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吴莹纯 朱丽琴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遴选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5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采取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患儿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临床症...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遴选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5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采取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患儿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临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50例患儿治疗依从性为96.67%,家属满意度为96.00%,不良反应仅为3.33%;治疗后,患儿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喘息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儿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雾化吸入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症状积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儿童肠型白塞氏病合并左下肺炎一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王彩云 王培鑫 《医学信息》 2010年第17期3245-3246,共2页
白塞氏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累计全身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炎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炎。好发于青壮年,东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高发,男女发病率文献报道不尽一致,累计胃肠系统,因地区差异,比例不同,儿童发病率极低。儿童肠型自... 白塞氏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累计全身多个系统、器官的慢性炎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炎。好发于青壮年,东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高发,男女发病率文献报道不尽一致,累计胃肠系统,因地区差异,比例不同,儿童发病率极低。儿童肠型自塞氏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具有非特异性,结肠镜、胶囊内镜结合组织病理活检是对肠型白塞氏病疑难病例具有诊断价值。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诊断、治疗方面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率,现将我院2008年10月收治的1例儿童肠型白塞氏病合并左下肺炎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白塞氏病 儿童发病率 左下肺炎 临床分析 组织病理活检 胃肠系统 诊断价值 病因不明
下载PDF
信息技术助力儿童医院门诊流程改进 被引量:9
3
作者 俞刚 赵永根 +3 位作者 陈凌栋 李哲明 吴岑亮 汪天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53-755,共3页
在原预约流程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进行预约流程的优化改造,实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智慧儿童医院全预约流程管理,并由此缩短了患者就医等候时间,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门诊医疗信息系统 儿童医院 门诊预约 人工智能 物联网
原文传递
预约挂号在儿童医院门诊应用的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章赛春 沈美萍 +1 位作者 林艳 汪天林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05-1106,共2页
为改进服务流程,提高预约诊疗服务质量,对预约挂号流程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方法,从而方便了患儿就诊,有力打击了"倒号"等行为。认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掌握预约挂号流程,降低失约率,可提高预约诊疗... 为改进服务流程,提高预约诊疗服务质量,对预约挂号流程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方法,从而方便了患儿就诊,有力打击了"倒号"等行为。认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掌握预约挂号流程,降低失约率,可提高预约诊疗服务的质量,提高社会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部 医院 病人预约和时间安排
原文传递
经肛门心型吻合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 被引量:4
5
作者 沈华琴 杨琴 葛银萍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44-1145,共2页
关键词 小婴儿 先天性巨结肠 护理
下载PDF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10
6
作者 沈华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718-1719,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过敏性紫癜 护理
下载PDF
患儿自主权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徐红贞 刘柯显 +1 位作者 金婷 朱俊红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为了系统了解国内外与患儿自主权有关的护理伦理问题研究现状,本文就与患儿自主权有关的伦理问题、患儿自主权相关伦理问题的应对阻碍、思考及建议3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我国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与进一步伦理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儿科护理学 伦理学 护理 自主权 综述
下载PDF
小儿取便时肛拭子的应用
8
作者 沈华琴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547-1547,共1页
关键词 小儿 肛拭子 护理
下载PDF
护理大数据研究态势和热点领域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傅藏藏 顾东晓 诸纪华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2708-2711,共4页
目的分析Web of Science收录期刊上护理大数据研究的发文情况与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护理学者开展大数据环境下的护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2009至2017年Web of Science收录的SCI期刊刊载的539篇论文作为统计源... 目的分析Web of Science收录期刊上护理大数据研究的发文情况与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护理学者开展大数据环境下的护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以2009至2017年Web of Science收录的SCI期刊刊载的539篇论文作为统计源,分析护理大数据研究发文情况、期刊分布情况、与其他学科交叉情况、发文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高被引论文。结果护理大数据研究的年发文量呈稳定增长态势,美国学者发文310篇,占大多数,其次是巴西和澳大利亚;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为巴西圣保罗大学护理学院;刊载护理大数据研究论文最多的期刊是《CIN COMPUTERS INFORMANTICS NURSING》;通过筛选核心作者和分析高被引论文发现,影响力较强的作者集中在美国,研究热点领域集中在与计算机学、医学信息学、教育学和肿瘤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结论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国际护理大数据研究论文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在快速提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引文索引 大数据 护理 文献计量
下载PDF
新生儿肠造口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金婷 徐红贞 +1 位作者 唐芳 楼佳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年第1期36-40,共5页
对新生儿肠造口的特点、类型、造口最佳部位选择、造口产品的选择及护理技巧、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以及新生儿肠造口护理面临的挑战等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为新生儿科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肠造口术 新生儿护理 综述
下载PDF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被引量:89
11
作者 凌云 陈朔晖 诸纪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9-330,共2页
分析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输液前运用电子屏叫号系统实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这些措施使安全隐患... 分析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输液前运用电子屏叫号系统实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这些措施使安全隐患逐年减少,从而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输注 静脉内 门诊医疗
原文传递
静脉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性发热患儿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李漫 吴丽萍 姚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306-309,共4页
目的 探讨静脉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性发热患儿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并构建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1月因恶性肿瘤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静脉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105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患儿64例,女性41... 目的 探讨静脉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性发热患儿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并构建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1月因恶性肿瘤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静脉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105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患儿64例,女性41例。收集患儿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分为血流感染组59例和无血流感染组46例。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明确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回归方程的预测效能。结果 同无血流感染组患儿相比,血流感染组患儿肿瘤类型为血液系统肿瘤比例更高(47.83%vs. 69.49%)、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例更低(89.13%vs. 66.10%)、低血压比例更高(13.04%vs. 33.90%)、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比例更低(86.96%vs. 69.49%)且体温>39℃比例更高(23.91%vs. 45.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类型为血液系统肿瘤(OR=2.913,P<0.05)和发热最高体温>39℃(OR=3.482,P<0.05)是预测粒缺发热患儿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0.223,P<0.05)和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OR=0.373,P<0.05)是保护性因素。据此构建的回归模型预测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8%和84.8%。结论 粒细胞缺乏性发热患儿发生血流感染的比例较高,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患儿和高热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能有助于预防血流感染,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粒细胞缺乏性发热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风险预测模型和列线图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曾瑾 吴莉 胡爱君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17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和绘制列线图以帮助儿科门诊护士预防护理给药错误。方法整体抽样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记录的儿科门诊护理给药患儿5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和绘制列线图以帮助儿科门诊护士预防护理给药错误。方法整体抽样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记录的儿科门诊护理给药患儿5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护理给药错误患儿172例设为给药错误组,未发生给药错误患儿344例设为非给药错误组,比较分析2组患儿各项指标。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患儿年龄、患儿入学、麻醉镇痛类药物、退热类药物、微量泵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皮下注射给药途径、给药护士护龄、给药护士职称均是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风险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验证可得,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 0.84~0.94,P<0.01),绘制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风险预测列线图总分为35~259分,风险率为0.001~0.999,总分越高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的风险越高。结论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预测模型和列线图构建能够为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预防提供参考模型和使用工具,对保障儿科门诊患儿给药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儿科门诊 护理给药错误 风险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儿科门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姚欢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7期1340-1347,共8页
目的构建儿科门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医院儿科门诊护士的招聘、培训、选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行为事件访谈法提取胜任力要素,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德尔菲法确定儿科门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要素... 目的构建儿科门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医院儿科门诊护士的招聘、培训、选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法,行为事件访谈法提取胜任力要素,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德尔菲法确定儿科门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要素权重。结果得到6项鉴别性胜任力,最终形成儿科门诊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个人特质、职业素养、发展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管理能力6个一级指标,权重范围为0.1074~0.2101,39个二级指标,权重范围为0.0864~0.2565,组合权重范围为0.0099~0.0539。结论本研究建模方法科学合理,所建模型可靠实用,为儿科门诊护士的准入,培养,绩效考核等提供依据,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门诊护士 岗位胜任力
原文传递
匹多莫德联合丙种球蛋白对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疗效和免疫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李漫 吴丽萍 姚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21期4164-4168,共5页
目的 探究匹多莫德联合丙种球蛋白对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疗效和免疫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HSPN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应用糖皮... 目的 探究匹多莫德联合丙种球蛋白对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疗效和免疫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HSPN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应用匹多莫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周。检测患儿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中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24 h尿液蛋白定量、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CD4^(+)T/CD8^(+)T比例、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1(IL-21)表达水平。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观察组:(2.18±0.15)g vs.(0.50±0.04)g;对照组:(2.18±0.14)g vs.(0.91±0.07)g]、β2-MG[观察组:(3.14±0.44)mg/L vs.(0.91±0.13)mg/L;对照组:(3.17±0.44)mg/L vs.(1.48±0.26)mg/L]、CysC[观察组:(1.34±0.25)mg/L vs.(0.41±0.08)mg/L;对照组:(1.38±0.24)mg/L vs.(0.68±0.08)mg/L]、CD8^(+)T细胞比例[观察组:(42.65±2.32)%vs.(34.35±2.47)%;对照组:(42.72±2.22)%vs.(40.81±2.84)%]、IL-17[观察组:(73.59±8.85)ng/L vs.(29.53±2.99)ng/L;对照组:(73.25±9.39)ng/L vs.(34.21±4.25)ng/L]及IL-21[观察组:(154.69±19.10)ng/L vs.(119.42±12.97)ng/L;对照组:(156.75±16.88)ng/L vs.(130.53±11.17)ng/L]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T细胞比例[观察组:(23.91±2.70)%vs.(33.84±3.93)%;对照组:(24.35±2.21)%vs.(28.13±3.84)%]、CD4^(+)T/CD8^(+)T比例[观察组:(0.55±0.10)vs.(0.93±0.08);对照组:(0.56±0.12)vs.(0.74±0.09)]及IL-10水平[观察组:(12.58±1.73)ng/L vs.(25.32±2.65)ng/L;对照组:(12.36±1.74)ng/L vs.(21.34±2.33)ng/L]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各指标较对照组患儿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00、13.870、16.532、12.282、6.418、4.637、7.424、10.543及8.039,均P<0.05)。观察组患儿完全缓解率(13.73%)高于对照组患儿(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5);但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8.24%vs.82.35%)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3.73%vs.7.8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03、0.917,均P>0.05)。结论 匹多莫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HSPN患儿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患儿肾功能、提高免疫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丙种球蛋白 过敏性紫癜肾炎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35例颅内高压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0
16
作者 章赛春 沈文英 沈志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97-798,共2页
总结了35例小儿颅内压增高早期临床表现的观察和护理。通过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的改变、生命体征的变化、瞳孔和前囟变化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本组32例患儿治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1例放弃治疗。
关键词 儿童 颅内高压 护理
原文传递
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原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朔晖 林海珍 汪天林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3-755,共3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过敏原的构成,不同过敏原与临床类型的关系,为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并减少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生物共振技术经皮肤检测371例HSP患儿的过敏原。其中单纯皮肤型266例,皮肤+腹型53例,皮肤+关节型52例。...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过敏原的构成,不同过敏原与临床类型的关系,为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并减少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生物共振技术经皮肤检测371例HSP患儿的过敏原。其中单纯皮肤型266例,皮肤+腹型53例,皮肤+关节型52例。结果371例患儿中95.7%找到过敏原,其中食品添加剂类占43.7%,植物类及花粉28.4%,化学物质类22.0%。食物类5.9%。单纯皮肤型、皮肤+腹型、皮肤+关节型3组患儿过敏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P<0.01)。食品添加剂类检出率以单纯皮肤型组最高(50.4%),而化学物质类检出率则以皮肤+关节型组为高(36.7%)。结论大多数患儿可找到过敏原,单纯皮肤型患儿以食品添加剂类过敏为主,皮肤+关节型患儿以化学物质类过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紫癜 过敏性 过敏反应
原文传递
17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朔晖 诸纪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6-638,共3页
总结17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术后护理经验,术后护理重点为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处理高血压;严密观察胸腔引流量和颜色,及时发现出血征象;术后早期保持患儿绝对安静,积极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肺不张... 总结17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术后护理经验,术后护理重点为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处理高血压;严密观察胸腔引流量和颜色,及时发现出血征象;术后早期保持患儿绝对安静,积极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同时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肺不张的发生。全组患儿无死亡,术后1例发生大出血,经再次开胸止血后好转,12例出现高血压,3例出现肺不张,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均好转。随访4~60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无主动脉再缩窄。术后早期严密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是减少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室间隔缺损 儿童 手术后医护
原文传递
3例先天性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患儿行胃造瘘术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丽丽 吕丹尼 +5 位作者 唐晓敏 陈丽骊 张婷 傅藏藏 诸纪华 汪金燕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77-1380,共4页
总结3例先天性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患儿行胃造瘘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持续低负压吸引食管盲端,预防吸入性肺炎;做好饮食灌注、造瘘口周围皮肤、管路护理;同时给予患儿家长心理支持。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例患儿分别于出生后... 总结3例先天性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患儿行胃造瘘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持续低负压吸引食管盲端,预防吸入性肺炎;做好饮食灌注、造瘘口周围皮肤、管路护理;同时给予患儿家长心理支持。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例患儿分别于出生后4~7个月成功施行延期食管吻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吻合术 围手术期护理 儿科护理学
原文传递
耳鼻喉科患儿术后谵妄的评估与干预——从最佳证据到临床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柯显 冯静怡 +3 位作者 周悦 陈阮 应燕 徐红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6期419-425,共7页
目的通过对耳鼻喉科患儿术后谵妄评估与干预的最佳证据应用, 以期建立科学规范的耳鼻喉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提高患儿术后恢复质量。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通过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患... 目的通过对耳鼻喉科患儿术后谵妄评估与干预的最佳证据应用, 以期建立科学规范的耳鼻喉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提高患儿术后恢复质量。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通过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患儿术后谵妄评估、预防、干预、管理等相关主题进行系统检索及质量评价, 总结生成14条最佳证据, 通过与临床情景结合, 制订审查指标, 在该病房开展证据的应用。结果经3轮审查, 指标2、3、6、8达标率均为100.0%。证据应用前后比较, 耳鼻喉科患儿术后谵妄、术后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返回病房60 min疼痛评分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 P<0.05)。患儿家属术前焦虑水平由(33.36 ± 6.84)分降至(29.54 ± 6.9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3, P<0.05)。医生基于循证的谵妄知识得分从(23.00 ± 3.94)分升至(33.43 ± 8.2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 P<0.05)。护士基于循证的谵妄知识得分从(33.11 ± 8.46)分升至(57.79 ± 6.5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 P<0.05)。结论该最佳证据的应用, 未明显改善耳鼻喉科患儿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 但有助于缓解患儿术后疼痛水平及家属焦虑水平;耳鼻喉科患儿术后谵妄的评估及预防干预方案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耳鼻喉科 术后谵妄 评估 干预 证据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