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及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谢乐斯 赵盼 +2 位作者 周虹 王炜 项晶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及RAS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的表达,并采用ARMS-PCR法检测RAS基因突变状...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表达及RAS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MSH2、MSH6、MLH1、PMS2)的表达,并采用ARMS-PCR法检测RAS基因突变状态。结果18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99%(13/186),其中MSH2和MSH6共同缺失2例,MLH1和PMS2共同缺失9例,MSH6单独缺失1例,PMS2单独缺失1例。RAS突变者97例(52.15%),其中KRAS突变88例(47.31%),NRAS突变9例(4.84%)。MMR蛋白表达缺失多发生于50岁以下、肿瘤部位多为右半结肠、黏液腺癌、肿瘤低分化、肿瘤分期Ⅰ+Ⅱ期的患者(P<0.05)。RAS突变状态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MMR蛋白表达缺失病例中,RAS突变状态与肿瘤是否伴黏液腺癌成分有显著相关性(P=0.015),伴RAS突变病例不伴有黏液腺癌,而RAS野生型多伴黏液腺癌。结论MMR蛋白表达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和病理分型有关,结合RAS突变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错配修复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KRAS NRAS
下载PDF
胃富于淋巴间质的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EB病毒、错配修复蛋白和HER-2表达情况
2
作者 谢乐斯 周虹 +2 位作者 赵盼 王炜 项晶晶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8期2004-2008,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胃富于淋巴间质的癌(GCL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EB病毒感染情况、错配修复蛋白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以期深入了解这一少见类型胃癌并对其分子分型和后续治疗提供病理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21年3月浙江大学... 目的探讨胃富于淋巴间质的癌(GCL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EB病毒感染情况、错配修复蛋白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以期深入了解这一少见类型胃癌并对其分子分型和后续治疗提供病理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21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GCLS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种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和MSH6以及HER-2表达情况,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表达情况,并对HER-2染色2+以上患者进行HER-2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GCLS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近端胃,多数患者呈膨胀性生长,少数患者可伴有腺体分化。8例中有6例EBER阳性,2例EBER阴性患者均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为MLH1/PMS2表达缺失,1例EBER阳性患者同时HER-2过表达。结论GCLS是一种形态上相似,但是分子分型不同的少见胃癌类型,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分子分型研究有助于更好了解其发生、发展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富于淋巴间质的癌 EB病毒 错配修复蛋白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王金洁 金朝曦 +1 位作者 周虹 徐如君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7期1952-1955,共4页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7例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学特征。所有患者均行免疫组化检测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6...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7例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病理形态学特征。所有患者均行免疫组化检测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66岁。其中2例肿瘤位于胃体后壁,4例位于胃体或贲门部,1例位于胃部分切除术后吻合口处。镜下瘤细胞形态类似鼻咽部未分类癌,以大量淋巴细胞形成基质浸润包绕未分化肿瘤细胞为主要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广谱细胞角蛋白均阳性,细胞角蛋白(CK)7和CK20阴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现为阴性或弱阳性。EBER原位杂交检测6例阳性,1例阴性。结论胃原发性淋巴上皮癌是一类特殊的胃癌亚型,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是诊断该疾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上皮癌 胃肿瘤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双期增强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邵畅 舒艳艳 +3 位作者 魏培英 高颖琪 周虹 韩志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8期716-720,共5页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术前评估和监测过程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与超声检查比较,CT检查不受气体和骨骼限制,能更好显示中央组淋巴结,...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术前评估和监测过程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与超声检查比较,CT检查不受气体和骨骼限制,能更好显示中央组淋巴结,典型淋巴结转移CT征象包括坏死或囊变、微钙化和高强化[1-2],但PTC颈部淋巴结微转移常见,多不具备典型CT征象[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桥本氏甲状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淋巴结转移 病理学
下载PDF
细胞内镜系统在消化道黏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思乐 金杭斌 +3 位作者 沈红璋 楼奇峰 郇通 张筱凤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4期80-85,共6页
目的 初步研究细胞内镜(EC)系统在消化道黏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消化道黏膜病变先使用EC诊断,再行大体组织病理学诊断,判断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是否相符。结果 所选病例EC诊断与大体组织病理学结果均一致。结论 EC可达到组织病理... 目的 初步研究细胞内镜(EC)系统在消化道黏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消化道黏膜病变先使用EC诊断,再行大体组织病理学诊断,判断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是否相符。结果 所选病例EC诊断与大体组织病理学结果均一致。结论 EC可达到组织病理学诊断效果,但其应用价值、具体评价体系和应用范围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黏膜 细胞内镜 内镜诊断 病理诊断 早癌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化疗后转分化混合癌1例
6
作者 刘海波 汪凯 +1 位作者 王长荣 王旭亮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42-644,共3页
膀胱小细胞癌和膀胱肉瘤样癌均为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具有病变进展早、复发率高、生存期短等特点,两者并发的混合癌非常罕见。本文报道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22年8月收治的1例化疗后转分化而来的膀胱混合癌... 膀胱小细胞癌和膀胱肉瘤样癌均为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具有病变进展早、复发率高、生存期短等特点,两者并发的混合癌非常罕见。本文报道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22年8月收治的1例化疗后转分化而来的膀胱混合癌患者,其病理成分包括肉瘤样癌、小细胞癌及尿路上皮癌。目前对于转分化而来的混合癌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一般采取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膀胱癌根治术或放化疗。本例患者因无法耐受化疗及根治性手术,故选择定期复查,术后近半年未见复发或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分化 膀胱癌 小细胞癌 肉瘤样癌 化疗
下载PDF
《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中更新部分的解读与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如君 王炜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1461-1463,1476,共4页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是否扩增是乳腺癌患者的强预后标记,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是规范乳腺癌患者HER2检测的重要文件,自2006年首次发布以来已更新3次。今年3月,2019版中国《乳腺癌HER2检测...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是否扩增是乳腺癌患者的强预后标记,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是规范乳腺癌患者HER2检测的重要文件,自2006年首次发布以来已更新3次。今年3月,2019版中国《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发布,在HER2免疫组化(2+)的判读标准、荧光原位杂交的判读标准、微浸润灶的定义等诸多方面作了更新,本文就其更新部分的内容进行解读并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指南 更新
下载PDF
大囊型涎腺分泌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谢乐斯 韩志江 +2 位作者 王炜 周虹 项晶晶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2470-2472,共3页
涎腺分泌性癌(SCSG)是一类新近命名的少见低度恶性涎腺肿瘤,通常呈分叶结节状生长,可表现为实性-微囊状、腺管状、滤泡状、囊性-乳头状、筛状等多种组织构型,免疫组化特征为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蛋白和乳腺球蛋白,而不表达DOG1,多数患者... 涎腺分泌性癌(SCSG)是一类新近命名的少见低度恶性涎腺肿瘤,通常呈分叶结节状生长,可表现为实性-微囊状、腺管状、滤泡状、囊性-乳头状、筛状等多种组织构型,免疫组化特征为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蛋白和乳腺球蛋白,而不表达DOG1,多数患者具有ETV6相关融合基因这一特征性的分子遗传改变。罕见情况下,SCSG可以完全呈囊性形态。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例影像学和显微镜下完全呈囊性的腮腺肿瘤,经免疫组化及ETV6基因重排检测,确诊为罕见的大囊型SCSG,并作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分泌性癌 免疫组化 ETV6基因
下载PDF
影像组学评估乳腺增强MRI非肿块型强化恶性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单嫣娜 沈起钧 +2 位作者 徐雯 王炜 项晶晶 《健康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485-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影像组学技术分析评估乳腺MRI非肿块型强化(non-mass enhancement,NME)恶性风险的价值。方法62例乳腺NME患者的MRI增强图像根据临床随访、病理结果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通过分层抽样法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提取6大类共39... 目的探讨采用影像组学技术分析评估乳腺MRI非肿块型强化(non-mass enhancement,NME)恶性风险的价值。方法62例乳腺NME患者的MRI增强图像根据临床随访、病理结果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通过分层抽样法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提取6大类共396个影像组学特征(直方图参数、形态学参数、纹理特征参数、灰度共生矩阵参数、游程矩阵参数、灰度区域大小矩阵参数),通过特征降维算法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通过混淆矩阵对验证集进行验证,采用ROC分析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62例NME中低风险组27例,高风险组35例。降维选择后得到像素灰度范围(Range)、和均值(sumAverage)、集群突出(ClusterProminence_angle45_offset4)、灰度共生矩阵能量(GLCMEnergy_AllDirection_offset7)、灰度共生矩阵熵(GLCMEntropy_angle135_offset)、长行程高灰度优势(LongRunHighGreyLevelEmphasis_angle45_offset7)、最大直径(Maximum3DDiameter)、紧致性(Compactness)8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高风险NME预测模型的ROC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942、88.7%、85.0%、83.3%;通过混淆矩阵对验证集数据进行验证,ROC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94、77.8%、85.7%、81.3%。结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高风险NME预测模型能对NME恶性风险做出预测,为临床处理乳腺NME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非肿块型强化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异质性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小明 包凌云 +2 位作者 谭艳娟 牛琳 王炜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489-1491,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术前行NAC并最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3例,共89个肿块,测量NAC前后肿块的最...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术前行NAC并最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3例,共89个肿块,测量NAC前后肿块的最大径线值D1和D2,并计算其变化率ΔD=(D1-D2)/D1×100%,通过ΔD对NAC疗效进行评估,并与术后病理评估结果对照。结果ABVS及病理两种方法评估NAC无效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72(P=0.000);评估部分缓解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519(P=0.000);评估完全缓解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294(P=0.000)。当以ΔD≥70%评估完全缓解时,与病理评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76(P=0.000),其灵敏度为0.867,特异度为0.986。结论ABVS评估乳腺癌NAC疗效与病理评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乳腺癌NAC疗效评估的一种新方法,但建议评估完全缓解的ΔD阈值应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下载PDF
右肾上皮样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囊变和出血影像学表现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湘文 王文慧 韩志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74-576,共3页
患者男性,48岁,于2017年5月18日主诉因反复右腰酸痛3个月余至当地医院就诊,B型超声提示右肾巨大囊肿。遂于2017年6月5日转至本院门诊拟右肾囊肿收住入院。患者无结节性硬化病史,入院当日血常规检查正常,肌酐119μmol/L↑,总蛋白62.2g/L... 患者男性,48岁,于2017年5月18日主诉因反复右腰酸痛3个月余至当地医院就诊,B型超声提示右肾巨大囊肿。遂于2017年6月5日转至本院门诊拟右肾囊肿收住入院。患者无结节性硬化病史,入院当日血常规检查正常,肌酐119μmol/L↑,总蛋白62.2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mmol/L↑,总胆固醇6.7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病理学 血管肌脂瘤/放射摄影术 肾疾病 囊性/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例报告
下载PDF
UCH-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预后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金洁 徐如君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1497-1500,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表达情况及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DLBCL组织样本149例,按照Hans分型分为生发中心样B细胞淋巴瘤(GCB)45例和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淋巴瘤(Non-...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表达情况及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DLBCL组织样本149例,按照Hans分型分为生发中心样B细胞淋巴瘤(GCB)45例和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淋巴瘤(Non-GCB)104例。另取6例反应性增生的正常人扁桃体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UCH-L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同时分析UCH-L1阳性表达与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49例DLBCL患者中,36例UCH-L1阳性表达,其中GCB型阳性表达率为44.44%,明显高于Non-GCB型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BCL患者中UCH-L1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Ann Arbor分期、LDH水平和国际预后评分指数均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白蛋白水平、有无B症状和有无骨髓侵犯均无关(均P>0.05)。UCH-L1阳性表达与Bcl-6、Bcl-2、Ki-67表达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UCH-L1阳性表达在生发中心源性DLBCL患者中更为普遍,其表达异常可为患者预后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预后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相关药物性食管炎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安华 郇通 范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336-340,共5页
背景阿仑膦酸钠引起的食管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药物性食管炎疾病,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食管不良反应事件有所增多,部分内镜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相对不足,无法及时明确病因.病例简介本文报道了1例因胸痛就诊的患者,通过结合病史及典型内镜下... 背景阿仑膦酸钠引起的食管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药物性食管炎疾病,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食管不良反应事件有所增多,部分内镜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相对不足,无法及时明确病因.病例简介本文报道了1例因胸痛就诊的患者,通过结合病史及典型内镜下表现确诊了阿仑膦酸钠相关药物性食管炎,去除病因,避免了进一步食管损伤.结论该病重在预防和及时诊断,详尽的病史、典型的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及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药物性食管炎 内镜 病理特征
下载PDF
以盆腔肿物为首发表现的前列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14
作者 王宇伟 王于勇 +1 位作者 项晶晶 何华东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11-313,共3页
前列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是原发于前列腺、十分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极高,进展迅速,预后极差,国内外仅有20余例文献报道。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前列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是原发于前列腺、十分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极高,进展迅速,预后极差,国内外仅有20余例文献报道。本文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2019年5月1日收治的以盆腔肿物为首发表现的前列腺LCNEC患者1例,并进行文献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物 前列腺 大细胞 神经内分泌癌
下载PDF
乳腺错构瘤7例临床诊治分析
15
作者 吴绮平 李丹丹 +5 位作者 潘淑淑 赵静 马晨霞 丁金旺 罗中尧 彭友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7期43-44,共2页
乳腺错构瘤是少见的良性病变,由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根据乳房组织参与的主要类型,曾被命名为脂肪纤维腺瘤、腺纤维脂肪瘤和纤维腺脂肪瘤等[1]。该病发病率低,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术前几乎均被误诊。现回... 乳腺错构瘤是少见的良性病变,由乳腺腺体组织、脂肪组织、纤维组织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根据乳房组织参与的主要类型,曾被命名为脂肪纤维腺瘤、腺纤维脂肪瘤和纤维腺脂肪瘤等[1]。该病发病率低,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术前几乎均被误诊。现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7例的资料,就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病理诊断、临床处理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探讨,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错构瘤 临床诊治 纤维脂肪瘤 脂肪组织 纤维组织 影像学检查 良性病变 腺体组织
下载PDF
罕见46,XX性发育睾丸疾病合并前列腺生殖细胞肿瘤病例的遗传学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16
作者 谢乐斯 王于勇 +2 位作者 王长荣 项晶晶 王昊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分析一例46,XX性发育睾丸疾病合并前列腺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和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及病理学检查,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其遗传学特征。结果患者身高偏矮、双... 目的分析一例46,XX性发育睾丸疾病合并前列腺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遗传学和病理学特征并探讨其致病原因。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及病理学检查,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其遗传学特征。结果患者身高偏矮、双侧睾丸小、乳房轻度增大,血清甲胎蛋白浓度显著升高,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升高,睾酮水平偏低。染色体核型为46,XX,荧光原位杂交提示一条X染色体短臂末端上存在SRY基因。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主要为卵黄囊瘤。结论确诊一例46,XX性发育睾丸疾病合并原发前列腺生殖细胞肿瘤病例,丰富了该疾病的基因和表型谱,并为该病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 XX性发育睾丸疾病 前列腺肿瘤 性腺外生殖细胞肿瘤 卵黄囊瘤
原文传递
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韩志江 谢乐斯 +2 位作者 魏培英 丁忠祥 陶晓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3-728,共6页
目的探讨CT瘤体-甲状腺边缘接触范围(MCR)对长径>1.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1.0 cm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并评估CT直接征象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 目的探讨CT瘤体-甲状腺边缘接触范围(MCR)对长径>1.0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1.0 cm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被膜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并评估CT直接征象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8例PTC(>1.0 cm)和193例PTMC患者的CT资料。基于CT平扫图像评价MCR,分为<1/4瘤体周长或≥1/4瘤体周长。观察颈部淋巴结CT直接征象包括囊变、微钙化、高强化、短径/长径≥0.5、簇状淋巴结或中央区混浊。MCR在PTC(>1.0 cm)和PTMC中分布的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CR、CT直接征象诊断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148例PTC(>1.0 cm)和193例PTMC中,病理结果显示被膜侵犯分别占88.5%(131/148)和57.0%(110/193),淋巴结转移分别占71.6%(106/148)和44.0%(85/193)。PTC(>1.0 cm)中,MCR≥1/4瘤体周长更常见于被膜侵犯(χ^(2)=22.211,P<0.001)和淋巴结转移患者(χ^(2)=4.746,P=0.029),其预测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7%(111/131)和64.7%(11/17)、83.0%(88/106)和33.3%(14/42)。PTMC中,MCR≥1/4瘤体周长更常见于被膜侵犯(χ^(2)=66.066,P<0.001)和淋巴结转移患者(χ^(2)=5.343,P=0.021),其预测被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3%(96/110)和69.9%(58/83)、71.8%(61/85)和44.4%(48/108)。CT直接征象对PTC(>1.0 cm)、PTMC诊断淋巴结转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和73.8%、69.4%和76.9%。结论CT直接征象和MCR≥1/4瘤体周长均可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前者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MCR≥1/4瘤体周长预测PTC被膜侵犯具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膜侵犯
原文传递
多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中肿瘤克隆起源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炜 丁金旺 +4 位作者 徐如君 罗定存 项晶晶 赵盼 周虹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多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中,同一病例不同肿瘤灶的BRAF、RAS基因突变的表达。方法使用一代测序和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检测37例多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中BRAFV600E突变和N-/H-/K-RAS基因密码子12、13... 目的分析多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中,同一病例不同肿瘤灶的BRAF、RAS基因突变的表达。方法使用一代测序和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检测37例多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中BRAFV600E突变和N-/H-/K-RAS基因密码子12、13、61突变的表达以及在患者多病灶之间表达的差异。结果37例患者的80份肿瘤样本中共检出BRAFV600E突变51例,检出RAS基因突变3例。37例病例中有20例(54.1%)的多发病灶为不同的克隆起源,与文献结果(37/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数以上多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病例中,肿瘤细胞来自不同的克隆起源,桥本甲状腺炎更可能是伴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免疫反应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桥本甲状腺炎 BRAF RAS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参丹散结胶囊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乐斯 郇通 +2 位作者 杨俊林 武剑 赵盼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0-1176,共7页
目的探讨参丹散结胶囊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CAC)小鼠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和葡聚糖硫酸钠构建小鼠CAC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各10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目的探讨参丹散结胶囊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CAC)小鼠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和葡聚糖硫酸钠构建小鼠CAC模型。正常组、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各10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肠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生成素2(Ang2)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Akt、p-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结肠癌组织的MVD计数分别为(63.3±3.3)个、(36.6±2.3)个、(36.6±2.2)个和(50.3±2.5)个,均高于正常组[(2.0±0.1)个,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P<0.05)。模型组、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小鼠结肠癌组织中bFGF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55±0.31、2.46±0.37、2.49±0.33和3.34±0.21,Ang2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78±0.19、2.21±0.14、2.26±0.17和3.67±0.32,均高于正常组(1.01±0.05和0.99±0.07,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MK-2206组和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均P<0.05)。模型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75±0.18、4.64±0.22和4.84±0.12,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01±0.07、0.95±0.08和0.98±0.05,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4±0.22、3.15±0.26和2.07±0.18,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与MK-2206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参丹散结胶囊+IGF-1组结肠癌组织中p-Akt/Akt、VEGFA和HIF-1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7±0.15、4.02±0.11、3.52±0.24,均高于参丹散结胶囊组(均P<0.05)。结论参丹散结胶囊可能通过抑制Akt/HIF-1α/VEGFA信号通路,使促微血管生长因子bFGF和Ang2表达降低,从而抑制CAC的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丹散结胶囊 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 血管生成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原文传递
超声与磁共振融合虚拟导航技术在乳腺病变定位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戚瑞祥 方建华 +4 位作者 朱罗茜 单嫣娜 王炜 项晶晶 包凌云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融合磁共振成像(MRI)虚拟导航技术对仅MRI发现的乳腺病变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患者,均行超声及乳腺MRI检查,MRI发现22个超声上未显示的病灶且... 目的探讨超声融合磁共振成像(MRI)虚拟导航技术对仅MRI发现的乳腺病变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1例患者,均行超声及乳腺MRI检查,MRI发现22个超声上未显示的病灶且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评估为4类及以上,在俯卧位下行超声与MRI融合虚拟导航下定位,分别对病灶进行穿刺活检或定位后手术切除,与病理结果相对照,以及MRI术前/后对比,统计病变检出率,并分析此类病变的MRI特征及病理类型。结果22个病灶中共计20个在虚拟导航下完成定位,检出率为91%。术后病理显示18个(90%)为良性病变,2个(10%)为恶性病变。22个病变中,MRI显示20个(91%)为非肿块样强化,仅2个(9%)为肿块型强化。结论超声融合MRI虚拟导航可以有效提高超声隐匿性乳腺病变的检出率,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具有实时、便捷等特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导航 乳腺病变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