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化的个性化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统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建英 吴虹 李哲明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基于信息化技术构建个性化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统,探索该系统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质量安全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临床护理专家访谈、参照护理相关管理制度,设计个性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开发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 目的:基于信息化技术构建个性化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统,探索该系统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质量安全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临床护理专家访谈、参照护理相关管理制度,设计个性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开发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统,实现临床护理数据挖掘、追溯、分析、预警,最终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结果:在输液护理人员岗位数不变、输液人数相近的前提下2018与2017年相比,各项输液室护理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结论:个性化护理质量指标评价系统为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数据化平台,能有效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输液 信息化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护理质量管理
下载PDF
浅析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及预防
2
作者 方建兰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5期626-627,共2页
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其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发生静脉输液渗漏,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不仅会给患儿的身心造成伤害,影响护患关系,而且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影响了护理工作效率。因此,认真... 小儿静脉输液渗漏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其发生的原因有多种。发生静脉输液渗漏,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不仅会给患儿的身心造成伤害,影响护患关系,而且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影响了护理工作效率。因此,认真分析小儿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对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输液渗漏 防范
下载PDF
儿科门诊静脉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徐建英 俞刚 +2 位作者 魏林琳 李哲明 吴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2-55,共4页
目的构建儿科门诊静脉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为患儿自动精确匹配最佳穿刺护士,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建立患儿血管分级及护士穿刺能级标准,并构建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包括血管分级数据模块、护士穿刺能级数据模块及输... 目的构建儿科门诊静脉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为患儿自动精确匹配最佳穿刺护士,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建立患儿血管分级及护士穿刺能级标准,并构建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包括血管分级数据模块、护士穿刺能级数据模块及输液室决策支持模块,通过儿科门诊输液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和HIS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和传输,系统自动生成每例患儿的推荐穿刺护士。统计并比较系统应用前后护士每班平均穿刺例次、人均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相关护理投诉、护士满意度和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应用后护士日均每班穿刺例数、人均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P<0.01),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提高。结论儿科门诊静脉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的建立,能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外周静脉管理质量,并最终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门诊输液室 静脉穿刺 静脉留置针 信息化技术 血管分级 能级管理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童家维 邬春娥 +1 位作者 陆亚红 缪雪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5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的56例ITP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仅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随机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家属对护理人...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的56例ITP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仅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随机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治疗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血小板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经过上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临床控制时间明显缩短,且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护理满意度,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医护人员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护理干预 疗效 满意度
下载PDF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被引量:89
5
作者 凌云 陈朔晖 诸纪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9-330,共2页
分析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输液前运用电子屏叫号系统实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这些措施使安全隐患... 分析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输液前运用电子屏叫号系统实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这些措施使安全隐患逐年减少,从而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输注 静脉内 门诊医疗
原文传递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1
6
作者 徐建英 俞刚 诸纪华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36,共3页
基于精细化管理思维构建儿科门诊输液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可改善儿童输液护理工作中的任务繁重、环境拥挤、满意度低等现状。作者通过分析系统应用前、后的数据,对管理层关注的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儿科门诊输液护理质量,... 基于精细化管理思维构建儿科门诊输液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可改善儿童输液护理工作中的任务繁重、环境拥挤、满意度低等现状。作者通过分析系统应用前、后的数据,对管理层关注的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儿科门诊输液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士和患者及家长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门诊输液 信息系统 精细化管理
原文传递
143例缺铁性贫血婴幼儿术前静脉输注铁剂的护理 被引量:5
7
作者 徐建英 诸纪华 +1 位作者 徐玮泽 叶肖栗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4-257,共4页
总结143例缺铁性贫血婴幼儿术前静脉输注铁剂治疗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正确配置药液,密切观察过敏反应,合理选择静脉通路,积极预防和处理静脉炎和铁剂渗漏,做好铁剂治疗的宣教。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无异常,2例发生心率增... 总结143例缺铁性贫血婴幼儿术前静脉输注铁剂治疗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正确配置药液,密切观察过敏反应,合理选择静脉通路,积极预防和处理静脉炎和铁剂渗漏,做好铁剂治疗的宣教。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均无异常,2例发生心率增快,2例发生静脉炎,7例发生穿刺点周围色素沉着,经过积极处理后,患儿心率恢复正常、静脉炎好转、色素沉着消退。经过静脉铁剂治疗后,143例缺铁性贫血婴幼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均明显上升,其中112例铁剂疗程结束后顺利进行手术,24例继续行铁剂治疗,7例失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缺铁性 手术前护理 静脉铁剂 儿科护理学 注射 静脉内
原文传递
红霉素胸腔注射治疗乳糜胸的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凌云 项志英 方俊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80-581,共2页
目的 探讨红霉素胸腔注射治疗乳糜胸的护理方法。方法 本组 8例术后乳糜胸患儿给予胸内注射红霉素治疗。术前护理重点为做好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 ,消除焦虑情绪 ,同时协助医生做好物品的准备工作。术后护理重点为做好疼痛护理 ,监... 目的 探讨红霉素胸腔注射治疗乳糜胸的护理方法。方法 本组 8例术后乳糜胸患儿给予胸内注射红霉素治疗。术前护理重点为做好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护理 ,消除焦虑情绪 ,同时协助医生做好物品的准备工作。术后护理重点为做好疼痛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尤其是呼吸、循环以及胸膜反应情况 ;同时加强饮食护理 ,给予适宜的营养支持。结果 本组 8例均痊愈 ,无复发。结论 上述综合护理措施对确保该技术的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胸腔注射 乳糜胸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耳鼻喉科患儿术后谵妄的评估与干预——从最佳证据到临床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柯显 冯静怡 +3 位作者 周悦 陈阮 应燕 徐红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6期419-425,共7页
目的通过对耳鼻喉科患儿术后谵妄评估与干预的最佳证据应用, 以期建立科学规范的耳鼻喉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提高患儿术后恢复质量。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通过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患... 目的通过对耳鼻喉科患儿术后谵妄评估与干预的最佳证据应用, 以期建立科学规范的耳鼻喉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提高患儿术后恢复质量。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通过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患儿术后谵妄评估、预防、干预、管理等相关主题进行系统检索及质量评价, 总结生成14条最佳证据, 通过与临床情景结合, 制订审查指标, 在该病房开展证据的应用。结果经3轮审查, 指标2、3、6、8达标率均为100.0%。证据应用前后比较, 耳鼻喉科患儿术后谵妄、术后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返回病房60 min疼痛评分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 P<0.05)。患儿家属术前焦虑水平由(33.36 ± 6.84)分降至(29.54 ± 6.9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3, P<0.05)。医生基于循证的谵妄知识得分从(23.00 ± 3.94)分升至(33.43 ± 8.2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 P<0.05)。护士基于循证的谵妄知识得分从(33.11 ± 8.46)分升至(57.79 ± 6.5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 P<0.05)。结论该最佳证据的应用, 未明显改善耳鼻喉科患儿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 但有助于缓解患儿术后疼痛水平及家属焦虑水平;耳鼻喉科患儿术后谵妄的评估及预防干预方案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耳鼻喉科 术后谵妄 评估 干预 证据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