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锁乳突肌—锁骨复合肌骨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复合缺损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文权 朱慧勇 +1 位作者 徐俊华 王慧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1,共5页
目的研究口腔癌术后软硬组织复合缺损的重建修复术式,即胸锁乳突肌—锁骨复合肌骨皮瓣(SCMCP),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预后及优点,探索并研究SCMCP联合同期牙种植体植入的新术式。方法 2007—2009年,采用SCMCP修复术后复合缺损患者共16例... 目的研究口腔癌术后软硬组织复合缺损的重建修复术式,即胸锁乳突肌—锁骨复合肌骨皮瓣(SCMCP),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预后及优点,探索并研究SCMCP联合同期牙种植体植入的新术式。方法 2007—2009年,采用SCMCP修复术后复合缺损患者共16例。该16例患者均在口腔癌局部扩大切除联合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同期采用SCMCP修复术后复合缺损,其中4例(25.00%)术中同期于移植的锁骨瓣处植入牙种植体。结果 16例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1例颊癌(6.25%)局部复发,二次手术切除后,局部皮瓣至今生长良好;2例(12.50%)皮瓣边缘部分表皮脱落;2例(12.50%)锁骨处少量积液;1例(6.25%)术中锁骨骨折;其余病例修复效果满意。所有患者术后具有较好的进食与发音功能。结论 SCMCP制作简单,存活率高,保留部分锁骨后对供区外形及功能影响较小,是一种修复口腔癌术后复合组织缺损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胸锁乳突肌皮瓣 锁骨肌皮瓣 牙种植体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海红 汪审清 吴求亮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06-609,共4页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探讨Ang-2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3例口腔颌面... 目的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探讨Ang-2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3例口腔颌面部鳞癌组织中Ang-2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28例口腔颌面部鳞癌组织中Ang-2蛋白的表达。结果Ang-2 mRNA在口腔颁面部鳞癌组织中表达的dCt值为6.86±1.37,在癌旁无瘤组织中表达的dCt值为7.95±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2蛋白阳性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中,在肿瘤组织及癌旁无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6%和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2 mRNA在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组中表达的dCt值分别为7.16±1.49和6.48±1.16;在不同临床分期组(Ⅰ、Ⅱ期与Ⅲ、Ⅳ期)中表达的dCt值分别为7.11±1.63和6.49±1.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ng-2参与了口腔颌面部肿瘤血管的形成。Ang-2 mRNA的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的相关性,有待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血管生成素2 淋巴结转移 肿瘤分期
原文传递
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连俊 王慧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9-662,共4页
随着显微血管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逐渐成为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方法之一。穿支皮瓣供血血管管径细、血管蒂长、血管走行及位置变异大,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采用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对穿支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评估,从而设计合适的穿支皮瓣。... 随着显微血管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逐渐成为组织缺损重建的首选方法之一。穿支皮瓣供血血管管径细、血管蒂长、血管走行及位置变异大,这就需要临床医生采用术前血管定位技术对穿支血管的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评估,从而设计合适的穿支皮瓣。本文就穿支皮瓣的特点及种类,术前定位技术在穿支皮瓣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术前血管定位技术 多普勒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成釉细胞瘤诊断及治疗的考量 被引量:2
4
作者 钱颖 龚佳幸 +5 位作者 俞梦飞 刘宇 魏栋 朱子羽 陆科杰 王慧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70-578,共9页
成釉细胞瘤是较为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它易复发、易恶变,属于临界瘤。成釉细胞瘤具有许多特殊的标志物,虽然目前其组织来源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其发生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密切相关,包括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Sonic Hed... 成釉细胞瘤是较为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它易复发、易恶变,属于临界瘤。成釉细胞瘤具有许多特殊的标志物,虽然目前其组织来源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其发生与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密切相关,包括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和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突变、大鼠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RAS)突变和Smoothened(SMO)突变等多种突变基因型已在成釉细胞瘤中被发现,不同突变型的成釉细胞瘤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生物学行为,结合组织学特点可用于指导分型,对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与临床相关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本文就成釉细胞瘤的分类、分子水平标志物、发病机制、靶向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以期对今后的诊断和治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基因突变 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 靶向治疗开
下载PDF
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坏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龚佳幸 王慧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研究药物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13年5月—2015年9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坏死患者的基本情况、长期用药史、出现颌骨骨髓炎时间、症状、诊治经过及疗效。结果9例患者为... 目的:研究药物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13年5月—2015年9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2例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骨坏死患者的基本情况、长期用药史、出现颌骨骨髓炎时间、症状、诊治经过及疗效。结果9例患者为下颌骨骨髓炎,3例患者为上颌骨骨髓炎。10例患者用药时间10-80个月不等,平均用药(28.00±21.42)个月。手术治疗9例,保守治疗3例:经手术治疗后创面愈合8例,骨暴露处于稳定状态1例;保守治疗患者目前定期换药。结论静脉注射二膦酸盐类药物可导致药物性颌骨骨髓炎,下颌骨较多见,拔牙为一大诱因。目前的治疗手段多以缓解疼痛和提高生活治疗为目的,故该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膦酸盐 颌骨 骨髓炎 骨坏死
下载PDF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并发腕部舟状骨骨髓炎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照薇 李志勇 +3 位作者 余丹 朱洁颖 张伊殿 朱鑫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4-228,共5页
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使颌骨骨密度升高,血流减少,发生骨坏死。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骨坏死多发于颌骨。本文报道1例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并发腕部舟状骨骨髓炎,并结合文献讨论双膦酸盐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治... 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使颌骨骨密度升高,血流减少,发生骨坏死。双膦酸盐类药物相关性骨坏死多发于颌骨。本文报道1例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并发腕部舟状骨骨髓炎,并结合文献讨论双膦酸盐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颌骨坏死 舟状骨骨髓炎 唑来膦酸
下载PDF
基因修饰的纳米纤维支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汪池 朱慧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4-67,共4页
纳米纤维支架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载体作用,在引导组织再生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将其与基因相结合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也成为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就纳米纤维生物支架的种类和特性及合成,纳米纤维支架与基因结合的意... 纳米纤维支架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载体作用,在引导组织再生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将其与基因相结合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也成为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就纳米纤维生物支架的种类和特性及合成,纳米纤维支架与基因结合的意义和方式,基因修饰的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合成与结合,基因从纳米纤维支架中的释放,纳米纤维支架的应用和展望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组织工程 支架 引导组织再生 基因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颌面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应用 被引量:34
8
作者 余丹 刘建华 +6 位作者 朱慧勇 李志勇 黄旭 魏栋 林轶 何剑锋 赵文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总结3-D打印技术在颌面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应用于颌面骨缺损修复重建领域中的3-D打印技术相关文献,总结其在模型外科、导板外科和个性化植入物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 3-D打印技术正深刻影响颌面骨组织缺损修... 目的总结3-D打印技术在颌面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应用于颌面骨缺损修复重建领域中的3-D打印技术相关文献,总结其在模型外科、导板外科和个性化植入物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 3-D打印技术正深刻影响颌面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诊疗水平。结论 3-D打印技术将推动颌面骨缺损修复重建技术朝个性化、精确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颌面骨缺损修复重建 个性化植入物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旭 朱慧勇 +5 位作者 李志勇 黄旭 赵文权 游嘉 王慧明 刘建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1-666,共6页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CANS)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效果。方法 2012年4月-2014年9月,收治8例下颌骨良性病变切除后一期行修复重建的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2~50岁,平均34.5岁。造釉...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CANS)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效果。方法 2012年4月-2014年9月,收治8例下颌骨良性病变切除后一期行修复重建的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2~50岁,平均34.5岁。造釉细胞瘤4例,牙源性角化囊肿3例,髁状突骨瘤1例。病变切除后缺损部位参照CRABS方法分类:右侧CRAB、左侧RABS、左侧CR、右侧RAB、左侧C、右侧RABS+左侧S型各1例,右侧AB型2例。术前戴预制的咬合板行颌面部CT及常规供骨区CT检查,应用BrainLab Iplan软件及SurgicaseCMF 5.0软件对颌面部等CT数据分割、三维重建、术前设计及虚拟手术,术中利用模型外科技术切除下颌骨肿瘤,采用BrainLab导航系统实时验证下颌角和髁状突等部位的定位。术后利用Geomagic studio12.0软件通过二维测量和三维色谱偏差分析法进行手术精确度评价;随访观察颜面部对称性、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前设计、模拟手术和实时导航手术。术后CT复查和三维色谱偏差分析示截骨部位、切除范围、重建外形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下颌角点和髁状突外极点在术前设计复位点与术后CT模型上就位点距离分别相差(1.83±0.19)mm和(1.61±0.24)mm。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5个月。除肋骨移植患者张口度轻度受限外,余未见明显并发症。患者面部对称性良好,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ANS可显著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术的精确性,有效减少并发症,恢复面部对称性,是一种有效的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重组人BMP-2修饰的β磷酸三钙/胶原材料制备及其诱导成牙性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文涛 刘建华 +1 位作者 王慧明 李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构建重组人BMP-2(recombinant human BMP-2,rhBMP-2)修饰的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phosphate,β-TCP)/胶原生物支架材料,初步探讨其在牙组织工程中发挥的作用,评价其作为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纳米级β-TCP粉末与胶... 目的构建重组人BMP-2(recombinant human BMP-2,rhBMP-2)修饰的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phosphate,β-TCP)/胶原生物支架材料,初步探讨其在牙组织工程中发挥的作用,评价其作为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纳米级β-TCP粉末与胶原在强碱性水溶液中复合,制备β-TCP/胶原生物支架材料,并与rhBMP-2复合,制备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SPF级8~10周龄SD大鼠46只,雄性34只,雌性12只,体重250~300 g。体视显微镜下分离新生SD大鼠的下颌骨,取牙胚消化成细胞悬液,与支架材料复合培养制备组织工程牙胚。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率测定和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评价支架材料对牙胚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将组织工程牙胚植入SD大鼠肾被膜下作为实验组(n=12),另分别植入单独牙胚细胞团块(细胞对照组,n=12)及单独支架材料(材料对照组,n=4)作为对照,4、8周时取出标本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扫描电镜示β-TCP/胶原生物支架材料呈疏松多孔状,质地柔软,亲水性良好;复合培养3 d后牙胚细胞可紧密贴附于支架材料,生长状态良好。牙胚细胞接种至支架材料上经4、8、12 h孵育后,细胞黏附率分别为27.20%±2.37%、44.52%±1.87%、73.81%±4.15%。MTT检测示牙胚细胞在β-TCP/胶原生物支架材料上的增殖情况与未放置支架材料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植入物移植于大鼠肾被膜下4、8周后大体观察可见白色钙化物形成;植入后4周,实验组镜下可见明显牙样形态及典型的釉质和牙本质样结构形成,细胞对照组可见釉质和牙本质样结构,但排列相对紊乱;植入后8周,实验组釉质及牙本质样结构较4周成熟,层次也更加清晰,细胞对照组也可见较为成熟的釉质和牙本质样结构;植入后4、8周,材料对照组均未见牙样结构形成。结论 rh BMP-2修饰的β-TCP/胶原生物支架材料与牙胚细胞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β磷酸三钙 胶原 重组人BMP-2 大鼠
原文传递
骨髓间质干细胞转染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志勇 刘磊 +2 位作者 陈玲 林云峰 田卫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26-429,共4页
目的评价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转基因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后,对BM- MSC生物学特性及DSPP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含小鼠DSP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DSPP,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大鼠BM-MSC;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的Pax-9和DMP-... 目的评价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转基因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后,对BM- MSC生物学特性及DSPP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含小鼠DSP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DSPP,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大鼠BM-MSC;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的Pax-9和DMP-1基因表达情况;检测转染细胞矿化诱导后Von Kossa钙盐染色计算单位面积钙结节形成率。结果成功构建DSPP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SPP,酶切后得到3.0 kb和5.4 kb的片段,与回收的目的基因和载体基因片段大小相符;经转染BM-MSC后24 h可见DSPP基因表达,48 h后可见有Pax-9基因表达,无DMP-1基因表达;转基因后的BM-MSC免疫组化染色显示DSPP阳性;转染细胞矿化诱导后钙结节形成率高于未转染细胞。结论BM-MSC转基因表达DSPP能够增强其矿化能力,并诱导牙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提示DSPP可能在牙齿发育早期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蛋白类 干细胞 间质细胞
原文传递
咬合引导下改良性颌骨功能重建的临床应用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丹 黄建瑶 +4 位作者 于长洋 陈俊伶 赵文权 刘建华 朱慧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0-1416,共7页
目的探讨在咬合引导下功能性颌骨重建中,新型外科导板的设计应用对新建颌骨以及种植体位置的精度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11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45岁,平均31.8岁。下颌骨肿... 目的探讨在咬合引导下功能性颌骨重建中,新型外科导板的设计应用对新建颌骨以及种植体位置的精度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11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45岁,平均31.8岁。下颌骨肿瘤病理诊断为成釉细胞瘤6例、角化囊性瘤3例、骨化纤维瘤2例。下颌骨缺损根据Urken下颌骨缺损分类法分类,CRB 1例,RB 4例,RBS 2例,SB 4例。以咬合为引导,设计并制备具有钛板钉道和种植体位置信息的新型外科导板,在其辅助下采用"一层半"腓骨重建模式进行颌骨功能性重建,并最终完成种植体支持式义齿修复。采集术后1周CT数据,对术前虚拟设计颌骨和术后颌骨进行形态学分析,计算腓骨段(上层水平部、升支部及整个腓骨段)和种植体的拟合度,当拟合度<80%认为是偏差明显。术后6个月检查口腔全景X线片和锥束CT,评价种植体修复前的骨结合情况。结果术后11例皮瓣均未发生血管危象。1例皮瓣于术后1个月皮瘘形成,术后6个月手术取出腓骨瓣及3枚种植体;余10例患者皮瓣成活。术后1周,对术前虚拟设计颌骨和术后颌骨进行形态学分析显示,上层水平部腓骨段、整个腓骨段及种植体拟合度分别为87.55%±3.08%、82.68%±5.94%和88.00%,与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31,P=0.000;t=2.118,P=0.046;Z=4.070,P=0.000);升支部腓骨段拟合度为77.82%±3.54%,与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2,P=0.068)。术后6个月口腔全景X线片和锥束CT示22枚种植体均实现了骨结合,并于术后6~9个月进行腭黏膜移植以及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的修复。所有患者对于术后外形均较满意。结论新型外科导板可为咬合引导下功能性颌骨重建提供精度保证,最终恢复颌骨轮廓和咬合功能重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颌骨重建 咬合引导 外科导板 精度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接种方法下hBMSCs在生物珊瑚支架中的空间分布和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慧勇 孙蕾 +1 位作者 陈建芬 王慧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5-850,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接种的hBMSCs在生物珊瑚支架中的三维空间分布和基因表达。方法采用传统接种法(A组)和纤维蛋白凝胶接种法(B组)构建hBMSCs和生物珊瑚支架复合体。A组孵育3h,B组孵育30min后检测两组细胞接种效率。培养后2、7、1... 目的比较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接种的hBMSCs在生物珊瑚支架中的三维空间分布和基因表达。方法采用传统接种法(A组)和纤维蛋白凝胶接种法(B组)构建hBMSCs和生物珊瑚支架复合体。A组孵育3h,B组孵育30min后检测两组细胞接种效率。培养后2、7、14、21d,两组分别取材行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采用AxioVision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每个切片10倍物镜视野中的细胞数量,以切片的不同水平区域(从表面到底部为L1~L5)和垂直区域(从中心到边缘)比较两组细胞分布情况;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成骨分化基因骨凝集素(osteonectin,ON)、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α1,Cbfα1)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表达。结果B组细胞接种效率为88.32%±4.20%,明显高于A组66.51%±12.33%(P<0.01)。培养后2d,两组细胞水平区域分布由L1~L4逐渐减少(P<0.05);垂直区域细胞数目比较,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成骨分化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后7d,A组细胞数目较2d时逐步减少,各水平区域间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细胞数目和各成骨分化基因表达量迅速增加,各水平区域细胞数目趋于平衡,细胞分布均匀(P>0.05),ON和Cbfα1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后14d,A组各水平及垂直区域内的细胞数目均较7d时急速减少(P<0.05),B组细胞增殖良好且细胞总数与7d时相近;B组OC基因表达量达峰值,两组间各基因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后21d,两组各水平区域细胞数目和两组间各基因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垂直区域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后7、14、21d,B组大部分区域细胞数目均较A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纤维蛋白凝胶接种较传统方法接种可使hBMSCs在支架中空间分布更均匀,能达到更快的细胞增殖和更有效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珊瑚支架 纤维蛋白凝胶hBMSCs 细胞分布 成骨分化基因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在颌骨缺损修复和畸形整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慧勇 刘云峰 +2 位作者 王慧明 孙蕾 赵文权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和畸形整复手术中,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可控性。方法基于CT数据,采用CAD技术重建出患部骨骼模... 目的探讨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技术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和畸形整复手术中,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可控性。方法基于CT数据,采用CAD技术重建出患部骨骼模型,通过镜像得到修复模型,再利用快速成形技术制造出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制订手术方案,并通过模型外科进行手术方案预演和置入钛板预成形。结果基于CAD/CAM技术制订的手术方案和预成形钛板在8例颌骨缺损修复和畸形整复手术中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利用CAD/CAM技术可重建并制造出患部骨骼模型和镜像修复模型,对制订较为合理的颌面外科手术方案具有较大的帮助,提高手术精度的同时节省了手术时间,在复杂颌骨缺损修复和畸形整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折 颌畸形 计算机辅助设计
原文传递
1例鲍曼不动杆菌致颌下间隙感染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艳虹 郦美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9-60,共2页
鲍曼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菌,分布广泛,现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由于其快速获得耐药性及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极易引起医院感染暴发。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腹腔感染等疾病。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颌下间隙感染 医院获得性肺炎 护理 环境适应能力 医院感染 革兰阴性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