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定位方法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1
1
作者 汪三岳 陈新忠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目的对比利用超声定位与解剖定位2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8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与解剖定位组,超声定位组通过超声定位,解剖定位组通过体表标志定位,2组使用相同的局麻药混合液,均为1.000%盐酸利多卡因... 目的对比利用超声定位与解剖定位2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68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定位组与解剖定位组,超声定位组通过超声定位,解剖定位组通过体表标志定位,2组使用相同的局麻药混合液,均为1.000%盐酸利多卡因和0.3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记录麻醉完成时间及起效时间,用药剂量,采用VAS法判定麻醉效果,记录麻醉不良反应,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超声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为(3.11±1.32)min,VAS评分为(2.86±0.52)分;传统组患者的操作时间为(5.91±2.24)min,VAS评分为(4.11±0.82)分。2组患者在操作时间和麻醉效果评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82、7.511,P均<0.01)。超声组患者中仅发生1例Honer综合征,而传统组中发生6例Honer综合征,3例局麻药毒性反应,5例血肿,1例气胸,2组在Honer综合征以及血肿发生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5.402,P均<0.05)。结论超声组与传统组相较,麻醉时间短,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定位 体表标志定位 臂丛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输注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漆升 吴新勤 陆小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输注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和单纯丙泊酚组(C组)。A组患者取双侧合谷、劳...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输注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和单纯丙泊酚组(C组)。A组患者取双侧合谷、劳宫、内关和外关穴位粘贴电极电刺激20min后开始麻醉诱导,且维持通电直至检查结束。B、C两组不行电刺激,麻醉开始前B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然后3组患者均行静脉输注丙泊酚麻醉,分别记录入室后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各组患者丙泊酚的诱导用量和总用量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间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早于B组、C组[(220.3±110.5)s vs(285.6±109.4)s、(290.1±105.1)s,均P<0.05];C组丙泊酚的用药总量大于A组、B组[(288.5±26.7)mg vs(225.1±30.2)mg、(230.4±29.3)mg,均P<0.05];C组的诱导用药量亦大于A组、B组[(193.7±42.3)mg vs(152.3±36.1)mg、(155.4±40.5)mg,均P<0.05];检查过程中A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较B组和C组平稳;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C组[3.3%(1/30)vs 26.7%(8/30),0%(0/30)vs 20.0%(6/30),均P<0.05];A组供氧不良发生率低于B组[6.7%(2/30)vs 33.3%(10/30),P<0.05];术后调查无患者发生术中知晓及不适记忆。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输注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不良反应少,且能减少患者的麻醉药用量、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可有效地应用于支气管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经皮穴位电刺激 丙泊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