瞳... 目的:探讨3~6岁学龄前儿童各屈光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等效球镜(SE)的关系,并评估各筛查指标在诊断屈光不正方面的准确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同意完成散瞳验光的3~6岁学龄前儿童,共计791名。测量眼轴长度(AL)、角膜屈光力(K),小瞳孔下电脑验光和散瞳验光后SE,然后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及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AL/CR)比值。结果:共纳入791名学生,其中男生400人(50.6%),女生391人(49.4%)。AL、CR、AL/CR及SE平均值分别为22.62±0.94mm、7.81±0.29mm、2.90±0.09、+1.95±1.31D。AL、CR及AL/CR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男生AL及CR显著大于女生(均P<0.001),男生与女生AL/CR及SE均无差异(P=0.82、0.19)。SE与AL/CR、AL、C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50、0.16。多元线性回归表明:AL/CR每增加1个单位,SE向近视转变10.91个单位。AL/CR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90.46%,约登指数为0.84;小瞳孔下电脑验光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6.09%,约登指数为0.66;以AL/CR及AL作为筛查近视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7、0.809。结论:在难以进行散瞳验光的大规模群体筛查活动中,AL/CR相对于AL和小瞳孔下电脑验光来说,可以更好地评估屈光状态,且其筛查近视及发现远视储备小于同年龄段儿童的效能也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眼轴长度 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比值(AL/CR) 远视储备 屈光不正 近视 等效球镜
下载PDF
儿童眶周和眼眶蜂窝织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晓雨 金姬 谢华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眶周和眼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本院收治的54例眶周和眼眶蜂窝织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儿童眶周蜂窝织炎34例,眼眶蜂窝织炎20例,平均男女比例2.6∶1,3岁以下发病比例达71%。两者... 目的:探讨儿童眶周和眼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本院收治的54例眶周和眼眶蜂窝织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儿童眶周蜂窝织炎34例,眼眶蜂窝织炎20例,平均男女比例2.6∶1,3岁以下发病比例达71%。两者发病季节高峰分别在11月份和1月份,发病原因多样化。眶周蜂窝织炎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升高比例低于眼眶蜂窝织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7%眶周蜂窝织炎和88%眼眶蜂窝织炎患儿CT检出鼻窦炎。眼部脓肿的脓液培养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眶周蜂窝织炎可用单一或二联抗生素治疗,眼眶蜂窝织炎常需抗生素联合用药,必要时实行手术。结论:儿童眶周蜂窝织炎和眼眶蜂窝织炎的发病年龄集中在3岁以下,秋冬季为高发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和鼻窦炎是主要病因。眼眶蜂窝织炎比眶周蜂窝织炎感染重,CT有利于临床诊断,抗生素应覆盖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并根据病因和微生物学检查调整用药,在适宜时期实行手术可以加快治愈并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周蜂窝织炎 眼眶蜂窝织炎 儿童
下载PDF
抗生素联合泪囊抽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急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任艳红 史彩平 +1 位作者 朱慧慧 陆斌 《医药前沿》 2023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泪囊抽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急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眼科进行治疗的60例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患儿均在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泪囊抽脓冲洗及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急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眼科进行治疗的60例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患儿均在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基础上行泪囊抽脓冲洗并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并取患儿泪囊脓液做一般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一次手术治愈率89.39%,两次手术治愈率96.97%,多次手术治愈率100.00%。一般细菌培养阳性率64.29%,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缓症链球菌占培养出菌种的67.50%。药敏结果显示多数病原体对头孢三代、左氧氟沙星及妥布霉素敏感。结论:抗生素联合泪囊抽脓冲洗并同次行泪道探通术是治疗新生儿急性泪囊炎的可行方案,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首选头孢三代静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急性泪囊炎 泪道探通
下载PDF
黏多糖贮积症眼部并发症的诊疗进展
5
作者 史美磐 史彩平 杜持新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3期450-454,共5页
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组由于患者溶酶体内缺乏代谢黏多糖的酶而导致大量黏多糖沉积于细胞内的罕见病,可造成眼部和各器官的并发症,眼科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混浊、青光眼、屈光不正、斜视和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本文回顾了近年相关文献,对该病... 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组由于患者溶酶体内缺乏代谢黏多糖的酶而导致大量黏多糖沉积于细胞内的罕见病,可造成眼部和各器官的并发症,眼科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混浊、青光眼、屈光不正、斜视和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本文回顾了近年相关文献,对该病眼部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针对性的眼科检查和治疗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早期诊断和治疗黏多糖贮积症眼部并发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多糖贮积症 眼部并发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浓度变化与NIHSS评分的关系 被引量:32
6
作者 金岗生 冯炯 +4 位作者 陈衍 胡浩宇 徐宾 郑水红 金姬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9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变化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初诊的住院患者30例为脑梗死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变化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初诊的住院患者30例为脑梗死组,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抽空腹肘静脉血2 m L。脑梗死组患者入院当天、第3、7、14、28天各抽血1次;对照组健康者抽血1次,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VEGF,并对患者各时间点进行NIHSS评分。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3、7、14、28天血VEGF浓度分别为(203.76±47.36)ng/L、(207.35±49.83)ng/L、(214.53±55.87)ng/L、(203.78±42.39)ng/L、(188.34±42.82)ng/L,均高于对照组的(185.97±53.36)ng/L,第7天血VEGF浓度显著增高(t=2.421,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应时间点的NIHSS评分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76,P=0012),随着时间的延长,NIHSS评分逐渐降低;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3、7、14、28天血VEGF浓度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结果 血清VEGF的浓度变化结合NIHSS评分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诊断和预后疗效的评价指标,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VEGF NIHSS 预后
下载PDF
先天性睑内翻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金姬 谢华英 史彩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1-392,共2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睑内翻发病原因并据此改良手术方法。方法 先天性睑内翻59例(114眼),行皮肤轮匝肌切除及下睑缩肌离断术,其中伴有倒向型内眦赘皮较重联合行L型皮肤切除术者19例(38眼)。术前检查59例向下注视时下睑鼻侧1/3~1/2... 目的 探讨先天性睑内翻发病原因并据此改良手术方法。方法 先天性睑内翻59例(114眼),行皮肤轮匝肌切除及下睑缩肌离断术,其中伴有倒向型内眦赘皮较重联合行L型皮肤切除术者19例(38眼)。术前检查59例向下注视时下睑鼻侧1/3~1/2部分下移、内收,内翻、倒睫加重,说明下睑缩肌张力强。结果 59例(114眼)睑内翻矫正良好,眼球正位及下转位睫毛均不接触角膜,下睑不下移,治愈率100.00%。结论 本术式去除先天性睑内翻根源,更利于下睑生理功能恢复,可作为先天性睑内翻常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睑内翻 手术
下载PDF
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手术摘除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姬 史彩平 谢华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三侧性 手术
下载PDF
婴幼儿泪道探通术后2种用药方法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斌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77,共2页
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伴鼻泪管阻塞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控制术后感染和降低复发率是术后治疗的重点。有研究者在探通术后泪道内注入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2]。但笔者认为,婴幼儿是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全身或鼻黏... 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伴鼻泪管阻塞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控制术后感染和降低复发率是术后治疗的重点。有研究者在探通术后泪道内注入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2]。但笔者认为,婴幼儿是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全身或鼻黏膜吸收药物较多,此用药方法对患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纯生理盐水泪道冲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泪器阻塞 灌洗 婴儿
下载PDF
大鼠角膜化学伤后PEDF和VEGF的不平衡表达
10
作者 金姬 马建兴 +3 位作者 关明 楼善贤 王利霞 黄文丽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比较硝酸银化学伤后大鼠角膜和正常角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揭示两者与角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10只大鼠左眼角膜硝酸银化学伤后为实验组,右眼为正常对照组,伤后15d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及W... 目的比较硝酸银化学伤后大鼠角膜和正常角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揭示两者与角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10只大鼠左眼角膜硝酸银化学伤后为实验组,右眼为正常对照组,伤后15d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及Westernblot定量检测样本角膜PEDF、VEGF等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实验组角膜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强表达,PEDF未见表达或弱表达。正常组角膜PEDF高表达,VEGF弱表达,bFGF几乎不表达。WesternBlot分析实验组角膜PEDF表达明显下降(t=8.0049,P<0.01),VEGF表达显著升高(t=48.3637,P<0.01)。结论角膜严重化学伤后新生血管抑制因子PEDF破坏,刺激因子VEGF产生增加,PEDF/VEGF比值降低,角膜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角膜化学伤 角膜新生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儿童定点专科医院耳鼻咽喉科病区疫情防控管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裘妃 付勇 +5 位作者 冯静怡 凌云 高建娣 徐红贞 刘佳 傅君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81-482,共2页
总结了儿童定点专科医院耳鼻咽喉科病区感染防控管理措施。通过医院政策解读、陪护人员管理、医护人员防护管理、住院及手术流程协调、防护物资管理、病区环境管理6个方面的管理措施,有效保障了儿童定点专科医院耳鼻咽喉科病区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 冠状病毒 儿童 耳鼻咽喉科 感染控制 人员管理 医院
原文传递
弱视,及早治疗好处多
12
作者 金姬 王雪飞 《健康人生》 2007年第6期6-6,共1页
弱视是指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远视力低于0.9。造成弱视的病因主要包括斜视、眼形觉剥夺、屈光参差以及高度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治疗弱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单眼视力,而是恢复双眼视觉。建立正常的立体视觉... 弱视是指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远视力低于0.9。造成弱视的病因主要包括斜视、眼形觉剥夺、屈光参差以及高度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治疗弱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单眼视力,而是恢复双眼视觉。建立正常的立体视觉。弱视患病率较高,约3%~4%。我国约有3亿儿童,估计弱视儿童在1000万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儿童 早治疗 高度屈光不正 器质性病变 形觉剥夺 屈光参差 单眼视力 双眼视觉
下载PDF
康柏西普对体外培养的大鼠Müller细胞锌离子转运体8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康道欢 史彩平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对氯化钴(CoCl2)作用下体外培养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系(rMC-1)ZnT8表达的影响。方法 rMC-1随机分为对照组(DMEM培养基培养)、低氧组(DMEM培养基培养+200μM氯化钴)及实验组(DMEM培养基培养+200μM...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对氯化钴(CoCl2)作用下体外培养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系(rMC-1)ZnT8表达的影响。方法 rMC-1随机分为对照组(DMEM培养基培养)、低氧组(DMEM培养基培养+200μM氯化钴)及实验组(DMEM培养基培养+200μM氯化钴+10μg/mL的康柏西普处理)。结果 Müller细胞培养24 h后,谷氨酰胺合成酶(GS)强表达。低氧组ZnT8 mRNA、蛋白水平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经康柏西普治疗后其表达显著增加。锌离子探针显示低氧组细胞内锌离子浓度增加、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实验组都显著降低;同时外源性锌处理也会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经康柏西普治疗后凋亡也显著降低。caspase-3蛋白水平呈现与细胞凋亡相同的结果,即低氧组显著增加,实验组显著降低。结论康柏西普可增加体外培养低氧环境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ZnT8的表达,抑制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锌离子转运体8 氯化钴 MÜLLER细胞
下载PDF
浙江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1225例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金姬 冯佳 +4 位作者 顾美虹 史彩平 郑小雨 朱慧慧 谢华英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9-833,共5页
目的 了解早产儿ROP发病状况,探索早产儿ROP筛查的临床策略.方法 按照"早产儿治疗痒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中的ROP筛查标准用间接眼底镜对浙江两家医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住院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结果 2005年3月至2008年11月间共筛... 目的 了解早产儿ROP发病状况,探索早产儿ROP筛查的临床策略.方法 按照"早产儿治疗痒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中的ROP筛查标准用间接眼底镜对浙江两家医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住院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结果 2005年3月至2008年11月间共筛查1225例住院早产儿,发生ROP132例(10.8%),高风险阈前ROP12例(0.98%),阈值ROP4例(0.3%);其中未吸氧的早产儿65例,发生低风险阈前ROP1例(1.5%);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5.115,P<0.01).有与无ROP组出生体重或胎龄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分别F=26.39,19.73,P<0.001);与出生体重或胎龄呈负相关(r=-0.145,-0.126,P<0.000).不同出生体重或胎龄的早产儿发生ROP的比较,差异亦有极显著意义(x2=39.53,31.40,P<0.001);体重≤1000 g的早产儿发生ROP是体重>1000 g的3倍多,胎龄≤28周的早产儿发生ROP是>28周的2.5倍.性别和多胎与ROP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9,3.449,P>0.05).高风险阈前和阈值ROP与患儿反复呼吸暂停、多次窒息抢救及当地用氧抢救史相关(r=0.54,0.57,0.57,P<0.05).阈值ROP患儿均有氧依赖、反复呼吸暂停及窒息.结论 ROP的发生与出生体重和胎龄负相关,体重≤1000 g或胎龄≤28周的有吸氧史的早产儿在筛查中要予以特别关注;通过筛查,ROP及时发现并在阈值期得到治疗,减少了盲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视网膜病 早产儿 新生儿筛查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被延时的儿童角膜穿孔伤急诊救治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斌 杨亚波 +3 位作者 任艳红 冯佳 朱慧慧 方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1,共3页
角膜穿孔伤是儿童常见的急诊眼外伤,通常建议受伤后24h内需要及时行清创修复手术[1],术前延搁时间越长,并发症增多并加重,预后差。本院于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7例因各种原因导致72h以上才接受急诊手术的患儿,在常规手术方式基... 角膜穿孔伤是儿童常见的急诊眼外伤,通常建议受伤后24h内需要及时行清创修复手术[1],术前延搁时间越长,并发症增多并加重,预后差。本院于2006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7例因各种原因导致72h以上才接受急诊手术的患儿,在常规手术方式基础上进行改良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治疗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穿孔伤 急诊救治 儿童 改良治疗 修复手术 急诊手术 手术方式 眼外伤
原文传递
儿童眶周毛母质瘤112例临床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艳红 史彩平 +1 位作者 朱慧慧 顾伟忠 《眼科》 CAS 2021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眶周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4年1月到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眶周毛母质瘤患儿112例。方法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超声... 目的探讨儿童眶周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4年1月到2020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眶周毛母质瘤患儿112例。方法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超声及病理学特点等。主要指标患儿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肿瘤超声及病理学特点。结果112例中手术时年龄7个月到11岁2个月(中位数3岁8个月)。男性54例。发病部位眉弓74例(66.1%)、上睑29例(25.9%)、下脸7例(6.2%)、眼睑内眦部2例(1.8%)。57例术前行超声检查,38例(66.8%)瘤体内可见钙化,38例(66.8%)瘤体内或周边可见血流信号。组织病理学检查均可见影细胞及嗜碱性细胞,其中91例(81.3%)可见钙化,78例(69.6%)可见多核巨细胞反应。所有病例经手术切除,术后无一例复发或恶变。结论儿童眶周皮下结节应考虑毛母质瘤的可能,超声检查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早期手术完整切除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周 毛母质瘤 儿童
原文传递
104例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分布与CT影像表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进华 俞瑶涵 +2 位作者 陈中雨 陆斌 胡颖姿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61-1565,共5页
目的探讨104例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分布与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患儿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 目的探讨104例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分布与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患儿的临床和CT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病变按眶骨CT四象限定位法定位;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例患儿手术中位年龄2岁11个月。眶骨CT四象限定位法显示病变位于眶外上象限外眦区(OC-UO)52例(50.0%),眶内上象限内眦区(IC-UI)24例(23.1%),眶外上象限眉弓区(G-UO)23例(22.1%)和眶内上象限眉间区(I-UI)5例(4.8%),病灶与额颧缝、额筛缝关系密切。103例病灶最大径〈2.0cm,G-UO病灶均值为(1.10±0.31)cm,与IC-UI、I-UI病灶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I-UI病灶均值为(0.64±0.14)cm,与G-UO、OC-UO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形态G-UO呈扁平状9例(69.2%),I-UI、IC-UI类圆形分别是4例(80.0%)、22例(91.7%),不规则形及哑铃状位于OC-UO。28例(26.9%)I-UI及G-UO对周围骨质有轻度压迫,而压迫明显者位于OC-UO。病变总的平均CT值为(-5.2±22.0)HU,但合并炎症的囊肿病灶其平均CT值为2.2 HU,高于单纯囊肿-7.5 HU,不同部位的病灶CT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眼眶CT四象限法有助于病变定位和描述,不同部位的儿童眶周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CT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视网膜Mnüer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姬 卢一 +3 位作者 冯佳 任艳红 杨莉丽 顾伟忠 《中华眼底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8-512,共5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Mnüer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的影响。方法应用Cre-Loxp重组酶技术建立Mnüer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VEGF小鼠。Cre阳性为敲除VEGF(CKO)小鼠,Cre阴性为未敲除... 目的观察视网膜Mnüer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的影响。方法应用Cre-Loxp重组酶技术建立Mnüer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VEGF小鼠。Cre阳性为敲除VEGF(CKO)小鼠,Cre阴性为未敲除VEGF(NKO)小鼠。CK0小鼠(CKO组)、NK0小鼠(NKO组)各取20只建立OIR模型,观察两组小鼠在建模过程中的死亡率。小鼠17日龄时,行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计算无血管区面积占全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行视网膜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结果OIR建模过程中,CKO组、NKO组小鼠总死亡率分别为65.00%、30.00%;两组小鼠总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912,P=0.027)。CKO组小鼠视网膜正常血管化推迟,可见大片无血管区,新生血管丛少见,整个视网膜单薄、无层次感;NKO组小鼠视网膜正常血管网状结构可见范围较大,血管密度较高,新生血管丛多见,荧光素渗漏较明显。CKO组、NKO组小鼠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占全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8.314-11.15)%、(16.82±7.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4,P=0.014)。CKO组、NKO组小鼠平均每张切片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26.10±6.37)、(28.80±7.59)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P=-0.016)。CKO组、NKO组小鼠视网膜均可见HIF一1a呈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和光感受器细胞层;CKO组小鼠视网膜HIF-1α阳性表达强于NKO组。结论Mnüer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VEGF明显减弱新生小鼠在OIR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抑制部分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同时推迟了视网膜正常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神经胶质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小鼠 基因敲除 疾病模型 动物 缺氧诱导 因子1 u亚基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PEDF表达及其比值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金岗生 卢一 +5 位作者 冯炯 陈衍 胡浩宇 徐宾 郑水红 金姬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以及其比值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分为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新诊断的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3、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以及其比值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实验的研究方法分为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对新诊断的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第1、3、7、14、28天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PEDF、VEGF浓度并计算VEGF/PEDF的比值变化,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浓度随病程逐渐增高,第7天达到最高浓度(214.72±55.95)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9,P<0.05)。而急性脑梗死组血清PEDF浓度在入院后第1天最低(28.77±8.60)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3,P<0.05),随病程时间延长逐渐提高,第14天接近健康人正常水平。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3、7天血清VEGF/PEDF比值分别为7.48±1.98、7.86±2.83、7.39±2.18,均高于对照组5.93±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63,P<0.001;t=3.68,P<0.001;t=3.24,P<0.01)。结论 VEGF/PEDF比值可以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一个检测指标,血清VEGF、PEDF浓度及其比值变化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分析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TORCH相关病原与白内障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斌 杨亚波 《国际眼科纵览》 2014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白内障病因复杂,至今致病原因和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病毒和某些寄生虫是致病原因之一,但其导致白内障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TORCH病原的五类病原即T(弓形虫TOX)、O(其他others,如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梅毒螺旋体等)... 白内障病因复杂,至今致病原因和机制仍不十分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病毒和某些寄生虫是致病原因之一,但其导致白内障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TORCH病原的五类病原即T(弓形虫TOX)、O(其他others,如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梅毒螺旋体等)、R(风疹病毒RV)、C(巨细胞病毒CMV)、H(单纯疱疹病毒HSV)等可能以多种方式参与白内障的发生:HSV I和Ⅱ型可能利用细胞穿透肽结构扩大α及β晶状体蛋白入口引发蛋白损伤,RV则在其包膜糖蛋白E1和E2糖基化位点上的共同生物作用进行细胞间信号转导和病毒在人胚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扩散和增生,CMV可能通过NF-αβ、AP-1、cred/AFT以及热休克因子4等细胞转录因子在转录过程中改变晶状体蛋白结构,而TOX以细胞内感染方式改变宿主细胞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参与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病因学 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风疹病毒 弓形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