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环境清洁措施的多中心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虹 任淑华 +8 位作者 陆群 干铁儿 赵岚 金慧 沈林海 韦凌娅 陈冰冰 孔庆鑫 倪晓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20-2622,共3页
目的评价医院环境清洁综合干预措施效果,为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12月对4个ICU医护人员、环境清洁人员实施教育培训,采用更换ICU的清洁用品、引入消毒湿巾、改变清洁用品复用方式和结果反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目的评价医院环境清洁综合干预措施效果,为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12月对4个ICU医护人员、环境清洁人员实施教育培训,采用更换ICU的清洁用品、引入消毒湿巾、改变清洁用品复用方式和结果反馈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共分别采集120份环境样本,分别进行三磷酸腺苷(ATP)相对光单位值及细菌菌落总数的中位数(Md)与四分位数(IQR)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监测。结果 4所医院ICU内环境表面采集120份标本,ATP监测的Md和IQR干预前为320.5RLU/100cm2和565RLU/100cm2,干预后分别为33.5RLU/100cm2和70RLU/100c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细菌菌落总数的Md、IQR分别为50、215CFU/cm2和19、84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综合环境感染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环境清洁程度,降低环境表面耐药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 干预 环境表面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致心脏骤停并发颅内感染救治一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善收 许璟 +8 位作者 钱安瑜 赵小纲 张茂 吴群 洪远 王选锭 刘进 张建民 陶祥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9-440,共2页
患者女性,58岁,因突发神志不清0.5h与2011-08-20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患者突发昏迷倒地伴抽搐,目击者立即予心肺复苏术,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颅内感染 心脏骤停 救治 并发 心肺复苏术 神志不清
原文传递
15例特重度烧伤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幽门后喂养不减速的护理 被引量:9
3
作者 封秀琴 蔡凌云 +3 位作者 周佳佳 曾妃 张玉萍 金丁萍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8-750,共3页
总结15例特重度烧伤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幽门后喂养不减速的实施经验与成效。护理内容主要如下。构建多学科俯卧位通气肠内营养团队,动态调整个性化精准营养方案,管理喂养目标速率,实施以腹内压指导下的喂养不减速策略,有效预防胃肠不耐... 总结15例特重度烧伤俯卧位通气患者早期幽门后喂养不减速的实施经验与成效。护理内容主要如下。构建多学科俯卧位通气肠内营养团队,动态调整个性化精准营养方案,管理喂养目标速率,实施以腹内压指导下的喂养不减速策略,有效预防胃肠不耐受。15例患者经精心护理后,24~48 h内肠内营养达标率为20%~60%,1周肠内营养达标率为50%~95%,胃肠耐受较好,以腹内压为目标导向的早期幽门后喂养不减速在特重度烧伤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幽门后喂养 烧伤 腹内压 护理
原文传递
急诊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的认知与掌握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5
4
作者 金丁萍 吴春双 +1 位作者 刘少云 范清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70-1072,共3页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2016年美国院内和院外心脏骤停的出院存活率分别为10.6%和24.8%。而我国院内心脏骤停的出院存活率为9.1%,院外心脏骤停则仅有1.3%。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是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2016年美国院内和院外心脏骤停的出院存活率分别为10.6%和24.8%。而我国院内心脏骤停的出院存活率为9.1%,院外心脏骤停则仅有1.3%。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是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近年来研究提示使用复苏的反馈技术对提高胸外按压的质量有重要价值。2015年美国心脏学会的复苏指南已明确推荐使用心肺复苏反馈装置辅助练习心肺复苏技能,且在反馈装置无法获得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声音指导(如节拍器)帮助规范按压的速率。本研究旨在调查急诊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现况,分析他们完成高质量复苏的影响因素,以及了解对复苏反馈装置的认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护人员 心肺复苏 认知情况 掌握情况 调查 院外心脏骤停 美国心脏学会 反馈技术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实施情况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雷清 韩国丽 +4 位作者 吴丹梅 王红英 吴振波 严继承 王选锭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实施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出院的所有病例,选取3d内联合用药或...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实施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出院的所有病例,选取3d内联合用药或单独使用特殊使用级广谱抗菌药物病例,对患者感染状况、初始经验性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病原菌培养以及抗菌药物调整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841例出院病例中,786例(93.5%)使用过抗菌药物.389例(49.5%)接受过初始经验性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其中269例(69.2%)有明确感染证据.389例患者中,5d内仅有6例(1.54%)实现了降阶梯治疗;269例感染患者中,248例(92.2%)在3d内送检了样本,165例(66.5%)样本培养阳性,但只有4例(1.49%,4/269)实现了降阶梯治疗.送检样本临床分离菌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口咽部定植菌为主.结论 ICU患者初次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比较普遍,即使病原菌培养阳性,也极少能实施降阶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抗菌药 经验性抗菌治疗 降阶梯
原文传递
重症监护病房临床病原微生物送检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韩国丽 李雷清 +3 位作者 吴丹梅 吴振波 严继承 王选锭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微生物标本采样送检和初始抗菌治疗用药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出院的所有病例,选取入...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微生物标本采样送检和初始抗菌治疗用药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和201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出院的所有病例,选取入住ICU时有确切感染证据并在当日接受抗菌治疗病例,对患者感染状况、初始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标本送检信息和病原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841例出院病例中,443例入住ICU时有确切感染证据并接受初始抗菌治疗,其中仅30例(6.8%)在初始抗菌治疗前已有病原学送检结果.369例入住ICU时有感染部位的微生物样本可采,360例(97.6%)在入住ICU 3 d内有送检.送检标本以痰最多(占56.4%),其次为血标本17.4%,但仅有119例(33.1%)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完成标本采样.进一步分析接受初始广谱抗菌治疗的269例患者,入住ICU头3d也仅有33.5%病例是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完成标本采样;与使用前采样相比,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后采样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耐药菌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等检出率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后采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收住ICU的感染患者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前病原学证据缺少,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虽高但普遍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后采样,且以痰等非无菌部位标本为主,降低了病原检查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感染 抗菌药 标本采集 病原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