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称重功能监护病床自动去皮系统研制
1
作者 叶建平 翟潜 +5 位作者 林鹏翔 黄晓霞 王志康 褚永华 梁家理 陈长俊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4期39-42,共4页
本文设计了一套带称重功能监护病床自动校零系统。系统由转运床过门检测模块、有无患者在监护床检测模块和称重系统组成。检测模块采用毫米波传感器,基于77 GHz毫米波射频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通过±60°角和25 s间隔循环... 本文设计了一套带称重功能监护病床自动校零系统。系统由转运床过门检测模块、有无患者在监护床检测模块和称重系统组成。检测模块采用毫米波传感器,基于77 GHz毫米波射频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通过±60°角和25 s间隔循环扫描选定区域,提取转运床轮廓特征值与患者呼吸胸廓上下波动信号特征值,判断有无转运床过门以及有无患者在重症监护床。判断的结果以1(有人在床)、0(无人在床)发送给多点控制单元,触发称重系统自动校零。经测试,系统对在床状态的识别精度>99%,对离床状态的识别精度为96%,毫米波传感器置于患者胸廓正中矢状位方比置于其他位置,患者不在床误报率更低。系统能够满足重症监护床自动去皮要求,弥补医护人员校零疏忽,提高患者体重测量精度,利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称重功能监护病床 自动去皮系统 毫米波传感器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重症监护室远程管理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方序 杨娟 +3 位作者 黄曼 严婧 陈垦 丁克峰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20-823,共4页
"互联网+"背景下,重症监护室(ICU)远程医疗管理模式,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概念,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作者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尝试与新疆合作医院建立"互联网+"下重症监护室远程医疗管理模式,通过医院... "互联网+"背景下,重症监护室(ICU)远程医疗管理模式,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概念,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作者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尝试与新疆合作医院建立"互联网+"下重症监护室远程医疗管理模式,通过医院远程医护人员与合作医院床边医护人员的合作与配合,共同管理ICU患者。这种管理方式可使合作医院患者救治情况好转,合作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重症监护 重症医学科 远程医疗 共同管理
原文传递
不同特征的社区人群对急性心肌梗死认知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剑平 林剑靖 +5 位作者 鲍向英 鲁闻燕 李卫民 朱蓓蓓 李艳 陈曦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特征的社区人群对急性心肌梗死认知及健康教育的需求,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方法选择杭州市小营街道社区常住居民3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费用类别不同等对... 目的了解不同特征的社区人群对急性心肌梗死认知及健康教育的需求,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方法选择杭州市小营街道社区常住居民3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费用类别不同等对其进行AMI知晓情况,胸痛首次发作时选择30min内就医的情况,就医时选择的交通工具,健康教育的需求的调查。结果 188例(65.28%)的社区居民不知道AMI是严重的疾病,在性别、文化层次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如若胸痛首次发作,66例(22.92%)社区居民选择30min内决定上医院,在性别、年龄、月收入、文化层次的比较上有显著意义,在胸痛不适时45例(15.63%)的居民选择呼叫120救护车上医院,这在年龄、费用类别、月收入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281例(97.57%)的社区居民表示非常需要了解AMI的相关知识,在获取AMI知识的方式在年龄及文化层次上有不同。结论社区人群对AMI肌梗死的认知水平不高,不同特征人群间存在差异,可以根据不同特征社区人群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以达到更好的健康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人群 急性心肌梗死 及时就医
下载PDF
社区人群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宋剑平 林剑靖 +5 位作者 鲍向英 鲁闻燕 李卫民 朱蓓蓓 李艳 陈曦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0年第12期68-69,共2页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知晓情况、就医情况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方法选择杭州市小营社区常住居民300例,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知晓情况、胸痛不适时就医情况...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知晓情况、就医情况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社区干预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方法选择杭州市小营社区常住居民300例,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知晓情况、胸痛不适时就医情况和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15.97%的居民不知道急性心肌梗死;如若出现一般的胸部不适,仅13.0%的居民选择半小时内就医;若出现胸痛,22.92%的人选择半小时内就医。出现胸痛难忍时,15.63%的居民选择呼叫120救护车上医院。97.57%的居民表示非常需要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结论社区人群对急性心肌梗死知晓情况不理想,人群对健康教育有较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人群 急性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院前急救 需求
下载PDF
援鄂护理团队错峰弹性工作模式在整建制ICU中的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叶文秀 宋剑平 +1 位作者 王丽竹 金琪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4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理团队在整建制ICU的工作模式,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为今后特殊时期进入疫区整建制支援的护理团队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疫情中心地区整建制ICU中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难点,然后建立管理架...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援鄂护理团队在整建制ICU的工作模式,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为今后特殊时期进入疫区整建制支援的护理团队提供参考。方法:分析疫情中心地区整建制ICU中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难点,然后建立管理架构,混编重组团队护理人员,定岗定职,实施错峰弹性工作模式。结果:错峰弹性工作模式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小组制排班满意度为92.55%,6小时上班制满意度为64.89%,错峰上下班满意度为95.75%,弹性排班、备班制满意度为97.88%,自我感觉能适应援鄂工作的护士占84.05%。结论:错峰弹性工作模式有利于确保护士安全,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规范病区护理工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重症监护室 排班 护士安全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性诊断治疗病人训练床上排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俞申妹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3期208-209,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性放射学 排尿 诊断 治疗 床上排尿 效果观察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7
7
作者 毛越 梁江淑渊 +4 位作者 张玉萍 李瑶 唐佳迎 黄晓霞 封秀琴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airment,TAVR)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斯格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airment,TAVR)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斯格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研究中心、Cochrane Library、PubMed、医脉通、美国医疗保健与质量研究局(The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指南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与TAVR心脏康复相关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并补充检索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08月30日。提取相关主题及证据,进行循证小组论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专家共识4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2篇,结合循证护理小组论证,汇总出22条TAVR患者Ⅰ期心脏康复的证据,包括评估、健康教育、预康复、早期运动、疼痛管理及应急管理6个方面。结论建议对拟行TAVR的患者尽早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并在TAVR术后结合患者意愿及时调整康复方案,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佳证据并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脏康复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呼吸功能优化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媛儿 何晓娣 +3 位作者 宋剑平 胡亚玲 王紫薇 王丽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3-47,共5页
目的总结预防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术前干预相关证据,为实施术前呼吸功能优化策略奠定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指南网、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PubMed等网站及数据库关于心... 目的总结预防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术前干预相关证据,为实施术前呼吸功能优化策略奠定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指南网、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JBI循证卫生保健数据库、PubMed等网站及数据库关于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术前预防相关内容的指南、临床决策、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相关主题及证据,进行专家论证。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最终形成最佳证据12条,包括术前风险评估与识别、营养干预、物理干预、患者教育、药物治疗5个主题。结论汇总的心脏外科术前呼吸功能优化策略的最佳实践证据较为全面、可操作性强,医疗卫生保健工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实践证据,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肺部并发症 呼吸功能优化 呼吸物理治疗 证据总结
下载PDF
病房实施出院病人问卷调查的效果与分析
9
作者 俞申妹 《实用护理杂志(下半月)》 2003年第10B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病房 出院病人 护理质量 服务态度 护士
下载PDF
目标导向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瑶 黄晓霞 +1 位作者 唐佳迎 金丁萍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1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目标导向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入住ICU并实施肠内营养的106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组,2019年4月—6月入院患者为试验组,使用目标导向型早期肠内营养... 目的研究目标导向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入住ICU并实施肠内营养的106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组,2019年4月—6月入院患者为试验组,使用目标导向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2018年10月—12月入院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肠内营养热量达标率、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情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3 d热量达标率、ICU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7 d热量达标率、肠内营养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病情变化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缩短严重创伤患者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提高3 d热量达标率,缩短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 肠道营养 严重创伤 危重病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多次更换膜肺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晓春 黄晓霞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2年第3期239-242,共4页
报告1例严重多发伤脾切除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病情危重复杂,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多次更换膜肺,需预防和处理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等问题,制订个性化抗凝护理、营养支持、肢体康复、心理... 报告1例严重多发伤脾切除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针对患者病情危重复杂,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多次更换膜肺,需预防和处理出血和血栓并发症等问题,制订个性化抗凝护理、营养支持、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护理措施。经过88d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体外膜肺氧合 膜肺更换 急症护理
下载PDF
特重型爆震伤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实践
12
作者 杨旻斐 徐梦云 +3 位作者 柯喻 卢骁 张兰兰 姚晓月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14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总结特重型爆震伤患者在急诊监护室治疗期间通过精准化液体管理经验,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顺利康复。方法基于2020年6月1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收的6例槽罐车爆炸事件中患者的液体管理经验,其主要策略包括最佳液体容量... 目的总结特重型爆震伤患者在急诊监护室治疗期间通过精准化液体管理经验,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顺利康复。方法基于2020年6月1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收的6例槽罐车爆炸事件中患者的液体管理经验,其主要策略包括最佳液体容量管理方案的制订和阶段性调整;精准评估出入量、尿量和动态调整输液量和速度;监测肺部氧合功能、及时调整液体复苏策略;借助多种监测指标为液体管理提供护理管理策略依据。结果最终6例特重型爆震伤患者中5例经过分阶段精细化液体管理平稳度过休克期和感染期,病情好转康复出院;1例患者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采用个体化分阶段精细化液体管理策略对特重型爆震伤患者平衡度过危险期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爆震伤 液体管理
原文传递
生大黄对脓毒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方雪玲 方强 +2 位作者 崔巍 骆建军 蔡洪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27-929,共3页
目的观察生大黄对脓毒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随机抽取脓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生大黄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2例)。入选的患者于治疗的第1天和第6天测定尿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比值(L/M)以及血浆D-乳酸。生大黄治疗组在第1... 目的观察生大黄对脓毒症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随机抽取脓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生大黄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2例)。入选的患者于治疗的第1天和第6天测定尿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比值(L/M)以及血浆D-乳酸。生大黄治疗组在第1天留取尿液后即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开始给予生大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第1天两组尿L/M比值和血浆D-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生大黄治疗后5d,生大黄治疗组的尿L/M比值(0.0621±0.0128)、血浆D-乳酸水平(0.09±0.03)mmol/L较对照组(0.1674±0.0361、0.24±0.06)mmoL/L明显降低(P<0.05)。结论生大黄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大黄 脓毒症 D-乳酸 乳果糖/甘露醇 肠屏障
原文传递
肠内营养治疗流程核查单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晓霞 唐佳迎 +2 位作者 李瑶 封秀琴 陈水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45-1148,共4页
ICU危重症患者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体内代谢变化较为复杂,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能够促进危重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降低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 ICU危重症患者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体内代谢变化较为复杂,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能够促进危重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以及降低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几个关键步骤,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营养状况评估与定期监测、营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目标热卡的设定和监测、营养途径的建立和维护、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但在国内外临床实践中发现,重症患者的目标喂养量往往很难达标,主要是因为流程的实施者对喂养流程规范执行不到位和依从性差。国外研究显示,建立并实施规范化的营养管理流程能提高住院患者目标喂养达标率,降低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最终改善患者营养情况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治疗 危重症患者 营养支持治疗 相关并发症 早期肠内营养 营养风险筛查 定期监测 营养状况评估
原文传递
21例鼻肠管置管异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晓霞 郭芝廷 +1 位作者 毛越 唐佳迎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00-1402,共3页
危重患者由于不能经口进食,存在消化道黏膜萎缩、肠蠕动功能减弱,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进而延长患者病程。早期肠内营养(EN)是指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24~48h内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欧... 危重患者由于不能经口进食,存在消化道黏膜萎缩、肠蠕动功能减弱,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进而延长患者病程。早期肠内营养(EN)是指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24~48h内经胃肠道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物质及其它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欧洲、加拿大、美国以及国内指南推荐危重患者实施早期EN[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异位 原因分 鼻肠管 早期肠内营养 危重患者 经口进食 消化道黏膜 肠蠕动功能
原文传递
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一代智慧化ICU单元的探索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晓霞 李瑶 +10 位作者 陈昊天 唐佳迎 王旭 李强 葛芳民 陈冬 褚永华 叶建平 吴岚岚 吕帅锋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探索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智慧化ICU单元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基础。方法研究于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集合医疗、护理、院感管理、临床医学工程、5G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 目的探索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智慧化ICU单元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基础。方法研究于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集合医疗、护理、院感管理、临床医学工程、5G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后勤服务等多学科团队,对急诊ICU的一个床单元进行智慧化设计与改建。结果本研究构建的智慧化ICU单元装配智慧虛拟天窗、床旁智能音箱及集束化环境监控中控台,打造家居式智慧医疗服务。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建成智慧化的ICU单元,实现ICU多维度信息的远程高速互动,包括远程监护、远程查房、远程会诊及家属探视的智能化辅助;建立了智能化ICU感染防控系统,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的自动识别和报警。结论结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新一代智慧化ICU单元有助于提高危重症患者服务的水平,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技术 人工智能 ICU单元 院感防控 远程探视 远程医疗 手卫生 个人防护
原文传递
Braden评分联合微循环评价指标构建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可视化预后模型 被引量:18
17
作者 黄晓霞 陈昊天 +2 位作者 毛越 唐佳迎 许永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97-1001,共5页
目的基于Braden评分,联合局部皮肤温度和局部组织氧饱和度作为局部微循环指标,构建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后模型,并开发可视化列线图。方法选取浙江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06月1日至2020年08月31日期间所有进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目的基于Braden评分,联合局部皮肤温度和局部组织氧饱和度作为局部微循环指标,构建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预后模型,并开发可视化列线图。方法选取浙江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06月1日至2020年08月31日期间所有进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创伤患者,采取Braden量表评估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测量患者骶尾部受压部位皮肤温度与血氧饱和度,作为微循环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Braden评分联合微循环评价指标的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后模型及可视化列线图,并与单纯Braden量表构建的预测模型比较。通过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判断预测模型区分度。C指数对最佳模型进行内部验证、H-L拟合优度检验、整体鉴别指数观察预测模型效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33例发生压力性损伤,占21.71%。Braden量表联合局部皮肤温度与局部组织氧饱和度后曲线下面积为0.866,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为0.847。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8.37,P=0.051,即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一致性。模型整体鉴别指数=0.144,P=0.023。结论Braden量表联合局部微循环指标构建创伤重症患者压力性损伤预后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与一致性,较单纯Braden量表预测效力提高14.4%,据此构建列线图,能够为临床提供快捷、方便可靠的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压力性损伤 预测 BRADEN量表 微循环 ICU 风险 模型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 被引量:57
18
作者 何文姬 鲁闻燕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78,共2页
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并发椎管内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住院期间通过心血管事件的观察与护理,严密监测感觉运动功能变化,加强疼痛的观察,同时积极进行康复护理,做好心理支持与个性化出院指导。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椎管 出血 护理
原文传递
43例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鲁闻燕 宋剑平 +1 位作者 何文姬 洪亚君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00-901,共2页
报告了43例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介入治疗术前有效落实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和做好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重视肾功能监测,预防造影剂肾病,以及抗凝... 报告了43例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介入治疗术前有效落实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早期发现和做好急性血管闭塞的护理,重视肾功能监测,预防造影剂肾病,以及抗凝期间各出血并发症。43例患者除1例因大面积脑梗死导致死亡外,其余均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护理
原文传递
16例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心肌酶谱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来鸣 何文姬 王含芝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1-91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患者不同时间段心肌酶谱的演变特点,以及相应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16例经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在进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严密心电监护,心... 目的通过观察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患者不同时间段心肌酶谱的演变特点,以及相应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16例经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在进行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严密心电监护,心肌酶谱每4h测1次,共测6次,之后改为每天测1次,共测2次,记录术后0~8h,9~16h,17~24h及25~72h心肌酶谱变化情况,以及各时间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术后0~8h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值较高,处于上升阶段,不良事件为44例。9~16h心肌酶谱指标开始有所下降,但数值仍高,不良事件为15例;17~24h心肌酶谱指标继续下降,数值降低,不良事件为1例;25~72h心肌酶谱数值基本接近正常数值,不良事件为2例。结论室间隔化学消融术后心肌酶谱的检测有利于指导制定术后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心肌病 肥厚性 并发症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